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金融知识概论 3
第一章 金融与现代经济的关系 3
一、金融和经济的辩证关系 3
(一)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结果 3
(二)金融促进经济发展 3
二、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 4
(一)经济货币化程度加深 4
(二)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已初步形成 4
(三)金融创新方兴未艾,货币形式正在改变 4
(四)经济主体的持币动机发生转移 4
(五)金融调控已成为主要的宏观调控方式 5
(六)金融深化已成了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特征 5
三、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搞好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 5
第二章 金融业管理基本知识 8
整顿金融机构,提高金融企业整体素质 8
(一)中国金融业要强化管理与适度开放 8
(二)要全面加强金融业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10
(三)改革整顿金融机构 14
(四)银行要避开泡沫经济的危害 15
第三章 加强金融体制改革 18
一、金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18
(一)“真正的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功能作用 18
(二)把我国的银行办成“真正银行”的必要性 20
(三)“真正的银行”的特征 22
二、金融改革的历程 23
(一)传统观念和习惯努力的障碍 25
三、现阶段我国银行改革面临的困难 25
(二)市场培育和发展程度的制约 27
(三)银行经营管理机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8
四、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的途径 28
(一)建立现代银行产权制度 29
(二)重构新型银企关系 32
五、主要环境的塑造 35
一、发展金融市场的客观必然性 38
(一)不搞市场是自甘落后 38
第四章 发展金融市场 38
(二)金融市场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 39
(三)金融市场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41
二、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 43
(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 44
(二)货币市场的发展状况 50
(三)外汇市场的发展状况 53
(五)期货市场 55
(四)保险市场 55
三、选择金融市场目标模式 56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目标模式 56
(二)培育市场要素,促进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61
第五章 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 64
一、货币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64
(一)发展商品经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64
(二)货币是商品经济联系的枢纽 64
(三)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65
二、适度治理通货膨胀 66
三、货币政策的原则 70
(一)制定我国货币政策的原则 70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实践 72
(三)打击假币,维护人民币的信誉 74
第六章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76
一、中国的银行业市场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76
二、中国的银行业走向世界的主要条件 78
(一)外汇立法的发展和完善 78
(二)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80
(三)宽松的金融管制 81
三、中国的银行业走向世界的途径 82
(一)中国的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的发展 82
(二)外资银行的引进和业务开放 85
四、中国的银行如何走向国际市场 88
(一)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 88
(二)跨国投资的策略选择 89
(一)信托的概念 95
一、信托与金融信托的概念及起源 95
第一章 信托、租赁及咨询业务 95
第二篇 金融业务基本知识 95
(二)金融信托的概念 96
(三)信托的起源 96
二、金融信托的特点 96
(一)财产权是信托成立的前提 97
(二)信任是信托的基础 97
(三)信托的目的是为了受益者的利益 97
(四)信托是多边的经济关系 97
(五)信托按经营的实际效果计算收益,信托机构不承担损失风险 97
(六)受托人必须自己去完成信托 97
三、金融信托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98
(一)金融信托的性质 98
(二)金融信托的职能 98
(三)金融信托的作用 99
(三)按受益人不同划分 100
(二)按委托人不同划分 100
(一)按照金融信托业务的性质划分 100
四、金融信托业务的分类 100
(四)按业务的法律归属划分 101
五、委托业务 101
(一)资金信托 101
(二)财产信托 104
(三)其他信托 105
(一)租赁的概念 106
七、租赁概述 106
六、代理业务 106
(二)租赁的特点 107
(三)租赁的分类 107
八、办理租赁的程序 108
(一)准备阶段 108
(二)询价 108
(二)咨询的特点 109
九、金融咨询概述 109
(一)咨询的概念及发展 109
(三)根据企业、用户需要,组织技术交流和技术谈判 109
(四)签订合同 109
(三)咨询业务的种类 110
(四)咨询业务的作用 110
十、资信调查 110
(一)调查内容 111
(二)调查途径 111
(三)调查程度 111
(二)筹资方案分析 112
十一、财务顾问 112
(一)财务顾问的选择 112
(三)标书分析 113
(四)日常财务管理 113
十二、市场调查 113
(一)商品调查 113
(二)客户调查 113
(三)行情预测 115
二、保险的发展历史 116
第二章 保险业务 116
一、保险的概念 116
(一)海上保险 117
(二)人寿保险 117
三、保险产生的依据 118
(一)自然基础 118
(二)经济基础 119
四、保险的本质 119
五、社会后备基金 120
(一)集中形式的后备基金 120
(二)自留形式的后备基金 120
(三)保险形式的后备基金 121
六、保险基金的组成和形式 121
(一)保险基金的组成 121
(二)保险基金的形式 122
七、保险的一般分类 122
(二)按经营动机分类 123
(三)按保险价值分类 123
(一)按保险标的分类 123
(四)按承保人分类 124
(五)按保险金额分类 124
(六)按实施形式分类 124
八、保险组织的一般形态 125
(一)公营保险 125
(二)民营保险 125
(一)内部组织 127
九、保险的业务组织 127
(二)外部组织 128
十、再保险 129
(一)再保险的概念 129
(二)再保险的职能和作用 129
十一、保险经营 131
(一)保险展业 131
(二)保险防灾 133
(三)保险理赔 134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 137
第三章 国际金融业务 137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138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特点 138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139
三、国际收支的顺差、逆差和均衡 141
四、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类型和原因 142
(一)周期性的不均衡 142
(二)货币性的不均衡 142
(三)收入性的不均衡 143
(四)结构性的不均衡 143
五、国际收支的调节 143
(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143
(二)国际收支的自觉调节 144
六、国际收支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46
七、国际货币的定义 146
八、自由兑换货币和非自由兑换货币 148
九、国际货币体系的内涵 148
(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49
(二)欧洲货币体系 150
十、外汇的概念和种类 151
(一)外汇的基本概念 151
(二)外汇的种类 152
十一、汇率及其标价方法 153
(一)汇率的概念 153
(二)汇率的标价方法 153
(三)汇率的种类 154
(二)即期外汇交易的实例 156
十二、即期外汇交易(Spot Transaction) 156
(一)即期外汇买卖操作过程 156
十三、远期外汇交易(Forward Transaction) 157
(一)远期外汇交易的概念和作用 157
(二)期汇交易的应用实例 157
十四、套汇交易(Arbitrage) 158
(一)直接套汇(Direct Arbitrage) 158
(二)间接套汇(Indirect Arbitrage) 159
十五、套利交易(Interest Arbitrage) 161
十六、掉期交易(Swap) 162
十七、外汇的期货交易方式(Foreign Currency Future) 163
(一)外汇期货与远期外汇交易的区别 163
(二)期货的套期保值操作 164
十八、外汇的期权交易 165
十九、利用外资的意义 167
二十、利用外资的可行性 167
(一)吸引直接投资 168
二十一、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渠道 168
(二)补偿贸易 169
(三)加工装配业务 169
(四)出口信贷 169
(五)国际商业银行贷款 170
(六)政府贷款 170
(七)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170
(八)吸收外商间接投资 170
(九)国际租赁 170
二十二、外债管理 171
(一)保持适度的外债规模 172
(二)优化债务结构 172
二十三、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的金融发展理论 172
二十四、爱德华·肖和罗纳德·I·麦金农的金融发展理论 174
二十五、赫瑞克和金德伯格的金融阻滞论 176
(一)三个恶性循环圈 177
(二)货币与金融中介机构的抑制 178
(三)货币政策的国际限制 178
第四章 基金 180
一、基金及基金的种类 180
二、证券投资基金及其特点 181
三、股票基金及其特点 182
四、债券基金及其特点 183
五、货币市场基金及其特点 184
六、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 185
七、契约型投资基金、公司型投资基金 186
八、对冲基金与量子基金 187
九、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债券的区别和联系 190
十、投资基金对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的作用和影响 191
十一、世界各国投资基金的发展概况 193
十二、我国港、台地区投资基金发展现状 195
十三、基金发起人及其需要具备的条件 195
十四、证券投资基金的成立 196
十五、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方式 197
十六、基金的上市 198
十七、基金管理人及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程序 199
十八、基金托管人 201
十九、基金收益 202
二十、基金管理费和基金托管费 203
二十一、当前我国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政策 204
二十二、风险资本 205
二十三、美国共同基金市场的状况和特点 207
二十四、英国单位信托基金市场的状况和特点 208
(二)信贷资金的概念及其运动规律 209
(一)资金与货币资金 209
第五章 信贷 209
一、信贷资金及其运动的规律 209
二、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关系 211
(一)存款与贷款的关系 211
(二)存款、贷款和货币发行的关系 213
(三)认识存款、贷款、货币发行三者关系的重要意义 213
(一)信贷收支平衡的概念 214
(二)实现信贷收支平衡的途径 214
三、信贷收支平衡 214
四、信贷资金管理 216
(一)信贷资金管理的意义 216
(二)信贷资金管理的原则 216
(三)信贷资金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217
五、信贷资金来源 219
(一)中央银行信贷资金来源 219
(二)专业银行信贷资金来源 220
(一)储蓄的定义 221
(二)储蓄存款是银行可靠的资金来源 221
六、储蓄 221
(三)储蓄的经济意义 222
(四)储蓄的原则和种类 222
七、贷款 223
(一)贷款的对象和条件 223
(二)贷款的种类 224
(三)贷款原则和信贷制裁 225
八、借款合同 227
(一)借款双方签订借款合同的必要性 227
(二)借款合同的主要规定 228
九、贷款 229
(一)工业流动资金贷款 229
(二)商业流动资金贷款 230
(三)农业流动资金贷款 231
(四)技术改造贷款 231
(五)基本建设贷款 232
(六)其他固定资金贷款 233
(七)抵押贷款的发放与收回 234
(四)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金融体制阶段 240
(三)中央银行体制的建立阶段 240
二、中央银行 241
(一)进一步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241
(二)改革和完善货币政策体系 241
(四)改革人民银行财务制度 242
三、政策性银行 242
(三)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242
(一)国家开发银行 243
(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44
(三)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 244
四、商业银行 245
(一)中国工商银行 246
(二)中国农业银行 246
(三)中国银行 247
(四)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247
(五)交通银行 248
(六)中信实业银行 249
五、其他金融机构 249
(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249
(二)投资信托金融机构 250
(三)城乡信用合作组织 251
第二章 金融调控改革 253
一、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253
(一)“统存统贷”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253
(二)“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253
(三)“实贷实存”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253
(四)“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254
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风险管理 254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风险管理的概念 254
(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指标 254
(三)资产风险管理的量化目标与资产风险权数 256
(一)外汇和外汇管理的概念 258
(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 258
三、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258
(三)银行结汇、售汇制度 260
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264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回顾 264
(二)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265
第三章 金融市场改革 267
一、金融市场概述 267
(一)金融市场的含义及其内容 267
(二)金融市场的特点 268
(三)金融市场的种类 268
二、货币市场 270
(一)我国的货币市场 270
(二)货币市场的改革 270
三、资本市场 271
(一)债券市场 271
(二)股票市场 273
四、外汇交易市场 275
(一)我国外汇市场的形成及其特点 275
(二)外汇交易市场与外汇调剂市场的区别 275
(三)外汇交易市场的内容 275
(四)外汇交易市场的运作规则 276
第四篇 货币的基本知识 279
第一章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279
一、货币的起源 279
(一)货币是几千年前才出现在人类生活中的 279
(二)古代货币起源说 279
(三)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280
二、货币的发展 281
三、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货币 283
(一)问题的提出 283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货币消亡论 283
(三)列宁斯大林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284
(四)货币消亡观点在中国 285
(五)必须发展商品经济观点的确立 286
(六)社会主义社会货币必要性理论的现实意义 286
第二章 货币的种类与职能 287
一、货币的种类 287
(一)古代的货币 287
(二)币材 287
(三)铸币 289
(四)劣质铸币 290
(五)用纸做的货币 290
(六)银行券与国家发行的纸币 290
(七)可签发支票的存款 291
(八)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与无现金社会 292
二、货币的职能 292
(一)价值尺度 292
(二)货币单位 292
(三)价格 293
(四)流通手段 294
(五)货币需求 294
(六)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294
(七)货币贮藏 295
(八)支付手段 296
第三章 货币制度 298
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298
二、币材的确定 298
三、货币单位的确定 299
四、金属货币的铸造 299
五、本位币和铺币 300
六、流通中其他货币的管理 300
七、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 301
八、货币制度的发展 301
九、中央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制度 302
十、人民币制度的建立 302
(一)对利息的认识 305
一、利息 305
第四章 利息与利息率 305
(二)利息的实质 305
(三)利息之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306
(四)收益的资本化 307
(五)资本的价格 308
二、利率及其种类 308
(一)利息率及其系统 308
(二)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309
(三)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310
(四)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官定利率 310
(五)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311
(六)年率、月率、日率 311
(七)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311
(一)概念和计算公式 312
(二)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 312
三、单利与复利 312
(三)两个有广泛用途的算式 313
(四)现值与终值 313
四、利率的决定 313
(二)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 314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314
(三)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 315
(四)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 316
五、利率的作用 317
(一)利率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作用领域 317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 318
第五章 货币需求与供给 320
一、货币需求 320
(一)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320
(二)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326
(二)多元混合型的国家银行体制阶段 329
第一章 金融体制改革 329
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简要回顾 329
(一)单一国家银行体制阶段 329
第三篇 金融改革基本知识 329
(三)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330
(四)资金需求与货币需求 336
二、货币供给 338
(一)货币供给的口径 339
(二)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343
(三)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348
(四)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351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354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 354
第六章 货币政策 354
一、货币政策目标 354
(三)货币政策诸目标的统一与冲突 355
(四)近年来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 356
二、货币政策工具 357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的再透视 357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358
(三)直接信用控制 359
(四)间接信用指导 359
(五)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360
(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361
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361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362
(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362
(四)利率指标 363
(五)货币供给量 363
(六)超额准备和基础货币 363
四、货币政策效应 364
(一)货币政策的时滞 364
(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364
(三)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 364
(五)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365
(四)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365
(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366
(七)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 366
五、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367
(一)我国古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思想 367
(二)传统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实践 368
(三)改革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 369
第七章 国际交往中的货币 371
一、货币是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371
(一)现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371
(二)货币是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372
(二)服务于国际支付的国外分支机构和代理行网 373
(一)银行在国际支付中的重要地位 373
二、银行与国际支付 373
(三)国际交往中的人民币 373
(三)结算方式 374
三、外汇与外汇市场 375
(一)外汇及其构成 375
(二)外汇人民币 376
(三)外汇市场 376
(四)外汇管理下的外汇交易 377
(五)外汇管理的改革和外汇调剂市场 377
(六)外汇兑换券 378
(一)汇率制度 379
四、汇率 379
(二)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 380
(三)汇率决定 380
(四)汇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83
(五)外汇风险 384
五、人民币汇率问题 384
(一)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历史回顾 384
(二)人民币汇率水平问题 385
(三)对人民币汇率作用的评价 386
(四)人民币汇率的放开与管理 387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391
(一)金融与金融市场 391
一、金融市场的定义与特征 391
第五篇 金融市场知识 391
第一章 金融市场概述 391
(三)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 392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393
(一)货币市场 393
(二)资本市场 393
(三)外汇市场 394
(四)黄金市场 394
(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395
(三)加强宏观调控的功能 395
(一)融通社会资金的功能 395
三、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395
第二章 我国金融市场基本知识 396
一、资产货币化 396
(一)资产货币化的概念 397
(二)资产货币化的作用 397
(三)推进我国非货币资产的货币化 399
二、货币资本化 401
(一)货币资本化的概念 401
(二)货币资本化的条件 402
(三)货币资本化过程 404
三、资本证券化 409
(一)资本证券化的概念 409
(二)资本证券化与市场经济运行 411
(三)银行信用证券化 414
四、利率市场化 417
(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417
(二)市场经济与利率市场化 419
(三)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 422
第三章 金融市场业务 428
一、同业拆借市场 428
(一)同业拆借市场概述 428
(二)同业拆借市场的价格与特点 429
(三)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运行 431
(一)票据市场概述 434
二、票据市场 434
(二)票据业务 437
(三)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管理 440
三、短期证券市场 442
(一)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442
(二)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 444
(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446
四、股票市场 448
(一)股票概述 448
(二)股票发行市场 451
(三)股票交易场所 453
(四)股票交易方式 456
(五)股票价格与股票价格指数 459
五、债券市场 462
(一)债券发行市场 463
(二)债券流通市场 467
(三)债券市场管理 469
六、投资基金市场 470
(一)投资基金概述 470
(二)投资基金管理与证券组合 477
七、外汇市场 481
(一)外汇与汇率 481
(二)外汇交易市场 482
(三)外汇市场管理 485
(一)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488
八、金融期货市场 488
(二)期货市场交易 489
(三)资金期货市场 491
九、期权市场 494
十、金融租赁市场 500
(一)融资租赁的租赁费的计算和支付 501
(二)融资租赁租期的确定 502
(三)租赁项目决策 503
(四)租赁项目的委托与受理 504
(五)金融租赁合同的签订 506
(六)金融租赁合同的履行 508
十一、保险市场 508
(一)保险概述 509
(二)保险市场的构成与运行 511
(三)中国保险市场的发育与开放 514
十二、担保市场 515
(一)担保的范围与责任 515
(二)担保的方式 516
(三)需要担保的项目 517
(四)担保机构与担保业 517
(五)发展担保市场的对策 518
(六)积极防范各种不规范担保行为 519
十三、典当市场 519
(一)典当概述 519
(二)中国典当市场的现状与发展 522
十四、黄金市场 525
(一)黄金的供应和需求 525
(二)黄金的交易方式 525
(三)黄金的价格 526
(四)世界黄金市场 526
第四章 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 530
一、确立金融市场发展战略 530
(一)改革金融体制促进金融市场发育 530
(二)选择适应市场经济的金融市场体制模式 530
(三)采取切实有效步骤,加快金融市场发育 532
(一)金融市场组织的股份制改造具有可行性 535
二、实行金融市场组织体系的股份制改造 535
(二)推进股份制改造的基本思路 536
三、推进金融创新 538
(一)促进金融业的技术进步 538
(二)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 539
(三)提高金融职工素质 539
第五章 金融市场的管理 541
一、金融市场的宏观管理 541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缺陷与发展目标 541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宏观管理 542
(一)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 545
二、金融市场监督管理 545
(二)货币市场监督管理 546
(三)证券市场监督管理 548
第六章 金融市场安全防范 553
一、警惕金融欺诈 553
(一)识别骗局中的角色 554
(二)识别骗局的载体 554
(三)识别欺诈伎俩 555
(四)多方位防范金融欺诈 561
二、积极进行安全防范 562
(一)明确金融市场安全的内容 562
(三)提高金融市场从业人员素质 563
(二)健全金融市场制度 563
第六篇 金融工具知识 567
第一章 信用卡 567
一、信用卡概念 567
(一)信用卡的概念 567
(二)信用卡的种类 568
(三)信用卡的功能 568
二、信用卡市场 569
(一)信用卡特约商户的发展 569
(二)信用卡持卡人的发展 572
(一)信用卡结算 575
三、信用卡结算与止付 575
(二)信用卡的止付 576
四、信用卡风险与防范 576
(一)信用卡业务风险 576
(二)信用卡风险管理与防范 577
(三)信用卡防伪 579
五、信用卡分类 579
(一)长城卡 579
(二)牡丹卡 582
(三)建设银行卡(龙卡) 584
(四)金穗卡 587
(五)太平洋卡 588
(一)股票 591
第二章 股票 591
一、股票基础知识 591
(二)股票市场 592
(三)股票融资和信贷融资的区别 593
(四)股票市场的发展 593
(五)股票市场功能 595
(六)普通股与优先股 596
(七)绩优股与垃圾股 597
(八)蓝筹股 598
(九)红筹股 598
(十)存托凭证(DR)、美国存托凭证(ADR)和全球存托凭证(GDR) 599
(十二)国有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 600
(十一)A股、B股、H股、N股、S股 600
(十三)公司职工股和内部职工股 601
(十四)一线股、二线股、三线股 602
(十五)配股与转配股 602
(十六)认股权证与备兑权证 602
(十七)每股税后利润、每股净资产值与净资产收益率 603
(十八)股东权益与股东权益比率 604
(十九)现代企业制度和股票市场 605
(二十)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 605
二、股票运用技巧 606
(一)投资决策前的自我评估 606
(二)玩好投资组合的“游戏” 607
(三)两巨头的成功 608
(四)掀开伪装“财务报表”的面纱 609
(五)大利常在违背常理中获取 610
(六)固定金额、定额投资 610
(七)冒险的代价 611
(八)固定比率、分散投资 611
(九)马路消息是非多 612
(十)划分等级与计划投资 613
(十一)哈奇10%转换操作方法 613
(十二)粪土变黄金 614
(十四)静待时机,持之以恒 615
(十三)平均成本、等额摊平 615
(十五)被动投资操作 616
(十六)入市前心理技巧的准备 617
(十七)保本投资,停损操作 617
(十八)成本越低信心越强 618
(十九)三成目标,三成利润 619
(二十)警惕主力中“拨档子” 619
(二十一)顺势投资,散户铁律 620
(二十二)反向投资,人买我卖 620
(二十三)低价之下还有低价 621
(二十四)守株待兔,耐心静待 621
(二十五)工薪族买卖股票要注意十点 622
(二十六)卖出股票的五个条件 623
(二十七)牛市投资策略 624
(二十八)怎样分析财务报告寻找绩优股 625
(二十九)股票投资中的十项错误操作 626
(三十)中小散户如何战胜机构大户 627
第三章 债券 628
一、债券基础知识 628
(一)债券 628
(二)债券市场 628
(三)债券市场的发展 629
(四)债券市场的主要功能 630
(五)债券融资和信贷融资 631
(七)公司债券 632
(六)金边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 632
(八)垃圾债券 633
(九)长期债券、中期债券、短期债券 634
(十)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 635
(十一)国际债券和欧洲债券 636
(十二)扬基债券、武士债券和龙债券 637
(十三)国债、凭证式国债、无记名(实物)国债和记账式国债 638
(十四)贴现国债和附息国债 638
(十五)企业债券 639
(十六)金融债券 640
(十七)债券收益率的计算 641
(十九)可转换公司债券 642
(十八)债券信用评级 642
(二十)企业债券的发行种类和发行条件 643
(二十一)我国债券市场 645
(二十二)企业债的利息收入和国债利息收入的纳税情况 647
二、债券运用技巧 648
(一)债券的风险及防范 648
(二)买卖债券信息的收集与加工 648
(三)合理安排648权衡比重 649
(四)我国债券的转让 649
(五)走出债券投资的误区 650
(七)国库券成为收藏新贵 651
(六)债券新族 651
第四章 期货 653
一、金融衍生产品 653
二、期货交易 654
三、期货合约 655
四、商品期货 656
五、金融期货 657
六、股票指数期货 658
七、利率期货 659
八、货币期货 659
九、期权交易 660
十、掉期交易 661
十一、外汇按金交易 662
十二、期货价格 663
十三、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功能的实现 664
十四、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实现 665
十五、期货交易所 667
十六、期货经纪商 667
十七、建仓、持仓和平仓 668
十八、多头、空头 668
十九、期货保证金 668
二十、期货交易的涨跌停板制度 670
二十一、期货交易的逐日盯市制度 671
二十二、限仓制度和大户报告制度 671
二十三、期货交易的结算 672
二十四、实物交割、现金交割 673
二十五、期货投机交易 674
二十六、操纵市场 676
二十七、世界上主要的期货交易所及交易品种 678
二十八、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 679
二十九、我国的期货市场 680
三十、我国期货市场的有限度试点原则 682
三十一、我国目前禁止进行金融期货交易 682
三十二、我国目前对境外期货交易要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 683
三十三、我国发挥积极作用的期货品种 684
三十四、我国期货市场近年来发生的重大违规案件 686
(二)转账支票 688
(一)现金支票 688
第五章 票据 688
一、支票 688
(三)银行支票 689
(四)抬头支票 689
(五)空头支票 689
(六)保付支票 689
(七)出纳支票 689
(八)礼貌支票 689
(十一)远期支票 690
(十二)定额支票 690
(十三)旅行支票 690
(十)限额支票 690
(九)不记名支票 690
(十四)照票支票 691
(十五)国内旅行支票 691
(十六)人民币旅行支票 691
(十七)特种人民币支票 692
(十八)农副产品收购定额支票 692
(十九)平行线支票 692
(二十)付讫支票 692
(二十一)支票挂失 692
(四)即期汇票 693
(三)承兑汇票 693
(二)银行汇票 693
(一)商业汇票 693
(二十二)多联式支票 693
二、汇票 693
(五)远期汇票 694
(六)跟单汇票 694
(七)空头汇票 694
(八)银行承兑汇票 694
(九)商业承兑汇票 694
(十)银行远期汇票 694
(十一)商业远期汇票 694
(十二)托收汇票 694
(二)票据保证特征 695
三、有关票证 695
(一)票据保证 695
(三)票据保证种类 696
(四)划线 696
(五)保付 696
(六)保付效力 697
四、承兑 697
(一)承兑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697
(二)承兑有两方面的作用: 697
(四)提示承兑期限 698
(三)承兑程序 698
(五)承兑撤回 699
(六)承兑效力 699
(七)承兑自由原则 700
第七篇 融资技巧与运用 703
第一章 融资概述 703
一、融资的含义、原则及意义 703
(一)融资的含义 703
(二)融资的特点与原则 706
(三)融资的意义和任务 706
(一)金融市场的主要因素 708
二、融资运行机制 708
(二)市场经济调节下的融资机制 713
(三)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机制 716
第二章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719
一、直接融资概述 719
(一)直接融资的概念及特点 719
(二)直接融资渠道、方式及作用 720
(三)直接融资操作规程 722
二、间接融资概述 742
(一)间接融资的定义及种类 742
(二)间接融资的地位和作用 743
(一)银行贷款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745
第三章 银行贷款 745
一、银行贷款概述 745
(二)银行贷款的对象和条件 746
(三)银行贷款的方式和方法 747
二、流动资金贷款 748
(一)生产周转贷款 749
(二)临时贷款 749
三、固定资产贷款 750
(一)基本建设贷款 750
(二)技术改造贷款 752
(三)科技开发贷款 755
四、专项贷款 756
(一)专项贷款的原则 757
(二)专项贷款的种类及用途 757
五、外汇贷款 758
(一)外汇贷款与利用外资和其他银行贷款的区别 759
(二)外汇贷款的基本原则 759
(三)外汇贷款的适用对象和条件 759
(四)外汇贷款的主要用途和种类 760
(五)企业办理和使用外汇贷款的程序 760
(三)建立合理的产品结构 762
(二)如实向银行反映情况 762
(四)正确处理存在的问题,切实改进经营管理 762
六、银行贷款的取得技巧 762
(一)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 762
(五)建立良好的信誉形象 763
(六)避免行政干预 763
第四章 金融信托融资 764
一、信托概述 764
(一)金融信托关系 764
(二)金融信托的特点 764
(三)金融信托的重要意义 765
(四)信托的分类 766
(一)信托存款 768
二、信托融资业务 768
(二)信托贷款与委托贷款 769
(三)信托投资与委托投资 770
三、融资租赁业务 772
(一)融资租赁的概念、特征 772
(二)融资租赁的形式 773
(三)融资租赁业务的范围和条件 775
(四)融资租赁的程序 775
(五)租金的核算 776
(六)融资租赁的优缺点 778
(二)单利与复利 780
(一)与货币时间价值有关的几个概念 780
一、货币时间价值 780
第五章 资金成本考核 780
(三)年金终值和年金现值 781
二、资金成本 781
(一)几种单项资金成本率的计算 782
(二)综合资金成本率 783
第六章 融资方式选择技巧 784
一、融资决策方法 784
(一)企业融资方式选择原则 784
(二)企业融资机会选择 785
(三)企业融资规模的确定 785
(四)融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786
二、最优融资结构的确定 787
(一)比率分析法 788
(二)综合筹资成本率比较法 790
(三)偿债时间分散法 790
三、融资分析 790
(一)融资效益分析 790
(二)融资运用效益分析 791
第八篇 投资管理知识与运作 795
第一章 投资概述 795
一、投资的概念、分类与特点 795
(一)投资的概念 795
(二)投资的特点 800
(一)投资效应 803
二、投资与经济 803
(二)投资与经济增长 804
(三)投资与经济结构 805
(四)投资与生产力布局 806
三、投资经济效益 806
(一)投资经济效益及其分类 806
(二)搞高投资经济效益的意义和途径 809
第二章 投资规模 815
一、投资规模的涵义 815
二、合理确定投资规模的意义 816
(一)合理安排投资规模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816
(四)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是提高投资效益的前提条件 817
三、确定投资规模的原则 817
(二)合理安排投资规模是保证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条件 817
(三)合理安排投资规模是实现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的基本条件 817
(一)需要和可能的关系 818
(二)生活、生产和建设关系 818
(三)财力和物力、人力的关系 818
(四)规模与结构、效益的关系 818
四、合理投资规模的评估标准 819
(一)合理的投资规模是一个区间概念 819
(二)投资规模的数量界限的经验数据 820
(一)年度投资规模的合理数量界限的确定 821
五、合理投资规模的确定方法 821
(二)在建投资规模的合理额度的确定 822
六、控制投资规模膨胀的对策 823
(一)加强投资的宏观调控 823
(二)健全投资微观控制机制,强化企业自我约束能力 824
(三)加强对社会集资的管理 825
第三章 投资结构 826
一、投资结构概述 826
(一)投资结构的涵义 826
(二)投资产业(部门)结构合理化的评判标准 827
二、关于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的比例关系 830
(一)正确处理农、轻、重投资的比例关系 832
三、关于生产性投资内部的各种比例关系 832
(二)合理安排基本建设投资与更新改造投资比例 834
(三)合理安排投资项目的技术结构 836
四、投资结构政策及其调控 838
(一)投资结构政策 838
(二)投资结构的调控 838
第四章 证券投资 844
一、证券投资的基本原理 844
(一)证券投资的涵义 844
(二)证券投资的过程及程序 847
(三)证券投资的原则 849
(二)开立账户 851
(一)选择确定合适的证券商 851
二、证券投资的程序 851
(三)委托 852
(四)场内竞价成交 854
(五)清算交割 855
(六)过户 856
三、证券交易的方式 857
(一)证券的现货交易 857
(二)证券的期货交易 857
(三)证券的期权交易方式 859
(一)股票价格变动的衡量指标 862
四、证券投资的技巧与策略 862
(二)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分析 863
第五章 投资基金 868
一、投资基金概述 868
(一)投资基金的含义、特点及构成要素 868
(二)投资基金的起源与发展 873
二、投资基金的分类、设立与募集 876
(一)投资基金的分类 876
(二)投资基金的设立 883
(三)基金券的发行与认购 886
三、投资基金的运作与管理 890
(一)投资基金的经营机构 890
(三)投资对象的选择 902
四、我国投资基金的发展 905
(一)中国投资基金的产生与现状 905
(二)我国投资基金的特点及局限性 909
(三)我国投资基金的发展模式构想及发展前景展望 914
(四)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投资基金概况 918
一、金融合同概述 929
第一章 金融合同总论 929
(一)金融合同的本质 929
第九篇 金融合同纠纷与防范 929
(二)金融合同的法律特征 930
(三)金融合同制度的作用 933
二、金融合同的分类 934
(一)金融合同分类的意义 934
(二)金融合同分类的方法 936
(三)金融合同的分类 938
三、金融合同的签订 939
(一)签订金融合同的原则 939
(二)签订金融合同的程序 941
(三)金融合同的条款 942
四、金融合同的内容与形式 945
(一)金融合同的内容 945
(二)金融合同的形式 947
五、金融合同的法律效力 947
(一)金融合同的成立 948
(二)无效金融合同的确认和处理 949
(三)金融合同的撤销 952
(四)违反金融合同的责任 953
第二章 金融合同担保 957
一、金融合同担保概述 957
(一)金融合同担保的概念 957
(二)金融合同担保的原则 958
(三)金融合同担保的种类 960
(四)金融合同担保的其他规定 962
二、保证合同 963
(一)保证合同的概念 963
(二)保证人资格 964
(三)保证方式 966
(四)保证责任 969
(五)核保 978
(六)签约 979
(七)到期处理 981
(八)无效保证合同 981
一、抵押合同 984
(一)抵押合同的概念 984
第三章 金融“担保之王” 984
(二)抵押物 987
(二)投资基金的资产管理 989
(三)抵押合同的登记 992
(四)抵押的效力 995
(五)抵押权的实现 999
(六)最高额抵押 1001
二、质押合同 1003
(一)质押的概念 1003
(二)动产质押 1004
(三)权利质押 1008
三、金融保函 1010
(一)保函业务概述 1010
(二)保函的格式及其开立方式 1015
(三)申请开立保函的条件 1016
(四)银行办理保函业务的操作程序 1017
第四章 金融合同的履行 1019
一、金融合同履行的概述 1019
(一)金融合同履行的概念 1019
(二)金融合同履行的原则 1020
(三)金融合同履行的其他规定 1024
二、金融合同不履行的责任 1025
(一)金融合同不履行的形式 1025
(二)金融合同不履行的责任 1026
(三)金融债权的保全 1030
二、处理金融合同纠纷的原则 1036
(二)金融合同纠纷的种类 1036
一、金融合同纠纷的概念与种类 1036
(一)金融合同纠纷的概念 1036
第五章 金融合同纠纷 1036
(一)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1037
(二)平等、自愿原则。金融活动等属于民事活动 1037
(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1037
(四)遵守法律、国家政策、尊重社会公德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1037
(五)全面、适当履行原则 1038
(六)过错责任原则 1038
三、金融合同纠纷的协商解决 1039
(一)金融合同纠纷的协商 1039
(三)协商解决金融合同纠纷的基本步骤、程序 1040
(二)协商解决金融合同纠纷应注意的问题 1040
四、金融合同纠纷的调解解决 1041
(一)金融合同纠纷的调解 1041
(二)金融合同纠纷调解的基本原则 1042
五、金融合同纠纷的仲裁解决 1045
(一)金融合同纠纷的仲裁 1045
(二)仲裁解决金融合同纠纷的程序 1047
六、金融合同纠纷的诉讼解决 1052
(一)诉讼的概念及其特点 1052
(二)以诉讼方式解决金融合同纠纷的适用程序 1054
(二)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 1077
(一)金融风险的含义 1077
第一章 金融风险概论 1077
一、金融风险概述 1077
第十篇 金融风险与防范 1077
(三)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 1079
(四)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影响 1082
二、金融风险的生成与传导 1084
(一)金融风险的一般成因 1084
(二)转轨期金融风险的特殊成因 1087
(三)金融风险生成的制度机理与传导过程 1093
三、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等金融风险的特征 1096
(一)伴随经济危机发生的金融危机 1103
一、金融危机概述 1103
第二章 金融危机 1103
(二)金融监管疏漏引发的金融危机 1106
(三)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的转换 1109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警示 1111
(一)金融危机频频发生的原因 1111
(二)金融危机存在的必然性 1113
(三)亚洲金融危机的启示 1114
三、国际金融业面对风险的改革 1115
(一)改革成为世界潮流 1116
(二)中国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到了重要位置 1118
(三)防范金融危机已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 1119
第三章 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与金融危机治理 1122
一、金融风险的监测 1122
(一)金融风险的识别与监测原则 1122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分析及监测指标 1123
(三)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的构造 1124
二、金融风险监控预警系统 1125
(一)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构造 1125
(二)预警系统警示种类及警示传导设置 1127
三、金融危机治理与风险损失的止损弥补 1127
(一)危机治理的各方角色与资金安排 1127
(二)危机治理的方式及损失承担 1130
(三)风险止损弥补机制与危机治理应注意的问题 1133
第四章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 1138
一、资本项目金融风险的防范 1138
(一)怎样看待人民币资本项目的管理 1138
(二)人民币资本项目管理的趋势 1141
(三)创造条件向资本项目可兑换迈进 1143
二、外债风险的国际比较与防范 1146
(一)外债规模与风险率的国际比较 1146
(二)外债风险的潜在因素分析 1147
(三)外债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1148
(一)国际游资进入中国的渠道和投资工具 1150
三、国际游资风险的防范 1150
(二)游资投机的目的及其危害 1152
(三)对游资的防范与管理 1153
第五章 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 1157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设计 1157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1157
(二)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组织设计 1159
(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理念和原则 1161
二、主要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1162
(一)信贷风险的防范 1162
(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1165
(三)市场风险的防范 1171
三、国际金融业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 1176
(一)以风险判定资本收益的机制(RAROC法) 1176
(二)模型管理法 1177
(三)资产组合管理法 1179
(四)金融风险管理的VAR法 1181
第六章 政府和中央银行应如何对待金融风险 1184
一、金融观念的转换与信用环境的培育 1184
(一)政府金融观念的转换 1184
(二)企业金融观念的转换 1185
(三)金融业金融观念的转换 1187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金融体系稳定性再造 1189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机构体系再造 1189
(二)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与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建设 1192
第一章 银行业风险及防范概述 1199
一、风险与银行业风险 1199
(一)风险的含义 1199
(二)风险防范 1199
(三)银行业风险 1199
第十一篇 银行业风险与防范 1199
(四)银行业风险防范 1200
二、银行业风险的分类 1200
三、银行业风险成因分析 1201
(二)管理水平受到制约 1202
(一)负债经营 1202
(三)市场环境日益严酷,竞争更趋激烈 1203
(四)市场变幻莫测 1203
(五)三性矛盾 1203
四、银行业风险防范的价值 1204
五、商业银行的风险与防范 1204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 1204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 1205
(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205
(四)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 1208
(五)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原则 1209
(六)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1210
第二章 银行业风险防范的理论和方法 1212
一、资产管理理论和方法 1212
(一)资产管理理论 1212
(二)资产管理方法 1216
二、负债管理理论和方法 1222
(一)负债管理理论 1222
(二)负债管理方法 1226
(二)缺口管理 1227
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227
(一)净利差 1227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系统分析法 1228
(四)资产—负债管理的要点 1228
(五)资产—负债管理的问题 1229
第三章 银行业风险管理内容及处理方法 1231
一、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组织安排 1231
(一)组织安排 1231
(二)部门设置 1231
三、风险识别 1232
(四)风险处理 1232
(二)风险辨别的主要任务 1232
(一)含义 1232
(三)风险决策 1232
(二)风险评价 1232
(一)风险识别 1232
二、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内容 1232
(三)风险辨识的主要方法 1233
(四)风险估价 1235
四、风险评价方法 1235
(一)风险评价方法 1235
(二)在风险后果影响下的评价方法 1237
(三)不确定型决策 1238
(二)风险型决策 1238
(一)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1238
五、风险决策 1238
六、银行风险处理方法 1240
(一)风险预防和回避 1240
(二)风险分散 1241
(三)风险抑制与转移 1243
(四)风险的保险与补偿 1245
(五)风险自留 1248
第四章 银行业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风险防范 1249
一、银行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 1249
(一)一般概述 1249
(二)银行内部会计控制 1253
(三)银行内部管理控制 1257
(四)商业银行的人事控制 1259
(五)商业银行内部稽核 1260
(六)我国银行内部控制问题 1262
二、银行业外部监管的风险防范 1266
(一)一般概述 1266
(二)预防性监管措施 1271
(三)为解决资金困难而采取的措施 1276
(四)存款保险制度 1278
(五)巴塞尔协议与银行业风险防范 1280
第五章 银行业风险分析及对策 1290
一、风险的逐步形成 1290
三、我国银行业风险防范的核心 1292
二、我国银行业风险识别 1292
四、我国银行与其不良资产之间的关系 1297
五、化解不良资产的建议 1301
第十二篇 通货膨胀成因及防范 1307
第一章 通货膨胀概述 1307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1307
二、通货膨胀的测度 1307
三、通货膨胀的类型 1308
(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1308
(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1308
(三)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 1309
(四)结构型的通货膨胀 1309
(一)促进论 1310
四、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310
(二)促退论 1311
(三)中性论 1312
第二章 通货膨胀的影响 1313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1313
二、通货膨胀的社会影响 1315
第三章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1319
一、社会资金陷紧与通货膨胀 1319
(一)资金陷紧行为的理论分析 1319
(二)大量资金陷紧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 1322
(三)从“资金陷紧”到“货币陷阱”的演变 1324
(四)减少资金陷紧,缓解倒逼通货膨胀的出路选择 1328
二、银企不合理负债与通货膨胀 1331
(一)中国金融业不良负债与通货膨胀 1331
(二)中国国有企业过度负债与通货膨胀 1336
三、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与通货膨胀 1338
(一)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及其实现形式 1339
(二)中国经济转轨的成本和费用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1342
(三)降低和控制经济转轨的成本,防范严重通货膨胀发生 1346
四、经济超常规非均衡运行与通货膨胀 1350
(一)经济超常规非均衡运行的涵义 1350
(二)经济运行冷热度的测定 1350
(三)经济超常规非均衡运行的成因及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1352
(四)矫正过热型经济超常规非均衡运行的反通货膨胀对策 1353
五、经济深层次问题与通货膨胀 1355
(一)“深层次问题”的涵义及其判别标准 1356
(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的实质 1359
(三)中国经济深层次问题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1364
(四)以解决“深层次问题”为突破口从根本上治理通货膨胀 1369
六、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选择 1372
(一)货币政策 1372
(二)财政政策 1372
(三)收入政策 1372
(六)对外经济政策 1373
(四)收入指数化政策 1373
(五)人力政策 1373
(七)其他政策 1374
第四章 反通货膨胀 1375
一、反通货膨胀的含义 1375
二、反通货膨胀的政策目标 1377
三、反通货膨胀的策略选择 1379
第五章 反通货膨胀的操作 1383
一、通货膨胀运行的监测与分析 1383
(一)通货膨胀运行的监测 1383
(二)通货膨胀运行分析 1384
(一)通货膨胀预警 1385
二、通货膨胀预警与程控 1385
(二)通货膨胀程控 1387
(三)中国反通货膨胀的程控思路 1390
三、反通货膨胀政策工具的选择 1392
(一)反通货膨胀政策工具的功能及其局限 1392
(二)各种政策工具的搭配与组合 1400
(三)1993年以来中国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选择 1403
(四)利率在中国反通货膨胀中的功能局限及其改革 1407
四、反通货膨胀效果的评估与政策调整 1411
(一)反通货膨胀政策成功的评价标志 1412
(二)反通货膨胀的政策评估 1414
(三)反通货膨胀的政策调整 1416
(四)必须坚持全面持久的反通货膨胀方针 1418
五、反通货膨胀成本及其控制 1420
(一)反通货膨胀成本及其意义 1420
(二)反通货膨胀成本的衡量与控制 1423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通货膨胀成本过高的原因和应注意的问题 1426
第六章 经济开放条件下的通货膨胀传递与防范 1429
一、通货膨胀的国内传递与防范 1429
二、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及防范 1433
一、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发展 1443
(一)典型的金本位制 1443
第十三篇 国际金融与外汇管理 1443
第一章 国际货币制度 1443
(二)金汇兑本位制 1444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 1444
二、浮动汇率制度 1446
(一)浮动汇率制度 1446
(二)自由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 1446
(三)汇率制度的选择 1447
三、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 1447
(一)国际储备资产的改革——特别提款权 1447
(二)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矛盾 1449
(三)西方国家对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设想 1450
(二)欧洲货币体系的运行 1452
四、欧洲货币体系 1452
(一)欧洲货币体系的内容 1452
(三)欧洲货币体系的新发展——欧洲货币联盟 1453
第二章 外汇与汇率 1455
一、外汇市场 1455
(一)外汇与汇率 1455
(二)外汇市场 1455
(三)汇率的决定条件 1457
(四)汇率变动对外汇收支的影响 1458
二、汇率决定理论 1460
(一)铸币平价说 1460
(二)国际借贷学说 1460
(三)购买力平价说 1460
(四)利率平价理论 1461
(六)汇率决定理论的新发展 1462
(五)汇兑心理说 1462
第三章 国际收支 1463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和内容 1463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 1463
(二)国际收支的主要内容 1463
二、国际收支的调节 1464
(一)汇率的调节作用 1464
三、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1465
(一)货币分析法 1465
(二)利率的调节作用 1465
(二)弹性分析法 1467
(三)吸收分析法 1467
第四章 国际储备 1469
一、国际储备概述 1469
(一)国际储备的概念 1469
(二)国际储备的来源 1470
(三)国际储备的作用 1470
(四)国际储备多元化 1471
二、适度国际储备量 1472
(一)保持适度国际储备量的必要性 1472
(二)决定适度国际储备量的因素 1472
(三)适度国际储备的成本收益分析 1474
三、国际储备结构管理 1475
(一)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必要性 1475
(二)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 1475
(三)黄金储备与外汇储备之间的结构调整 1475
(四)储备货币的币种选择 1475
(五)储备资产形式的选择 1476
第五章 国际金融机构 1478
一、国际金融机构概述 1478
(一)国际金融机构产生的原因 1478
(二)国际金融机构的类型 1478
(四)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 1479
(三)国际金融机构的性质 1479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480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1480
(二)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