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第一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第一部分 我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
论“两声炮响”与我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关系(1988年12月) 3
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形成(1988年2月) 38
论中国共产党“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95年1月) 50
陈云同志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成功启示(1991年5月) 69
第二部分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75
改革必须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心(1990年8月) 77
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1989年11月) 118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本质,防止改革中可能出现的误导(1993年12月) 122
所有制、产权与国有资产管理(1993年8月) 132
保卫社会主义国有资产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1990年10月) 149
第三部分 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 153
关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1985年2月) 155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年12月) 174
不要把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1984年11月) 179
从一般到特殊地再认识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1990年3月) 185
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1986年10月) 191
不能用“小市民社会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3年2月) 19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1993年7月) 207
建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1993年3月) 215
析“怪圈论”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误解(1996年3月) 223
论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1987年1月) 231
第四部分 坚持真理,尊重科学,探索规律 243
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服从真理(1990年10月) 245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1989年9月) 250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推动经济科学的深入发展(1986年9月) 261
研究财政经济理论方法的三个层次(1995年3月) 280
第二编经济规律体系与国家宏观调控第一部分 完整地、有机地把握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 295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与财政工作(1979年3月) 297
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经济体制与经济杠杆的关系(1983年11月) 326
比例、平衡、效果、速度之间的关系(1980年7月) 355
西方经济学中始终存在着“自由放任”与“国家宏观调控”两种学说(1994年10月) 367
从国际经验看我国经济改革(1981年11月) 380
正确处理财政经济管理体制中的几对矛盾(1983年7月) 401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调控与经济杠杆的协调运用 439
论经济杠杆(1985年11月) 441
深化改革完善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1981年8月) 460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与经济杠杆的运用(1984年11月) 487
论经济杠杆的配套运用(1984年12月) 505
掌握市场机制协调运用经济杠杆(1993年3月) 521
财政杠杆的职能作用与其他经济杠杆的相互关系(1983年11月) 535
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财政杠杆作用(1985年12月) 567
税收杠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调控作用(1993年7月) 596
战略物资专营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关键(1990年12月) 601
论宏观控制与综合财政(1981年10月) 608
建立综合财政的宏观协调平衡体系(1985年4月) 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