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章 在历史的源头中考量——“神体儒用”的发生学原因 1
一 瑞穗之厨——日本的历史地理环境 2
二 断开与居中——绳纹文化与弥生文化 7
三 世神与天神——日本早期统一国家的形成以及神道信仰的产生 13
(一)邪马台国概况 17
(二)古大和国概况 20
(三)大和统一政权与神道信仰 22
第二章 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儒学的第一次功用性命运 34
一 危机中的选择——从推古改革到律令制度的建立 35
二 长鲸吸百川——对以儒家为主的中国制度文化的吸纳 44
(一)儒学的初传 46
(二)社会改革的范本:中国儒家社会思想的系统输入 53
1.儒家“王土王民”的思想与地缘统治的中央集权制度 54
2.儒家“天命”思想与天皇统治权威的合法性来源 57
3.儒家的“德政”思想与大和政权统治的正当性 59
4.儒学传授在日本古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64
5.模仿性与主体性 68
第三章 社会政治与精神主脉中的配角——镰仓、室町时代的儒学 75
一 天皇权威的衰落和武家势力的兴起 77
(一)孕育武士的经济基础:班田制的瓦解与庄园制的出现 77
(二)从外戚专权到武家政治 83
1.藤原氏专权 83
2.武士阶层的由来 87
3.武士专权 91
(三)武家政权的正式出现:镰仓、室町幕府的统治 92
1.第一个武家政权:镰仓幕府 92
2.武家政治的展开:室町幕府 98
二 僧堂禅院中的儒学 103
(一)黯然失色的儒学 103
1.日本社会的变化 103
2.早期日本儒学的蜕变 105
(二)寄寓在禅院中的朱子学 107
第四章 新秩序建构中的肩鼎之任——儒学的第二次功用性命运 119
一 德川幕府的体制结构及其所遇到的合法性挑战 120
二 政治秩序与道德秩序:朱子学的思想功用 130
(一)德川政权对朱子学的意识形态化改造 132
(二)道统传来垂不穷:朱子学与道德建构的思想运动 136
1.人伦皆真:藤原惺窝与林罗山的朱子学理论 136
2.大疑则可大进:山崎暗斋和贝原益轩对朱子学的早期解构 143
3.饮马江边:中江藤树与熊泽蕃山对秩序理念的弱化 151
4.实用之学:古学派对儒学文化体系的社会性分解 161
5.天地之道即程朱之道:折衷学派向朱子学的复归及近代意识的萌发 178
6.理即人心之灵:心学派的复兴 190
7.儒学与“兰学”(洋学) 195
第五章 “神体儒用”的辨析——对儒学在日本历史上的文化命运的思考(代总论) 207
一 对日本儒学精神价值的三种解读 207
二 儒学的功用价值 209
三 现世主义与直觉理性 214
四 禁教、锁国中的功利选择 218
五 不忘主体:神道信仰的保有和发展 230
六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力之间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