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1
目录 1
二、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概况 2
第二章 女性生理学概论 6
第一节 女性特有的器官及生理作用 6
第二节 脏腑、经络、气血在女性生理中的作用 7
第三节 月经生理 9
第四节 妊娠生理 11
第五节 分娩与产褥生理 14
第三章 妇科病因病机学概论 16
第一节 病因 16
第二节 病机 19
第一节 四诊 23
第四章 妇科诊断学概论 23
第二节 妇科辨证 27
第三节 妇科病例记录 30
〔附〕 病历书写举例 32
第五章 妇科治法学概论 35
第一节 内治法 35
一、补肾气 35
二、疏肝气 36
三、和脾胃 36
四、调气血 37
五、固冲任 37
第二节 外治法 38
第三节 急治法 39
一、经期卫生 40
第六章 妇女摄生与保健 40
二、孕期卫生 41
三、产褥期卫生 41
四、哺乳期卫生 42
五、绝经期卫生 42
各论 43
第七章 月经病 43
第一节 月经先期 44
第二节 月经后期 48
第三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52
第四节 月经过多 55
第五节 月经过少 59
第六节 经期延长 62
第七节 痛经 64
第八节 经间期出血 69
第九节 闭经 73
第十节 崩漏 77
〔附〕 功能性子宫出血 84
第十一节 月经前后诸症 89
一、经行乳房胀痛 90
二、经行发热 93
三、经行头痛 95
四、经行身痛 98
五、经行泄泻 99
六、经行吐衄 101
七、经行口糜 104
八、经行风疹块 105
九、经行眩晕 107
十、经行浮肿 108
十一、经行情志异常 109
第十二节 绝经前后诸症 111
第八章 带下病 114
第九章 妊娠病 119
第一节 妊娠恶阻 120
第二节 妊娠腹痛 123
〔附〕 异位妊娠 126
第三节 胎漏、胎动不安 132
第四节 堕胎、小产、滑胎 136
第五节 胎萎不长 139
第六节 胎死不下 141
第七节 子烦 144
第八节 妊娠肿胀 146
第九节 子晕、子痫 149
第十节 子悬 153
第十一节 子瘖 154
第十二节 子嗽 155
第十三节 子淋 157
第十四节 妊娠小便不通 159
第十五节 难产 161
〔附〕 正常分娩处理 165
第十章 产后病 166
第一节 产后血晕 167
第二节 产后痉证 169
第三节 产后腹痛 171
第四节 产后恶露不绝 174
〔附〕 产后恶露不下 177
第五节 产后排尿异常 178
第六节 产后自汗、盗汗 181
第七节 产后大便难 183
第八节 产后发热 184
第九节 产后关节痛 189
第十节 产后缺乳 192
第十一节 产后乳汁自出 194
第十一章 妇科杂病 196
第一节 症瘕 197
〔附〕 盆腔炎 200
一、急性盆腔炎 200
二、慢性盆腔炎 203
三、结核性盆腔炎 207
第二节 阴挺 210
第三节 脏躁 213
第四节 不孕症 215
第五节 阴痒 220
一、滴虫性阴道炎 223
〔附〕阴道炎 223
二、霉菌性阴道炎 225
三、老年性阴道炎 226
四、外阴湿疹 227
五、外阴瘙痒 228
六、外阴白斑 229
第六节 阴疮 231
〔附〕 外阴溃疡 234
第七节 阴吹 234
〔附录一〕 计划生育 237
〔附录二〕 妇科检查及常用辅助检查 244
第一节 妇科检查 244
第二节 常用辅助检查 246
方剂索引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