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子良,王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02313869
  • 页数:161 页
图书介绍:

上篇 科学在社会系统中的发展 1

第一章 古希腊科学发展的社会基础 3

一、科学的起源 3

1.希腊起源说 3

2.科学起源于好奇心 3

3.文化豪杰起源说 3

4.原始技术起源说 4

5.原始宗教孕育说 4

6.常识性知识起源说 4

7.综合因素起源说 5

二、古希腊科学的成就、特征及发展原因 6

1.古希腊的科学成就 6

2.希腊科学的基本特征 10

3.希腊科学发展的原因 11

三、罗马时期科学衰败的原因 12

1.罗马帝国依靠军事维持自己的统治,缺少繁荣的商品市场刺激科学的发展 12

2.罗马人只是从实用的观点出发,吸收希腊人的某些直接有用的成果 13

3.希腊哲学的内在气质的影响 13

4.希腊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抑制了对自然的探讨活动 13

一、 中世纪的社会概况 14

1.概述 14

第二章 中世纪的科学思想及其社会背景分析 14

2.社会经济状况 15

3.意识形态 15

4.对自然和科学的看法 15

二、中世纪的科学思想 16

1.概述 16

2.翻译运动 16

3. 运动理论 17

4.天文学 19

1.理性主义传统的宗教 20

三、中世纪科学思想的评价 20

5.光学 20

2.大学出现的意义 21

3.中世纪“从事科学工作的人”的历史地位 21

4.结论 22

第三章 阿拉伯科学的崛起 23

一、阿拉伯科学的辉煌成就及主要特征 23

1.阿拉伯科学的辉煌成就 23

2.阿拉伯科学的主要特征 25

二、阿拉伯科学在世界科学中的历史作用 27

1.继承、保存了古代科学的优秀成果 27

2.沟通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27

1.阿拉伯科学兴起的原因 28

三、阿拉伯科学兴衰的社会原因 28

2.阿拉伯科学的衰落 30

第四章 近代力学的建立与机械论思潮(上)——近代科学产生的条件 31

一、从旧科学传统向新科学观的转变 31

二、社会风气之转变 33

三、基督教的衰落 34

四、科学方法之演进 36

1.来自神学的“自然界有秩序”的观点的确立 36

2.唯名论的复活及对古希腊原子论的恢复 36

3.科学家的努力 36

4.哲学家的提炼概括 37

五、中国文化的影响 38

六、其它方面的条件 40

1.艺术 40

2.学会 40

第五章 近代力学的建立与机械论思潮(下)——牛顿力学的建立及影响 42

一、牛顿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42

1. 从牛顿所处的时代看,恰是科学大突破的前夜 42

2.从其它科学家已经完成的工作看,牛顿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43

二、牛顿的贡献 46

1. 万有引力理论的建立 46

2.微粒说的提出 47

1.促使机械论思潮形成 48

三、 牛顿力学的影响 48

2.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发展 50

3.牛顿及其力学对中国的影响 51

4.促成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52

第六章 进化观的演化验 54

一、早期的进化思想 54

二、科学进化观的诞生 55

1.天体演化观和地质进化观的形成 55

2.法国的启蒙运动与生物进化论观点的形成 56

3.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影响和局限性 57

1.进化观的发展 62

三、进化观的发展及其外推 62

2.进化观的外推 63

第七章 爱因斯坦思潮 64

一、相对论创立前的认识背景 64

二、 爱因斯坦创造性个性的形成 66

三、相对论的认识论意义 67

1.可观察量在理论中不再具有绝对意义 67

2.时空观念的变革 68

3.科学研究的材料不是纯客观的 69

4.对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 70

四、 爱因斯坦思潮 72

1.爱因斯坦思潮的主要观点 72

2.如何评价爱因斯坦思潮 73

一、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历史演变 75

1.在古代,自然科学包括在哲学之中 75

2. 近代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75

第八章 科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反思(上) 75

3.现代以来,出现了哲学科学化和科学哲学化的趋势 76

二、近代欧洲哲学史上对科学进行哲学反思的两种传统 77

2.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对科学反思的几个主要问题 78

三、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对科学的哲学反思 81

1.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问题 81

2.科学认识的经验层次和理论层次 82

3.科学发现与科学证明的关系 82

4.科学理论发展的模式 83

第九章 科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反思(下) 85

一、还原论与反还原论 85

1.机械论和活力论之间的争论 85

2.20世纪60年代之后还原论和反还原论的斗争 86

3.对争论的看法 87

二、实在论和反实在论 90

1.何谓“实在”? 90

2.真正的实在是否可以认识? 91

3.隐参数的设想 92

4.新形势下的争论 93

5.争论还会继续下去 94

三、 主客体关系问题 95

1.主客体关系问题的争论 95

2.对哥本哈根学派观点的再认识 97

下篇 科学社会史的理论问题 101

第十章 科学发现的社会基础 103

一、社会环境的优化与科学发现 103

1.社会环境对外的开放度 103

2.社会环境内部的自由度 104

二、思想文化传统与科学发现 104

1.传统观念对科学发现的影响 104

2.习惯势力对科学发现的阻碍 105

3.思维定势的负效应 106

4.价值观念的影响 106

三、科学发现的社会承认 107

1.“确认”的社会过程 107

2. “确认”的标准 108

3.“确认”的社会动力分析 109

4.“确认”中的社会因素影响 110

一、学派及其形成的条件 112

2. 科学学派的形成条件 112

1. 什么是学派 112

第十一章 科学发展中学派的作用 112

二、科学学派的社会功能 116

1.科学学派是培育科学的新生长点的基地 116

2.学派的教育功能 117

3.不同学派的存在是科学发展在组织上的保证 117

三、学派领袖和学派风格 117

一、科技政策——科学社会控制的手段 120

1.科学发展需要社会控制 120

2.科技政策研究的缘起 120

第十二章 科技政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120

二、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 121

1.科学发展与国家目标 121

2.日本——成功的引进战略 123

3.联邦德国——成功的科学教育 124

4.基础研究——国家的资源 124

5.填补研究与生产的鸿沟 125

第十三章 科学与文化传统 128

一、文化和文化传统 128

二、文化传统作用于科学的机制 129

三、中国文化传统的形成及其对科学的影响 132

四、西方文化传统的形成及其对科学的影响 135

一、当代西方科学进步观综述 138

第十四章 科学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138

二、科学系统的自组织结构 139

1.科学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 139

2.科学系统具有内在的随机性和非线性性,是一种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 139

三、科学系统进化的动力机制 142

四、科学系统的进化趋向 144

第十五章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147

一、科学技术发展史与社会发展史的关系 147

1.科学技术发展史与社会发展史的总体相关特征 147

2.科学技术发展史与社会发展史的具体相关特征 148

二、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149

1.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149

2.科学技术对政治的影响 151

3.科学技术对军事活动的影响 151

4.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 152

三、科学技术影响社会的规律性分析 153

1.循环加速特征 153

5.科学技术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153

2.渗透特征 154

3.预见特征 155

4.异化特征 156

主要参考文献 158

后记 161

1.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发展概况 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