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南乐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34813670
  • 页数:1013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略 14

第一卷 地理 52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52

第一节 位置 52

第二节 境域 52

一、境域沿革 52

第一节 建置沿革 53

第二章 建置 政区 53

二、现行境域 53

附:南乐县历史沿革表 55

第二节 行政区划 56

一、历史区划 56

二、现行区划 57

第三章 县城 59

第一节 古县城 59

第二节 南乐城 59

第一节 地质 60

第二节 地貌 60

第四章 地质 地貌 60

第五章 气候 物候 61

第一节 光照 61

一、日照 61

二、太阳辐射 62

第二节 热量 62

一、气温 62

二、积温 63

四、地温 64

三、霜期 64

第三节 降水 湿度 风 65

一、降水 65

二、湿度 66

三、风 66

第四节 灾害性天气 66

一、干旱 66

二、洪涝 67

三、干热风 67

四、低温连阴雨 67

第五节 物候 68

一、植物节候反应 68

五、霜冻 68

六、大风 68

二、动物节候反应 69

第六节 气候、物候谚语 69

一、气候谚语 69

二、物候谚语 70

第六章 水文 70

第一节 古河道 70

一、黄河故道 70

一、卫河 71

二、漳河故道 71

第二节 河流 71

二、马颊河 72

三、徒骇河 72

四、潴龙河 72

第三节 地表迳流 72

第四节 地下水 73

一、贮量 埋深 73

二、地下水分布 73

第一节 土壤分类及分布 74

一、分类 74

第七章 土壤 74

二、分布 75

第二节 土壤性态特征 75

一、潮土 75

二、风沙土 76

第八章 植物 动物 76

第一节 植物 76

一、人工种植的木本、草本植物 76

二、农作物 77

三、野生杂草 77

二、野生动物 78

第二节 动物 78

一、饲养动物 78

第二卷 农业 80

第一章 土地制度变革 80

第一节 封建地主占有制 80

第二节 个体农民所有制 81

第三节 过渡时期的土地制度 82

一、农业互助组 82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83

第四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84

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84

二、人民公社 85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6

第二章 农业资源 87

第一节 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87

第二节 植物资源 87

一、单子叶植物纲 87

二、双子叶植物纲 87

第三节 土地资源 88

第一节 农具 89

一、旧式农具 89

第三章 农机具 89

二、革新农具 90

第二节 农业机械 91

一、耕作机械 91

二、脱粒机械 91

三、灌溉机械 92

四、植保机械 92

五、运输机械 93

六、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94

七、农用动力机械 94

一、工程技术人员 95

第四节 农业技术队伍 95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程度 95

二、农业机械操作队伍 96

第四章 种植业 97

第一节 农作物 97

第二节 耕作 98

一、施肥 98

二、耕地 99

三、耙地 99

六、园田化 100

五、中耕 100

四、播种 100

七、换茬 101

第三节 种子 101

一、常见小麦良种 102

二、常见玉米良种 103

三、常见棉花良种 104

四、常见花生良种 104

五、常见红薯良种 105

第四节 作物栽培 105

一、栽培环境 105

二、栽培技术 108

一、种植防治 110

二、机械物理防治 110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110

三、生物防治 111

四、化学防治 111

第五章 机构 111

第一节 农业机构 111

一、农业局 111

二、种子公司 111

第二节 农业机械机构 112

一、农业机械管理局 112

三、原种一场 112

四、原种二场 112

二、农业机械供应公司 113

三、农业机械修造厂 113

第三卷 林业 畜牧业 副业 114

第一章 林业 114

第一节 林业资源 114

三、桑木、白腊 115

二、果木林 115

一、用材林 115

第二节 主要树种及其分布 115

四、薪炭林 116

五、观赏树种 116

六、珍稀树种 116

第三节 植树造林 116

一、林业占地 116

二、育苗 116

三、林木营造 116

一、制订护林公约 118

第四节 林木管理 118

二、成立护林组织 119

三、颁发林权证书 119

四、征收育林基金 119

第五节 林木病虫害防治 119

第二章 畜牧业 122

第一节 畜禽种类 122

一、家畜 122

二、家禽 122

第二节 畜牧业生产 123

第三节 品种改良 124

第四节 疾病防治 126

一、饲草 127

第五节 饲草饲料 127

二、例料 128

第三章 副业 特产 129

第一节 “三粉” 129

一、粉面 129

二、粉条 130

三、粉皮 130

四、“三粉”与人民生活 130

第三节 农副产品加工业 131

第四节 条编 草编 木器加工 131

第二节 养殖业 131

第五节 蔬菜瓜果 132

第六节 风味小吃 133

第七节 其他 133

第四章 机构 134

第一节 林业机构 134

一、林业局 134

二、县林场 134

三、县苗圃 134

四、马颊河苗圃 134

三、县兽医院 135

二、畜牧兽医工作站 135

四、乡镇兽医站 135

第二节 畜牧业机构 135

一、兽医站 135

五、林产品经销公司 135

五、品种改良站 136

第四卷 水利 138

第一章 河道治理 138

第一节 卫河治理 138

一、堤防 138

二、卫河裁湾治理工程 138

第三节 潴龙河改线 139

第二节 马颊河治理 139

第四节 徒骇河治理 140

第五节 永顺沟治理 140

第六节 黄河故道治理 141

第二章 农田水利 141

第一节 井泉建设 141

第二节 拦河蓄灌 143

一、节制闸 143

二、机、电灌站 144

第一节 引黄蓄灌 148

第三章 引黄工程 148

第二节 引黄工程兴废 150

第三节 引黄补源工程 150

第四章 除涝治碱 151

第一节 除涝工程 151

一、除涝干沟 151

二、除涝支沟 153

第二节 治碱 154

第五章 建筑物 156

第一节 桥梁 156

一、生产桥 156

二、排水沟桥 157

第二节 涵闸 159

第六章 工程管理 160

第一节 管理网点 160

第二节 重点工程管护 160

一、管护范围 160

二、水利工程维护规定 160

三、水利工程维护注意事项 161

四、边界水利工程管理 161

第三节 农田水利工程管护 161

第一节 水域 162

第七章 水产 162

第二节 渔业 163

第八章 水文 165

第一节 水文观测 165

第二节 水文资料 165

第九章 机构 169

第五卷 工业 172

第一章 工业生产 172

第一节 冶金 172

第二节 煤炭 173

一、电力事业的发展 174

第三节 电力 174

二、电力工程 176

第四节 机械 180

第五节 建筑 181

第六节 化工 182

第七节 酿酒 183

第八节 粮油及食品加工业 183

第九节 轻纺 184

二、印刷 185

一、造纸 185

第十节 造纸印刷 185

第二章 手工业 188

第一节 手工业作坊及其演变 188

第二节 手工业合作小组和手工业合作社 188

一、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 188

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89

第三节 从业人数和总产值 189

第三章 乡镇企业 189

第一节 经营状况 189

一、乡级骨干企业 190

第三节 骨干厂家 190

第二节 经营行业 190

二、县级骨干企业 191

第四章 管理机构 191

第一节 经济建设委员会 191

第二节 集体企业工业联合社 192

第三节 手工业管理机构 192

一、手工业管理科 192

二、手工业联合社 192

三、手工业管理局 192

第五节 电业机构 193

第四节 乡镇企业委员会 193

第一章 交通 194

第一节 公路运输 194

一、历代交通述略 194

第六卷 交通 邮电 194

二、公路建设 195

三、公路养护 196

四、运输 196

一、航运站 199

二、码头渡口 199

第二节 航运 199

三、农业渡口 200

第三节 桥梁、涵洞建设 201

一、桥梁 201

二、涵洞 202

第四节 交通工具 202

第五节 管理机构 203

第二章 邮电 206

第一节 邮政 206

一、邮路 206

三、邮政业务 207

二、邮政设施与邮具 207

第二节 电讯 209

一、电报 209

二、电话 209

第三节 机构 210

一、建国前的邮电机构 210

二、县邮电局 211

三、乡镇邮电所 211

第一节 旧城概貌 212

一、城垣 212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12

第七卷 城乡建设 212

二、主要建筑 213

三、十二牌坊 213

四、街关 215

第二节 旧城改造 216

第三节 新区建设 216

一、街道 216

四、绿化 217

五、重点建筑 217

二、公共设施 217

三、住房 217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218

第二章 村、镇建设 219

第一节 元村镇 韩张镇 219

一、元村镇 219

二、韩张镇 219

第二节 农村建设 219

一、住房 219

三、供水 220

第三节 生产交通 220

二、照明 220

第三章 建筑安装与环境保护 221

第一节 建筑队伍 221

第二节 建筑企业 221

一、南乐县建筑工程公司 221

二、南乐县装璜公司 221

三、南乐县防腐保温工程公司 221

四、南乐县建筑安装公司 222

五、城关建筑公司 222

六、谷金楼建筑公司 222

第三节 环境保护 222

一、律国前的私营商业 225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25

第八卷 商业 供销 225

第一章 经营体制 225

二、建国后的私营商业 226

第二节 国营商业 230

第二章 商品购销 231

第一节 百货 纺织 231

第二节 五金 交电 化工 232

第三节 食品 副食品 232

第五节 盐业 233

第四节 石油 233

第六节 烟草 234

第三章 经营企业 235

第一节 副食品加工业 235

第二节 饮食服务业 236

一、饮食业 236

二、旅馆业 236

五、照像业 237

六、刻字业 237

三、理发业 237

四、浴池业 237

第四章 医药 238

第一节 概况 238

第二节 医药业务 239

一、货源组织 239

二、销售供应 239

三、西药及医疗器械经营 239

第三节 中药材 240

一、中药材培植 240

三、中药材炮制与加工 241

二、中药材收购 241

第五章 商业管理 242

第一节 管理形式 242

一、计划管理 242

二、财务管理 243

三、工资管理 243

第二节 管理机构 243

一、商业局 243

二、烟草局 244

三、医药局 244

第六章 供销合作商业 244

第一节 基层合作社 245

第二节 直属经济实体 246

一、土产日杂公司 246

二、棉麻公司 246

三、农业生产资料公司 247

四、贸易公司 247

第三节 购销业务 247

一、棉花收购 247

二、农副产品收购 248

三、废品收购 248

第四节 生产资料供应 250

第五节 生活资料供应 252

第六节 管理机构 254

第七章 粮油购销 255

第一节 粮油市场 255

第二节 城镇粮油供应 256

一、居民口粮分级定量 256

二、军供用粮 256

三、粮食补助项目 256

一、粮食购销 257

第三节 农村粮油购销 257

五、畜禽饲料用粮 257

四、工商业用粮 257

六、食油供应 257

二、合同定购 259

三、奖励销售 260

四、粮油种子购销 260

五、油料购销 260

第四节 粮油议价购销 261

一、粮油加工 262

二、粮油储存 262

第五节 粮油加工与储运 262

三、粮油调运 263

第六节 饲料加工 263

第七节 粮油管理 264

一、粮油价格 264

二、管理机构 267

第八节 经营企业 268

一、油脂公司 268

二、粮食代库 268

六、面粉厂 269

五、直属二库 269

第八章 对外贸易 269

三、国营粮店(库)、粮管所 269

四、直属一库 269

第一节 出口商品 270

一、工艺品 270

二、肉食品 270

三、畜产品 271

四、工业产品 271

第二节 外贸企业 272

第三节 管理机构 272

第一节 草辫源流 273

第九章 草帽辫 273

第二节 草辫生产工艺 274

第三节 草辫收购 275

第四节 草制品生产 276

第五节 经营企业 277

一、第一草辫厂 277

二、第二草辫厂 277

三、外贸公司草辫二厂 277

四、其他草辫加工厂 278

第十章 物资供销 278

一、供应范围 279

第一节 工业生产资料供销 279

二、主要商品供应 280

第二节 经营企业 281

第三节 经营管理 282

一、管理原则与措施 282

二、管理机构 283

第九卷 财政 税务 金融 286

第一章 财政 286

第一节 财政收入与支出 286

一、建国初期 286

三、人民公社化时期 287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287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 288

五、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89

第二节 企业管理 293

一、财务管理 293

二、清产核资 294

第三节 财务监察与检查 295

一、财务监察 295

二、财经纪律检查 296

第四节 机构 296

第一节 税制变革 297

第二章 税务 297

第二节 农业税收 299

第三节 工商各税 307

一、工商税 307

二、工商所得税 307

三、盐税 308

四、屠宰税 308

五、牲畜交易税 308

六、其他税种 308

第四节 税务机构 310

一、货币演变 311

第三章 金融 311

第一节 货币 311

二、货币流通 312

三、现金管理 313

第二节 储蓄存款 314

一、社会储蓄 314

二、单位存款 315

第三节 信用贷款 316

一、民间借贷 316

二、农业贷款 316

三、工商业贷款 317

四、基本建设拨改贷 318

第四节 信用社 320

第五节 公债、国库券发行 321

第六节 保险业务 321

第七节 机构 322

一、钱铺 银号 322

二、银行 323

三、保险公司 324

第一章 计划管理 325

第一节 计划编制 325

第十卷 经济管理 325

第二节 经济计划 326

一、计划种类与内容 326

二、计划执行与完成 326

第三节 计划管理机构 327

第二章 工商管理 328

第一节 企业管理 328

一、企业登计 328

二、经济合同管理 332

三、商标管理 334

第二节 市场管理 336

一、集市贸易管理 336

四、广告管理 336

二、打击不法经营 341

三、市场管理机构 341

第三节 工商管理机构 342

第三章 物价管理 342

第一节 价格政策 343

第二节 物价监督与检查 344

第三节 物价机构 345

第四章 审计管理 345

第一节 审计制度 345

二、专项审计 346

第二节 审计业务 346

一、财务审计 346

三、审计调查 347

第三节 审计机构 347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 348

第一节 计量制度 348

一、计量器具演变 348

二、法定计量改革 348

第二节 计量管理 350

第四节 计量机构 351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351

第六章 统计管理 352

第一节 统计制度 352

第二节 统计调查 353

第三节 统计机构 353

第十一卷 人民生活 354

第一章 农民生活 354

第一节 经济收入 354

第二节 衣食住行 354

第四节 公益事业 355

第三节 家庭用具 355

第二章 职工生活 356

第一节 经济收入 356

第二节 住房 356

第三节 衣食用具 357

第十二卷 中国共产党南乐县地方组织 358

第一章 党组织的创立与早期革命活动 358

第一节 党组织的创立 358

一、建党前辫庄工人斗争 358

二、党组织创建与发展 358

二、第一高级小学学潮 360

第二节 党的早期革命活动 360

一、穷人会的革命活动 360

三、麦收暴动 361

四、盐民斗争 361

五、简易师范“读书会”活动 362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南乐县委员会 362

一、组织部 363

二、宣传部 363

三、统一战线工作部 363

六、纪律检查委员会 364

五、政法委员会 364

四、办公室 364

七、党校 365

八、中共南乐县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365

九、政策研究室 365

附:建国后历任中共南乐县委书记、副书记名表 366

第三章 党务工作 368

第一节 综合党务 368

一、组织工作 368

二、宣传工作 370

三、统战工作 370

四、政法工作 371

五、纪律检查 372

六、整党 373

七、党员教育 373

八、老干部管理 374

第二节 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 375

第四章 党员代表会议和党的代表大会 377

第一节 党员代表会议 377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 379

一、抗美援朝 381

第一节 巩固人民政权 381

第五章 建国后党的中心工作 381

二、镇压反革命 382

三、“三反”、“五反”运动 38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 383

一、农业合作化运动 383

二、对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84

第三节“肃反”审干和整风反右 385

一、“肃反”、审干 385

二、党内整风和反右派、“反右倾”斗争 386

一、“大跃进”运动 387

二、人民公社化 387

第四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387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 388

第六节 改革开放,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389

一、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 389

二、农业体制改革 390

三、对原划右派份子摘帽、改正和安置 390

四、对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摘帽和地富子女成份改变 391

二、工会工作 392

一、机构沿革 392

第一节 工会 392

第六章 群众团体 392

附:历届工代会召开情况一览表 394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394

一、机构演变 394

二、青年工作 395

三、少年先锋队工作 396

四、历次共青团代表大会 397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398

一、机构沿革 398

二、妇奇工作 398

三、维护妇女儿重合法权益 399

第四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400

第五节 抗日救国会和农会组织 401

一、抗日救国会 401

二、农会 401

第十三卷 革命根据地 402

第一章 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402

第一节 抗日战争暴发前的南乐局势 402

第二节 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及抗日救亡运动 402

第三节 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404

一、修建元村据点 405

二、飞机轰炸县城 405

第一节 日本侵略军暴行 405

第二章 坚持武装斗争 405

三、五次强化治安 406

四、东节村惨案 406

第二节 组建抗日武装——四支队 407

第三节 反“扫荡 斗争 408

第四节 武工队、锄奸组的斗争 409

第五节 武装联防 409

第六节 基干大队展开游击战 410

第一节 支前活动 411

第二节 反内战斗争 411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支前活动和反内战斗争 411

第四章 根据地的经济文化建设 412

第一节 经济建设 412

一、统一累进税制 412

二、减租减息 412

三、雇工增资 413

四、赎地 413

五、土地改革 413

第二节 文化建设 418

第五章 革命根据地的贡献 418

二、担架支前 419

三、支援睢杞战役 419

第一节 支援前线 419

一、大参军运动 419

第二节 干部北上、南下参加解放全中国的斗争 421

一、北上 421

二、南下 421

第三节 党对革命根据地人民的关怀 422

附:建国前历任中共南乐县委书记名表 423

附:历任中共卫河县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表 423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424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424

第十四卷 政权 政协 424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425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28

第二章 人民政府 429

第一节 民主政府 429

第二节 人民政府 429

附:南乐县县长、副县长(革委会主任、副主任)名表 430

第三节 基层政权 433

一、民主政府基层政权 433

二、人民政府基层政权 433

第一节 政治协商会议 434

第三章 人民政协 434

第二节 政协机构 436

第三节 政协工作 437

第四节 参议室 437

第十五卷 综合政务 439

第一章 人事 439

第一节 干部队伍 439

一、干部状况 439

二、干部构成 439

第二节 干部调配 440

第四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442

第三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442

一、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聘干 443

二、乡镇机关从农村优秀干部中聘干 443

第五节 聘用干部 443

第六节 离退休干部管理 444

第七节 人员编制 444

第八节 人事管理机构 445

一、人事编制 445

二、老干部管理 445

一、招工 446

第二章 劳动 446

第一节 劳动就业 446

二、广开就业门路 447

第二节 知识青年安置 448

第三节 用工制度 449

一、固定职工 449

二、临时工 449

三、季节工 449

二、供给制与工资制并存 450

一、供给制 450

四、全民合同制工 450

第四节 工资 450

三、工资制 452

第五节 劳保福利 455

一、劳动安全 455

二、劳动保险 455

三、职工福利 456

第六节 退休退职 456

一、退休退职条件 456

二、退休退职待遇 456

第八节 劳动管理机构 457

第七节 劳力调配 457

第三章 行政监察与信访 458

第一节 监察职能 458

一、监察对象 458

二、监察职责 458

三、监察权限 458

第二节 监察工作 458

一、监察检查 459

二、信访、举报 459

三、案件审理 459

第四节 信访工作 460

第三节 监察机构 460

第五节 信访机构 461

第四章 经济体制改革 461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61

第二节 企业经济体制改革 462

一、横向经济联合 462

二、厂长(经理)负责制 463

二、承包经雷贡任制 463

三、金融改革 464

第四节 体制改革机构 464

一、财政改革 464

二、税收改革 464

第三节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464

第五章 土地管理 465

第一节 《土地法》宣传与执行 465

一、宣传教育 465

二、监督检查 465

第二节 城镇建设用地管理 466

第三节 农村土地管理 466

第六章 经济工作 467

第一节 农业经济 467

第四节 土地管理机构 467

第二节 财贸工作 468

第三节 机构 470

一、农业委员会 470

二、财政贸易委员会 470

第十六卷 政法 471

第一章 公安 47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71

一、公安局 471

二、基层组织机构 471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侦察工作 472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侦察工作 472

三、农村治安组织 472

第二节 侦察工作 472

三、建国后的侦察工作 474

第三节 治安保卫 474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治保工作 474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治保工作 475

三、建国初期的治保工作 476

四、人民公社化后的治保工作 477

第四节 户籍管理 477

第五节 特种行业 477

第六节 预审与看守 478

第七节 交通监理 479

第二章 检察 480

第一节 人民检察院 480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80

第三节 经济检察 481

第四节 法纪检察 482

第五节 监所检察 483

第三章 法院 484

第一节 机构 484

第二节 民事审判 485

第三节 刑事审判 486

第四节 经济审判 487

第五节 行政审判 487

第六节 法医室 488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88

第一节 机构 488

第二节 法制宣传 488

第三节 民事调解 489

第四节 律师工作 489

第五节 公证 490

二、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地方武装 491

一、丁树本部第一旅 491

第一章 驻军和过境军队 491

第十七卷 军事 491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军及其地方武装 491

第二节 人民军队 492

一、刘邓大军经过南乐 492

二、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 492

三、人民武装部 494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度 495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度 495

第一节 募兵制度 495

第二章 兵役 495

第三章 民兵 496

第一节 民兵组织 496

第二节 军事训练 497

第四章 战事 498

第一节 古代战事 498

第二节 现代战事 499

一、杨俨与奉军、北伐军战事 499

二、红枪会与马三营部曹八屯之战 500

三、红枪会攻县城 500

五、丁树本部与日军南渠头庄之战 501

四、冯玉祥部与直鲁军南乐之战 501

七、留固店战斗 502

六、打垮红枪会 502

八、智取樊庄、袁庄、三里庄据点 503

九、拔掉东节村炮楼 503

十、南乐东城门战斗 504

十一、南乐战役 504

十二、元村集战斗 506

附:冀鲁豫军区南乐战役命令 506

第五章 军民关系 508

第一节 国民革命军和人民的关系 508

十三、解放南乐 508

第二节 国民党军队和人民的关系 509

第三节 人民军队和人民的关系 509

一、人民掩护子弟兵 509

二、巾帼英雄火线支前 510

三、地方人民拥军 510

四、军队拥政爱民 510

第六章 日伪军及其侵略罪行 511

第一节 日本侵略军南乐驻军 511

第二节 伪东亚同盟自治军第三旅 511

第四节 日伪军五次侵占南乐 512

三、警察所 512

第三节 日本侵略军扶持的地方武装 512

二、警备大队 512

一、宪兵队 512

第五节 日伪军五次大“扫荡” 513

第十八卷 中国国民党南乐地方组织及旧政权 514

第一章 国民党南乐县地方组织的建立与活动 514

第一节 国民党组织初创 514

第二节 县党部成立及活动 514

第二节 战争动员委员会 515

第一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515

第二章 国民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 515

第三章 历代政权机构 516

第一节 唐朝至清朝的县衙门 516

附:历代职官表 516

第二节 民国政府 523

一、宅门里机构设置及职务称谓 523

二、宅门外机构 524

三、外四局及民团局 524

一、南乐县维持治安委员会 525

第三节 日伪组织机构 525

三、日本合作社 526

二、新民会 526

第十九卷 教育 体育 528

第一章 儒学、社学与科举考选 528

第一节 儒学 书院 社学 私塾 528

一、儒学 528

二、书院 528

三、社学 529

四、私塾 529

附:历代明经、进士、武进士名录 530

第二节 科举与考选 530

附:民国时期部分大学生名录 531

附:建国前部分军事学校毕(肄)业生名录 533

第二章 教育事业 533

第一节 学前教育 533

第二节 小学教育 534

一、蒙养学堂 534

二、官庄小学 534

三、抗日小学 534

五、建国后的小学教育 535

四、建国前的小学教育 535

第三节 中学教育 537

第四节 师范教育 539

第五节 教师进修 539

第六节 成人教育 540

第七节 张浮丘农民教育 540

第三章 学校 541

第一节 高级中学 541

一、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 541

附:南乐一中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试行) 542

三、农业高中 545

二、第二、第三高级中学 545

第二节 其它学校 546

第四章 教师与教育宗旨 546

第一节 教师 546

第二节 教育宗旨 547

第五章 教育管理机构 549

第一节 教育管理概况 549

第二节 劝学所 550

第三节 教育局 550

第二节 学校体育 551

第一节 体育设施 551

第六章 体育 551

第三节 职工体育 552

第四节 农民体育 552

一、武术 552

二、球类 553

第五节 体育比赛 553

第二十卷 文化艺术 556

第一章 表演艺术 556

第一节 戏剧 556

第二节 杂技 558

第三节 曲艺 559

第四节 民间传统节目 561

第五节 歌舞 562

第六节 文艺表演团体 562

第二章 电影 电视 564

第一节 电影 564

第二节 幻灯 565

第三节 电视 565

一、电视机 565

二、电视差转台 565

第五节 影视机构 566

第四节 影视活动场所 566

第一节 建国前的文化设施 567

第二节 剧院(场) 567

第三章 群众文化设施和活动 567

第三节 俱乐部 568

第四节 半职业剧团 业余剧团 568

第五节 文化事业机构 569

一、民众教育馆 569

二、图书馆 569

第四章 书画 篆刻 摄影 570

第一节 美术与书法 570

四、元村文化馆 570

三、文化馆 570

第二节 篆刻 571

第三节 摄影 571

第四节 民间手工艺 571

第五章 文学艺术 576

第一节 文学创作 576

第二节 民间文学整理 576

第三节 诗歌创作 576

附:历代著述目录 577

第四节 剧本创作 577

附:南乐县著作选目 578

附:南乐县文艺作品选目 579

附:南乐县学术论著选目 580

第五节 艺文选录 581

一、散文类 581

二、诗词类 583

第六章 文化事业管理 589

第一节 文化市场管理 589

第三节 群众文化管理 590

第二节 艺术档案管理 590

第四节 管理机构 591

第七章 新闻 广播 图书发行 591

第一节 新闻 591

附:1987—1990年部分新闻选目 592

第二节 报刊编印 592

一、报纸 592

二、刊物 593

一、广播事业建设 594

二、播音 594

第三节 广播 594

第四节 图书发行 595

一、图书购销 595

二、图书发行 595

三、建国前的书店 595

四、新华书店 596

第五节 广播事业机构 596

第二十一卷 文物 古迹 598

第一章 文物 598

第一节 历史文物 598

一、烈士墓 603

第二节 近、现代文物 603

二、革命文物 604

三、革命遗址 604

四、其他文物遗迹 605

第二章 古迹 605

第一节 古遗址 遗迹 605

第二节 古建筑 608

第三节 古墓葬 609

第四节 名胜 609

一、南乐县卫生院 612

第二节 县直属卫生医疗机构 612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612

第一章 卫生机构与医学团体 612

第二十二卷 医疗卫生 612

二、卫生防疫站 614

三、精神病院 614

四、卫生学校 615

五、药品检验所 615

六、妇幼保健所 615

第三节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组织 616

一、乡镇卫生院 616

四、村卫生所 617

三、合作医疗站 617

二、联合诊所 617

五、企事业单位诊所 618

第四节 医学团体 618

一、医联会 618

二、卫生工作者协会 618

三、医务工会 619

第二章 卫生保健 619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619

第二节 饮食卫生 620

三、饮食产品质量检查 621

一、饮用水消毒 621

二、饮食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621

第三节 学校卫生 622

第四节 工业卫生 622

一、工业卫生监测 623

二、废水、废气、废渣处理 623

三、工人健康检查 623

第五节 妇幼保健 624

一、普及新法接生 624

二、妇女卫生保健 624

第六节 公费医疗 625

三、儿童卫生保健 625

第七节 干部保健 626

第三章 医疗事业 626

第一节 中医 626

一、建国前的中医药事业 627

二、建国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627

三、民间祖传中医 628

第二节 西医 628

一、西医的传入 628

二、西医事业的发展 628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629

一、医学科研 630

第四节 医学科研与死因调查 630

二、死因调查 631

第四章 地方病、传染病防治 631

三、头癣病和疥疮病 632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632

一、霍乱 632

二、布氏杆菌病 632

一、地方性氟中毒 632

第一节 地方病治疗 632

二、白喉 633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33

四、百日咳 633

五、猩红热 634

六、麻疹 634

七、流行性感冒 634

八、细菌性痢疾 634

九、伤寒 634

十三、流行性乙型脑炎 635

十二、脊髓灰质炎 635

十、病毒性肝炎 635

十一、疟疾 635

十四、黑热病 636

第三节 其他疾病防治 636

一、麻疯病 636

二、钩虫病 636

三、狂犬病 636

四、炭疽病 636

第一节 药政 637

第二节 药检 637

第五章 药政 药检 637

第二十三卷 科学技术 639

第一章 科学普及 639

第一节 科技教育 639

第二节 学术交流 640

第三节 青少年科技 640

第四节 科技队伍 641

一、专业科技人员 641

二、群众性科学试验 642

第五节 职称改革 642

附:高级职称人员统计表 642

第一节 科研项目 644

第二章 科技成果 644

第二节 主要成果 645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645

二、埋线治疗胃病 645

三、红薯亩产超万斤 645

四、花生亩产超千斤 645

五、饲养肉兔 645

八、岳固酒研究与酿制 646

十、《南乐县发展战略研究暨综合规划》 646

九、PVC再生发泡塑料颗粒 646

七、空气炮研制 646

六、泡桐矮干幼树抹芽接干 646

十一、复合味精 647

十二、复合固态汤料 647

十三、50~80摩托车汽缸体 647

十四、丝棉木播种育苗与圃地接干研究 647

十五、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 647

十六、W—180.204K轴承 647

十七、《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疟疾防治措施效果观察》 647

十八、出口汽车垫块 647

第三节 技术推广 648

二十三、“都尔”与“阿特拉津胶悬剂”混合施用对夏玉米除草效果的研究 648

一、新能源 648

二十、补花新工艺研究 648

二十一、GCR15钢球G16级的研制 648

十九、《南乐县农村能源资源综合区划》 648

二十二、氧化锌生产工艺研制 648

二、新技术 649

三、引进推广 649

一、科学技术委员会 650

二、地震工作领导小组 650

第二节 科技推广单位 65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50

第三章 机构与科研团体 650

第三节 专业机构 651

一、农业技术推广站 651

二、农业科学研究所 651

第四节 科研团体 651

一、科学技术协会 651

二、科技信息与咨询服务中心 651

第二节 专题研究 652

二、编辑出版 652

一、采访征集 652

第一节 资料征编 652

第二十四卷 史志 档案 652

第一章 党史研究 652

第三节 机构 653

第二章 地方志编纂 653

第一节 旧志简介 654

第二节 旧志序言辑录 656

第三节 新修方志记略 665

一、1960年《南乐县志》(草稿) 665

二、《南乐史略》 665

第四节 旧志整理 665

第六节 地方志成果 666

第五节 专、乡志编写 666

第七节 修志机构 667

第三章 文史、地名资料征编 668

第一节 文史资料征编 668

第二节 地名工作 669

一、地名普查 669

二、“国典”与“省典”辞条的编纂 669

三、机构 669

第四节 生产救灾 669

附:1982年南乐县地名更名和恢复原名情况一览表 670

四、地名述源 671

一、档案设施 672

第四章 档案 672

第一节 档案设施与馆藏 672

二、档案馆藏 673

第二节 档案管理 673

第三节 档案利用 674

第四节 管理机构 675

第一节 优待抚恤 676

一、褒杨革命烈士 676

第一章 民政 676

第二十五卷 社会 676

二、优抚 677

第二节 拥军优属 678

第三节 退伍安置 678

第五节 社会救济 679

第六节 抚恤抚贫 680

第七节 社会福利 680

一、福利设施 680

四、福利企业 681

三、收容遣送 681

二、农村“五保” 681

第八节 婚姻登记 684

第九节 民政机构 684

第二章 风俗 684

第一节 民俗 684

一、衣食起居 685

二、婚丧喜庆 686

第二节 节日 688

一、传统节日 688

二、法定节日 691

第三节 庙会 692

附:仓颉庙会记 692

第四节 习俗禁忌 693

第五节 民风改革 694

第六节 回民习俗 695

第三章 道德风貌 695

第一节 传统美德 695

第二节 新风尚 696

三、训育子孙 696

四、和睦乡里 696

一、孝敬父母 696

二、尊师重教 696

一、助人为乐 697

二、拾金不昧 697

三、见义勇为 697

四、家庭新风 698

第三节 “五讲、四美、三热爱” 699

一、拜神 许愿 700

三、祈雨 700

二、看风水 700

第一节 社会陋习 700

第四章 社会陋习及弊端 700

四、请巫婆、端公医病 701

五、抽签问卜 701

第二节 社会弊端 701

一、吸毒 701

二、赌博 702

三、娼妓 702

第五章 宗教 702

第一节 佛教 702

第二节 天主教 703

第三节 基督教 704

第六章 道会 帮会 705

第四节 伊斯兰教 705

第一节 道会 706

一、一贯道 706

二、先天道 707

三、南方离卦道 707

四、快刀会 707

五、红枪会 707

第二节 帮会 708

第一节 民族概述 709

第二十六卷 民族 人口 计划生育 709

第一章 民族 姓氏 709

第二节 姓氏源流 710

第三节 源于南乐的姓氏 711

第四节 南乐姓氏录 712

第二章 人口 712

第一节 人口概况 712

附:历代南乐户数人口统计表 713

第二节 自然变动 715

一、性别 716

第三节 人口构成 716

二、年龄 718

三、文化 718

第四节 职业构成 720

第三章 计划生育 720

第一节 宣传教育 720

第二节 生育政策 721

附:中共南乐县委、南乐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干部职工违背计划生育政策的若干补充规定 721

第三节 节育措施 722

第四节 机构 723

第一节 声母 725

第二十七卷 方言 725

第一章 音系 725

第二节 韵母 726

第三节 声调 728

一、单字调 728

二、变调 729

三、轻声 730

第四节 音节 730

附:南乐县方言声韵配合表 730

一、特点 733

第一节 词汇 733

第二章 词汇 语法 733

二、类别 734

第二节 语法 742

一、助字 742

一、词缀 743

第三章 熟语 744

第一节 民谚 744

一、气象节令 744

二、风土人情 744

四、生活常识 745

三、劝诫、讽喻 745

五、农谚 746

第二节 歇后语 748

第三节 俚语 749

第二十八卷 人物 751

第一章 古代人物 751

第一节 传记 751

第二节 简介 757

第二章 近现代人物 759

第一节 传记 759

第二节 简介 763

第三章 当代人物 764

第一节 传记 764

第二节 简介 795

第三节 干部简表 812

附:老红军名录 843

附:社会闻人名录 843

第四章 英烈 844

第一节 传记 844

第二节 简介 852

第五章 烈士英名录 853

附:国民党抗日阵亡官兵(南乐籍)名表 909

第六章 其他人物 912

第一节 历史罪人 912

第二节 百岁寿妇 914

第二十九卷 乡镇简介 917

第一章 三镇简介 917

一、城关镇 917

二、元村镇 918

三、韩张镇 919

第二章 九乡简介 920

一、杨村乡 920

二、张果屯乡 921

三、千口乡 922

四、福堪乡 923

五、谷金楼乡 924

六、西邵乡 925

七、寺庄乡 926

八、梁村乡 927

九、近德固乡 928

一、县城迁来以前旧名考 942

第一节 南乐考 942

第一章 史料考证 942

第三十卷 志余与附录 942

二、县名考 943

三、“南乐”读音考 944

四、县城三迁考 944

第二节 人物考 945

一、一行世系考 945

二、一行籍贯考 946

三、魏广微死因考 947

第三节 其他考证 947

一、东武阳考 947

二、大河故渎考 948

四、?固考 949

三、“智取生辰纲”事发南乐 949

五、八大家与八小家斗争始末 950

第二章 轶事 奇闻 955

第一节 轶事 955

一、魏允贞喻僚 955

二、何须美食奉上官 955

三、火烧武经笥 956

四、“凉帽”造反 956

七、洪洞迁民 957

五、贾伯岩留辞 957

六、刘大风寄诗 957

第二节 奇闻 958

一、繁水城影 958

二、“巨人”风波 958

三、池鱼五色 958

四、桑泉灵异 959

五、旗杆坑祷雨 959

六、古尸如新 959

第一节 仓颉的传说 960

一、仓颉造字 960

第三章 传说故事 960

二、故宅井 961

三、仓颉庙的传说 961

四、仓颉陵的传说 961

第二节 魏允贞的传说 962

一、二堂打鬼 962

二、收茅草 962

三、鞭打枣树 962

四、魏公池 963

五、两袖清风 963

二、肉枷 964

第三节 魏广微的传说 964

一、一官一盆 964

第四节 李从心的传说 965

一、七龙庙 八虎街 965

二、有来无往 965

三、“南乐滑夫” 966

第五节 梁天奇的传说 966

一、静夜读书 966

二、“家母舅梁天奇” 966

一、“宁死不任南乐县” 967

第六节 叶廷秀的传说 967

四、牌坊摞牌坊 967

三、“粮入仓” 967

二、一日三夸官 968

三、审石磙 968

四、仓颉庙立方碑 969

第七节 地名传说 969

一、张果屯的传说 969

第八节 其他传说故事 970

二、三娘子台 970

一、寇准题联 970

三、曹八屯的来由 970

二、善缘疃的传说 970

三、王莽赶刘秀 971

四、妲己东游 971

五、杨家枪谱 972

六、哑驴寺 972

附录一 古人咏南乐 972

附录二 地方史志文献辑存 980

附录三 南乐县1991年1月至1994年6月大事述略 985

附录四 南乐县历届地方史志编委会 1009

后记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