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世界现代当代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国璋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黄山书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805351414
  • 页数:4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可作大学本科历史专业和其它文科专业

现代篇 1

第一章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前提 1

俄国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 1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 2

俄国二月革命 3

第二节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5

二月革命后的政局和列宁的“四月提纲” 5

七月事件与布尔什克维党武装起义的准备 8

十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10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建立 11

第三节 苏维埃俄国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及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13

苏维埃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13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开始 14

协约国三次进攻及其被粉碎 16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伟大的历史意义 18

第二章 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

第一节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 20

战胜国对战后世界“新秩序”的设想 20

巴黎和会 22

凡尔赛和约与凡尔赛体系 23

第二节 国际联盟 25

国际联盟的建立 25

委任统治制度 26

国际联盟的历史地位 27

第三节 争夺亚太地区的华盛顿会议 28

帝国主义国家在太平洋地区矛盾的加剧 28

华盛顿会议 30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33

十一月革命的爆发 35

第三章 战后初期的世界革命运动 35

第一节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汉堡工人起义 35

共产党的建立和柏林、巴伐利亚工人的战斗 37

魏玛共和国 37

1923年的汉堡工人起义 40

第二节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41

奥匈帝国的瓦解和匈牙利共和国 41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42

外国武装干涉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倾覆 44

朝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三·一”运动 45

第三节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45

1919—1922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47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50

阿富汗和伊朗的独立运动 53

埃及的独立运动 54

阿根廷的革命运动 56

第四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 57

共产国际的建立 57

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 60

英国政党政治的变化 63

第一节 英国和法国 63

第四章 二十年代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 63

爱尔兰自治和英国自治领地位的提高 64

1926年英国工人大罢工 65

法国的“国民联盟”和“左翼联盟”内阁 67

法国与东欧各国的结盟 68

第二节 意大利和德国 69

意大利的工农革命斗争 69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70

德国法西斯党的初期活动 72

美国实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 73

第三节 美国和日本 73

美国的柯立芝繁荣及其实质 75

日本的“米骚动” 76

日本在东亚的扩张 77

第四节 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79

热那亚会议和拉巴洛条约 79

协约国围绕德国赔偿问题的斗争 81

杨格计划和洛桑会议 83

洛迦诺公约 83

非战公约和国联裁军活动 85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88

第五章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88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88

苏联的建立 91

列宁的建设社会主义计划和列宁的逝世 93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辩论 94

反对托洛茨基集团的斗争 94

斯大林与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的争论 97

斯大林同布哈林的争论 98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 10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的集体化 100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103

新宪法的制定和肃反运动 105

第六章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世界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08

第一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08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08

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矛盾 110

第二节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12

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 112

军部势力的猖獗 113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15

第三节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与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17

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117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18

希特勒的独裁统治和扩军备战 120

第四节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与英国麦克唐纳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122

美国的经济危机和新政的提出 122

罗斯福新政 124

罗斯福政府的睦邻政策 127

英国的经济危机和麦克唐纳的国民内阁 128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31

第七章 30年代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131

第一节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和法国人民阵线运动 131

法国人民阵线运动 132

第二节 亚洲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135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 135

朝鲜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137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138

第三节 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 140

埃塞俄比亚反对意大利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140

西班牙革命运动的发展与人民阵线政府 142

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叛乱和德意武装干涉的民族革命战争 143

第四节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45

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运动 145

智利人民阵线运动 148

古巴人民的反美斗争 149

第八章 三十年代国际关系 151

第一节 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形成 151

斯特莱沙阵线 151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52

德国吞并奥地利 154

第二节 慕尼黑阴谋 154

“苏台德问题”与五月危机 156

伯希特斯加登和戈德斯堡会谈 157

慕尼黑会议及影响 160

第三节 苏联采取集体安全的努力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61

苏联和美国建交 161

苏联加入国联和提出集体安全政策 162

英法苏莫斯科谈判 164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66

德国闪击波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68

第一节 大战爆发和初期阶段 168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168

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 169

德国进攻西、北欧和法国的溃败 171

不列颠之战 172

北非战场的开辟和德国占领东南欧 173

第二节 战争的扩大 174

苏德战争的爆发 174

莫斯科保卫战 176

太平洋战争爆发 177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79

第三节 战争的转折 181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181

盟军在北非战场的胜利 182

中途岛战役 183

意大利投降和法西斯集团瓦解的开始 184

亚洲各国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斗争 185

欧洲各国人民反对德意法西斯的斗争 186

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187

苏军的胜利反攻和东欧的解放 189

第四节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189

第二战场的开辟和西欧的解放 190

雅尔塔会议 191

法西斯德国的投降 192

1944年的亚洲、太平洋战场 192

波茨坦会议 193

法西斯日本投降和大战结束 19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195

雅尔塔体制 196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96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与战后世界新格局 196

当代篇 196

联合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 198

外长会议与五国和约 202

第二节 战后世界的新格局 205

帝国主义阵营的重组 205

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207

第一节 40年代后期与50年代的苏联 210

战后初期苏联的经济与政治 210

第二章 40年代后期与50年代的社会主义阵营 210

斯大林逝世 212

赫鲁晓夫的执政与苏共二十大 214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216

第二节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218

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18

中国革命的胜利 222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朝中人民抗美战争的胜利 223

越南八月革命与抗法战争的胜利 227

日内瓦会议 229

九国情报局与苏南冲突 23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230

经互会与华沙条约组织 233

波兹南事件 234

匈牙利事件 236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和中苏公歧的产生 238

第三章 处于霸权地位的美国 241

第一节 40年代后期与50年代的美国国内政治与经济 241

战争结束时的美国 241

杜鲁门的公平施政 242

麦卡锡主义的兴衰 244

战后初期的工人运动 247

40年代后期与50年代的美国经济 248

艾森豪威尔的新共和主义 250

第二节 追求霸权地位的美国外交战略 251

美国冷战政策的出笼 251

马歇尔计划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54

美国对拉丁美洲控制的加强 257

第四点计划 258

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美国对外政策 260

英国工党的国有化与社会福利政策 263

第四章 恢复中的西欧与日本 263

第一节 英国与法国 263

英国殖民帝国的解体 264

保守党再度执政 266

戴高乐与法国临时政府 267

第四共和国时期的法国政治与经济 269

第二节 联邦德国与意大利 271

联邦德国的建立 271

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73

阿登纳政府的外交政策 275

意大利共和国的建立与50年代的经济发展 277

第三节 西欧联合的初步形成 278

舒曼计划 278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280

第四节 日本的重建 281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281

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 283

旧金山体制 285

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及原因 287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独立 290

第五章 四十年代后期和五十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 290

第一节 南亚和东南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90

克什米尔问题 292

印度尼西亚独立和茉莉芬事件 293

菲律宾、缅甸和马来亚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295

亚非会议 299

第二节 西亚、北非和拉美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 301

巴勒斯坦分治与第一次中东战争 301

埃及共和国的建立与苏伊士运河危机 304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307

伊拉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308

战后初期拉美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309

古巴革命 311

第六章 改革中的苏联与东欧 314

第一节 六十年代以来的苏联 314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和政治 314

追求霸权的苏联对外政策 319

从安德罗波夫到契尔年科 320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322

南斯拉夫的自治道路 326

第二节 东欧国家的改革 326

匈牙利经济改革 330

哥穆尔卡的改革尝试 332

雅鲁泽尔斯基的改革 333

“布拉格之春” 335

东欧其他国家的改革 337

第七章 霸权地位动摇的美国 340

第一节 六十年代的美国 340

肯尼迪的国内“新边疆” 340

约翰逊的“伟大社会” 343

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 345

美国侵越战争的升级及其影响 349

第二节 七十年代以来的美国 351

美国的战略收缩与外交调整 351

尼克松的国内政策 354

水门事件 356

福特与卡特执政时的美国 357

里根的保守派政权 358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及其原因 361

第一节 成为经济大国的日本 361

第八章 崛起中的日本与联合自强的西欧 361

日本政治与外交的调整 364

日本人民争取收复北方四岛的斗争 367

第二节 六十年代以来的英、法 369

英国经济地位的进一步衰落 369

撒切尔夫人的内政和外交 371

戴高乐执政时期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372

五月风暴 374

六十年代以后的法国经济与政治 375

迅速增长的联邦德国经济 377

第三节 六十年代以来的联邦德国和西欧联合的加强 377

联邦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378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扩大及主要活动 379

第九章 六十年代以来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382

第一节 六十年代以来的亚洲 382

印度支那三国的抗美救国战争 382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立及其活动 384

印巴战争与孟加拉国的建立 386

阿富汗和柬埔寨抗击苏、越武装侵略的斗争 387

六·五战争和十月战争 390

第二节 美苏的争夺与中东的动荡 390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 393

伊斯兰革命与两伊战争 395

第三节 联合反殖反霸的非洲 397

非洲国家的独立浪潮及其政治 397

新老殖民主义者争夺刚果的斗争 399

非洲统一组织 401

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统治的斗争与纳米比亚问题 402

拉丁美洲的反美斗争 405

第四节 拉丁美洲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405

拉丁美洲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407

拉美民主政治运动的兴起 409

苏联对拉美的渗透扩张与美苏斗争 410

第十章 美苏争霸与世界走向多极化 413

第一节 美苏争霸世界 413

第二次柏林危机 413

古巴导弹危机 414

中苏关系的恶化 415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 416

苏联向第三世界的渗透和扩张 418

美苏裁军谈判与军备竞赛 419

第二节 世界走向多极时代 421

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421

日本、西欧国际地位的提高 423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425

第三世界的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 426

第十一章 二十世纪的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 432

第一节 文学与艺术 432

苏联的文学与艺术 432

欧美文学与艺术 435

亚、非、拉文学与艺术 442

第二节 自然科学与技术革命 444

数学 444

物理学 446

化学和化工 449

生物学 451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 453

附录一:1917年以来的苏联历届人民委员会或部长会议主席 458

附录二:1916年以来的英国历届内阁首相 459

附录三:1916年以来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名单 461

附录四:1913年以来美国总统名单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