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第一编 大事记 11
第二编 行政建置志 51
第一章 位置境域 51
第一节 位置 51
第二节 境域 52
第二章 历史沿革 55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8
第一节 州、县城 58
第二节 乡镇 59
第三编 自然地理志 69
第一章 地质 69
第一节 地层结构 69
第二节 地震 70
第三节 矿藏 73
第二章 地貌 75
第一节 地形 75
第二节 地貌 75
第三章 气候 78
第一节 光照 78
第二节 气温 79
第三节 地温 80
第四节 降水 82
第五节 风 82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 83
第七节 物候 87
第四章 水文 89
第一节 河流 89
第二节 地下水 89
第三节 水质 92
第五章 土壤 94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演变 94
第二节 各类土壤的分布 96
第六章 植被 99
第一节 植被类型 99
第二节 植物组成和区域 101
第三节 植物的生态特点 102
第四节 植被水平分布 103
第七章 动物 105
第一节 兽 105
第二节 禽 106
第三节 虫、鱼 111
第八章 自然灾害 113
第一节 风灾 113
第二节 旱灾 115
第三节 冻灾 115
第四节 病虫害 115
第四编 人口志 119
第一章 人口源流 119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22
第一节 年龄、性别 122
第二节 地域分布 130
第三节 社会构成 132
第三章 人口变动 136
第一节 出生、死亡 136
第二节 迁移变动 138
第三节 自流人口 139
第四章 人口调查 141
第一节 清理户口 141
第二节 编查户口 142
第三节 人口普查 142
第五章 计划生育 14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47
第二节 晚婚晚育 148
第三节 节育措施 148
第四节 教育奖惩 149
第五编 农业志 153
第一章 农业体制 153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153
第二节 集体土地所有制 156
第三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158
第二章 农业生产 162
第一节 机构 162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63
第三节 粮食生产 168
第四节 经济作物生产 174
第五节 农业科技 178
第三章 林业 194
第一节 森林概况 194
第二节 农田防护林 195
第三节 经济果木林 195
第四节 天然林 196
第五节 防风固沙林 196
第六节 林业管理 197
第七节 名木古树 200
第四章 畜牧业 202
第一节 家畜养殖业 202
第二节 家禽养殖业 207
第三节 优良畜禽引种和改良 207
第四节 畜禽品种 208
第五节 饲草、饲料资源 209
第六节 疫病防治 211
第五章 水利 217
第一节 水利机构 217
第二节 水利设施建设 217
第三节 灌溉管理 224
第四节 渔业 225
第六章 农业机械 227
第一节 机构 228
第二节 作业机械 228
第三节 加工机械 230
第四节 水利机械 231
第五节 运输机械 231
第六节 机械供应 232
第六编 工业志 236
第一章 经营体制 236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 236
第二节 国营工业 236
第三节 集体工业 236
第二章 采矿业 238
第三章 机械工业 241
第四章 电力工业 242
第五章 化学工业 243
第六章 食品加工业 244
第一节 磨粉工业 244
第二节 调味品及糕点加工业 244
第三节 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245
第七章 建材工业 246
第一节 砖瓦制造业 246
第二节 建筑用石加工业 246
第三节 石棉采选业 247
第八章 轧花业 248
第九章 缝纫工业 249
第十章 木材加工业 250
第十一章 五金加工业 251
第十二章 文化用品工业 252
第十三章 企业管理 253
第一节 集体企业管理 253
第二节 国营企业管理 253
第十四章 乡镇企业 255
第一节 兴起 255
第二节 企业分类 255
第三节 产品与设备 256
第四节 经营管理 256
第七编 交通邮电志 259
第一章 交通 259
第一节 铁路 259
第二节 公路 260
第三节 桥梁 264
第四节 公路运输 265
第五节 运输管理机构 266
第二章 邮电 267
第一节 机构 267
第二节 邮路 267
第三节 电报 268
第四节 电话 269
第五节 报刊发行 270
第八编 商业志 273
第一章 集市贸易 273
第一节 市场 273
第二节 贸易 274
第二章 私营商业 276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安西私营商业 276
第二节 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78
第三章 供销商业 279
第一节 机构 279
第二节 管理 279
第三节 供应 281
第四节 经营 282
第四章 国营商业 28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284
第二节 企业机构设置 284
第三节 批零网点 285
第四节 购进 286
第五节 销售 287
第六节 经营 290
第五章 国营粮食商业 291
第一节 机构 291
第二节 收购 292
第三节 粮油供应 294
第四节 仓储 298
第五节 经营 299
第六章 对外贸易 301
第七章 物资供应 302
第九编 经济综合管理志第一章 计划统计 305
第一节 计划 305
第二节 统计 309
第二章 物价 312
第一节 计划价格 312
第二节 自由价格 314
第三节 提价降价 315
第四节 物价监督检查 316
第五节 物价指数 318
第三章 工商管理 320
第一节 机构 320
第二节 工商登记 320
第三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 321
第四节 取缔非法经营 322
第五节 市场管理 322
第四章 审计 324
第一节 机构 324
第二节 审计工作 324
第五章 计量管理 326
第十编 财政金融志 329
第一章 财政 329
第一节 机构 329
第二节 体制 330
第三节 收入 332
第四节 支出 335
第五节 地方财政 338
第二章 税收 340
第一节 机构 340
第二节 税制改革 341
第三节 农业税 343
第四节 工商税 344
第五节 其它税 345
第六节 税务监察 346
第三章 金融 348
第一节 机构 348
第二节 货币流通 349
第三节 贷款 350
第四节 储蓄 352
第五节 信用合作 354
第六节 社会保险 355
第七节 基建资金 355
第十一编 城乡建设志 361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61
第一节 城郭变迁 361
第二节 市政建设 363
第三节 街巷分布 367
第四节 园林绿化 370
第五节 城市供水 373
第六节 城市供电 375
第七节 房地产管理 375
第八节 环境卫生 379
第二章 乡镇建设 380
第一节 集镇建设 380
第二节 农村房屋建设 383
第十二编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志第一章 教育 387
第一节 机构 388
第二节 普通教育 388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 393
第四节 成人教育 394
第五节 师资队伍 395
第六节 教育经费 396
第二章 科学技术 399
第一节 机构 399
第二节 科技队伍 399
第三节 科技普及 400
第三章 文化 402
第一节 机构 402
第二节 群众文化 402
第三节 图书发行 403
第四节 图书阅览 404
第五节 电影放映 404
第六节 戏剧活动 405
第七节 文物古迹 406
第八节 艺文 416
第四章 医药卫生 430
第一节 机构 430
第二节 医疗 430
第三节 防疫 431
第四节 保健 433
第五节 群众性的卫生运动 434
第六节 药品 435
第五章 广播电视 437
第一节 机构 437
第二节 新闻 437
第三节 广播 438
第四节 电视 440
第六章 体育 442
第一节 机构 442
第二节 设施 442
第三节 幼儿体育 443
第四节 学校体育 443
第五节 职工体育 444
第六节 农村体育 445
第七节 老年人体育 446
第八节 比赛成绩 446
第九节 裁判队伍 447
第七章 档案 448
第一节 机构 448
第二节 历史档案 449
第三节 文书档案 449
第四节 人事档案 450
第五节 科技档案 451
第六节 声像档案 451
第七节 资料 452
第十三编 党派群众团体志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在安西的地方组织 455
第一节 组织建设 455
第二节 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457
第三节 干部管理 461
第四节 思想教育 464
第五节 纪律检查 467
第六节 统一战线 46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在安西的地方组织 471
第三章 三民主义青年团 473
第四章 群众团体 474
第一节 职工组织 474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476
第三节 妇女组织 479
第四节 农民组织 481
第五节 商业组织 483
第十四编 政权志 487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487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87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489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93
第二章 政府 495
第一节 县政府 495
第二节 基层政府 502
第三章 参议会 504
第四章 政治协商会议 505
第五章 公安、司法 507
第一节 公安 507
第二节 检察 511
第三节 法院 513
第四节 司法行政 518
第六章 民政 521
第一节 选举 521
第二节 优抚 522
第三节 福利救济 526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 528
第五节 婚姻登记 528
第六节 殡葬管理 529
第七节 信访 530
第七章 人事劳动 532
第一节 机构 532
第二节 人事管理 532
第三节 劳动就业 534
第四节 劳动保护 535
第五节 劳动工资 538
第十五编 军事志 543
第一章 机构 543
第二章 兵役 551
第三章 地方武装 553
第一节 清代安西的地方武装 553
第二节 民国时期安西的地方武装 55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安西的地方武装 555
第四章 人民防空 557
第一节 反空降武装组织 557
第二节 防空工程 557
第五章 驻军 559
第六章 县境内主要兵事记略 561
第一节 东晋 561
第二节 唐代 561
第三节 宋代 561
第四节 元代 562
第五节 明代 562
第六节 清代 562
第七节 民国时期 563
第八节 红西路军在安西一战 563
第十六编 民俗方言志 567
第一章 风俗习惯 567
第一节 庆生辰 567
第二节 婚娶 568
第三节 丧祭 570
第四节 婚姻家庭 571
第五节 传统节日 574
第六节 革除陋习 577
第七节 社会新风 578
第二章 宗教信仰 581
第一节 佛教 581
第二节 道教 581
第三节 伊斯兰教 582
第四节 会道门 582
第三章 方言 586
第一节 语音 586
第二节 词汇 596
第三节 谚语 606
第四节 歇后语 609
第十七编 人物志 613
第一章 历代人物传略 613
第二章 当代人物传略 618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622
第四章 先进人物名录 626
附记 629
附录一 专业志 629
附录二 本志编后记 632
跋 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