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疫病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
二、疫病学发展史略 2
(一)萌芽阶段(战国~隋、唐时期) 2
(二)成长阶段(宋、金、元时期) 6
(三)形成、充实阶段(明、清、民国时期) 9
(四)发扬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19
第二章 疫病的概念与特点 21
一、疫病的概念 21
二、疫病的特点 22
(一)疫病的基本特点 22
(二)疫病的临床特点 25
三、疫病的分类与命名 29
(一)根据病证性质分类 29
(二)根据传染、流行程度分类 30
(三)根据临床特点命名 31
(四)根据多发季节和主气命名 31
四、疫病与几种外感热病的关系 31
(一)疫病与伤寒 31
(二)疫病与温病 32
(三)疫病与温毒 33
五、疫病与现代传染病 33
附:文献选要 34
第三章 疫病的病因与发病 38
一、病因 38
(一)疫疠病邪的共同致病特点 38
(二)各种属性疫疠病邪的致病特点 40
二、发病 44
三、感邪途径 44
附:文献选要 45
第四章 疫病的辨证 47
一、卫气营血辨证 47
(一)卫气营血的病理与证候 48
(二)卫气营血证候的相互传变 51
二、三焦辨证 52
(一)三焦的病理与证候 52
(二)三焦证候的传变 56
附: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56
三、六经辨证 57
(一)太阳病证 57
(二)阳明病证 59
(三)少阳病证 60
(四)太阴病证 60
(五)少阴病证 61
(六)厥阴病证 62
四、表里辨证 62
(一)表证 63
(二)里证 63
五、气血辨证 64
(一)气病辨证 64
(二)血病辨证 65
附:文献选要 66
第五章 疫病的诊法 68
一、辨舌 68
(一)辨舌苔 68
(二)辨舌质 72
(三)辨舌态 73
二、验齿 75
(一)验齿色 75
(二)验牙齿润燥 76
(三)验齿垢 76
(四)验齿龈异常 76
三、辨斑疹、疱疹 77
(一)辨斑疹 77
(二)辨疱疹 79
四、辨常见症状 81
(一)辨发热 81
附:发热类型和现代研究 82
(二)辨口渴与口味异常 83
(三)辨汗出 84
(四)察头身 85
(五)辨胸腹不适 89
(六)辨神志异常 90
(七)动风 91
(八)厥脱 91
(九)出血 92
(十)二便异常 93
(十一)呕恶 94
附:文献选要 94
第六章 疫病的治法与预防 97
一、疫病的治法 97
(一)立法的依据与思路 97
(二)疫病的常用治法 100
二、疫病的预防 110
(一)预防思想 110
(二)预防方法 110
第一章 流行性感冒 117
第二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124
第三章 猩红热 134
第四章 流行性腮腺炎 140
第五章 艾滋病 146
第六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 156
第七章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165
第八章 流行性出血热 172
第九章 细菌性痢疾 182
第十章 伤寒 192
第十一章 钩端螺旋体病 201
第十二章 霍乱 211
第十三章 麻疹 220
第十四章 白喉 226
第十五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32
第十六章 疟疾 240
附录1抗病原体中草药 247
附录2温病常用中成药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