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地理志 3
第一章 位置面积人口 3
第二章 建置沿革 4
第三章 行政区潮 6
第一节 区划 6
第二节 县城 8
第三节 乡镇 9
第四节 自然村 13
第四章 自然概貌 38
第一节 地质 38
第二节 地貌 39
第三节 气候 41
第四节 水文 44
第五节 土壤 44
第六节 自然资源 46
第七节 自然灾害 51
第二编 农业志 65
第一章 农业 65
第一节 耕地面积 65
第二节 土地占有 66
第三节 耕作制度 69
第四节 作物栽培 70
第五节 农田管理 71
第六节 农业产量 72
第七节 农业机具 75
第二章 林业 77
第一节 森林资源 77
第二节 山林权属 78
第三节 植树造林 78
第四节 林场苗圃 79
第五节 家庭林场 79
第六节 森林管护 79
第七节 林副产品 80
第三章 畜牧业 86
第一节 牧坡资源 86
第二节 牲畜饲养 87
第三节 示范牧场 89
第四章 蚕桑 92
第一节 蚕桑生产 92
第二节 植桑 93
第三节 养蚕 94
第五章 水利 97
第一节 水资源 97
第二节 水利建设 97
第六章 水保 101
第一节 水土资源 101
第二节 水土流失 101
第三节 水土保持 102
第一节 养殖业 104
第七章 多种经营 104
第二节 编织业 105
第八章 收益分配 106
第九章 农业区划 112
第三编 工业志 115
第一章 煤炭工业 115
第一节 煤藏分布 115
第三节 国营煤矿 117
第二节 煤层品位 117
第四节 矿工生活 119
第二章 冶金机械 120
第一节 冶金铸造 120
第二节 机械制造 124
第三章 电力工业 126
第一节 发电 126
第二节 供电 128
第二节 纺织工业 132
第一节 缫丝工业 132
第四章 轻工业 132
第三节 造纸工业 133
第四节 印刷工业 134
第五节 陶瓷工业 134
第五章 化学工业 135
第一节 化肥工业 135
第二节 塑料工业 135
第六章 建材工业 136
第七章 乡镇企业 137
第四编 交通邮电志 149
第一章 交通 149
第一节 道路 149
第二节 公路 149
第三节 公路管理 154
第四节 运输 154
第一节 邮政沿革 157
第二章 邮政 157
第二节 邮政业务 158
第三节 邮递路线 158
第三章 电信 159
第一节 电话 159
第二节 电报 160
第五编 城乡建设志 167
第一章 县城建设 167
第一节 县城沿革 167
第二节 市政建设 168
第三节 建筑 170
第二章 环境保护 171
第一节 环境绿化 171
第二节 环境卫生 171
第三节 环境污染 171
第一节 房屋普查 173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173
第二节 城市用地 174
第四章 乡镇建设 176
第一节 集镇建设 176
第二节 乡村建设 178
第六编 商业志 181
第一章 私营商业 181
第一节 私营商业 181
第二节 联营合营 183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18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85
第二节 生产合作社 185
第三节 供销网点 187
第四节 经营管理 187
第五节 供销业务 188
第二节 商品购销 189
第一节 商业网点 189
第三章 国营商业 189
第三节 商业财务 190
第四章 外贸 194
第一节 外贸渠道 194
第二节 外贸网点 194
第三节 进出口物资 19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97
第二节 市场管理 197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197
第三节 企业登记 198
第四节 合同管理 199
第五节 商标管理 199
第六章 物价管理 20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01
第二节 物价调节 201
第三节 价格补贴 202
第五节 物价监督 203
第四节 物价改革 203
第一章 财政 207
第一节 赋税征收 207
第七编 财政金融志 207
第二节 财政管理 209
第三节 认购公债 210
第二章 审计 216
第三章 税收 217
第一节 税制税种 217
第二节 利改税 218
第四章 金融 220
第一节 代钱庄 220
第二节 银行 220
第三节 保险 221
第四节 货币流通 221
第五节 储蓄贷款 222
第一节 仓库建设 233
第八编 粮食志 233
第一章 粮食管理 233
第二节 粮油购销 234
第三节 粮食储调 235
第四节 经营改革 236
第二章 粮油工业 242
第一节 城关粮食加工厂 242
第二节 端氏粮油加工厂 243
第九编 党团志 24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沁水县委员会 247
第一节 县委(工委)的建设 247
第二节 组织建设 248
第三节 县级机关整党 249
第四节 历届党代表大会 250
第五节 统战工作 253
第一节 土地改革 254
第二章 重要记事 254
第二节 抗美援朝 257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沁水县党部 258
第一节 执行委员会的建立 258
第二节 历届执委会 258
第四章 群众团体 261
第一节 牺牲救国同盟会 261
第二节 农民组织 261
第三节 工人组织 262
第四节 青年组织 262
第五节 妇女组织 262
第六节 儿童组织 263
第七节 科普协会 263
第八节 老干部协会 263
第九节 摄影学会 264
第一节 清代政权 267
第一章 政权建置 267
第十编 政权志 267
第二节 民国政权 268
第三节 人民政权 270
第二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274
第一节 基层选举 274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275
附:历代县令、知县县长名表 277
第十一编 政法志 285
第一章 治安 285
第一节 治安管理 285
第二节 户籍管理 287
第三节 交通管理 287
第二章 检察 28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88
第二节 刑事检察 288
第四节 法纪检察 289
第三节 经济检察 289
第三章 司法 290
第二节 机构沿革 290
第二节 公证制度 290
第三节 法律顾问 291
第四节 民事调解 291
第五节 法制宣传 291
第四章 消防工作 292
第一节 消防监督 292
第二节 消防队伍 292
第五章 罪犯改造 294
第一节 监视制度 294
第二节 狱政管理 294
第十二编 民政志 297
第一章 民政沿革 297
第二节 王克勤互助大队 298
第二章 战勤动员 298
第一节 抢运公粮 298
第三章 优抚 300
第一节 优抚办法 300
第二节 拥军优属 301
第四章 复、退军人安置 306
老红军安置表 307
第五章 社会救济 308
第一节 灾害救济 308
第二节 社会救济 309
第六章 社会福利 311
第一节 光荣院 311
第二节 农村五保 312
第七章 土地征用 313
第八章 贯彻婚姻法 314
第一章 劳动制度 319
第一节 招工就业 319
第十三编 劳动人事志 319
第二节 知青安置 320
第二章 劳动保护 321
第三章 工资制度 322
第一节 供给制 322
第二节 工资改革 323
第四章 干部管理 326
第一节 干部调配 326
第二节 干部奖惩 327
第三节 退职、退休、离休 328
第十四编 军事志 331
第一章 兵役 331
第一节 征募制 331
第二节 自愿参军 331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332
第二节 巡缉队 333
第一节 民军营 333
第二章 民军营与巡缉队 333
第三章 抗日游击队 334
第一节 洞庵游击队 334
第二节 人民武装自卫队 334
第三节第六中队 335
第四节 抗日一大队 335
第五节 基干二团 335
第六节 士敏独立团 336
第二节 民兵活动 337
第四章 自卫队民兵 337
第一节 自卫队 337
第三节 民工支前 340
第四节 组织整顿 342
第五章 驻军 343
第一节 明清兵防 343
第二节 孙殿英的五路军 343
第五节 八路军、决死队 344
第三节 国民党中央军队 344
第四节 山西军队 344
第六章 反动武装 346
第一节 防共保卫团 346
第二节 土匪 346
第三节 反动会道门 348
第七章 兵事 350
第一节 古、近代兵事 350
第二节 东坞峥歼灭战 350
第三节 东峪突围战 351
第四节 攻打高平关 351
第五节 解放上阁 351
第六节 桃川战斗 352
第八章 日军暴行 353
第一节 血洗西河 353
第二节 大坪惨案 353
第六节 火烧槐庄 354
第五节 中乡血债 354
第三节 西山放毒 354
第四节 血染龙渠潭 354
第七节 交口惨案 355
第八节 郎必西良惨案 355
第九节 殷庄血债 356
第十节 猪皮沟惨案 356
第十五编 教育志 361
第一章 私塾书院 361
第二章 初级教育 362
第一节 幼儿教育 362
第二节 小学教育 363
第三章 中等教育 367
第一节 普通中学 367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 370
第一节 农民教育 372
第四章 成人教育 372
第三节 干部教育 373
第二节 职工教育 373
第五章 教育制度 379
第一节 学制 379
第二节 教材 379
第三节 教学 380
第四节 考试 380
第六章 教师 382
第一节 选用 382
第二节 进修 382
第三节 待遇 383
第七章 教育管理 384
第一节 行政管理 384
第二节 教学管理 384
第八章 教育经费 385
第一节 创作 391
第十六编 文化志 391
第一章 文学艺术 391
第四节 艺术 396
第二节 戏剧 397
第三节 曲艺 399
第五节 电影 400
第二章 群众文化 401
第一节 群众文化 401
第二节 文化馆 401
第三节 民间文艺 402
第三章 新闻 404
第一节 通讯报道 404
第二节 地方报刊 404
第三节 广播电视 405
第四节 报刊发行 405
第一节 新华书店 407
第四章 图书档案 407
第二节 图书馆 408
第三节 档案 408
第五章 体育 409
第一节 体育设施 409
第二节 体育竞赛 409
第六章 科学技术 410
第一节 科技机构 410
第二节 科研成果 411
第三节 计量 412
第十七编 文物志 417
第—章 古遗址 417
第一节 古居民遗址 417
第二节 古城寨 419
第三节 古长城 419
第二章 古墓葬 420
第三章 古建筑 422
第四章 石刻造像 426
第一节 造像 426
第二节 石刻 427
第五章 革命纪念地 429
第一节 会址 429
第二节 纪念地 429
第三节 烈士陵园 429
第六章 名胜 430
第七章 文物保护 431
第一节 保护单位 431
第二节 保护措施 431
第三节 博物馆 432
第十八编 卫生志 435
第一章 医疗卫生 435
第一节 卫生机构 435
第三节 医疗设备 437
第二节 医务人员 437
第四节 中医事业 438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 438
第六节 公费医疗 439
第二章 卫生防疫 440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440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440
第三章 妇幼保健 44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43
第二节 新法接生 443
第三节 妇科检查 443
第四节 儿童保健 444
第四章 爱国卫生 445
第一节 环境卫生 445
第二节 饮水管理 448
第三节 食品卫生 448
第五章 药政管理 449
第十九编 社会风俗志 453
第一章 户口民族 453
第一节 户口 453
第三节 民族 457
第二章 计划生育 458
第一节 人口发展 458
第二节 节育措施 459
第一节 乡规民约 463
第三章 乡俗民情 463
第二节 日常生活 464
第三节 婚嫁 466
第四节 丧葬 467
第五节 节日 468
第六节 庙会 469
第七节 喜庆 470
第八节 禁忌 470
第三节 禁烟禁毒 476
第二节 禁赌 476
第四章 移风易俗 476
第一节 放足 476
第四节 催白骨 477
第五章 社会风尚 478
第一节 助人 478
第二节 尊老 478
第三节 舍己为人 479
第四节 拾金不昧 479
第五节 尊师重教 480
第六节 礼貌 480
第六章 宗教 481
第一节 佛教 481
笫二节 道教 482
第三节 天主教 483
第七章 家谱(家史) 484
第八章 方言 490
第一节 音韵 490
第二节 声调 494
第三节 口语 495
第四节 词和词组 496
第五节 谚语 501
第九章 民间传说 504
舜耕历山 504
尧王选贤 504
尧王嫁女 505
错错鸟 505
第二十编 人物志 509
第一章 人物传 509
第一节 古、近代人物 509
荆浩 509
李瀚 510
常伦 511
刘东星 511
韩范 512
张铨 512
孙居相 513
张五典 513
张道浚 514
孙鼎相 514
比丘慈泉 514
赵凤诏 515
延嵩寿 515
霍润生 515
赛渥之 516
张文焕 516
侯发旺 516
盖仰惠 516
麻席珍 516
何永言 517
霍家俊 517
杨培义 518
潘之瀛 518
第二节 现(当)代人物 518
张凤高 518
张书云 518
崔效濂 519
武士敏 519
王朝銮 521
贾恒礼 521
刘国华 522
黄兴复、王正德 522
翟真云 522
田海江 523
张克宽 523
王国良七烈士 523
张策安 524
张友林 524
张弘舸 524
王德宽 525
杜若藻 525
郭庭义 525
贾景德 526
潘永福 527
张天刚 528
赵国祥 528
韩志斌 529
王太歧 529
殷望月 529
高慎之 530
赵树理 530
裴会英 533
侯辅庭 533
王广铎 533
郑鸿章 534
胡进虞 534
张德元 534
赵榜奎 534
常德忠 535
车丑牛 535
赵高升 536
张恒礼 536
乔谷 537
原志清 537
崔毓凤 538
周福成 538
第二章 名表 539
第一节 南下福建干部名表 539
第二节 技术职称名表 543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 544
第二十一编 大事记 583
春秋末年——1985年 583
第二十二编 附录 633
第一章 《沁水县志》序 633
明万历三十二年《沁水县志》序 冯蜒 633
明崇祯七年重修《沁水县志》序 张道浚 634
清顺治十六年重修《沁水县志》序 王纪 635
清康熙三十六年重修《沁水县志》序 赵凤诏 635
清嘉庆五年重修《沁水县志》序 张心至 636
清嘉庆五年重修《沁水县志》序 徐品山 637
清光绪七年重修《沁水县志》序 秦丙煃 638
第二章 文献 640
画山水诀 荆浩 640
《皇明国史纪闻》序 张铨 641
捕蝗赈饥偶记 张道湜 642
游丹坪山记 张道浚 642
修县治记 景旸 643
沁水县庙学重修记 杨一清 644
改浚城河记 赵凤诏 645
严禁赌博 赵凤诏 646
革除陋规 赵凤诏 646
查革供丁 赵凤诏 647
县尹常公兴水利碑记 648
详请宽免旧粮阙丁 于继善 648
重修大佛殿观音殿碑记 649
山西形胜险要今古异同论 延嵩寿 649
书陨石 650
挤三十 赵树理 651
地方戏和年景 赵树理 653
文庙大成殿重修记要 田文高 656
第三章 诗 658
《沁水县志》编修始末 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