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股市蜃楼 1
第一节 冈崎嘉平太给中国出的难题 2
第二节 东京学证券 7
1.2 设立创业板的背景 19
第三节 日本记者的“刁”问题 26
第四节 新中国需不需要股市 28
附录26 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 49
第二章 柜台交易 50
第一节 招聘局级干部 50
第二节 新中国第一只金融股 53
第三节 股份制显神通 58
1 调整深圳资本市场领导小组 63
第四节 柜台交易初具雏型 63
2 “老五股”面面观 66
2.1 深圳发展银行 66
2.2 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72
2.3 深圳市金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81
2.4 深圳蛇口安达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89
2.5 深圳原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93
第一节 股票的价格方魔力 98
1 1988年4月至1988年底的徘徊阶段 98
第三章 呼唤规范 98
2 1989年初至1990年2月的温和攀升阶段 99
3 1990年2月至5月的狂热暴涨阶段 99
4 1990年5月至8月的整顿治理阶段 101
第二节 供需失衡 103
第三节 黑市交易猖獗 104
1 失去理性的股市狂热 104
2 治理措施陆续出台 114
2.1 中央联合调查组到深圳 114
2.2 推出《关于股份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 114
2.3 实行了“涨跌停板”制度 114
2.4 征收股票交易印花税 115
2.6 成立市证券商协会 116
2.5 成立市证券市场领导小组 116
2.7 加强对股市宣传报道的管理 117
2.8 成立深圳证券登记公司 117
2.9 禁止擅自发行股票 118
2.10 市股票印制管理的规定 118
2.11 防止国有股、企业法人股在转让中流失 119
第四节 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运作的证交所诞生 119
1 深圳股市到底该怎样整顿治理 120
2 借鉴移植“打球规则” 127
3 招贤纳宝 134
4 三顾六楼 137
5 深交所筹备小组开始工作 146
6 拍板开业 157
1 原本可以一举实行电脑交易 162
第四章 集中交易 162
第一节 手工竞价乃权宜之计 162
2 集中交易的必要性 171
3.1 深交所的宗旨与职能 172
3 集中交易的运作 172
3.3 集中交易的方法和公开竞价原则 174
3.5 口头唱报竞价 175
3.4 保证金及清算头寸的管理 175
3.6 上板竞价 177
3.7 场内交易规定 179
3.8 对上市公司的稽核 180
3.9 结算与交割 181
4.1 股票的过户 183
4 股票的过户登记 183
4.2 结算无纸化 184
5 深沪股市共创未来 185
第二节 电脑交易系统早有准备 189
1 有备无患 189
2 微机辅助交易系统 190
2.1 交易规则早就拟定 190
2.2 微机辅助交易派上用场 190
2.3 微机辅助交易系统 190
第三节 抢救王建 197
第四节 “救市” 205
1 4月22日——零成交的一日 207
2 震惊全国的股市暴跌 208
3 创办《证券市场导报》 214
4 四次“救市”会议 215
5 股市“调节基金”入市 217
6 第五次“救市”会议 222
7 谢强下了决心 226
8 “救市”资金只有两个亿 228
9 “救市”大决战 230
1.1 编制方法 248
第一节 发布股价指数 248
1 综合指数 248
第五章 无形席位 248
1.2 发布方式 251
2 A、B股分类指数 251
2.1 市场参与者不同 251
2.2 交易费用不同 251
2.3 清算交割期不同 252
3 新兰德配合深市发展 252
4 “永不消逝的电波” 254
1 四个转变 257
第二节 无形交易模式开始形成 257
1.1 股份制改革逐步规范化、法制化 258
1.2 证券市场由行政调控为主转向按经济规律办理 259
1.3 证券市场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260
1.4 证券业操作由手工转向电脑化 261
2.1 何谓“三级跳”? 262
2 三级跳 262
2.3 微机网络自动交易系统 263
2.2 微机自动交易系统 263
2.4 TANDEM大机网络自动交易系统 270
2.5 TANDEM大机自动撮合规则 282
2.6 大机自动交易系统与结算系统的优化 286
3 首创卫星通信系统传递交易行情、委托报盘和成效回报 293
3.1 深市行情首次借助卫星通信手段传到北京 293
3.2 成立合营证券卫星通讯公司 294
3.3 卫星双向通信系统开通 295
4.1 电话委托出台的背景 298
4 电话委托应运而生 298
4.2 电话委托系统的组成部分 302
4.3 电话委托系统的运作 304
第三节 服务全国 307
1 六个跳跃式发展 307
1.1 从柜台交易到集中交易 307
1.2 从手工交易到电脑交易 308
1.3 从一户一票到一手一票 309
1.4 从实物证券到记帐证券 310
1.5 从区域市场到全国市场 311
1.6 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 313
2 第二届会员大会制定了创办亚太地区一流证交所的发展目标 313
2.1 发展状况与未来目标 315
2.2 存在的问题 318
2.3 发展的总体目标 320
2.4 制定规划的原则 321
2.5 制定规划的依据 322
3 努力办好深交所 324
3.1 李鹏总理视察深交所 325
3.2 田纪云副总理视察深交所 329
3.3 邹家华副总理视察深交所 330
3.4 钱其琛副总理视察深交所 332
3.5 政治局委员李铁映视察深交所 333
3.6 全国政协副主席视察深交所 334
3.7 周建南同志视察深交所 336
4 两个“异地”放异彩 337
5 栉风沐雨 上下求索 344
5.1 按照国际惯例规范运作 344
5.2 宝安集团发行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 346
5.3 零股柜台交易 346
5.4 加强深交所自身建设 347
5.6 零股场内交易 349
5.5 设立B股特别席位 349
5.8 “君万”事件 350
5.7 券商自营管理细则 350
5.9 会员券商编码调整 351
5.10 降低证券登记业务收费标准 352
5.11 证券存管结算制度的重大改革 352
5.12 进一步调整深市收费标准 353
6 从大鹏湾到“世界屋脊” 354
6.1 “世界屋脊”上郑重“宣言” 355
6.2 小平同志破解股票姓氏迷津 355
6.3 股市宣传队 357
6.4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358
7 飞越海峡 360
8 投资主体多元化 363
9 二类股票上市的尝试 367
10 上市推荐人制度 368
11 “收购苏三山事件”是一起骗局 370
11.1 深交所忠告股民 371
11.2 中国证监会声明 372
11.3 此次事件的背后 374
12 “原野事件”的始末 379
12.1 深圳人民银行发布公告 380
12.2 深交所对原野公司实施停牌 382
12.3 “世纪星源”复牌 383
13 宝安是怎样收购延中的? 385
14 创办《证券时报》 388
15 《证券市场》一书传友情 390
第六章 市场变幻 396
第一节 深市春秋 396
1 朱鎔基总理的表扬 396
2 “8·10”事件催促了中央证券监管机关的诞生 399
3 “8·10”事件的前前后后 402
第二节 发布成指及分类指数 421
1 原由 421
2 深证成指的推出 425
2.1 放出消息 引起关注 426
2.2 通过传媒 广泛宣传 428
2.3 讲清利弊 达成共识 430
2.4 成份股指数的编制方法 431
2.5 指数的发布 434
第三节 发展B股市场 435
1 深圳B股的诞生 435
2 发展B股市场的措施 440
2.1 召开国际研讨会 440
2.2 举办“发展深圳证券市场国际研讨会暨中国·深圳证券周”活动 447
2.3 召开“中国证券市场B股国际研讨会” 448
2.4 深房ADR在美国的发行 451
2.5 南玻美元B股可转换债券的发行 460
2.6 招港B股在新加坡第二上市 463
3 B股市场的春天 469
1 “T+O回转交易” 476
第四节 “T+O回转交易”与暂停新股上市 476
2 暂停新股上市 478
2.1 袁木同志访问深交所 478
2.2 深市单方面暂停新股上市 480
2.3 中央决定深沪同时暂停新股上市 480
1 深市首次辉煌阶段 486
1.1 市场建设 486
第一节 十年历程 486
第七章 力创一流 486
1.2 经济效益 488
2 深市生存危机阶段 490
3 深市再次辉煌阶段 492
3.1 调整证券交易单位 493
3.2 召开“振兴深圳证券市场研讨会” 493
3.3 推出市场监察例会制度 493
3.4 与地方证管部门签署服务与监管合作协议 494
3.5 开展“深圳证券服务周”活动 494
3.6 企业债券上市规则出台 495
3.7 召开第四届会员大会 495
3.9 调整债券交易经手费 496
3.8 推出B股股东代理人业务 496
3.10 颁发证券持有人名册管理办法 496
3.11 再行价格涨跌幅限制 497
3.12 规范A股开户工作 498
3.13 对A股和基金实行公开信息制度 498
3.14 “琼民源”事件 499
3.15 深圳合并证管办和期管办 500
3.16 深、沪证交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 500
4.1 推行会员联络人制度 501
4 深市勇攀高峰阶段 501
4.3 实行会员例会制度 502
4.2 推行股票交易特别处理制度 502
4.4 全面推行会员法人结算制度 503
4.5 推行会员管理暂行办法 504
4.6 “苏三山”暂停交易 504
4.7 将资金清算到会员席位分支机构的有关事项 505
4.8 李鹏委员长在深圳进行证券立法调研工作 505
4.9 加强设施建设,强化员工训练 506
1.1 跨业经营成为潮流 507
1 全球证券市场发展新趋势 507
第二节 未来十年 507
1.2 证交所改制并上市的潮流 508
1.3 证交所合并与结盟浪潮 511
1.4 各股市纷纷设立二板市场 512
1.5 延长交易时间并实施电脑自动交易 512
1.6 市场开放潮流 514
1.7 网上交易成风 515
1.8 交易手续费自由化 518
1.9 另类交易系统 518
2 转型期深圳证券市场的内涵与特点 522
2.1 深市转型的基本内涵 523
2.2 转型期深市的特点 526
2.3 转型期证券监管应注意的问题 529
2.4 转型期股市的四大转变 532
3 深圳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 536
3.1 深交所的自律管理得到加强 536
3.2 交易手续费率逐步市场化 538
3.3 交易品种与管理制度的创新 539
3.4 交易机制逐步完善 540
3.5 信息系统建设 544
3.6 证券商的业务会更加集中 546
3.9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适度合作与融合 547
3.8 机构化投资时代将来临 547
3.7 上市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47
3.10 深沪两股市统一交易清算规则 548
3.12 完善深市服务体系 549
3.11 B股市场的另外出路 549
3.13 加入WTO后深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53
3.14 21世纪的深圳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 554
第八章 二板市场 558
第一节 美国的NASDAQ证券市场 558
1 美国近几年的经济繁荣及NASDAQ的特点 558
1.1 美国近几年的经济繁荣 558
1.2 NASDAQ的特点 560
2 NASDAQ的新举措 569
3 隶属关系 570
4.1 NASDAQ的全国市场上市标准 571
4.2 NASDAQ的小型资本市场上市标准 574
4.3 NASDAQ的全国市场上市公司管理标准 576
4.4 NASDAQ的小型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管理标准 578
5 交易系统 578
5.1 造市人 578
5.2 保荐人 579
5.3 交易报告 579
5.4 选择新股还是旧股上市? 579
5.5 选择ADR还是原始股票上市? 580
5.6 选择在NASDAQ全国市场还是小型资本市场上市? 581
6 挑选顾问班子 581
6.1 投资银行/承销商 582
6.2 律师事务所 585
6.3 会计师事务所 586
6.4 存托银行 586
6.5 投资者关系顾问 587
7 上市步骤 588
7.1 首次公开上市 588
7.2 现有股上市 589
8 监管 590
8.1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注册和监管 590
8.2 美国的公认会计准则 590
8.5 注册规定 591
8.3 信息披露 591
8.4 长期要求 591
8.6 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的审核 592
9 投资者关系 593
9.1 对象 593
9.2 策略 594
9.3 上市巡回推介 594
9.4 上市后 595
9.5 中国企业到NASDAQ上市的基本程序 597
9.6 中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方法与现状 598
2 法国新市场 600
第二节 欧洲的高科技企业证券市场 600
1 欧洲新市场(EURO NM) 600
3 比利时新市场 602
4 德国新市场 603
5 EASDAQ 604
6 英国的AIM 606
第三节 欧洲传统证交所的变革 608
第四节 日本的创业投资及东证高科技板市场 612
1 日本的创业投资 612
2 东证高科技板市场 613
1.1 香港创业板的历程 617
1 香港的创业板(GEM) 617
第五节 我国的创业投资及二板市场 617
1.3 香港创业板的特点 620
1.4 创业板对上市公司的要求 622
1.5 创业板规则的修订 623
1.6 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的表现 624
1.7 创业板面临的部分 627
1.8 创业板市场监管 629
1.9 上市费用 631
1.10 联交所主板与创业板比较 631
1.12 联交所创业板前景 635
1.11 香港与美国NASDAQ上市要求比较 635
2 大陆企业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636
2.1 上市的条件 636
2.2 提交的文件 637
2.3 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和审批程序 637
2.4 有关的法律 638
3 台湾省的创业投资、二板市场及台证三类股票 640
3.1 台湾省的创业投资 640
3.2 二板市场——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 642
3.3 台证三类股票 643
4 深市二板市场设想 644
4.1 势在必行 645
4.2 制定二板市场的法规 647
4.3 培养创业投资机构 647
4.4 组建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 648
4.5 深市二板市场模式 649
附录1 中国证监会与境外监管机构签署备忘录情况 662
附录2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663
附录3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内部组织 670
附录4 关于进一步推动深圳资本市场发展的工作意见 674
附录5 借鉴香港证券法律制度 研究制定特区证券规范 679
附录6 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大事记 684
附录7 深圳证券市场1990-1999年发展情况统计图表 699
附录8 上海证券市场1990-1999年发展情况统计图表 709
附录9 香港证券市场1996-1999年发展情况统计表 718
附录10 1998年我国证券机构注册资本金、资产净值和盈利情况 719
附录11 基金型资产管理与非基金型资产管理的判别比较 720
附录12 1996-1998年券商主承销总体情况 721
附录13 券商各种融资方式比较 722
附录14 美国的机构投资者 723
附录15 美国三大券商概况 724
附录16 1990年美国主要机构投资者资产总额及持股比例 726
附录17 退休计划在共同基金资产中所占的比重 727
附录18 美国四大券商1997年收入情况 728
附录19 1995年到1997年美国四大券商各项业务年增长率 729
附录20 1995年到1997年美国四大券商各项业务增长对总收益增长的贡献率 730
附录21 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 731
附录22 中美证券发行市场集中度对比 732
附录23 中国互联网公司境外上市情况 733
附录24 互联网公司对传统公司的挑战 747
附录25 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招股发行情况 748
附录27 欧美“新经济”差距明显 756
参考书目及资料 758
后记 759
3.2 上市证券的审查程序 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