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何以要研究第二国际 1
第二节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欧洲社会主义大势 5
第三节 第一国际余波荡漾 9
第四节 第二国际、奥马学派与欧共主义历史渊源 15
第二章 第二国际的建立:巴黎大会(一八八九) 28
第一节 建立的背景 28
第二节 建立的经过 35
第三节 大会的内容 39
第四节 大会的影响 47
第三章 被迫公布的秘件:哥达纲领批判 54
第一节 「反社会党人法」废除後的德国社会民主党 54
第二节 哥达纲领批判被迫公布经过 63
第三节 哥达纲领批判主要内容 67
第四节 哥达纲领批判评价 72
第五节 无政府主义者马克思——揭开密藏之秘 78
第一节 李卜克内西爱尔弗特纲领的生与死 88
第四章 爱尔弗特纲领的初生与夭折 88
第二节 恩格斯的愤怒 93
第三节 恩格斯的爱尔弗特纲领批判 96
第四节 恩格斯批判与德国党拟订初稿的比较 103
第五章 考茨基的爱尔弗特纲领 110
第一节 德国社会民主党采用新纲领的经过 110
第二节 考茨基案的内容(附纲领全文) 115
第三节 爱尔弗特纲领与议会政治 127
第四节 对欧洲各社会党的影响 131
第六章 费边社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前驱 140
第一节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英国社会主义思想 140
第二节 费边社的兴起 148
第三节 费边社的主张和实行 156
第四节 费边社的评估 163
第七章 九十年代初期两会议 172
第一节 第二国际建立後各国社会主义活动情形 172
第二节 布鲁塞尔大会(一八九一) 178
第三节 苏黎世大会(一八九三) 183
第四节 法德农民问题 189
第八章 伦敦大会(一八九六)——修正主义萌芽 197
第一节 大会的召开 197
第二节 大会主要决议 199
第三节 德雷福冤狱案 205
第四节 米勒兰入阁案 208
第九章 巴黎大会(一九○○) 217
第一节 柏恩斯坦修正主义的兴起 217
第二节 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之争 225
第三节 修正主义与两大案——德雷福冤狱案与米勒兰入阁案 232
第四节 修正主义之争与国际社会主义局之成立 238
第十章 阿姆斯特丹大会(一九○四) 251
第一节 日俄战争与社会主义者态度 251
第二节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新角色 259
第三节 大会主要决议 265
第四节 大会前後的列宁 276
第十一章 斯图加特大会(一九○七) 283
第一节 剑拔弩张的殖民地争夺 283
第二节 斯图加特大会的民族主义精神 291
第三节 大会的主要标志:反战 298
第四节 普列汉诺夫、卢森堡与修正主义之争 306
第五节 列宁主义初长成 314
第十二章 哥本哈根大会与巴塞尔大会 324
第一节 巴尔干半岛风云紧急 324
第二节 各国致大会报告书的分析 332
第三节 哥本哈根大会(一九一○) 340
第四节 巴塞尔大会(一九一二) 348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61
第十三章 第二国际的灭亡 361
第二节 社会主义者对大战态度 368
第三节 列宁与第二国际灭亡 381
第四节 第二国际评估 391
第五节 国父与社会主义及第二国际 401
跋——尼迈尔论第二国际 420
中英人名对照表 453
参考书目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