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气液动连杆机构设计 1
§7·1气液动连杆机构总说 1
7·1-1气液动连杆机构的发展 1
目次 1
7·1-2气液动连杆机构的特点 10
§7·2气液动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 11
7·2-1最简单的气液动连杆机构 11
7·2-2摆动缸式气液动四杆机构*典型最简气液动连杆机构++ 13
7·2-3固定缸式气液动四杆机构*非典型最简气液动连杆机构++ 18
7·3-1复合气液动连杆机构 25
§7·3复合气液动连杆机构 25
7·3-2机构的串联与并联 26
7·3-3机构的叠联 29
§7·4气液动四杆机构的扩充 35
§7·5机构的系统学 39
§7·6气液动连杆机构设计工作的特点 44
§7·7气液动连杆机构设计基础 48
7·7-1摆动缸式气液动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 48
7·7-2机构的死点位置 53
7·7-3曲柄导杆机构的死点位置与相应角移量 59
7·7-4机构的传动角 65
7·7-5气液动四杆机构的传动角 70
7·7-6机构的传动比 76
7·7-7极点与转动方向及标定极 81
7·7-8转动缸式气波动机构的共线轴 89
7·7-9利用传动比求六杆机构的力矩比 91
7·7-10按传动比设计机构 96
7·7-11转移距 99
7·7-12固定缸式气液动六杆机构的转移距 107
7·7-13摆动缸式气液动六杆机构的转移矩 112
7·7-14双活塞工作缸六杆机构的转移距 117
7·7-15机构静力的确定 119
7·7-16气液动四杆机构静力的确定 121
7·7-17气液动多杆机构负荷点的配置型式 124
7·7-18气液动多杆机构平衡的活塞力的确定 127
7·7-19应用示例*平衡力确定++ 137
7·7-20机构静力分析的极力法 146
7·7-21应用示例*极力法和极线法++ 176
7·7-22简化的极力法 181
§7·8带直移副的四连杆机构的连杆曲线 191
§7·9气液动连杆机构和带直移副机构的设计 202
7·9-1气液动连杆机构的设计问题 202
7·9-2按两位置设计简单的气液动机构 204
7·9-3按相应角移量设计气液动四杆机构 214
7·9-4按相等的相应角移量设计气液动四杆机构 217
7·9-5按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相应角移量与直移量设计固定缸式气液动四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 217
7·9-6按三对相应角移量与直移量设计转动缸式气液动四杆机构 224
7·9-7利用点位还原法按三对相应角移量与位移量设计固定缸式气液动四杆机构 225
7·9-8上节机构的特例交叉导轨直移机构的设计 229
7·9-9利用点位还原法按三对相应角移量与直移量设计转动缸式气液动四杆机构 231
7·9-10按机构死点位置设计曲柄滑块机构 234
7·9-11按机构死点位置并考虑传动角设计曲柄滑块机构 237
7·9-12按最佳传动角设计偏心式曲柄滑块机构(气液动机构) 244
7·9-13按给定的两个瞬时传动比设计四杆机构 265
7·9-14按给定的三个瞬时传动比设计四杆机构 268
7·9-15按传动比的极限值设计曲柄导杆机构*转动缸式气液动四杆机构++ 272
7·9-16按转移距设计气液动四杆机构 277
7·9-17按活塞的直移量及从动杆角移量设计起重机构 283
7·9-18按活塞接近等负荷、曲柄接近等力矩设计气液动机构 292
7·9-19利用气液动机构复演预期轨迹 302
§7·10复合气液动连杆机构的设计 314
7·10-1复合气液动连杆机构的设计 314
7·10-2气液动的直线导轨机构 324
7·10-3气液动机构描绘平面曲线 343
7·10-4液压自动倾卸汽车的倾卸机构 345
7·10-5大角移的多杆机构的设计*旋臂装卸机构的设计++ 349
第八章 点位还原法 394
§8·1点位还原法 394
§8·2利用点位还原法作一对相应角移量的机构设计 400
§8·3作三个有限接近位置的位移时,利用点位还原法求解的特点 406
§8·4利用点位还原法设计简单的气液动连杆机构 408
§8·5利用点位还原法设计模拟函数装置 410
8·5-1利用点位还原法设计模拟函数装置 410
8·5-2利用点位还原法并结合传动比设计模拟函数计算装置 426
§8·6利用点位还原法复演平面曲线 442
8·6-1利用点位还原法复演平面曲线 442
8·6-2利用双重点位还原法复演平面曲线 445
8·6-3利用三重点位还原法复演平面曲线 449
参考文献 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