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篇 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观 3
第一节 领导与统治 3
一、领导的特征及其涵义 3
二、领导实践和领导理论 8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领导 9
第二节 领导与管理 13
一、区分领导与管理的必要性 13
二、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15
三、领导与管理的联系 2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与领导科学 22
一、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三个层次 22
二、元领导学 24
三、一般领导学和具体领导学 26
一、领导科学研究对象的确立 30
第一节 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30
第二章 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方法 30
二、领导活动的规律 31
第二节 领导科学研究的内容 32
一、领导是由领导主体、领导客体和领导机制构成的系统 32
二、领导是由一系列的决策、实施、反馈构成的过程 39
第三节 领导科学的研究方法 42
一、矛盾分析和立体思维统一的方法 42
二、抽象与具体统一的方法 44
领导主体篇 52
第三章 领导班子 52
第一节 领导班子的动力 52
一、领导目标与领导班子 52
二、领导班子的吸引力和权威 54
三、领导班子的职能 56
一、要正确认识领导班子的活力 61
第二节 领导班子的活力 61
二、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 65
第三节 领导班子的运转及其规律 69
一、领导班子的运转机制 69
二、正确掌握领导班子的活动规律 70
三、领导班子的作风 72
第四章 领导素质 76
第一节 领导素质的特点及其在领导工作中的作用 76
一、领导素质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76
二、领导班子整体结构与个体素质的关系 77
三、研究领导个体与领导集体的关系 78
第二节 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78
一、政治品德 78
二、知识结构 79
三、个性心理品质 81
四、领导能力 84
第三节 领导群体的合理素质结构 85
一、领导职务不同对素质的要求不尽相同 85
二、领导素质的合理组合 88
第五章 领导职责的内容和特征 91
第一节 领导职责的内容 91
一、服务 92
二、影响 92
三、决策 93
四、用人 94
五、协调 95
六、监督 96
第二节 领导职责的特征 96
一、领导职责的单向性和统一性 96
二、领导职责的政治性和总括性 98
一、决策的涵义及其历史发展 103
第一节 决策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 103
第六章 决策 103
二、领导决策的分类 105
三、科学决策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08
第二节 科学决策的原则 109
一、决策的一般原则 110
二、党的领导的决策原则 112
第三节 科学决策的程序 114
一、确定目标 114
二、拟定方案 117
三、选择方案 119
四、实施决策 122
第四节 领导决策体制 125
一、领导决策体制及其发展和演变 125
二、领导决策的中枢系统 127
三、领导决策的咨询系统 128
四、领导决策的信息系统 131
第七章 干部的选拔与使用 134
第一节 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 134
一、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 134
二、正确理解德才兼备的科学涵义 135
第二节 选拔干部的原则 137
一、民主监督的原则 137
二、公开平等的原则 139
三、注重实绩的原则 141
第三节 合理用人 143
第八章 思想政治工作 147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及其规律 147
第二节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及其特点 153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 153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156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157
第三节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原则和方法 157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 158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159
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方式 161
第九章 路线 163
第一节 路线在实现党的领导中的作用 163
一、什么是路线 163
二、基本路线和具体工作路线 163
三、路线在实现党的领导中的作用 164
第二节 党的基本路线 167
一、基本路线的根本依据 167
二、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168
三、基本路线的重要意义 172
第三节 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174
一、加强党的建设 174
二、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176
三、要防止和克服各种错误倾向 177
第十章 战略 179
第一节 现代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战略意识 179
第二节 学习和继承毛泽东同志的革命战略思想 183
第三节 研究和制定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 186
第四节 地区发展战略及战略决策的实施 190
第十一章 政策 196
第一节 政策是实现领导的基本手段 196
一、什么是政策 196
二、政策是党的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98
第二节 政策的类型和特征 200
一、政策的类型 200
二、政策的特征 201
第三节 政策的制定 203
一、制定政策的原则 203
二、制定政策的过程 205
一、组织实施的基本工作 207
第四节 政策的执行 207
二、政策执行的原则 208
三、政策效益的评估 209
第十二章 法律 212
第一节 法律是现代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 212
一、法律是人类自觉控制社会的形式 212
二、法律的本质 213
三、法律的社会功能 214
四、法律的体系 215
第二节 法律对现实领导的意义 216
一、法律是实现领导的重要通道 216
二、人治与法治 218
第三节 坚持以法领导的道路 219
一、制定和实施法律是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 219
二、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221
一、被领导者的形成 227
第一节 被领导者的形成及其地位 227
领导客体篇 227
第十三章 被领导者 227
二、被领导者的地位 229
第二节 被领导者的作用 231
一、对领导主体的决定作用 231
二、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作用 232
三、对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作用 233
第三节 被领导者的素质 235
一、政治素质 235
二、文化知识和技能素质 237
三、思想道德素质 237
第四节 被领导者的行为及其状态 239
一、被领导者的行为实质上是集体行为 239
二、被领导者的行为状态 241
一、我国权力机关的实质与特点 243
第十四章 国家机构与民主党派、群众团体 243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运转机制 243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运行机制 245
第二节 政府机制 250
一、政府与国家 251
二、党对政府领导关系的产生 252
三、政府的运转机制 253
第三节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人民群众团体 258
一、共产党与民主党派 258
二、共产党与群众团体 260
第十五章 民主机制 261
第一节 民主机制的基本涵义 261
一、民主 261
二、社会主义民主 262
三、社会主义民主机制 264
一、民主选举 266
第二节 民主机制的主要内容 266
二、民主监督 268
三、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271
第三节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与提高人民大众的民主素质 273
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273
二、提高人民大众的民主素质 274
领导方式篇 281
第十六章 领导方式 281
第一节 领导方式的涵义和特征 281
一、什么是领导方式 281
二、领导方式的基本特征 283
第二节 领导方式的构成 285
一、民主结构 285
二、影响结构 288
三、“互渗律” 290
一、运转机制的基本内容 292
第三节 领导方式的运转机制及其改革 292
二、改革不适应的领导方式 293
第十七章 领导的基本规律 297
第一节 领导目标 297
一、领导目标及其重要性 297
二、领导目标是个系统 298
第二节 领导的基本规律 299
一、领导的基本规律的作用 299
二、领导的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 301
第三节 领导原则 302
一、领导原则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性 302
二、正确掌握领导原则,提高领导工作的科学性 303
第十八章 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 308
第一节 群众路线的方法 308
一、从群众中来 310
二、到群众中去 312
三、一般与个别相结合 313
四、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315
第二节 通观全局和照顾局部的方法 317
一、全局和局部的辩证关系 317
二、局部服从全局 318
三、掌握全局、发挥局部的积极性 319
第三节 抓住中心兼顾一般的方法 319
一、抓住中心工作 319
二、兼顾一般工作 320
第十九章 领导体制(上) 323
第一节 领导体制的涵义 323
一、体制 323
二、领导体制 325
三、领导体制与领导制度 326
四、领导体制与政治体制 327
第二节 领导体制的构成 327
一、领导设施 328
二、领导意识 329
三、领导规范 330
四、运转机制 331
第三节 领导体制的功能 332
一、统一、协调的功能 332
二、参与、制约的功能 333
三、形成、实现的功能 334
第二十章 领导体制(下) 336
第一节 领导机构 336
一、领导机构的形式 336
二、领导机构的内容 337
三、领导机构的优化原则 339
四、领导机构的组织管理 340
第二节 领导制度 342
一、领导制度的内容 342
二、领导制度的作用 345
第二十一章 领导效绩 350
第一节 领导效绩的内涵及地位 350
一、领导效绩的内涵 350
二、领导效绩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 351
第二节 领导效绩考评 352
一、考评领导效绩的意义 352
二、领导效绩考评的原则 353
第三节 考评领导效绩的途径和方法 357
一、群众评议的方法 357
二、目标考评法 358
三、统计的方法 358
四、专家评议的方法 359
第四节 领导效绩的提高 359
一、影响领导效绩的基本因素 359
二、提高领导效绩的途径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