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与历史关键人物的对话 1
纵横捭阖“无冕王”——与著名美籍华裔学者赵浩生前辈的对话 1
一、华尔街一流公司驻京女代表与“无冕王”巧结因缘 1
二、“老头甲兴致勃勃,老头乙酣然入睡”。如此风趣一长者,叫我如何去写! 2
三、采访总统,必先“劳其筋骨”。不搞一言堂,蒋介石开始抹脸。 3
四、进餐不忘为父老乡亲拉投资,席间偶识民进党“舞拳踢脚”战术。 5
五、郝柏村接受黄埔系“逃兵”的“自首”,赵浩生为沟通海峡两岸穿针引线。 7
六、面对经济上的“杞人忧天”者,赵先生发表日本、中国发展“吃饭说”。 9
七、20世纪初,美国人只求在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分一杯残羹。现在的美国人为什么喜欢对世界指手划脚? 10
八、以政治外交为强项的宋美龄,晚年成了海外华人子女的“教育专家”。 13
九、为了瞻仰画家的风采,赵夫人屈尊藏桌底……没想到的是“一不留神,引发了‘黑画事件’”。 14
十、赵先生感慨地说:“我是吃茅盾、夏衍、曹禺等人的奶长大的。”这位“中国的儿子,美国的公民,日本的女婿”充当着修补“三国志”的新角色。 18
十一、在中国投资是为了写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或者是一部《钢铁是怎样没有炼成的》。 20
十二、“本来穿了高跟鞋,应该显得身材颀长,亭亭玉立,可因为不会走路,像穿着拖鞋似的,美感尽失。”唉!如今在中国真是“淑女难觅”。 21
十三、“人们通常以富亲戚为荣,对穷亲戚比较冷落”因而台湾问题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 23
十四、“终不成眷属的苦苦相恋……才是真正的恋爱”,爱情三部曲:神-兽-人。几部性描写小说好比法国的脱衣舞和美国的脱衣舞。 25
十五、曾经独领12份薪水。国民党还都典礼的报道,写一页,撕一页,立即送往上海排印一页。这就是“来生还要当记者”的赵浩生。 27
西陲寒云黯雪山——柳升祺谈国府驻藏办事处在拉萨的最后岁月 30
一、边陲西藏,突然成了战时首都的近邻。蒋介石特调沈宗濂入藏,并面授机宜…… 30
二、赴藏的捷径,原来要途经几个邻国!入藏的钥匙,攥在英国人的手里,几经周折,16个赴藏人员,只有12人踏上征程。 33
三、沈宗濂初会英国的对手,他穷追不舍的问题是:“何谓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 34
四、入藏途中,积弱受欺的遗迹随处可见,从亚东到拉萨的路俨然成了不列颠的驿道。 36
五、沈宗濂到拉萨后,忙于感情联络。嗅觉灵敏的英国人跟踪而来,西藏上层依违难测。 38
六、办事处高扬国旗,拉萨内地人欢呼游行,拉萨当局神经紧张。沈宗濂欲有作为,蒋介石回电令人沮丧。 41
七、沈宗濂大展雄才,西藏“国大”代表登机时大吃一惊。 42
八、两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欧洲“叫花子”,突然闯入拉萨。英国人要求将他们驱逐出境,西藏当局态度暧昧,国府办事处便宜行事。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