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贵州省锦屏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221039046
  • 页数:1033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篇 地理 48

第一章 建置沿革 48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 48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4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57

第二章 现行政区 60

第一节 三江镇 60

第二节 三江区 60

第三节 九寨区 64

第四节 平略区 66

第五节 启蒙区 69

第六节 敦寨区 74

第一节 人口变化 80

第三章 人口 80

第二节 人口构成 85

第三节 人口节制 87

第四章 地质地貌 89

第一节 地质 89

第二节 地貌 92

第五章 气候 94

第一节 主要气候要素 94

第二节 四季特征及气候分区 99

第三节 灾害性气候 100

第四节 气象预报 103

第六章 水文 104

第一节 河流 105

第二节 地下水 109

第三节 水资源 109

第一节 土地特征及利用状况 111

第七章 土地 111

第二节 土壤 112

第八章 自然物产 115

第一节 植物 115

第二节 动物 116

第三节 矿产 118

第二篇 民族 121

第一章 族称 族源 迁徙 121

第一节 侗族 121

第二节 苗族 123

第三节 汉族 123

第二章 家庭 社会组织 124

第一节 家庭 124

第二节 社会组织 125

第一节 居住 127

第三章 生活习俗 127

第二节 饮食 129

第三节 服饰 131

第四章 礼仪习俗 133

第一节 婚姻 133

第二节 生育 137

第三节 丧葬 138

第五章 节日社交习俗 140

第一节 节日 140

第二节 社交 144

第六章 崇拜 信仰 禁忌 145

第一节 崇拜 信仰 145

第二节 禁忌 147

第七章 民族文艺 148

第一节 侗歌 苗歌 148

第二节 传说 故事 152

第八章 传统经济形态 154

第一节 土地占有状况 154

第二节 生产 155

第三节 分配和流通 158

第九章 民族工作 159

第一节 贯彻落实民族政策 159

第二节 培养民族干部 161

第三节 民族经费 162

第四节 推行侗苗族文字 165

第五节 民族关系 165

第三篇 政权 政协 168

第一章 府 长官司 县(乡)署 168

第一节 新化府 168

第二节 长官司 168

第三节 锦屏县 171

第四节 锦屏乡 172

第二章 县(署)政府 县参议会 173

第一节 县(署)政府 173

第二节 基层政权 174

第三节 政务 175

第四节 县参议会 178

第三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179

第一节 代表产生及构成 179

第二节 历届(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181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常设机构 189

第四节 人事任免 191

第五节 议案 提案 192

第六节 视察 调查 194

第四章 县人民政府 195

第一节 组成及施政方式 195

第二节 县政府工作机构 199

第三节 基层政权 205

第五章 县人民政协 207

第一节 锦屏县委员会 207

第二节 委员的产生和构成 208

第三节 历次重要会议 209

第四节 提案 211

第五节 其他工作九 212

第四篇 政党 群众组织 213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锦屏地方组织 213

第一节 县党部 213

第二节 基层组织 214

第三节 党务 215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锦屏地方组织 216

第一节 锦屏县委员会 216

第二节 县委工作部门和直属机构 222

第三节 组织发展 223

第四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227

第五节 宣传工作 229

第六节 纪律检查 230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 232

第八节 信访 234

第九节 党史资料征集研究 234

第三章 1950年后锦屏县党政重大活动 235

第一节 1950-1957年 235

第二节 1958-1965年 241

第三节 1966-1978年 243

第四节 1979-1990年 246

第四章 群众组织 248

第一节 职工组织 248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249

第三节 妇女组织 253

第四节 其他群众组织 254

第五篇 军事 258

第一章 军事机构 驻军 258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 258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26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263

第二章 兵役 267

第一节 募兵 征兵 267

第二节 志愿兵 义务兵 268

第三章 民兵 270

第一节 组织建制 270

第二节 教育 训练 274

第三节 武器装备管理 277

第四节 民兵重要活动 278

第一节 防空 280

第四章 防空 战备 280

第二节 战备 282

第三节 军事设施 283

第五章 兵事 285

第一节 宋及明朝时期 285

第二节 清朝时期 286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 288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89

第六篇 公安 司法 290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警察 司法 监所 290

第一节 警察 290

第二节 司法 293

第三节 监所 294

第二章 公安 295

第一节 机构 295

第二节 清匪 镇反 297

第三节 取缔打击反动会道门 299

第四节 社会治安 300

第五节 刑事侦破 306

第六节 预审 看守 劳改 收容审查 308

第七节 查处林业案件 310

第八节 交通安全管理 310

第九节 消防 312

第三章 检察 315

第一节 机构 315

第二节 刑事检察 316

第三节 经济检察 319

第四节 法纪检察 320

第五节 监所检察 321

第七节 控告申诉检察 322

第六节 社会改造检察 322

第四章 审判 323

第一节 机构 323

第二节 刑事审判 325

第三节 民事审判 326

第四节 经济审判 327

第五节 其他审判与执行 327

第六节 告诉申诉与案件复查 328

第五章 司法行政 329

第一节 法制宣传 330

第二节 法律顾问 330

第三节 公证业务 331

第四节 人民调解 332

第七篇 民政 333

第一章 优抚安置 333

第一节 拥军优属 333

第二节 抚恤 336

第三节 安置 339

第二章 救济扶贫 341

第一节 灾害救济 342

第二节 社会救济 345

第三节 扶贫 348

第三章 社会福利 348

第一节 救济院 敬老院 儿童福利院 348

第二节 麻疯病和精神病治疗 350

第三节 残疾人工作 350

第四章 婚姻登记 收容遣送 351

第一节 婚姻登记 351

第二节 收容遣送 352

第一节 民国时期机构编制 353

第二节 解放后机构编制 353

第八篇 人事 劳动 353

第一章 编制 353

第二章 人事 356

第一节 干部来源 356

第二节 干部结构 358

第三节 干部管理 360

第四节 落实干部政策 362

第五节 干部离休退休 362

第一节 工人队伍 363

第三章 劳动 363

第二节 劳动就业 364

第三节 劳动保险保护 366

第四章 工资福利 369

第一节 工资 369

第二节 福利 373

第三节 奖金 375

第一节 经济综述 376

第九篇 国民经济管理 376

第一章 国民经济发展 376

第二节 经济结构 378

第三节 人民经济生活 380

第二章 计划管理 382

第一节 计划编制 382

第二节 计划管理 382

第三章 统计管理 383

第一节 统计制度 383

第二节 统计调查 384

第三节 统计监督 386

第四章 物资管理 38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87

第二节 物资经营管理 388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91

第五章 物价管理 391

第二节 物价调整 393

第三节 物价监督检查 396

第六章 工商管理 397

第一节 市场管理 397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401

第三节 经济合同、商标及广告管理 407

第四节 标准计量管理 409

第七章 农业区划 412

第一节 资源调查 412

第二节 综合农业区划 413

第三节 畜牧渔业区划 414

第十篇 农业 415

第一章 土地制度和经营管理 415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415

第二节 土地公有制 416

第三节 经营管理 417

第二章 种植业 419

第一节 耕地 419

第二节 农作物品种及产量 420

第三节 耕作制度 428

第四节 品种改良和良种推广 429

第五节 作物保护 432

第六节 土壤肥料 433

第三章 养殖业 435

第一节 畜禽养殖 435

第二节 渔业 440

第三节 饲料 443

第四节 疫病防治 444

第五节 养蜂 447

第一节 传统农具 449

第四章 农业机具 449

第二节 农业机械 450

第三节 服务经营 452

第四节 农机管理 453

第五章 水利 455

第一节 引水工程 455

第二节 蓄水工程 460

第三节 提水工程 464

第四节 管理 466

第六章 乡镇企业 469

第一节 发展状况 469

第二节 国家扶持 470

第三节 收入分配 471

第十一篇 林业 473

第一章 森林资源 473

第一节 面积 蓄积 473

第二节 林种 474

第三节 林副产品 477

第二章 山林所有制 480

第一节 私有山林 480

第二节 集体山林 481

第三节 国有山林 484

第四节 山林权属纠纷及调处 484

第三章 森林培育 486

第一节 种苗生产 486

第二节 植树造林 488

第三节 抚育 494

第四节 营林投资和补助 495

第四章 林场 497

第一节 国营林场 497

第二节 集体林场 498

第三节 个体联办林场 502

第五章 森林保护 504

第一节 防火 505

第二节 制止乱砍滥伐毀林开荒 506

第三节 农房改造和节能 508

第四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509

第五节 林政管理 510

第六章 木材生产 512

第一节 木材采伐 512

第二节 木材运输 514

第三节 木材贮存 516

第四节 采伐队伍 517

第七章 木材经营 519

第一节 民间经营 519

第二节 国家经营 525

第三节 木材检量 528

第四节 经济效益 530

第八章 林业改革 532

第一节 体制改革 532

第二节 改革举措 534

第十二篇 工业城建交通邮电 538

第一章 工业 538

第一节 工业体制 538

第二节 工业行业 541

第三节 工业企业 552

第二章 城乡建设 558

第一节 县城建设 558

第二节 乡镇建设 564

第三节 建筑 568

第四节 房地产 570

第一节 陆上交通 572

第三章 交通 572

第二节 水上交通 584

第三节 交通工具 586

第四节 运输 588

第五节 交通管理 592

第四章 邮政电信 595

第一节 机构 595

第二节 邮政 596

第三节 电信 599

第十三篇 商业 604

第一章 商业体制 604

第二节 私营 604

第二节 集体 606

第三节 国营 608

第二章 商业经营 613

第一节 百货 613

第二节 纺织品 614

第三节 五金交电化工 616

第四节 食盐 617

第五节 糖烟酒 618

第六节 副食品 620

第七节 农业生产资料 622

第八节 农副产品 625

第九节 石油 628

第十节 废旧物资收购 629

第十一节 药材药品 630

第十二节 饮食服务 631

第十三节 民族商品 633

第三章 集市贸易 对外贸易 638

第一节 集市贸易 638

第二节 对外贸易 641

第一节 机构 647

第四章 粮油购销 647

第二节 收购 649

第三节 销售 652

第四节 储运 654

第十四篇 财税金融 666

第一章 财政 666

第一节 财政体制 666

第二节 财政收入 668

第三节 财政支出 675

第四节 预算外收支 682

第五节 债券 682

第六节 财政监督 683

第七节 审计 684

第二章 税务 685

第一节 农业税 685

第二节 工商各税 688

第三节 其他税费 697

第四节 税收减免 702

第五节 税收管理 705

第三章 金融 708

第一节 金融机构 708

第二节 货币 710

第三节 信贷 714

第四节 存款与储蓄 723

第五节 结算 731

第六节 保险 733

第十五篇 教育 739

第一章 官学 书院 义学 私塾 739

第一节 官学 739

第二节 书院 义学 739

第三节 私塾 741

第一节 学前教育 744

第二章 初等教育 744

第二节 小学教育 745

第三章 中等教育 752

第一节 普通中学 752

第二节 职业教育 757

第四章 成人教育 761

第一节 农民识字教育 761

第二节 职工教育 765

第五章 教师 767

第一节 教师来源与发展 767

第二节 教师任用培训考核 768

第三节 教师社会地位 770

第六章 教育管理 772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 772

第三节 教学管理 773

第二节 教育视导 773

第四节 教学研究 781

第五节 教学设施 783

第六节 教育经费 784

第十六篇 卫生体育 788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 788

第一节 县医疗卫生机构 788

第二节 区医疗卫生机构 790

第三节 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及基层保健组织 791

第四节 企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机构 792

第二章 经费 设备 795

第一节 经费 795

第二节 设备 796

第三章 公共卫生 798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798

第二节 食品卫生 799

第三节 学校卫生 800

第四节 劳动卫生 802

第五节 放射卫生 802

第六节 饮水卫生 803

第四章 卫生防疫 804

第一节 传染病管理 804

第二节 预防接种 804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805

第四节 寄生虫病防治 809

第五节 地方性甲状腺肿与克汀病 812

第五章 妇幼保健 813

第一节 新法接生 813

第二节 妇女保健 814

第三节 儿童保健 815

第一节 西医 816

第六章 医疗 816

第二节 中医 821

第三节 民间医疗 822

第七章 医疗制度 药政管理 823

第一节 医疗制度 823

第二节 药政管理 826

第八章 体育 828

第一节 设施 828

第二节 体育活动 828

第三节 体育竞赛 832

第十七篇 文化科技 836

第一章 文化事业 836

第一节 群众文化 836

第二节 图书发行 838

第三节 图书阅览 841

第四节 报刊 新闻 广播 电视 842

第一节 机构 846

第五节 文物工作 846

第二章 电影 846

第二节 电影发行放映管理 847

第三节 电影放映 848

第三章 文学艺术 850

第一节 文学 850

第二节 音乐 舞蹈 853

第三节 书法 美术 摄影 854

第四节 民间文艺活动 856

第四章 档案 859

第一节 机构 859

第二节 整理 860

第三节 管理 861

第四节 接收与利用 862

第一节 科技组织 865

第五章 科学技术 865

第二节 科技队伍 867

第三节 科技活动 868

第四节 科技成果 875

第十八篇 文物名胜 882

第一章 文物 882

第一节 收藏文物 882

第二节 古墓葬 884

第三节 古建筑 888

第四节 摩崖石刻 892

第五节 革命文物 纪念文物 912

第二章 名胜 918

第一节 山水胜迹 918

第二节 溶洞奇观 923

第一节 方言语系 927

第一章 汉语 927

第十九篇 方言 927

第二节 语法 932

第二章 侗语 933

第一节 语音 933

第二节 语法 939

第三章 苗语 942

第一节 语音 943

第二节 语法 947

第二十篇 人物 950

人物传 950

英名录 985

人物表 993

附录 1005

后记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