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国际经济学 1
1.2 国际贸易的纯理论:概览 3
参考文献 4
第2章 古典(李嘉图-托伦斯)比较成本理论 5
2.1 比较成本(优势)与国际贸易 5
2.2 两种可行的图形表述 8
2.3 基于最优化理论的现代解释 11
2.3.1 在每个国家中真实收入的最大化 12
2.3.2 真实世界收入的最大化 13
2.4 理论的一般化 15
2.4.1 两种商品和n个国家 15
2.4.2 m种商品和n个国家 17
2.5 贸易条件的决定问题 20
附录 21
A.2.1 世界收入最大化及其对偶问题 21
A.2.2 国民收入的最大化与真实成本的最小化 23
A.2.3 论贸易条件的决定 24
参考文献 28
第3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9
3.1 转换曲线与盒状图 29
3.2 简单封闭经济中的一般均衡 34
3.2.1 供给曲线 34
3.2.2 需求曲线 36
3.2.3 一般均衡和瓦尔拉斯法则 36
3.3 开放经济下的一般均衡与国际贸易 37
3.4 马歇尔相互需求曲线、国际均衡与稳定性 40
3.4.1 提供曲线的推导 40
3.4.2 国际均衡与稳定性 42
3.5 递增的规模收益 47
3.6 贸易利得 49
3.7 一般化 52
A.3.1.1 转换曲线的推导及其特征 53
附录 53
A.3.1 转换曲线和盒状图 53
A.3.1.2 转换曲线的凸凹性 55
A.3.1.3 齐次生产函数与转换曲线 56
A.3.2 一个简单的封闭经济 57
A.3.2.1 基本模型 57
A.3.2.2 模型的供给方 58
A.3.2.3 模型的需求方 59
A.3.3 国际贸易和提供曲线 60
A.3.3.1 均衡条件、提供曲线及其斜率 60
A.3.3.2 各种弹性之间的关系 61
A.3.4 稳定性 62
A.3.4.1 贸易条件的调整 62
A.3.4.2 数量调整 63
A.3.5 对偶分析法 65
参考文献 68
4.1 基本假定及其含义 69
第4章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69
4.1.1 商品的相对价格与要素的相对价格 73
4.2 基本定理的证明 75
4.3 要素价格均等化 78
4.3.1 图形分析 79
4.4 扩展与限定条件 83
4.4.1 互不相同的需求结构 83
4.4.2 要素密集度逆转 85
4.5 里昂惕夫之迷与其它经验研究 87
附录 91
A.4.1 要素密集度逆转 91
A.4.2 基本定理的证明 93
A.4.3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94
A.4.4 简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一般化 95
参考文献 98
5.2 关税在局部均衡情形中的效应 99
第5章 关税、保护与经济一体化 99
5.1 引言 99
5.3 关税的社会成本 101
5.4 关税在一般均衡情形中的效应 104
5.4.1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关税;斯托尔普-萨缪尔森定理 104
5.4.2 关税与相互需求曲线 108
5.4.2.1 梅茨勒事例与勒纳事例 110
5.4.3 最优关税 111
5.5 配额与其它非关税壁垒 114
5.5.1 配额 114
5.5.2 出口税 116
5.5.3 国际卡特尔 117
5.5.4 倾销 122
5.5.5 自由贸易的其它障碍 124
5.6.1 再论最优关税 126
5.6.2 幼稚产业 126
5.6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之争以及次优理论 126
5.6.3 国内商品市场的扭曲 128
5.6.4 国内要素市场的扭曲 131
5.6.5 保护的非经济动机 132
5.6.6 次优理论 133
5.7 中间产品与有效保护率 134
5.8 关税同盟与经济一体化 138
5.8.2 关税同盟的影响 138
5.8.3 经验问题 143
5.9 “新”保护主义 144
5.9.1 引言 144
5.9.2 自愿出口限制 144
5.9.3 补贴 146
5.9.4 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148
5.9.4.1 保护的需求与供给 148
附录 150
A.5.1 关税在一般均衡中的效应:斯托尔普-萨缪尔森定理 150
A.5.2 关税、国际价格比率与国内相对价格 151
A.5.3 最优关税 153
A.5.4 卡特尔与倾销 155
A.5.5 次优理论 156
A.5.6 保护有效率 158
A.5.7 院外活动集团、政党与内生的关税决定 159
参考文献 160
第6章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163
6.1 引言 163
6.2 增长对贸易数量的影响 163
6.2.1 消费效应 163
6.2.2 生产效应 165
6.2.3 用弹性表示的消费效应与生产效应,总效应 166
6.3 增长与贸易条件,贫困化的增长 168
6.3.1 大国与贸易条件 168
6.3.2 贫困化增长(Immiserizinggorwth) 170
6.4.1 雷布钦斯基定理 171
6.4 要素禀赋增加与国际贸易:雷布钦斯基定理 171
6.4.2 另外一种盒状图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172
6.5 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 174
6.5.1 技术进步的类型 174
6.5.2 中性技术进步对生产水平和贸易条件的影响 176
6.5.3 偏向的技术进步所造成的影响 179
6.5.3.1 资本密集部门中的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179
6.5.3.2 资本密集的部门中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181
6.5.4 小结 183
6.6 动态模型 183
6.6.1 简单封闭经济的两部门增长模型 184
6.6.2 扩展到开放经济的动态模型 187
附录 189
A.6.1 增长效应的分类 189
A.6.2 总体上增长效应的比较静态分析 191
A.6.2.1 贫困化增长 193
A.6.3 要素禀赋的变化、雷布钦斯基定理与贸易条件 194
A.6.3.1 两种要素同时增加 197
A.6.4 技术进步 199
A.6.4.1 技术进步对要素密集度和要素报酬的影响 199
A.6.4.2 技术进步对产量水平的影响 202
A.6.4.3 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204
A.6.5 动态模型 204
A.6.5.1 一个简单的模型 204
A.6.5.2 瞬时均衡 206
A.6.5.3 长期均衡 208
参考文献 210
第7章 正统理论的拓展 211
7.1 引言 211
7.2 运输成本与国际贸易 211
7.3 中间产品 215
7.4 弹性的要素供给 218
7.5 非贸易商品 219
7.6 自然资源、特定生产要素、“荷兰病”与非工业化 222
7.7 要素在国际上的流动 227
7.8 不确定性下的国际贸易 230
7.9 国际贸易中的非法交易与走私的经济理论 232
附录 235
A.7.1 运输成本 235
A.7.2 中间产品 236
A.7.2.1 作为投入的最终产品 236
A.7.2.2 纯中间产品 237
A.7.3 弹性的要素供给 240
A.7.4 非贸易商品 242
A.7.4.1 提供曲线的行为 242
A.7.5 特定要素与非工业化 245
A.7.5.1 对价格、产出与要素报酬造成的影响 247
A.7.6 要素的国际流动性 247
A.7.7 不确定性与国际贸易 249
A.7.8 走私 252
参考文献 253
第8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255
8.1 引言 255
8.2 理论的前驱 257
8.2.1 可获得性 257
8.2.2 技术差距 258
8.2.3 产品周期 259
8.2.4 收入效应 260
8.2.4.1 林德尔的理论 260
8.2.4.2 巴克尔的多样化假设 261
8.2.5 产业内部的贸易:早期的解释 262
8.3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264
8.4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266
8.4.1 引言 266
8.4.2 一个简单的综合模型 267
8.5.1 引言 270
8.5 寡头与国际贸易 270
8.5.2 同质商品 271
8.5.3 垂直差别的产品 273
8.5.4 水平差别的商品 274
附录 276
A.8.1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276
A.8.2 垄断竞争模型和国际贸易 280
A.8.2.1 需求与对多样化的喜好(LoveforVariety) 280
A.8.2.2 生产方 283
A.8.2.3 国际贸易 284
A.8.2.4 关税 285
A.8.3 同质产品、寡头和贸易 286
A.8.4 垂直差别商品、寡头与贸易 289
A.8.4.1 消费者 289
A.8.4.2 厂商与市场均衡 291
A.8.5.1 对特色的需求 294
A.8.5 水平差别、寡头与贸易 294
A.8.4.3 国际贸易 294
A.8.5.2 生产方 295
A.8.5.3 国际贸易和商业政策 296
参考文献 297
第9章 新李嘉图国际贸易理论 299
9.1 正统理论中的中间产品和资本品 299
9.2 正统理论与新李嘉图理论之争 300
参考文献 301
1. 引言 303
2. 第3章和第4章的增补:对新古典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经验研究 303
3. 第5章 的增补 304
3.1 GATT与WTO 304
3.2 有管理和应变性的保护与公平贸易 305
3.2.1 倾销与反倾销 306
3.2.2 反补贴税 307
4.1 引言 310
3.2.3 防卫行为 310
4. 第6章和第8章的增补:内生增长与国际贸易——新旧的理论 310
4.2 内生增长与正统的贸易理论 311
4.3 内生增长、南北贸易和模仿:产品周期的新形式 312
5. 第7章的增补 314
5.1 特定要素模型 314
5.2 要素的国际流动性与要素的贸易 318
5.2.1 要素的贸易 319
6. 第8章的增补 319
6.1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的关税(参见8.3节) 319
6.2 策略性贸易政策 320
6.3 经验研究 322
7. 全球化和经济地理学(新的一章) 322
7.1 简论 322
7.2 运输成本、区位理论与比较优势 323
8. 内生增长和正统理论 327
7.3 经济地理学、全球化与贸易数学附录 327
9. 内生增长和新贸易理论:创新、模仿和产品周期 329
9.1 需求 329
9.2 供给:产品质量、创新和模仿 331
9.2.1 制造业部门 331
9.2.2 创新 332
9.2.3 模仿 334
9.3 不存在套利的条件 334
9.4 劳动市场 335
9.5 稳态的均衡 336
9.5.1 有效跟随者 337
9.5.2 无效跟随者 339
9.6 比较动态学 339
9.6.1 有效跟随者 339
9.6.2 无效跟随者 346
10. 特定要素模型 348
11. 要素流动情形下的国际贸易定理 353
11.1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354
11.2 要素价格均等化 355
11.3 雷布钦斯基定理 355
11.4 斯托尔普-萨缪尔森定理 355
12. 均质双头卖方垄断与策略性贸易政策 357
13. 经济地理、国际贸易和全球化 360
13.1 需求方 360
13.2 供给方 361
13.3 均衡 362
13.4 模型的动态学与中心-外围形态的产生 363
13.4.1 制造部门 364
13.4.2 动态学:分歧分析 368
参考文献 369
Bibliography 373
英中人名对照和索引表 397
英中主题词对照和索引表 409
译后记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