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理论与经济改革》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作仁,杨福贵等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206003966
  • 页数:343 页
图书介绍:

立足于国情,深化改革(代序言) 杨永朴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和根本任务 1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10

(一)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述 10

(二)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过程 11

(三)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依据 1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15

(一)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 15

(三)商品经济不发达,远未得到充分发展 16

(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16

(四)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7

(五)消费模式从脱贫型逐步向较富裕型过渡 1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1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生产力标准的实践意义 22

(一)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弊端 24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 2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24

(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8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实践 29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的进展和成就 29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和当前改革的难点 31

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35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35

(二)实现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途径 37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3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39

(一)研究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 39

(二)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特征 40

(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43

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44

(一)强化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 44

(二)发展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45

(三)发展社会主义联合所有制经济 46

(一)恢复和发展个体所有制经济 48

三、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经济形式 48

(二)适度发展私营经济 49

(三)积极发展“三资”企业 51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3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3

(一)从马克思的设想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3

(二)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56

(一)商品经济的共性 60

二、商品经济的共性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个性 60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个性 6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特点 62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商品经济的迫切性 63

(一)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63

(二)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迫切任务 64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价值规律的作用和特点 65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65

(一)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与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既有共同点,又有本质区别 68

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68

(二)我国现阶段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 68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及其目标模式 6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经济运行的特点 70

二、实现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72

(一)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大体平衡是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72

(二)努力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大体平衡 7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74

(一)经济运行机制及其功能 74

(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是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的目标模式 76

(三)为实现计划市场目标模式创造条件 76

第六章 增强企业活力完善企业经营机制 80

一、社会主义企业和企业活力 80

(一)社会主义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80

(二)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81

二、实行“两权”分离,完善企业经营机制 84

(一)实行“两权”分离是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 84

(二)全民所有制企业“两权”分离的主要形式 85

三、实行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 88

(一)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必要性 88

(二)全民所有制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原则和形式 89

四、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造就大批企业家 90

(一)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90

(二)实行职工对企业的民主管理 91

(三)厂长(经理)应当成为名符其实的企业家 92

第七章 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94

一、市场体系的含义及我国市场发育的现状 94

(一)市场及其作用 94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95

(三)我国市场发育的现状 96

二、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97

(一)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意义 98

(二)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要求 99

(一)加强各类市场的建设,促进市场发育 101

三、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主要措施 101

(二)必须进行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 103

(三)搞好市场管理,稳定市场秩序 104

第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106

一、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经济职能 106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必要性 106

(二)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内容 108

(一)实现对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109

二、国家对企业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 109

(二)国家对企业实行间接控制方式的特点 111

三、建立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112

(一)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12

(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各种手段 114

第九章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和正确的分配政策 11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118

(一)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18

(二)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120

(三)按劳分配的不同形式 121

(一)多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12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它几种分配方式 123

(二)按劳分配以外的其它几种个人收入的来源 124

三、正确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政策 127

(一)既要允许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又要防止贫富悬殊 127

(二)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128

(三)在改革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 13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13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的性质 132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 13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的特征 133

(三)社会主义消费的作用 135

二、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137

(一)消费结构及其类别 137

(二)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138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的变化趋势 139

三、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正确引导消费 141

(一)我国目前消费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14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政策 142

(三)加强对生活消费的科学引导 143

第十一章 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145

一、产业结构的含义、形成和分类 145

(一)产业结构的含义 145

(二)产业结构的形成 146

(三)产业结构的分类 146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 149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49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及其标准 149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 151

三、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对策 151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151

(二)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对策 152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57

第十二章 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 161

一、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客观依据 161

(一)横向经济联合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 161

(二)横向经济联合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162

(三)横向经济联合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163

二、横向经济联合的基本任务和形式 164

(一)横向经济联合的基本任务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64

(二)横向经济联合的基本形式是企业之间的联合 166

(三)横向经济联合的具体形式要灵活多样 167

(四)因势利导大力发展企业集团或企业群体 168

三、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要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 169

(一)城市在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中的地位和功能 169

(二)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组织横向经济联合的优越性 170

(三)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横向经济联合应注意的问题 172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格体系及其改革 174

一、社会主义价格的形成和价格体系 174

(一)社会主义价格形成的依据 174

(二)社会主义价格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177

(三)价格体系在市场体系和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79

二、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180

(一)我国现行价格体系的弊端 180

(二)价格体系的改革制约着其他各项改革的进行 181

(三)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搞活企业的重要条件 182

(四)合理的价格体系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 183

三、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和基本原则 184

(一)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 184

(二)价格体系改革的原则和方向 185

(三)创造必要条件保证价格改革顺利进行 186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流通及商业体制改革 18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流通 189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性质 189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作用 190

(三)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渠道和商品流通形式 191

二、我国商业体制的演变及其弊端 194

(一)建国以来我国商业体制的演变 194

(二)我国原有商业体制的主要弊端 197

三、我国商业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198

(一)商业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98

(二)我国商业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措施 200

(一)社会主义信用的本质 204

一、社会主义的信用关系 204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信用及金融体制改革 204

(二)社会主义信用的形式 205

(三)社会主义信用的作用 206

二、建国以来我国金融体制的变革与发展 207

(一)我国金融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207

(二)我国金融体制的初步改革 209

三、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212

(一)进一步改革金融体制的必要性 212

(二)进一步改革我国金融体制的指导思想和方向 214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财政及财政体制改革 217

一、社会主义财政的性质和特点 217

(一)社会主义财政的性质 217

(二)社会主义财政的特点 218

二、社会主义财政的职能 219

(一)筹集和分配资金的职能 219

(二)调节的职能 219

(三)监督的职能 220

(一)我国财政体制的形成与改革 221

三、搞好财政体制的改革 221

(二)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原则与方向 225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劳动工资及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 230

一、社会主义劳动制度的性质和特点 230

(一)劳动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30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和劳动制度 232

二、我国劳动制度的演变及其改革 233

(一)我国劳动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33

(二)改革劳动制度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235

(三)我国劳动制度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237

三、我国工资制度的特点及改革的方向 240

(一)我国工资制度的特点及其初步改革 240

(二)我国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242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业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4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业问题 244

(一)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44

(二)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状况 247

(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248

二、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250

(一)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250

(二)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252

三、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54

(一)当前农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 255

(二)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全面增长 256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及外贸体制改革 259

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 259

(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259

(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261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 263

(一)发展对外贸易 263

(二)引进先进技术 264

(三)利用国外资金 265

(四)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266

(五)对外经济援助 266

(一)兴办经济特区 267

三、我国现阶段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格局 267

(二)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 268

(三)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269

(四)建立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 269

四、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外贸体制 270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外贸体制的初步改革 270

(二)我国外贸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271

(一)外向型经济的含义 274

一、外向型经济和国际经济大循环 274

第二十章 发展外向型经济,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 274

(二)国际经济大循环及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构想 275

二、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276

(一)发展外向型经济是由我国二元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决定的 276

(二)世界经济形势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机遇 277

(三)发展外向型经济符合当代国际分工发展的趋势 279

(四)发展外向型经济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80

三、我国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及其在国际上所面临的挑战 281

(一)关于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 281

(二)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国际上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283

(一)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存在的问题 284

四、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84

(二)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对策 285

第二十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人口问题 288

一、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 288

(一)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 288

(二)社会主义人口规律 290

(三)解放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概况 291

二、人口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尖锐问题 294

(一)作为劳动者的人口对经济建设的制约作用 294

(二)作为消费者的人口对经济建设的制约作用 295

(三)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296

三、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98

(一)建国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的沿革 298

(二)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解决的途径 300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和我国的战略转变 302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 302

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 302

(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304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 309

(一)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309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310

三、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 312

(一)把发展科技和教育放在首位 312

(三)合理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 313

(二)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 313

(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314

附录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浪潮 315

一、50年代中期以前南斯拉夫率先改革突破传统的苏联模式——第一次浪潮 316

二、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苏联东欧国家及我国对传统经济体制的改革——第二次浪潮 319

三、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体制模式的多样化——第三次浪潮 324

附录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比较 330

一、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多样性 330

二、各种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特点 332

三、社会主义不同经济模式的比较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