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心雕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牟世金) 1
《梁书·刘勰传》笺注(杨明照) 1
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王元化) 30
刘勰卒年考(李庆甲) 52
刘勰家世的一点质疑(程天祜) 64
从《文心雕龙》中《原道》《序志》两篇看刘勰的思想(杨明照) 70
《灭惑论》与刘勰的前后期思想变化(王元化) 83
论《文心雕龙》与儒家思想的关系(穆克宏) 104
《文心雕龙》中的道家思想(张启成) 126
《文心雕龙》与佛学思想(李庆甲) 135
《文心雕龙》初探(刘绶松) 167
刘勰文学理论的中心问题(舒直) 209
《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牟世金) 216
《文心雕龙》的宗旨、结构和基本思想(王运熙) 235
论《文心雕龙》的纲(马宏山) 255
《文心雕龙》论“道”(陆侃如) 288
《文心雕龙·原道》试论(周振甫) 297
《文心雕龙·原道》臆札(祖保泉) 307
《文心雕龙·原道》篇的几个问题(周汝昌) 318
论《文心雕龙》“征圣”“宗经”的基本思想(毕万忱) 328
《文心雕龙·辨骚》的从新认识(段熙仲) 345
刘勰为何把《辨骚》列入“文之枢纽”(王运熙) 349
《文心雕龙·辨骚》篇发微(张志岳) 356
刘勰对屈原作品浪漫主义特色的评价(毕万忱 李淼) 373
《文心雕龙》研究中应注意文体论的研究(缪俊杰) 389
史评的先河——读《文心雕龙·史传》(施锡才) 403
刘勰的创作论和批评论(黄海章) 412
论《文心雕龙》中的“神”、“理”、“术”(蒋祖怡) 441
《文心雕龙》创作论新探(牟世金) 470
刘勰论构思——读《文心雕龙》随笔之一(杨明照) 515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关于形象思维和比兴手法的论述(张文勋) 524
《文心雕龙》中的灵感论(曹顺庆) 535
刘勰的风格论(吴调公) 561
刘勰的风格论刍议(穆克宏) 573
略谈刘勰的“风骨”论(舒直) 588
说“风骨”(马茂元) 595
释“风骨”(廖仲安 刘国盈) 600
论“风骨”——兼与廖仲安、刘国盈二同志商榷(寇效信) 618
从《文心雕龙·风骨》谈到建安风骨(王运熙) 641
《文心雕龙·风骨》篇简论(涂光社) 668
从刘勰的理论体系看风骨论(牟世金) 687
说《通变》(马茂元) 710
《文心雕龙》的定势论(詹锳) 715
释刘勰的“三准”论(刘永济) 731
刘勰是怎样谈创作过程的——《文心雕龙》探义之一(熊寄缃) 740
关于刘勰的三准论——与熊先生商榷(郭味农) 746
释《熔裁》篇三准说——关于创作的三个步骤(王元化) 754
《文心雕龙·声律》篇诠解(朱星) 772
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关于意象:表象与概念的综合(王元化) 781
从《时序》看刘勰的创作理论(周振甫) 795
《文心雕龙》的时代风格论(詹锳) 803
《文心雕龙·物色》发微(涂光社) 817
刘勰论文学欣赏(牟世金) 840
《文心雕龙·知音》篇探微——刘勰的鉴赏论(吴调公) 849
刘勰的美学思想初探(于维璋) 868
《文心雕龙》中的美学观点(王达津) 897
论《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张文勋 杜东枝) 911
《文心雕龙》评论作家的几个特点(郭预衡) 931
试论《文心雕龙》对齐梁以前文论的批判与继承(任访秋) 957
《文心雕龙》在文学理论上的贡献及其局限性(缪俊杰) 971
《文心雕龙》术语用法举例——书《释〈风骨〉后》(陆侃如) 984
释“奇正”——《文心雕龙》札记之一(寇效信) 995
也释《文心雕龙》之“奇正”(王英志) 1009
《文心雕龙》版本叙录(詹锳) 1027
刘勰《灭惑论》撰年考(杨明照) 1050
刘勰《灭惑论》撰年考辨(李庆甲) 1055
编后记 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