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东胡与乌桓 1
壹、东胡 1
一、认东胡即通古斯 2
二、认东胡乃居匈奴东方之胡人 6
贰、乌桓 11
第二章 鲜卑源流 29
壹、东胡之族源 30
贰、鲜卑音义及出现时期 36
参、因山名族或因族名山及大鲜卑山位置 43
第三章 鲜卑早期事略 57
壹、鲜卑石室 58
贰、鲜卑族之迁徙与分布 64
一、陕西关中地区 69
二、陇山以东地区 71
三、陇西地区 74
四、河西地区 76
参、早期习俗与语文 80
一、早期习俗 81
二、语言文字 83
第四章 鲜卑诸部之兴起 93
壹、慕容鲜卑之兴起 94
贰、吐谷浑部鲜卑之由来 102
参、宇文部鲜卑之兴起 105
一、称宇文部源於匈奴者 106
二、认宇文部为鲜卑 108
肆、段部鲜卑之兴起 112
伍、乞伏部鲜卑之兴起 118
陆、鲜卑秃发部之兴起 122
柒、鲜卑拓跋部之兴起 124
第五章 鲜卑之列国时代 131
壹、慕容部所建各国 131
一、前燕之兴亡 132
二、後燕及北燕之兴亡 139
三、西燕及南燕之兴亡 146
贰、吐谷浑之兴亡 153
一、吐谷浑部之由来 153
二、吐谷浑部之壮大 154
三、吐谷浑与中原之关系 156
四、吐谷浑之衰亡 159
参、乞伏部所建之西秦及衰亡 162
肆、秃发部所建之南凉及其衰亡 167
第六章 鲜卑拓跋部之兴起与代及北魏之建国 177
壹、拓跋部之兴起 177
一、拓跋部之原始居地及其迁徙路线 177
二、早期传说 182
三、拓跋部之壮大 186
贰、代之建国 192
一、什翼犍前後之拓跋鲜卑 192
二、代之建国 194
三、代之覆灭 197
参、北魏之建国 200
一、拓跋圭之勋业 200
二、平服诸国统一北方及与南朝之对峙 206
三、北魏政情及其衰微 219
第七章 北魏孝文帝迁都及其全面华化措施 231
壹、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得失 231
一、迁都之必要性 231
二、迁都之过程 240
三、迁都之得失 245
贰、孝文帝全面华化措施 251
一、为泯灭民族隔阂而全面华化 251
二、全面华化之内涵 253
三、全面华化之评议 262
参、迁都与华化对国史之影响 265
一、在政治上之影响 265
二、在文化上之影响 267
三、在民族上之影响 270
第八章 北魏之分裂及北齐与北周之兴亡 297
壹、北魏之分裂 298
一、北魏季世之乱象 298
二、尔朱荣、高欢之专擅 302
三、拓跋修奔长安与东西魏之分立 310
贰、北齐之兴亡 314
一、鲜卑化之高氏家族 314
二、北齐之建立 318
三、北齐之覆亡 323
参、北周之兴亡 328
一、宇文氏之由来 328
二、北周之建立 334
三、北周之覆亡 339
第九章 契丹之兴起与辽之建国及其灭亡 345
壹、契丹之兴起 346
一、契丹之族源 346
二、早期契丹习俗 350
三、契丹之八部 354
四、契丹与唐之关系 357
五、契丹语汇摘录 362
贰、辽之建国 366
一、耶律阿保机之崛起与壮大 366
二、阿保机之善用汉人及辽与汉族之融合 371
三、辽之建国 377
四、辽得燕云十六州 380
五、辽、宋澶渊之盟 385
六、辽之一般情况 391
(一)辽之二元政制 391
(二)创制契丹字 393
(三)对外关系 396
(四)一般社会生活情况 398
参、辽之衰亡及契丹民族之流向 400
一、辽之衰弱 400
二、女真之兴起与辽之灭亡 404
三、契丹民族之流向 408
(一)仍留在契丹原发源地者 411
(二)随耶律大石西迁 411
(三)融入蒙古族 411
(四)融入女真族 413
(五)融入汉人 414
第十章 西辽兴亡史略 421
壹、耶律大石之西行及西辽之建立 422
贰、西辽之扩张及其疆域 428
一、东征金国及东部喀剌汗王朝之获得 429
二、西部喀剌汗王朝之获得 431
三、绥服花剌子模 433
四、西辽之疆域 434
参、西辽之政治 436
一、西辽之政治制度 437
二、西辽之政治措施 440
肆、西辽之一般概况 444
伍、西辽之衰亡 449
第十一章 鲜卑族历代优劣帝王传略 461
壹、鲜卑族优良帝王 462
一、魏昭成帝——拓跋翼犍 462
二、慕容廆——前燕武宣帝 466
三、北魏道武帝——拓跋圭 469
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473
五、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477
六、辽太宗——耶律德光 482
贰、鲜卑族恶劣帝王 485
一、北齐後主高纬 485
二、北周宣帝——宇文赟 488
三、辽道宗——耶律洪基 492
四、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495
地名对照表 503
参者书目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