1.序:当我们面对作品时 1
问题的提出 1
——二十世以前对文学的认识概论 1
——西方文论中新的认识的崛起 1
——二十世纪的诸理论流派 1
——对作品的存在形式的思考 1
——与传统对立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化背景 1
目 录 1
——陌生化 36
——文学史 36
——故事与情节 36
——叙述文学 36
——诗的语言与日常语言 36
A.俄国形式主义 36
——施克洛夫斯基与雅可布森 36
——文学性 36
文学批评对象与作为一门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36
2.作品的建立 36
——雅可布森 65
——诗的功能 65
——文学作品的语言功能划分与使突出效果 65
——作为符号的文学作品 65
对俄国形式主义的继承 65
——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功能性结构 65
——穆卡洛夫斯基 65
——作为结构的文学作品 65
B.布拉格学派 65
——人道主义色彩与独立的、自主性的作品 85
——威姆萨特和比尔兹利 85
——意图的谬误和感受的谬误 85
——客观的关联物 85
——T·S·艾略特 85
——理查兹:矛盾与和谐 85
诗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文学批评的中心问题 85
C.英、美新批评 85
——叙述学 115
——作品的意义 115
——巴尔特 115
——具体作品与总体结构及文学批评的对象 115
——话言模式与文学作品的结构 115
——托多洛夫 115
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115
A.结构主义 115
——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115
3.转折 115
——符号与意义的关系 115
B.后结构主义 134
巴尔特 134
——从作品到本文 134
——结构主义心理分析与拉康 134
——语言的谬误 134
——德利达对语言模式的再认识 134
——图形中心主义的假象 134
——文学作品的原罪 134
——批评者的积极创造性解析 134
——日内瓦学派 155
——现象 155
——胡塞尔 155
——普勒 155
——杜夫海纳与英伽登 155
传统 155
A.现象学 155
4.作品的毁灭 155
——主体与客体 155
——语言的双重性 177
——赫尔绪与卡达梅 177
——阐释循环与意义 177
——文学作品的阐释 177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177
——存在与时间 177
——海德格尔 177
本体论与作品的存在 177
B.阐释学 177
C.接受美学 200
读者的崛起 200
——文学作品的本文与文学作品的存在 200
——空白与不确定因素同作品的存在形式 200
——伊塞尔 200
——读者参与作品 200
——乔斯 200
——视界的融合 200
——作品与读者的历史对话 200
——客观存在的文学作品的毁灭 200
5.关于“拿来主义”的反思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