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集成》编辑委员会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围和印度名称的由来 2
二、主要史料简介 3
《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4
《印度古代史纲》前言 15
三、对印度古代史的研究概况 17
四、研究印度古代史的意义 22
第二章 印度河流域文明 25
一、印度地理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6
二、史前史 29
三、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范围、年代和起源 31
四、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主要内容 34
五、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衰落 38
第三章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 43
一、雅利安人占领印度河、恒河流域 44
二、国家的形成 48
三、种姓制度的产生 50
四、婆罗门教的形成 54
第四章 十六国时期 57
一、十六国并立与摩揭陀的兴盛 58
二、经济发展和阶级一种姓关系的变化 62
三、佛教和耆那教的兴起 69
第五章 孔雀帝国时期 79
一、孔雀帝国的建立 80
二、国家机器和统治方式的发展 83
三、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89
四、奴隶制的发展 97
五、宗教状况 105
六、种姓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107
七、妇女地位的变化 114
八、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 121
九、帝国的瓦解 124
第六章 南北诸王国割据和贵霜帝国 129
一、割据局面的重新出现和贵霜帝国的兴衰 130
二、社会经济发展和奴隶制的衰落 137
三、佛教的继续传播和大乘佛教的产生 145
四、婆罗门教正宗六派哲学的初步形成 151
五、文学艺术 154
第七章 笈多帝国时期 159
一、笈多帝国的建立 160
二、南印度的政治形势 162
三、笈多帝国的统治制度 164
四、社会经济发展 167
五、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170
六、婆罗门教转化成印度教 176
七、文学艺术 181
八、笈多帝国的灭亡 185
第八章 戒日帝国及其后地区性王国长期割据时期 189
一、戒日帝国的兴衰 190
二、封建分裂局面在全印的发展 196
三、7--12世纪封建土地关系的发展 206
四、7--12世纪的经济状况 215
五、佛教的衰落和印度教的兴盛 220
六、种姓制度的强化 231
七、教育和文学艺术 236
八、南北文化融合与并存 241
九、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的入侵 243
第九章 德里苏丹国时期 251
一、王朝变迁和征服战争 252
二、巴曼尼和维贾耶那伽尔 264
三、德里苏丹国的统治体制 268
四、德里苏丹国的宗教政策 276
五、德里苏丹国的税收政策 277
六、德里苏丹国的土地制度 280
七、13--15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 283
八、封建压迫和人民起义 290
九、苏菲派和虔诚运动 293
十、葡萄牙殖民主义势力的侵入 302
第十章 莫卧儿帝国前期 305
一、帝国的建立和领土扩展 306
二、统治体制和政策 318
三、荷兰、英国、法国殖民主义势力的侵入和莫卧儿帝国的态度 344
四、16--17世纪印度的社会经济发展 349
五、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和奥朗则布的政策 356
六、反对莫卧儿统治的人民起义和独立战争 359
七、穆斯林王朝统治在社会方面带来的变化 366
八、穆斯林王朝统治在文学艺术方面带来的变化 371
附录 《大唐西域记》对印度历史学的贡献 381
一、关于7世纪上半期印度的政治形势 385
二、关于戒日王国家的版图 386
三、关于戒日王的治绩 387
四、关于7世纪上半叶印度的社会经济状况 388
五、关于种姓制的变迁 390
六、关于7世纪上半期印度佛教的状况 391
七、关于印度各地山川地形、风土习俗、岁时物产、语言文学等的记载 393
印度古代大事年表 397
主要参考书目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