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二篇 人兽共患细菌病 1
序言 1
目 录 1
序言 1
第二篇 人兽共患细菌病 1
二、流行病学 41 2
二、流行病学 41 2
第一章钩端螺旋体病 4
第一章钩端螺旋体病 4
一、病原 5
(一)形态特征 5
(二)培养特性 5
(二)培养特性 5
(一)形态特征 5
一、病原 5
(四)菌型及变异 6
(五)寄生性和腐生性钩端螺旋体的鉴别 6
(三)毒力 6
(五)寄生性和腐生性钩端螺旋体的鉴别 6
(四)菌型及变异 6
(三)毒力 6
(六)致病性及在体内的分布 7
(六)致病性及在体内的分布 7
(七)免疫 8
(七)免疫 8
(八)抵抗力 10
二、宿主 10
(八)抵抗力 10
二、宿主 10
三、分布 12
(一)疫源地 12
(一)疫源地 12
三、分布 12
(二)地区分布 13
(二)地区分布 13
(三)时间分布 14
(四)人群分布 14
(五)动物分布 14
(四)人群分布 14
(三)时间分布 14
(五)动物分布 14
(六)菌群分布 15
(六)菌群分布 15
(一)流行概况 18
四、流行病学 18
(一)流行概况 18
四、流行病学 18
(二)传播方式 19
(二)传播方式 19
(三)流行特点 20
(三)流行特点 20
五、物动钩端旋螺体病 21
(二)牛 21
(一)猪 21
五、物动钩端旋螺体病 21
(一)猪 21
(二)牛 21
(四)犬 22
(三)马 22
(三)马 22
(四)犬 22
(六)貂 23
(五)鹿 23
(一)症状 23
(一)症状 23
六、人的钩端螺旋体病 23
(五)鹿 23
(六)貂 23
六、人的钩端螺旋体病 23
(二)直接和差速离心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 24
(一)标本采集 24
(二)直接和差速离心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 24
(一)标本采集 24
(三)治疗 24
(二)预后 24
(二)预后 24
七、诊断 24
七、诊断 24
(三)治疗 24
(三)改良镀银染色法 25
(三)改良镀银染色法 25
(四)分离培养法 26
(四)分离培养法 26
(五)血清学试验 27
(五)血清学试验 27
八、防制 31
八、防制 31
(一)控制传染源 31
(一)控制传染源 31
(二)切断传播途径 32
(三)预防接种 32
(三)预防接种 32
(二)切断传播途径 32
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34
一、病原 36
二、分布 36
第二章疏螺旋体病 36
第二章疏螺旋体病 36
一、病原 36
二、分布 36
三、流行病学 38
(一)禽疏螺旋体病 38
(二)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疏螺旋体病 38
三、流行病学 38
(一)禽疏螺旋体病 38
(二)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疏螺旋体病 38
(三)人的疏螺旋体病 39
(三)人的疏螺旋体病 39
(二)哺乳动物 40
四、动物疏螺旋体病 40
(一)禽 40
(一)禽 40
五、人的疏螺旋体病 40
四、动物疏螺旋体病 40
五、人的疏螺旋体病 40
(二)哺乳动物 40
六、诊断 41
七、防制 41
六、诊断 41
七、防制 41
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42
第三章弯杆菌病 43
一、病原 43
一、病原 43
第三章弯杆菌病 43
二、分布 44
二、分布 44
(一)地理分布 44
(一)地理分布 44
(二)宿主分布 45
三、流行病学 45
(二)宿主分布 45
三、流行病学 45
四、动物弯杆菌病 46
(一)发病机理 46
(一)发病机理 46
四、动物弯杆菌病 46
(二)临床症状 47
(二)临床症状 47
(三)治疗 48
(三)治疗 48
(一)发病机理 49
五、人的弯杆菌病 49
(二)临床症状 49
(三)治疗 49
(三)治疗 49
(二)临床症状 49
(一)发病机理 49
五、人的弯杆菌病 49
六、诊断 50
(一)细菌学检查 50
(一)细菌学检查 50
六、诊断 50
(二)血清学检查 51
七、防制 51
(一)家畜弯杆菌病的防制 51
(一)家畜弯杆菌病的防制 51
七、防制 51
(二)血清学检查 51
参考文献 52
(二)人弯杆菌病的防制 52
(二)人弯杆菌病的防制 52
参考文献 52
一、病原 54
第四章鼻疽 54
一、病原 54
第四章鼻疽 54
(一)世界分布 56
二、分布 56
二、分布 56
(一)世界分布 56
(四)季节分布 57
(三)畜群分布 57
(四)季节分布 57
(三)畜群分布 57
(二)国内分布 57
(二)国内分布 57
(一)易感动物 60
三、流行病学 60
(五)性别分布及其他 60
(二)传染源 60
(五)性别分布及其他 60
三、流行病学 60
(一)易感动物 60
(二)传染源 60
(三)感染途径 61
(四)流行概况 61
(四)流行概况 61
(三)感染途径 61
(二)临床症状(主要是马属动物) 65
四、动物的鼻疽 65
(一)发病机理 65
四、动物的鼻疽 65
(一)发病机理 65
(二)临床症状(主要是马属动物) 65
(三)病理变化 66
(三)病理变化 66
(四)治疗 67
(四)治疗 67
(五)免疫 68
(五)免疫 68
五、人的鼻疽 69
五、人的鼻疽 69
(一)发病概况 69
(二)传染源 69
(三)潜伏期和症状 69
(三)潜伏期和症状 69
(一)发病概况 69
(二)传染源 69
(一)常规诊断 70
(四)预后和治疗 70
(四)预后和治疗 70
六、诊断 70
六、诊断 70
(一)常规诊断 70
(二)新近诊断方法 72
(二)新近诊断方法 72
七、防制 75
(一)简况 75
(一)简况 75
七、防制 75
(三)防制措施 76
(二)鼻疽防制注意事项 76
(二)鼻疽防制注意事项 76
(三)防制措施 76
主要参考文献 77
主要参考文献 77
一、病原 78
一、病原 78
第五章类鼻疽 78
(一)概述 78
第五章类鼻疽 78
(一)概述 78
(二)病原分离与培养 79
(三)抗原特性 79
(三)抗原特性 79
(二)病原分离与培养 79
(四)抵抗力与耐药性 80
(四)抵抗力与耐药性 80
(一)世界分布 81
(一)世界分布 81
二、分布 81
二、分布 81
(二)国内分布 82
(二)国内分布 82
(三)传染源 84
(二)人群易感性 84
三、流行病学 84
(一)易感动物 84
(二)人群易感性 84
(三)传染源 84
三、流行病学 84
(一)易感动物 84
(四)感染方式和途径 85
(四)感染方式和途径 85
四、动物类鼻疽 86
(一)马属动物的类鼻疽 86
四、动物类鼻疽 86
(一)马属动物的类鼻疽 86
(二)牛的类鼻疽 89
(四)绵羊的类鼻疽 89
(二)牛的类鼻疽 89
(三)猪的类鼻疽 89
(三)猪的类鼻疽 89
(四)绵羊的类鼻疽 89
(五)山羊的类鼻疽 90
(六)梅花鹿的类鼻疽 90
(五)山羊的类鼻疽 90
(六)梅花鹿的类鼻疽 90
(七)实验动物类鼻疽的实验感染 91
(七)实验动物类鼻疽的实验感染 91
(一)潜伏期 92
五、人的类鼻疽 92
(三)治疗 92
(二)临床症状 92
(三)治疗 92
(二)临床症状 92
(一)潜伏期 92
五、人的类鼻疽 92
(二)血清学诊断 93
(四)预后 93
六、诊断 93
(一)细菌学诊断 93
六、诊断 93
(一)细菌学诊断 93
(二)血清学诊断 93
(四)预后 93
(三)变态反应诊断 95
(三)变态反应诊断 95
(四)临床及流行病学诊断 95
(四)临床及流行病学诊断 95
七、防制 96
七、防制 96
主要参考文献 97
主要参考文献 97
一、病原 99
第六章绿脓杆菌病 99
(一)一般性状 99
(一)一般性状 99
一、病原 99
第六章绿脓杆菌病 99
(二)抗原构造与血清学分群(型) 100
(二)抗原构造与血清学分群(型) 100
(三)绿脓杆菌与其他菌的抗原关系 102
(四)绿脓素与绿脓素分型 102
(四)绿脓素与绿脓素分型 102
(三)绿脓杆菌与其他菌的抗原关系 102
(五)嗜菌体与嗜菌体分型 103
(六)绿脓杆菌粘液(荚膜)抗原 103
(五)嗜菌体与嗜菌体分型 103
(七)H抗原 103
(八)外膜抗原单克隆抗体 103
(McAb) 103
(六)绿脓杆菌粘液(荚膜)抗原 103
(七)H抗原 103
(八)外膜抗原单克隆抗体 103
(McAb) 103
二、分布与流行病学 104
(一)世界性绿脓杆菌血清群(型)的分布 104
(二)我国绿脓杆菌血清群的分布 104
(九)绿脓杆菌的耐药性 104
二、分布与流行病学 104
(九)绿脓杆菌的耐药性 104
(二)我国绿脓杆菌血清群的分布 104
(一)世界性绿脓杆菌血清群(型)的分布 104
(一)绿脓杆菌的致病因子 106
三、动物绿脓杆菌病 106
(三)动物的易感性 106
(一)绿脓杆菌的致病因子 106
三、动物绿脓杆菌病 106
(三)动物的易感性 106
(三)各种动物的绿脓杆菌病 107
(二)绿脓杆菌感染特征 107
(三)各种动物的绿脓杆菌病 107
(二)绿脓杆菌感染特征 107
(三)治疗 110
(三)治疗 110
(一)绿脓杆菌败血症的性质 110
四、人的绿脓杆菌病 110
四、人的绿脓杆菌病 110
(一)绿脓杆菌败血症的性质 110
(二)引起败血症的疾病分类 110
(二)引起败血症的疾病分类 110
(一)微生物学检查 111
五、诊断 111
五、诊断 111
(一)微生物学检查 111
(四)FLISA检测法 112
断法 112
(三)协同凝集试验快速诊 112
(二)间接血凝检测法 112
(五)绿脓杆菌分群(型) 112
(二)间接血凝检测法 112
(三)协同凝集试验快速诊 112
断法 112
(四)FLISA检测法 112
(五)绿脓杆菌分群(型) 112
六、防制 113
(一)概述 113
(二)自动免疫 113
(一)概述 113
(二)自动免疫 113
六、防制 113
参考文献 115
(三)被动免疫 115
参考文献 115
(三)被动免疫 115
一、病原 117
第七章布氏杆菌病 117
一、病原 117
第七章布氏杆菌病 117
二、分布 119
二、分布 119
三、流行病学 123
三、流行病学 123
四、动物布氏杆菌病 130
四、动物布氏杆菌病 130
(一)牛布氏杆菌病 131
(一)牛布氏杆菌病 131
(二)山羊及绵羊布氏杆菌病 132
(二)山羊及绵羊布氏杆菌病 132
(三)猪布氏杆菌病 133
(四)马布氏杆菌病 133
(五)骆驼布氏杆菌病 133
(六)犬布氏杆菌病 133
(七)野兔布氏杆菌病 133
(八)家禽布氏杆菌病 133
(三)猪布氏杆菌病 133
(四)马布氏杆菌病 133
(五)骆驼布氏杆菌病 133
(六)犬布氏杆菌病 133
(七)野兔布氏杆菌病 133
(八)家禽布氏杆菌病 133
五、人的布氏杆菌病 134
五、人的布氏杆菌病 134
(三)细菌学检查 135
(二)血液生化学检查 135
检查 135
(一)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 135
六、诊断 135
(三)细菌学检查 135
(二)血液生化学检查 135
检查 135
(一)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 135
六、诊断 135
(四)血清学检查 136
(四)血清学检查 136
(一)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 138
(五)变态反应检查 138
七、防制 138
(一)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 138
七、防制 138
(五)变态反应检查 138
(三)大力开展人、畜的预 139
防接种 139
(二)切实切断传播途径 139
(二)切实切断传播途径 139
防接种 139
(三)大力开展人、畜的预 139
(四)培育健康牛群 140
(四)培育健康牛群 140
(五)流行病学监测 141
参考文献 141
(五)流行病学监测 141
参考文献 141
第八章土拉菌病 143
一、病原 143
第八章土拉菌病 143
一、病原 143
(一)宿主 144
二、分布 144
(一)宿主 144
三、流行病学 144
三、流行病学 144
二、分布 144
(二)传播途径 145
(三)易感者 145
(四)流行特点 145
(四)流行特点 145
(三)易感者 145
(二)传播途径 145
四、动物土拉菌病 146
五、人的土拉菌病 146
五、人的土拉菌病 146
四、动物土拉菌病 146
(三)肺型 147
(四)全身型(伤寒型或败 147
血型) 147
(二)胃肠型 147
六、诊断 147
(一)腺型 147
(三)肺型 147
(二)胃肠型 147
(一)腺型 147
(一)临床诊断 147
(一)临床诊断 147
(二)微生物学诊断 147
六、诊断 147
血型) 147
(四)全身型(伤寒型或败 147
(二)微生物学诊断 147
(三)免疫学检查法 148
(三)免疫学检查法 148
(三)一般卫生措施 150
七、防制 150
(一)预防接种 150
(二)病人(畜)的处理 150
(一)预防接种 150
(二)病人(畜)的处理 150
(三)一般卫生措施 150
七、防制 150
(四)流行病学调查 151
主要参考文献 151
主要参考文献 151
(四)流行病学调查 151
(一)抗原构造(血清型) 152
(一)抗原构造(血清型) 152
第九章大肠杆菌病 152
第九章大肠杆菌病 152
一、病原 152
一、病原 152
(二)病原性 153
(二)病原性 153
(二)血清型分布 155
二、分布 155
(一)宿主分布 155
(二)血清型分布 155
二、分布 155
(一)宿主分布 155
三、流行病学 157
三、流行病学 157
四、动物大肠杆菌病 159
(一)发病机理 159
四、动物大肠杆菌病 159
(一)发病机理 159
(二)临床症状 160
(二)临床症状 160
(三)病理变化 161
(三)病理变化 161
五、人的大肠杆菌病 163
六、诊断 163
(三)临床症状 163
(一)发病机理 163
六、诊断 163
(三)临床症状 163
(一)发病机理 163
五、人的大肠杆菌病 163
(一)细菌学检查 164
(一)细菌学检查 164
(二)肠毒素检查 164
(二)肠毒素检查 164
七、防制 166
(三)血清学检查 166
(四)快诊法研究 166
七、防制 166
(一)动物大肠杆菌病的防 166
制 166
(三)血清学检查 166
(四)快诊法研究 166
制 166
(一)动物大肠杆菌病的防 166
参考文献 172
(二)人大肠杆菌病的防制 172
参考文献 172
(二)人大肠杆菌病的防制 172
一、病原 175
第十章沙门氏菌病 175
一、病原 175
第十章沙门氏菌病 175
(一)沙门氏菌菌型分布 178
二、分布 178
二、分布 178
(一)沙门氏菌菌型分布 178
(三)时间分布 180
(二)地区分布 180
(二)地区分布 180
(三)时间分布 180
(五)职业分布 181
(四)年龄与性别分布 181
(五)职业分布 181
(四)年龄与性别分布 181
三、流行病学 182
三、流行病学 182
(二)马沙门氏菌病 184
(一)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184
四、动物沙门氏菌病 184
(二)马沙门氏菌病 184
(一)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184
四、动物沙门氏菌病 184
(五)猪沙门氏菌病 185
(三)牛沙门氏菌病 185
(四)羊沙门氏菌病 185
(五)猪沙门氏菌病 185
(四)羊沙门氏菌病 185
(三)牛沙门氏菌病 185
(六)禽沙门氏菌病 186
(六)禽沙门氏菌病 186
(七)兔沙门氏菌病 188
(八)其他动物的沙门氏菌 188
感染 188
感染 188
(八)其他动物的沙门氏菌 188
(七)兔沙门氏菌病 188
(九)野生动物的沙门氏菌 189
感染 189
五、人的沙门氏菌病 189
五、人的沙门氏菌病 189
感染 189
(九)野生动物的沙门氏菌 189
六、诊断 191
(一)马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191
(一)马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191
六、诊断 191
(二)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192
(三)羊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192
(四)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192
(五)禽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192
(五)禽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192
(四)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192
(三)羊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192
(二)牛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192
(六)人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193
(六)人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193
(一)动物沙门氏菌病的防 194
制 194
制 194
(一)动物沙门氏菌病的防 194
七、防制 194
七、防制 194
措施 195
(三)动物预防接种及有关 195
(二)人沙门氏菌病的防制 195
(三)动物预防接种及有关 195
措施 195
(二)人沙门氏菌病的防制 195
主要参考文献 196
主要参考文献 196
第十一章细菌性痢疾 198
一、病原 198
第十一章细菌性痢疾 198
一、病原 198
二、分布 198
二、分布 198
三、流行病学 199
(一)传染源 199
三、流行病学 199
(一)传染源 199
(二)传播途径 200
(二)传播途径 200
(三)易感者 201
四、人的细菌性痢疾 201
(三)易感者 201
(一)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 201
四、人的细菌性痢疾 201
(一)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 201
(二)临床表现 202
(二)临床表现 202
(三)诊断 203
(四)鉴别诊断 203
(三)诊断 203
(四)鉴别诊断 203
(五)治疗 204
(五)治疗 204
五、猕猴细菌性痢疾 205
五、猕猴细菌性痢疾 205
(三)临床表现 206
(二)流行情况 206
(一)病原 206
(一)病原 206
(二)流行情况 206
(三)临床表现 206
(四)对人类的危险性 206
(四)对人类的危险性 206
(五)病理变化 207
(二)切断传播途径 207
(一)控制传染源 207
六、防制 207
(七)治疗 207
(五)病理变化 207
(六)诊断 207
(七)治疗 207
六、防制 207
(一)控制传染源 207
(二)切断传播途径 207
(六)诊断 207
(三)增强机体免疫力 208
主要参考文献 208
(三)增强机体免疫力 208
主要参考文献 208
第十二章耶新氏菌病 210
(一)伪结核耶新氏菌 210
一、病原 210
(二)小肠结肠炎耶新氏菌 210
一、病原 210
(一)伪结核耶新氏菌 210
(二)小肠结肠炎耶新氏菌 210
第十二章耶新氏菌病 210
二、分布 213
二、分布 213
三、流行病学 215
三、流行病学 215
五、人的耶新氏菌病 216
四、动物耶新氏菌病 216
五、人的耶新氏菌病 216
四、动物耶新氏菌病 216
(一)伪结核耶新氏菌病的诊断 217
(二)小肠结肠炎耶新氏菌病的诊断 217
六、诊断 217
六、诊断 217
(二)小肠结肠炎耶新氏菌病的诊断 217
(一)伪结核耶新氏菌病的诊断 217
七、防制 218
七、防制 218
参考文献 219
参考文献 219
一、病原 221
第十三章鼠疫 221
第十三章鼠疫 221
一、病原 221
(一)宿主 222
(一)宿主 222
二、宿主及传播媒介 222
二、宿主及传播媒介 222
三、流行病学 223
(一)传染源 223
(二)传播途径 223
(二)传播媒介 223
(二)传播途径 223
三、流行病学 223
(一)传染源 223
(二)传播媒介 223
四、分布 224
(三)流行特征 224
四、分布 224
(三)流行特征 224
(一)啮齿动物 225
五、动物鼠疫 225
(一)啮齿动物 225
五、动物鼠疫 225
(二)食肉动物 227
(三)其他动物 227
(三)其他动物 227
(二)食肉动物 227
(一)腺型鼠疫 228
六、人的鼠疫 228
(二)肺型鼠疫 228
(三)败血型鼠疫 228
八、防制 228
七、诊断 228
(五)其他型鼠疫 228
(四)皮肤型鼠疫 228
(三)败血型鼠疫 228
(二)肺型鼠疫 228
(一)腺型鼠疫 228
六、人的鼠疫 228
(四)皮肤型鼠疫 228
八、防制 228
(五)其他型鼠疫 228
七、诊断 228
参考文献 229
参考文献 229
一、病原 230
第十四章巴氏杆菌病 230
一、病原 230
第十四章巴氏杆菌病 230
(一)多杀性巴氏杆菌 231
(一)多杀性巴氏杆菌 231
(二)溶血性巴氏杆菌 234
(二)溶血性巴氏杆菌 234
(三)嗜肺性巴氏杆菌 235
(三)嗜肺性巴氏杆菌 235
(四)脲巴氏杆菌 235
二、分布 235
(一)宿主分布 235
二、分布 235
(一)宿主分布 235
(四)脲巴氏杆菌 235
(二)畜群分布 236
(二)畜群分布 236
(三)地区分布 237
(三)地区分布 237
(四)季节及其他分布 240
(四)季节及其他分布 240
三、流行病学 242
三、流行病学 242
四、动物巴氏杆菌病 247
(一)禽巴氏杆菌 247
(一)禽巴氏杆菌 247
四、动物巴氏杆菌病 247
(二)猪巴氏杆菌病 248
(二)猪巴氏杆菌病 248
(三)牛巴氏杆菌病 249
(三)牛巴氏杆菌病 249
(四)绵羊巴氏杆菌病 251
(五)兔巴氏杆菌病 251
(五)兔巴氏杆菌病 251
(四)绵羊巴氏杆菌病 251
(六)马巴氏杆菌病 253
(六)马巴氏杆菌病 253
(七)鹿巴氏杆菌病 254
(八)水貂巴氏杆菌病 254
(七)鹿巴氏杆菌病 254
(八)水貂巴氏杆菌病 254
(一)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255
五、人的巴氏杆菌病 255
五、人的巴氏杆菌病 255
(一)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255
(一)细菌学诊断 257
(一)细菌学诊断 257
(二)溶血性巴氏杆菌病 257
(三)嗜肺巴氏杆菌病 257
(四)脲巴氏杆菌病 257
六、诊断 257
六、诊断 257
(四)脲巴氏杆菌病 257
(三)嗜肺巴氏杆菌病 257
(二)溶血性巴氏杆菌病 257
(二)动物接种试验 258
(三)血清学诊断 258
(二)动物接种试验 258
(三)血清学诊断 258
(五)鉴别诊断 259
(四)其他诊断方法 259
(四)其他诊断方法 259
(五)鉴别诊断 259
七、防制 260
七、防制 260
参考文献 262
参考文献 262
一、病原 264
一、病原 264
第十五章坏死杆菌病 264
第十五章坏死杆菌病 264
二、分布 265
(一)马坏死杆菌病 265
三、动物坏死杆菌病 265
二、分布 265
(一)马坏死杆菌病 265
三、动物坏死杆菌病 265
(二)牛坏死杆菌病 266
(二)牛坏死杆菌病 266
(三)羊坏死杆菌病 267
(四)猪坏死杆菌病 267
(四)猪坏死杆菌病 267
(三)羊坏死杆菌病 267
(六)兔坏死杆菌病 268
(七)动物坏死杆菌病的治疗 268
四、人的坏死杆菌病 268
(五)犬坏死杆菌病 268
(六)兔坏死杆菌病 268
四、人的坏死杆菌病 268
(七)动物坏死杆菌病的治疗 268
(五)犬坏死杆菌病 268
(二)实验室检验 269
(一)临床一流行病学诊断 269
五、诊断 269
五、诊断 269
(一)临床一流行病学诊断 269
(二)实验室检验 269
六、防制 270
参考文献 270
六、防制 270
参考文献 270
第十六章葡萄球菌病 271
一、病原 271
(一)生物学性状 271
第十六章葡萄球菌病 271
(一)生物学性状 271
一、病原 271
(二)致病性 272
(二)致病性 272
二、分布 273
(三)免疫性 273
二、分布 273
(三)免疫性 273
(一)牛葡萄球菌乳房炎 275
四、动物葡萄球菌病 275
三、流行病学 275
(一)牛葡萄球菌乳房炎 275
三、流行病学 275
四、动物葡萄球菌病 275
(二)绵羊传染性乳房炎 277
(三)羔羊蜱咬脓毒症 277
(四)幼猪渗出性皮炎 277
(二)绵羊传染性乳房炎 277
(三)羔羊蜱咬脓毒症 277
(四)幼猪渗出性皮炎 277
(五)马萄葡球菌病 277
(五)马萄葡球菌病 277
(六)兔葡萄球菌病 278
(七)禽葡萄球菌病 278
(七)禽葡萄球菌病 278
(六)兔葡萄球菌病 278
五、人的葡萄球菌病 279
(一)疖 279
(一)疖 279
五、人的葡萄球菌病 279
(三)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280
(一)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280
(二)葡萄球菌性肺炎 280
六、诊断 280
(二)葡萄球菌性肺炎 280
(三)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280
六、诊断 280
(一)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280
(二)血清学诊断 281
(三)食物中毒的检查 281
(二)血清学诊断 281
(三)食物中毒的检查 281
七、防制 282
七、防制 282
参考文献 283
参考文献 283
第十七章链球菌病 284
第一节猪链球菌病 284
一、病原 284
(一)一般特性 284
第十七章链球菌病 284
第一节猪链球菌病 284
一、病原 284
(一)一般特性 284
(二)生化特性 285
(二)生化特性 285
(三)抵抗力 288
二、流行病学 288
(三)抵抗力 288
二、流行病学 288
三、症状 288
三、症状 288
(一)关节炎 289
(四)脓肿 289
(三)脑膜炎 289
(二)心内膜炎 289
(一)关节炎 289
(二)心内膜炎 289
(三)脑膜炎 289
(四)脓肿 289
四、病理变化 290
(五)急性败血型 290
(五)急性败血型 290
四、病理变化 290
五、诊断 291
(一)显微镜检查 291
(二)分离培养 291
(三)动物接种 291
六六、免疫 291
六六、免疫 291
(三)动物接种 291
(二)分离培养 291
(一)显微镜检查 291
五、诊断 291
一、病原 292
第二节羊链球菌病 292
七、防制 292
第二节羊链球菌病 292
一、病原 292
七、防制 292
(一)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293
三、症状 293
(二)流行特点 293
三、症状 293
二、流行病学 293
(一)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293
二、流行病学 293
(二)流行特点 293
四、病理变化 294
五、诊断 294
六、防制 294
六、防制 294
五、诊断 294
四、病理变化 294
一、病原及流行病学 295
第三节禽链球菌病 295
一、病原及流行病学 295
第三节禽链球菌病 295
二、症状 296
四、诊断 296
二、症状 296
三、病理变化 296
五、防制 296
五、防制 296
四、诊断 296
三、病理变化 296
参考文献 297
参考文献 297
第四节人的链球菌病 297
第四节人的链球菌病 297
第十八章炭疽 299
第十八章炭疽 299
(一)形态与染色 300
一、病原 300
(一)形态与染色 300
(二)培养特性 300
一、病原 300
(二)培养特性 300
(四)荚膜 302
(三)生化特性 302
(四)荚膜 302
(三)生化特性 302
(五)芽胞 303
(五)芽胞 303
(七)毒素 304
(六)质粒 304
(七)毒素 304
(六)质粒 304
(八)抗原 305
(八)抗原 305
(九)变异性 306
(九)变异性 306
(十)抵抗力 306
(十)抵抗力 306
二、分布 307
(十一)噬菌体 307
(十二)炭疽菌素 307
(一)宿主分布 307
(一)宿主分布 307
二、分布 307
(十二)炭疽菌素 307
(十一)噬菌体 307
(二)地理分布 308
(二)地理分布 308
(一)炭疽在动物间的流行 319
(二)人类炭疽的流行特征 319
三、流行病学 319
三、流行病学 319
(一)炭疽在动物间的流行 319
(二)人类炭疽的流行特征 319
(三)传播方式 323
(三)传播方式 323
四、炭疽和生物战 324
四、炭疽和生物战 324
五、动物炭疽 325
五、动物炭疽 325
(一)感染过程 325
(二)中毒过程 325
(二)中毒过程 325
(一)感染过程 325
(四)症状 326
(三)致死机理的探讨 326
(四)症状 326
(三)致死机理的探讨 326
(五)病理变化 327
(五)病理变化 327
(六)治疗 327
(六)治疗 327
(一)皮肤炭疽 328
或吸入炭疽) 328
(二)纵隔障炭疽(肺炭疽 328
(一)皮肤炭疽 328
六、人的炭疽 328
(二)纵隔障炭疽(肺炭疽 328
或吸入炭疽) 328
六、人的炭疽 328
(三)肠炭疽 329
(三)肠炭疽 329
(二)病理解剖学诊断 331
七、诊断 331
(一)临床及流行病学诊断 331
(二)病理解剖学诊断 331
(三)鉴别诊断 331
七、诊断 331
(一)临床及流行病学诊断 331
(三)鉴别诊断 331
(四)细菌学诊断 332
(四)细菌学诊断 332
(五)血清学诊断 334
(五)血清学诊断 334
(一)平时的防制 335
八、防制 335
八、防制 335
(一)平时的防制 335
(二)工业炭疽的防制 336
(三)出现疫情后的防制 336
(三)出现疫情后的防制 336
(二)工业炭疽的防制 336
(四)预防 338
(四)预防 338
九、期待解决的问题 340
九、期待解决的问题 340
参考文献 341
参考文献 341
(一)病原概述 343
一、病原 343
第十九章破伤风 343
第十九章破伤风 343
一、病原 343
(一)病原概述 343
(二)破伤风毒素 344
(二)破伤风毒素 344
(一)宿主分布 345
(二)畜群分布 345
(二)畜群分布 345
(一)宿主分布 345
二、分布 345
二、分布 345
(四)季节及其他分布 346
(三)家畜的地区分布 346
(三)家畜的地区分布 346
(四)季节及其他分布 346
(五)人类的地区分布 347
(五)人类的地区分布 347
(三)家畜的感染途径 348
(二)感染源 348
(三)家畜的感染途径 348
三、流行病学 348
三、流行病学 348
(一)易感动物 348
(二)感染源 348
(一)易感动物 348
(五)人的感染型式 350
(四)家畜流行概况 350
(四)家畜流行概况 350
(五)人的感染型式 350
(一)发病机理 351
四、动物破伤风 351
四、动物破伤风 351
(一)发病机理 351
(二)临床症状 353
(二)临床症状 353
(三)病理变化 354
(四)预防 354
(五)治疗 354
(五)治疗 354
(四)预防 354
(三)病理变化 354
五、人的破伤风 356
(一)潜伏期 356
(二)临床症状 356
(二)临床症状 356
(一)潜伏期 356
五、人的破伤风 356
(三)合并症 357
(四)预后 357
(五)治疗 357
(三)合并症 357
(四)预后 357
(五)治疗 357
六、诊断 357
六、诊断 357
七、防制 358
(一)破伤风防制通则 358
(二)家畜的防制措施 358
七、防制 358
(一)破伤风防制通则 358
(二)家畜的防制措施 358
(三)人的防制措施 360
(三)人的防制措施 360
主要参考文献 361
主要参考文献 361
第二十章恶性水肿 363
一、病原 363
第二十章恶性水肿 363
一、病原 363
(一)败血梭菌 364
(二)魏氏梭菌 364
(三)诺维氏梭菌 364
(二)魏氏梭菌 364
(三)诺维氏梭菌 364
(一)败血梭菌 364
(四)溶组织梭菌 365
(四)溶组织梭菌 365
(一)动物恶性水肿 366
三、流行病学 366
(一)动物恶性水肿 366
二、分布 366
二、分布 366
三、流行病学 366
(二)人的气性坏疽 367
四、动物恶性水肿 367
(二)人的气性坏疽 367
四、动物恶性水肿 367
(二)牛 368
(一)马 368
(二)牛 368
(一)马 368
(三)绵羊 369
(三)绵羊 369
五、人的恶性水肿 370
(五)禽 370
(四)猪 370
(四)猪 370
五、人的恶性水肿 370
(五)禽 370
(一)动物 371
(一)动物 371
七、防制 371
(二)人的气性坏疽 371
(一)动物恶性水肿 371
六、诊断 371
六、诊断 371
(二)人的气性坏疽 371
七、防制 371
(一)动物恶性水肿 371
主要参考文献 372
(二)人 372
主要参考文献 372
(二)人 372
一、病原 374
一、病原 374
第二十一章肉毒中毒 374
第二十一章肉毒中毒 374
二、分布 375
(一)动物肉毒中毒 375
三、流行病学 375
二、分布 375
(一)动物肉毒中毒 375
三、流行病学 375
(二)人的肉毒中毒 376
(二)人的肉毒中毒 376
(一)易感性 377
四、动物肉毒中毒 377
(一)易感性 377
四、动物肉毒中毒 377
(二)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378
(三)病的发生 378
(二)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378
(三)病的发生 378
五、人的肉毒中毒 380
(一)食物性肉毒中毒 380
(二)创伤性肉毒中毒 380
(二)创伤性肉毒中毒 380
(三)婴儿肉毒中毒 380
五、人的肉毒中毒 380
(三)婴儿肉毒中毒 380
(一)食物性肉毒中毒 380
六、诊断 381
(一)毒素检查与鉴定 381
(二)鉴别诊断 381
六、诊断 381
(一)毒素检查与鉴定 381
(二)鉴别诊断 381
七、防制 382
(一)治疗 382
(二)防制措施 382
参考文献 382
七、防制 382
(一)治疗 382
(二)防制措施 382
参考文献 382
(一)一般特性 384
一、病原 384
第二十二章李氏杆菌病 384
(一)一般特性 384
第二十二章李氏杆菌病 384
一、病原 384
(二)抗原构造 385
(二)抗原构造 385
二、分布 386
(二)宿主分布 386
(二)宿主分布 386
(一)地理分布 386
(一)地理分布 386
二、分布 386
(三)抵抗力与毒力 386
(三)抵抗力与毒力 386
(五)人类的地区分布 387
(四)动物的国内分布 387
(三)动物的世界性分布 387
(三)动物的世界性分布 387
(五)人类的地区分布 387
(四)动物的国内分布 387
(一)易感动物 388
三、流行病学 388
三、流行病学 388
(一)易感动物 388
(二)流行特点 388
(二)流行特点 388
(三)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389
(三)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389
四、动物李氏杆菌病 390
(一)牛和羊 390
(二)其他动物 390
四、动物李氏杆菌病 390
(一)牛和羊 390
(二)其他动物 390
五、人的李氏杆菌病 391
(四)马的混合感染 391
(三)家禽 391
五、人的李氏杆菌病 391
(四)马的混合感染 391
(三)家禽 391
(一)症状类型 392
(二)年龄与症状的关系 392
(一)症状类型 392
(二)年龄与症状的关系 392
(三)感染的血清型 392
(三)感染的血清型 392
六、诊断 393
六、诊断 393
七、防制 394
七、防制 394
主要参考文献 395
主要参考文献 395
第二十三章猪丹毒 396
一、病原 396
(一)形态 396
(二)染色 396
(三)生长要求和培养特性 396
第二十三章猪丹毒 396
一、病原 396
(一)形态 396
(二)染色 396
(三)生长要求和培养特性 396
(六)抗原构造 397
(四)生化特性 397
(五)变异性 397
(六)抗原构造 397
(四)生化特性 397
(五)变异性 397
(七)对实验动物的致病力 398
(七)对实验动物的致病力 398
二、分布 399
(八)抵抗力 399
(八)抵抗力 399
二、分布 399
(二)传染源 400
(一)易感动物 400
三、流行病学 400
三、流行病学 400
(一)易感动物 400
(二)传染源 400
(四)流行特点 401
(三)传播途径 401
(四)流行特点 401
(三)传播途径 401
(一)猪丹毒 402
四、动物的丹毒感染 402
(一)猪丹毒 402
四、动物的丹毒感染 402
(三)绵羊 404
(二)牛 404
(二)牛 404
(三)绵羊 404
(四)马 404
(五)犬 404
(六)鹿 404
(四)马 404
(五)犬 404
(六)鹿 404
(七)海豚 405
(八)水貂 405
(九)禽类 405
五、人的类丹毒 405
(一)症状 405
(二)病理变化 405
六、诊断 405
(一)患病动物的诊断 405
(七)海豚 405
(八)水貂 405
(九)禽类 405
五、人的类丹毒 405
(一)症状 405
(二)病理变化 405
六、诊断 405
(一)患病动物的诊断 405
(一)猪及其他动物的防制 408
措施 408
(二)病人的诊断 408
(二)类丹毒病人的治疗 408
措施 408
(一)患病动物的治疗 408
七、治疗 408
(二)病人的诊断 408
八、防制 408
七、治疗 408
八、防制 408
(一)患病动物的治疗 408
(一)猪及其他动物的防制 408
(二)类丹毒病人的治疗 408
(二)人的防制措施 409
(二)人的防制措施 409
主要参考文献 410
主要参考文献 410
第二十四章棒状杆菌病 411
第二十四章棒状杆菌病 411
一、病原 411
一、病原 411
三、动物和人的棒状杆菌病 412
(一)伪结核棒状杆菌病 412
三、动物和人的棒状杆菌病 412
(一)伪结核棒状杆菌病 412
(二)化脓棒状杆菌病 413
(四)马棒状杆菌病 413
(二)化脓棒状杆菌病 413
(三)肾脏棒状杆菌病 413
(四)马棒状杆菌病 413
(三)肾脏棒状杆菌病 413
(五)溶血棒状杆菌病 414
(六)牛棒状杆菌病 414
(七)溃疡棒状杆菌病 414
(八)白喉 414
四、诊断 414
(五)溶血棒状杆菌病 414
(六)牛棒状杆菌病 414
(七)溃疡棒状杆菌病 414
(八)白喉 414
四、诊断 414
参考文献 415
五、防制 415
五、防制 415
参考文献 415
一、病原 416
一、病原 416
第二十五章放线菌病 416
第二十五章放线菌病 416
二、分布 417
二、分布 417
三、流行病学 418
四、动物放线菌病 418
(一)牛放线菌病 418
(一)牛放线菌病 418
四、动物放线菌病 418
三、流行病学 418
(三)猪放线菌病 419
(二)绵羊和山羊放线菌病 419
(三)猪放线菌病 419
(二)绵羊和山羊放线菌病 419
(五)鹿放线菌病 420
(四)马放线菌病 420
(四)马放线菌病 420
(五)鹿放线菌病 420
(一)病型 421
五、人的放线菌病 421
五、人的放线菌病 421
(一)病型 421
(二)病理变化 422
(三)治疗 422
六、诊断 422
(一)病料采取 422
六、诊断 422
(三)培养 422
(二)镜检 422
(一)病料采取 422
(二)镜检 422
(三)治疗 422
(二)病理变化 422
(三)培养 422
七、防制 424
七、防制 424
参考文献 424
参考文献 424
第二十六章结核病 425
一、病原 425
第二十六章结核病 425
一、病原 425
二、分布 426
(一)人类结核病的分布 426
二、分布 426
(一)人类结核病的分布 426
(二)动物结核病的分布 428
三、流行病学 428
(一)传染源 428
(二)易感动物 428
(三)流行特征 428
(一)传染源 428
(三)流行特征 428
(二)易感动物 428
(二)动物结核病的分布 428
三、流行病学 428
(四)影响结核病流行的因素 429
(四)影响结核病流行的因素 429
四、发病机理 430
(一)免疫 430
(二)感染 430
(一)免疫 430
(二)感染 430
四、发病机理 430
(三)病理 431
(三)病理 431
(一)肺结核 432
五、人的结核病 432
(一)肺结核 432
五、人的结核病 432
(二)结核性脑膜炎 433
(二)结核性脑膜炎 433
(三)结核性腹膜炎 434
(三)结核性腹膜炎 434
(四)肠结核 434
(四)肠结核 434
(六)颈淋巴结结核 435
(五)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435
(五)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435
(六)颈淋巴结结核 435
(七)支气管结核 436
(九)肾结核 436
(八)肝结核 436
(七)支气管结核 436
(八)肝结核 436
(九)肾结核 436
(十)皮肤结核 437
(十一)骨关节结核 437
(十二)女性生殖器官结核 437
(十二)女性生殖器官结核 437
(十一)骨关节结核 437
(十)皮肤结核 437
六、动物结核病 438
(一)牛结核 438
(一)牛结核 438
六、动物结核病 438
(二)猪结核 440
(三)犬结核 440
(四)鹿结核 440
(三)犬结核 440
(四)鹿结核 440
(二)猪结核 440
(十)动物结核病的诊断 441
(五)猴结核 441
(七)水貂结核 441
(八)马结核 441
(九)鸟类结核 441
(六)绵羊和山羊结核 441
(九)鸟类结核 441
(八)马结核 441
(七)水貂结核 441
(六)绵羊和山羊结核 441
(五)猴结核 441
(十)动物结核病的诊断 441
(一)人结核病的防制 442
七、防制 442
(一)人结核病的防制 442
七、防制 442
(二)动物结核病的防制 443
(二)动物结核病的防制 443
主要参考文献 444
主要参考文献 444
一、病原 446
第二十七章麻风 446
第二十七章麻风 446
一、病原 446
二、分布 447
三、流行病学 447
二、分布 447
三、流行病学 447
四、动物麻风 448
(一)犰狳 448
四、动物麻风 448
(一)犰狳 448
(二)鼠 449
(二)鼠 449
五、人的麻风 450
(一)分类与症状 450
(二)治疗 450
五、人的麻风 450
(一)分类与症状 450
(二)治疗 450
六、诊断 451
六、诊断 451
七、防制 452
七、防制 452
参考文献 453
参考文献 453
(二)分离培养 454
(三)生化特性 454
(四)动物试验 454
(四)动物试验 454
(三)生化特性 454
一、病原 454
(一)形态特征 454
第二十八章嗜皮菌病 454
(二)分离培养 454
(一)形态特征 454
一、病原 454
第二十八章嗜皮菌病 454
(二)地区分布 455
三、流行病学 455
(一)宿主分布 455
二、分布 455
二、分布 455
(一)宿主分布 455
(二)地区分布 455
三、流行病学 455
四、动物嗜皮菌病 456
(一)牛嗜皮菌病 456
四、动物嗜皮菌病 456
(一)牛嗜皮菌病 456
(五)马嗜皮菌病 457
(二)犊牛嗜皮菌病 457
(三)绵羊嗜皮菌病 457
(四)山羊嗜皮菌病 457
(四)山羊嗜皮菌病 457
(三)绵羊嗜皮菌病 457
(五)马嗜皮菌病 457
(二)犊牛嗜皮菌病 457
(七)疑似猪嗜皮菌病 458
(八)野生动物嗜皮菌病 458
五、人的嗜皮菌病 458
五、人的嗜皮菌病 458
(八)野生动物嗜皮菌病 458
(七)疑似猪嗜皮菌病 458
(六)驴嗜皮菌病 458
(六)驴嗜皮菌病 458
六、诊断 459
七、治疗 459
(一)局部疗法 459
(二)全身疗法 459
(二)全身疗法 459
(一)局部疗法 459
七、治疗 459
六、诊断 459
八、防制 460
(一)免疫 460
(二)控制 460
参考文献 460
参考文献 460
(二)控制 460
(一)免疫 460
八、防制 460
第二十九章奴卡氏菌病 462
一、病原 462
(一)星形奴卡氏菌 462
(一)星形奴卡氏菌 462
一、病原 462
第二十九章奴卡氏菌病 462
(二)巴西奴卡氏菌 463
(三)豚鼠奴卡氏菌 463
(三)豚鼠奴卡氏菌 463
(二)巴西奴卡氏菌 463
三、动物奴卡氏菌病 464
二、分布 464
二、分布 464
三、动物奴卡氏菌病 464
(一)牛奴卡氏菌乳房炎 465
(二)牛皮疽 465
(二)牛皮疽 465
(二)临床症状 465
(一)潜伏期 465
四、人的奴卡氏菌病 465
(四)其他动物奴卡氏菌病 465
(三)犬奴卡氏菌病 465
(二)临床症状 465
(四)其他动物奴卡氏菌病 465
四、人的奴卡氏菌病 465
(一)潜伏期 465
(一)牛奴卡氏菌乳房炎 465
(三)犬奴卡氏菌病 465
(二)流行特点 466
(一)传播方式 466
(二)流行特点 466
(三)病理变化 466
(四)治疗 466
(三)病理变化 466
(四)治疗 466
五、流行病学 466
(一)传播方式 466
五、流行病学 466
(五)鉴别诊断 467
(四)血清学诊断 467
(五)鉴别诊断 467
(二)病理学诊断 467
(一)临床诊断 467
六、诊断 467
六、诊断 467
(一)临床诊断 467
(二)病理学诊断 467
(三)细菌学诊断 467
(四)血清学诊断 467
(三)细菌学诊断 467
参考文献 468
七、防制 468
七、防制 468
参考文献 468
第三十章军团菌病 469
一、病原 469
(一)分类 469
第三十章军团菌病 469
一、病原 469
(一)分类 469
(二)形态及染色特性 470
(二)形态及染色特性 470
(三)培养特性 472
(四)生化特性 472
(四)生化特性 472
(三)培养特性 472
(六)抗原组成及血清学分型 473
(五)抵抗力 473
(六)抗原组成及血清学分型 473
(五)抵抗力 473
(七)毒素 475
(七)毒素 475
(一)地区分布 476
(二)宿主分布 476
二、分布 476
二、分布 476
(二)宿主分布 476
(一)地区分布 476
(一)传播途径 477
三、流行病学 477
(一)传播途径 477
三、流行病学 477
(四)发病率 478
(二)易感人群 478
(三)流行方式和发病季节 478
四、人的军团菌病 478
四、人的军团菌病 478
(四)发病率 478
(三)流行方式和发病季节 478
(二)易感人群 478
(一)发病机理 479
(一)发病机理 479
(二)临床症状 480
(三)病理变化 480
(二)临床症状 480
(三)病理变化 480
六、诊断 481
(一)细菌学检查 481
(二)血清学检查 481
(二)血清学检查 481
五、动物军团菌病 481
(四)转归 481
六、诊断 481
(一)细菌学检查 481
五、动物军团菌病 481
(四)转归 481
(三)其他方法 483
(三)其他方法 483
参考文献 484
七、防制 484
七、防制 484
参考文献 484
第三十一章细菌性食物中毒 486
第三十一章细菌性食物中毒 486
第一节梭菌性食物中毒 488
一、病原 488
第一节梭菌性食物中毒 488
一、病原 488
二、分布 489
三、流行病学 489
三、流行病学 489
二、分布 489
四、动物梭菌性食物中毒 490
五、人的梭菌性食物中毒 490
五、人的梭菌性食物中毒 490
四、动物梭菌性食物中毒 490
六、诊断 491
六、诊断 491
一、病原 492
第二节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492
七、防制 492
一、病原 492
第二节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492
七、防制 492
三、流行病学 493
二、分布 493
三、流行病学 493
二、分布 493
五、人的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494
四、动物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494
五、人的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494
四、动物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494
(二)免疫学检查法 495
六、诊断 495
(一)动物试验 495
(二)免疫学检查法 495
(一)动物试验 495
六、诊断 495
七、防制 496
三、流行病学 496
二、分布 496
第三节沙门氏菌性食物中毒 496
一、病原 496
三、流行病学 496
第三节沙门氏菌性食物中毒 496
一、病原 496
二、分布 496
七、防制 496
四、动物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497
四、动物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497
五、人的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498
六、诊断 498
七、防制 498
七、防制 498
六、诊断 498
五、人的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498
参考文献 499
参考文献 499
第三十二章地方性斑疹伤寒 500
一、病原 500
一、病原 500
第三十二章地方性斑疹伤寒 500
(一)传染源 501
三、流行病学 501
二、分布 501
(二)传播途径 501
(一)传染源 501
三、流行病学 501
二、分布 501
(二)传播途径 501
(三)人群易感性 502
(一)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502
(四)流行特征 502
四、人的地方性斑疹伤寒 502
(三)人群易感性 502
(四)流行特征 502
四、人的地方性斑疹伤寒 502
(一)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502
(二)临床表现 502
(二)临床表现 502
(三)治疗 503
五、动物地方性斑疹伤寒 503
六、诊断 503
(一)流行病学资料 503
(二)临床表现 503
(三)实验室检查 503
(三)实验室检查 503
(三)治疗 503
五、动物地方性斑疹伤寒 503
六、诊断 503
(一)流行病学资料 503
(二)临床表现 503
(四)鉴别诊断 504
(四)鉴别诊断 504
(三)早期诊断及治疗 505
七、防制 505
(四)预防接种 505
〔附〕流行性斑疹伤寒 505
(二)消灭和控制传染源 505
(一)消灭病媒 505
七、防制 505
(一)消灭病媒 505
〔附〕流行性斑疹伤寒 505
(四)预防接种 505
(三)早期诊断及治疗 505
(二)消灭和控制传染源 505
主要参考文献 507
主要参考文献 507
第三十三章羔虫病 508
第三十三章羔虫病 508
一、病原 508
一、病原 508
二、分布 509
二、分布 509
(一)传染源 510
(二)传播媒介 510
三、流行病学 510
(一)传染源 510
(二)传播媒介 510
三、流行病学 510
(一)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 511
(三)人群易感性 511
(四)流行特征 511
(三)人群易感性 511
(五)流行季节 511
四、人的羔虫病 511
(四)流行特征 511
(五)流行季节 511
四、人的羔虫病 511
(一)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 511
(二)临床表现 512
(三)治疗 512
(二)临床表现 512
(三)治疗 512
五、动物羔虫病 513
(一)我国自然染羔虫病的动物 513
五、动物羔虫病 513
(一)我国自然染羔虫病的动物 513
(二)实验室诊断 514
(一)临床诊断 514
六、诊断 514
(二)实验室诊断 514
(二)实验动物感染 514
(二)实验动物感染 514
六、诊断 514
(一)临床诊断 514
(三)个人防护 515
(一)消灭传播媒介 515
七、防制 515
(一)消灭传播媒介 515
主要参考文献 515
(二)消灭传染源 515
主要参考文献 515
(三)鉴别诊断 515
(三)个人防护 515
(二)消灭传染源 515
(三)鉴别诊断 515
七、防制 515
第三十四章寇热 517
一、病原 517
第三十四章寇热 517
一、病原 517
二、分布 518
二、分布 518
三、流行病学 519
(一)传染源及疫源地 519
(一)传染源及疫源地 519
三、流行病学 519
(一)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 520
(四)流行特征 520
(三)人群易感性 520
(二)传播途径 520
四、人的寇热 520
(一)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 520
(三)人群易感性 520
(四)流行特征 520
四、人的寇热 520
(二)传播途径 520
(一)牛Q热 521
(三)治疗 521
(二)临床表现 521
(一)牛Q热 521
五、动物Q热 521
五、动物Q热 521
(二)临床表现 521
(三)治疗 521
(六)鸟类及家禽Q热 522
(三)山羊Q热 522
(四)其他家畜Q热 522
(五)野生动物Q热 522
(六)鸟类及家禽Q热 522
(二)绵羊Q热 522
(二)绵羊Q热 522
(三)山羊Q热 522
(四)其他家畜Q热 522
(五)野生动物Q热 522
(一)流行病学资料 523
(三)实验室检查 523
(四)鉴别诊断 523
(二)临床表现 523
六、诊断 523
六、诊断 523
(一)流行病学资料 523
(二)临床表现 523
(三)实验室检查 523
(四)鉴别诊断 523
七、防制 524
主要参考文献 524
七、防制 524
主要参考文献 524
一、病原 525
第三十五章衣原体病 525
一、病原 525
第三十五章衣原体病 525
(一)形态 526
(二)培养特性 526
(一)形态 526
(二)培养特性 526
(三)抗原性 527
(四)分型 527
(四)分型 527
(三)抗原性 527
(六)抵抗力 528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