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信息媒体工程学介绍 1
1.1 信息媒体 1
1.2 利用信息媒体的通信 2
1.3 表现媒体的种类 5
1.4 关于信息媒体工程学 8
第2章 人的知觉 11
2.1 人的五感 11
2.2 眼睛结构和特性 12
2.2.1 眼睛结构 12
2.2.2 光亮度的知觉 13
2.2.3 色觉 14
2.2.4 视觉的时间特性 15
2.2.5 形状和进深的知觉 15
2.3 耳朵结构和特性 17
2.3.1 耳朵结构 17
2.3.2 声音大小 18
2.3.3 声音高度 19
2.3.4 听觉空间的知觉 20
2.4 提示 21
3.1.1 FEP 23
3.1 假名汉字变换 23
第3章 自然语言的处理 23
3.1.2 字符代码 24
3.2 计算机对日语文章的理解能力 28
3.2.1 形态元分析 28
3.2.2 结构分析 29
3.2.3 意义分析 30
3.3 机器翻译 32
3.4 全文检索 33
3.5.1 HTML 35
3.5 网页描述语言 35
3.5.2 高级程序SGML 36
3.5.3 XML:SGML的新形式 37
3.5.4 PostScript与PDF 38
第4章 语音分析 41
4.1 何谓声音 41
4.1.1 声学的观点 41
4.1.2 系统论观点 42
4.2 声音分析 43
4.2.1 计算机的声音分析 43
4.2.2 推定声道特性的典型方法 44
4.2.3 声音特性分析 48
第5章 人与计算机的语音交流 53
5.1 计算机的语音识别 53
5.1.1 识别方法的级别 53
5.1.2 隐式马尔可夫模型 54
5.1.3 实际使用时遇到的问题 56
5.1.4 声音判断 57
5.1.5 语音的功能 57
5.2 会说话的计算机 58
5.2.1 合成语音的用途 58
5.2.2 合成单位与质量的关系 59
5.2.3 实用的语音合成方法 60
5.2.4 稍微变通的用法 60
第6章 音乐媒体 63
6.1 音乐传递信息 63
6.1.1 音乐在媒体中的位置 63
6.1.2 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66
6.2 音乐与语言 68
6.2.1 不同的目的 69
6.2.2 对应的层次 69
6.2.4 对音乐的理解 71
6.2.3 演奏者与听者的支配能力问题 71
6.2.5 语句与非语句,音乐与非音乐 74
6.3 计算机技术与音乐 74
6.3.1 计算机音乐 75
6.3.2 音乐多媒体化的功过 78
6.3.3 音频播放技术的进步 80
第7章 图像处理 83
7.1 图像处理 83
7.1.1 图像的概念 83
7.1.3 掉图像转换成计算机的信息 84
7.1.2 图像处理的分类 84
7.1.4 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 85
7.2 图像的清晰化 86
7.2.1 图像发暗时不易辨认 87
7.2.2 看不清楚的图像 87
7.2.3 对模糊图像的处理 88
7.3 测试外形 89
7.3.1 图像二值化 89
7.3.2 物体的分离 90
7.4.3 形状比较 91
7.4.2 计算形状 91
7.4.1 寻找亮度与色彩 91
7.3.3 计算物体的形状 91
7.4 找寻喜欢的景物 91
7.4.4 形状探索 92
第8章 文字识别与合成 93
8.1 计算机文字识别技术--OCR 93
8.1.1 模式识别 93
8.1.2 文字识别与OCR 93
8.1.3 OCR的基础知识 94
8.2.1 印刷体与手写体 95
8.2.2 字型选配法 95
8.2 识别印刷体与手写体的不同点 95
8.2.3 特征提取法 96
8.2.4 文字识别的难度 96
8.3 计算机的朗读能力与文章结构分析 97
8.3.1 文章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 97
8.3.2 文章结构分析的难度 99
8.4 各种文字的生成与显示 100
8.4.1 日语文字处理的发展 100
8.4.2 点阵文字字型方式 100
8.4.3 轮廓模式的方法 101
9.1 图纸和地图系统的演变与发展 103
第9章 利用计算机处理图纸与地图 103
9.2 计算机对图纸和地图的理解 104
9.3 识别图纸与地图的基本方法 107
9.3.1 轮廓线的轨迹 107
9.3.2 细线化 108
9.3.3 折线近似 109
9.3.4 折线近似的矢量化 110
9.4 地理信息系统(GIS) 110
9.4.1 GIS数据库系统的特征 110
9.4.2 GIS媒体系统的特征 112
10.1 二维图像中得到三维信息的方法 115
第10章 三维的认识 115
10.2 观察立体 117
10.3 由线条画看到的立体 119
10.4 利用阴影识别立体 122
第11章 日益成熟的图像技术 125
11.1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介绍 125
11.2 建模技术(modeling) 126
11.2.1 三维几何模型的种类 126
11.2.2 物理模型 127
11.3 重现透视技术(rendering) 128
11.3.1 投影变换 129
11.3.2 阴影线消除与隐蔽面消除 129
11.3.3 求解明暗面(shading) 130
11.3.4 柔和明暗法(smooth-shading) 131
11.3.5 映射(mapping) 132
11.3.6 变形(maving) 133
11.4 动画的制作过程 134
第12章 影像画面结构分析 137
12.1 影像中的信息 137
12.1.1 影像信息检索 137
12.1.2 影像结构化 138
12.1.3 影像压缩 139
12.2 检测影像的片断画面 140
12.2.1 基于帧间变化的方法 140
12.2.2 基于帧间相似性的方法 142
12.2.3 检测取出的特殊片断画面 143
12.3 帧图像处理 144
12.3.1 检测图像类似区间 144
12.3.2 影像识别 146
12.4 追踪检测到的对象 146
12.4.3 以像素为单位 147
12.4.1 以图像为单位 147
12.4.2 以区域为单位 147
12.5 分析对象的动作 149
12.5.1 用动态规划来识别动作 150
12.5.2 用隐式马尔可夫模型法识别动作 150
第13章 信息媒体与感性 153
13.1 感性 153
13.2 感性信息的计算机处理 154
13.2.1 信息媒体具有的感性侧面 154
13.2.2 感性信息处理 154
13.2.3 感性信息处理的水平 155
13.3 感性的测量 156
13.3.1 利用SD法的感性测量 156
13.3.2 感性评价与物理量的关系 158
13.4 媒体中取出的感性信息 159
13.4.1 色彩与感性 159
13.4.2 结构图与感性 160
13.5 制作有感性要素的图像 162
13.5.1 肖像画 162
13.5.2 绘画风格图像的生成 163
参考文献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