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古人类学的历史回顾 林圣龙 1
一、解放前的主要研究成果 1
二、解放后人类化石和古猿类的重要研究成果 3
三、解放后旧石器文化的重要研究成果 5
第二章 中国的直立人 董兴仁 9
一、引言 9
二、主要研究材料及成果 9
(一)北京猿人 9
(二)蓝田猿人 16
(三)和县猿人 17
(四)其它地点的直立人 19
三、讨论 20
(一)与爪哇猿人的比较 20
(二)与非洲直立人的比较 21
(三)关于欧洲的直立人问题 22
(四)我国直立人的演化 22
第三章 中国的早期智人 吴新智 24
一、引言 24
二、主要研究材料及成果 24
Ⅰ.北部地区 24
(一)大荔人 24
(二)金牛山人 30
(三)许家窑人 30
(四)丁村人 34
Ⅱ.南部地区 35
(一)马坝人 35
(二)银山人 36
(三)长阳人 37
(四)桐梓人 38
三、讨论 39
第四章 中国的晚期智人 吴茂霖 42
一、引言 42
二、主要研究材料及成果 42
(一)山顶洞人 42
(二)柳江人 49
(三)资阳人 51
(四)穿洞人 54
(五)其他地点的化石晚期智人 55
三、讨论 57
(一)中国晚期智人化石若干原始特征 57
(二)中国晚期智人化石基本具黄色人种的特征 57
(三)中国晚期智人化石与其他地区同时代的一些化石人类的关系 58
二、主要研究成果 62
(一)人口结构及死亡状况 62
一、引言 62
第五章 中国新石器时代人类遗骸 张振标 62
(二)颅骨的种族特征 65
(三)颅骨的某些原始性状 68
(四)居民的身高 69
(五)骨骼上显示的一些风俗习惯 70
(六)骨胳上显示的疾病 73
三、讨论 80
第六章 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 贾兰坡 81
一、引言 81
二、主要研究材料及成果 82
(一)西侯度文化 82
(二)元谋人及其文化 87
(三)匼河文化 89
(四)蓝田人及其文化 91
(五)东谷坨文化 92
三、讨论——到上新世(即400万年前)的地层中寻找人类最早的祖先遗骸及遗物 96
第七章 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张森水 97
一、引言 97
二、主要研究材料及成果 98
(一)北京猿人遗址 102
(二)陕西蓝田公王岭 124
(三)陕西蓝田陈家窝 127
(四)甘肃泾川大岭上 127
(五)辽宁营口金牛山 130
(六)辽宁本溪庙后山 134
(七)山西垣曲南海峪 138
(八)内蒙古呼和浩特大窑四道沟 140
(九)其他地点文化遗物综述 142
三、讨论 151
(一)文化序列与发展趋势 152
(二)文化关系与类型 153
(三)文化与环境 156
第八章 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李炎贤 159
一、引言 159
二、主要研究材料及成果 159
(一)贵州黔西观音洞 159
(二)湖北大冶石龙头 183
(三)贵州桐梓岩灰洞 188
(四)云南元谋上那蚌 190
(五)陕西南郑梁山及汉中盆地诸地点 190
(六)湖北郧阳地区的几个地点 191
三、问题与讨论 192
(八)其他地点 192
(七)广东曲江马坝狮子岩 192
第九章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邱中郎 195
一、引言 195
二、主要研究材料及成果 196
(一)北京周口店第15地点 196
(二)山西阳高许家窑 203
(三)山西襄汾丁村 207
(四)陕西大荔甜水沟 213
(五)陕西长武窑头沟 215
(六)辽宁喀左鸽子洞 216
(七)贵州水城硝灰洞 217
三、结论 218
(二)层位,年代和环境 220
(一)研究简史 220
一、引言 220
第十章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黄慰文 220
二、主要研究材料及成果 222
Ⅰ.华北地区 222
(Ⅰ)小石器传统 222
(一)内蒙古萨拉乌苏 223
(二)山西朔县峙峪 224
(三)甘肃环县刘家岔 225
(四)陕西韩城禹门口 225
(五)河南安阳小南海 226
(Ⅱ)石叶工业 226
(一)宁夏灵武水洞沟 226
(二)前套平原各地点 227
(Ⅲ)细石器工业 228
(一)山西沁水下川和蒲县薛关 228
(二)河北阳原虎头梁 231
Ⅱ.东北地区 232
(一)辽宁海城小孤山 232
(二)黑龙江哈尔滨阎家岗 233
(三)黑龙江齐齐哈尔昂昂溪 234
(四)辽宁凌源西八间房 234
Ⅲ.新疆和青藏高原地区 234
(一)西藏各地点 234
(二)新疆各地点 236
(三)青海各地点 236
Ⅳ.南方地区 237
(Ⅰ)富林文化类型 238
(一)四川汉源富林 238
(二)贵州普定白岩脚洞 238
(四)广西柳州白莲洞和大龙潭 239
(三)贵州普定穿洞“下文化带” 239
(Ⅱ)铜梁文化类型 240
(一)四川铜梁张二塘 240
(二)四川资阳黄鳝溪“资阳人B地点” 241
(三)贵州威宁草海 241
(Ⅲ)猫猫洞文化类型 241
(一)贵州兴义猫猫洞 241
(二)贵州普定穿洞“上文化带” 242
(Ⅳ)其他文化类型 242
三、生活情景 243
第十一章 中国远古人类的化石近亲 吴汝康、陆庆五、徐庆华、吴新智、顾玉珉、张银运 245
一、禄丰的古猿 245
(一)地点与地层 245
(二)化石材料及与其他猿类的比较 248
(三)讨论 264
二、云南元谋近年发现的古猿化石 266
三、江淮宽齿猿 267
四、步氏巨猿 269
(一)引言 269
(二)化石地点 269
(三)化石的形态 270
(四)讨伦 272
第十二章 中国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兼论原始人类生活环境 祁国琴 277
一、引言 277
二、中国原始人类生活的地质背景 277
三、中国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282
Ⅰ.中国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演化的一般特征 282
(一)中国北方第四纪地层界线 282
(二)中国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特征 285
(三)中国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研究的新进展 286
(二)陈家窝动物群 295
Ⅱ 中国北方人类化石地点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295
(一)公王岭动物群 295
(三)周口店第1地点动物群 296
(四)云阳动物群 298
(五)庙后山动物群 299
(六)骑子鞍山动物群 299
(七)金牛山动物群 300
(八)大荔动物群 300
(九)丁村动物群 301
(十)新洞动物群 302
(十一)鸽子洞动物群 303
(十二)许家窑动物群 303
(十三)萨拉乌苏动物群 303
(十五)泾川动物群 304
(十四)长武动物群 304
(十六)乌珠台动物群 305
(十七)小孤山动物群 305
(十八)安图动物群 305
(十九)峙峪动物群 306
(二十)东洞动物群 306
(二十一)阎家岗动物群 306
(二十二)青山头动物群 307
(二十三)山顶洞动物群 307
(二十四)扎赉诺尔动物群 308
四、中国北方原始人类生活环境概述 308
(一)早更新世人类生活环境 309
(二)中更新世人类生活环境 310
(三)晚更新世人类生活环境 311
五、中国北方一些重要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名单 312
第十三章 中国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兼论原始人类的生活环境 韩德芬 许春华 338
一、引言 338
二、中国南方更新世主要动物群各论 339
(一)柳城巨猿洞动物群 339
(二)建始高坪巨猿动物群 340
(三)元谋猿人动物群 340
(四)郧县猿人动物群 341
(五)大新黑洞巨猿动物群 341
(六)武鸣拉利山巨猿动物群 342
(七)巴马弄莫山巨猿动物群 343
(八)郧西猿人动物群 343
(九)和县猿人动物群 343
(十)巢县银山动物群 343
(十二)黔西观音洞动物群 344
(十一)大冶石龙头动物群 344
(十三)长阳人动物群 345
(十四)马坝人动物群 345
(十五)桐梓人动物群 346
(十六)建德人动物群 346
(十七)柳江人动物群 346
(十八)水城人动物群 347
(十九)呈贡龙潭山动物群 347
(二十)丹徒莲花洞动物群 347
(二十一)西畴仙人洞动物群 348
(二十二)铜梁张二塘动物群 348
(二十三)溧水神仙洞动物群 348
(二十四)资阳人动物群 349
(一)中国南方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时代划分 350
三、讨论 350
(二)中国南方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性质 352
(三)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动物地理 358
(四)中国南方更新世的人类生活环境 360
(五)中国南方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各论 364
第十四章 中国远古人类年代学的新进展 王令红 392
一、绝对年代测定的发展概况 392
二、测年法前提假设的考虑 393
三、年代数据的统计误差 395
四、年代数据的换算及调整 395
附录 405
一、中国古人类及旧石器文化重要遗址一览 405
二、中国重要大型古猿化石地点一览 409
参考文献 410
编后记 432
索引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