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1
第一节 语文教学“生活化” 2
一、语文讲读“生活化” 2
二、语文训练“生活化” 3
三、语文教育“生活化” 3
第二节 学生生活“语文化” 4
一、日常生活“浯文化” 4
二、班级生活“语文化” 5
三、社会生活“语文化” 6
第一章 语文教育目标 8
第一节 语文德育目标 8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品质发展目标的核心 8
二、培养爱国主文精神是思想品质发展目标的核心 9
三、具有社会主文道德情操是思想品质发展的目标 9
四、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 11
第二节 语文智育目标 11
一、知识发展目标 11
二、能力发展目标 13
三、智力 19
第三节 语文美育目标 22
第二章 语文教学新思维 27
第一节 力培养能力而教 27
一、知识的作用 27
二、语文能力 28
三、智力的含义 29
四、知识、能力、智力的关系 30
第二节 不教之教的奥秘 31
一、运用讲授法不等于“满堂灌” 31
二、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 33
第三节 师生是合作关系 35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35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 37
三、教师与学生是合作关系 38
第四节 “乐学”是教改的使命 39
一、中国的“乐学”思想 40
二、国外的“乐学”思想 41
三、怎祥使学生“乐学” 42
第五节 用“美”吸引学生 45
一、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45
二、语文课怎祥进行美育 45
第三章 课堂教学艺术 50
第一节 沟通学生心理的艺术 50
一、教学要心理学化 52
二、沟通学生的智力心理 53
三、沟通学生的非智力心理 56
第二节 诱导启发的艺术 58
一、诱导学生正确理解 59
二、运用启发进行诱导 60
三、顺启诱寻 60
四、反启诱寻 62
五、侧启诱寻 63
第四章 语文课堂管理 67
第一节 驾驭课堂的芝木 67
一、课堂教学的组织 68
二、课堂教学的时间分割 70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 72
四、师生交往方式的组织 73
第二节 设置教学氛围的艺术 75
一、设置教学氛围的做法 75
二、激励学生的教学效应 78
第五章 语文教学优化 89
第一节 开讲的艺术 85
一、由释题开讲 86
二、由作者、时代背景开讲 88
三、由文章的风格、价值开讲 89
四、由故事、趣事开讲 91
五、由制造悬念开讲 92
六、由复习旧知开讲 93
七、由诗词、格言开讲 95
第二节 提问的艺术 97
一、提问要防止的通病 97
二、提问的性质 100
三、提问的逻辑要求 101
四、提问的策略 103
五、提问的技巧 104
六、提倡学生驳问 113
第三节 板书的艺术 116
一、板书的要求 117
二、板书的技巧 122
第四节 课堂结尾的艺术 134
一、归纳式结尾 135
二、点睛式结尾 136
三、畅想式结尾 137
四、撞钟式结尾 138
五、开拓式结尾 140
六、链索式结尾 140
七、反馈式结尾 141
第六章 语文教学方法设计 143
第一节 语文教孛方法常式 143
一、讲授法 143
二、诵读法 146
三、议论法 147
四、练习法 149
五、观察法 151
第二节 语文教学方法变革创新 152
第七章 阅读教学设计 160
第一节 单篇课文教学 160
一、单篇课文教学常规 161
二、单篇课文教学改革 163
第二节 自读课文教学 165
一、自读课文指导的要求 165
二、自读课文教学的环节 167
三、自读课文教学的形式 168
第三节 各类课文教学 170
一、常用文体教学 170
二、文学作品教学 177
三、文言文教学 182
四、语文知识短文教学 186
第四节 阅使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认识 187
一、阅读教学过程设计的常式 187
二、阅读教学过程设计的要求 189
三、阅读教学过程的理论概括 193
第五节 阅读:呼唤“人”的回归 196
一、“民主、科学、个性”的理念应成为阅读教学的灵魂 196
二、让课堂阅读教学由封团式走向开放 196
三、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 198
四、应丰富学生语文阅读素质的内涵 199
五、阅读检测应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理解、感悟和鉴赏 200
附:教学实录《花儿力什么这祥红》 201
《孔乙己》 208
第八章 作文教学 223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理性思考 223
第二节 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226
一、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 226
二、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 228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31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35
五、教会学生的自改能力 237
第九章 语文学习习惯 245
第一节 刃惯及其作用 245
一、习惯的形成 245
二、习惯的作用 246
第二节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47
一、朗读、背诵的习惯 247
二、写日记的习惯 248
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249
四、独立思考的习惯 252
五、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254
六、勤学好问的习惯 255
七、珍惜时间的习惯 256
第十章 课前预习 257
第一节 预习的意义 257
一、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257
二、改变学习的被动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258
三、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 259
第二节 语文预习的内容 260
一、通读课文 260
二、认识生字新词 261
三、分析课文结构 261
四、归纳文章中心 262
五、分析写作特点 262
六、思考有关问题 263
七、联系现实生活,获得亲身体验 263
第三节 语文预习的方法和要求 264
一、从整体入手,把握全貌 264
二、运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 265
三、读写结合 265
四、质疑问难 266
第十一章 语文课堂学习 267
第一节 课堂语文学习的特点 267
一、师生的双边活动 267
二、集体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 268
三、目的明确,安排紧凑 268
四、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 269
第二节 专心致志上课 270
一、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70
二、认真听讲,细心读书 272
第三节 做课堂的主人 274
一、积极思考 274
二、大胆发言 277
三、质疑问难 279
四、感情饱满 281
第四节 记好课堂笔记 281
一、课堂笔记的作用 282
二、怎样记语文课堂笔圮 283
第五节 练习和作业 286
一、语文练习和作业的意义 286
二、端正对待练习和作业的态度 287
三、练习和作业的种类 289
四、练习和作业的步骤与方法 290
第十二章 课后语文复习 295
第一节 语文复习方法 295
一、过“度”复习法 295
二、纲要复习法 296
三、循坏复习法 297
四、思路复习法 298
五、回忆复习法 298
六、正确对待复习资料 299
第二节 注重反馈 299
一、反馈的作用 300
二、复习中的反馈—自我检测 300
第十三章 语文学习方法 302
一、自主学习法 302
二、织网学习法 303
三、框架学习法 304
四、反馈学习法 305
五、锥形学习法 306
六、逆向学习法 307
七、暗示学习法 308
第十四章 语文教学常规 311
第一节 备课 311
一、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311
二、明确单元教学任务 313
三、写好教案 314
第二节 上课 320
一、课前准备充分 320
二、教学目的落实 323
三、教学内容科学 326
四、教学过程合理 331
五、教学方法得当 333
六、教学基本功扎实 336
七、注意教学卫生 338
第三节 作业 338
一、有目的地设计作业 339
二、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340
三、及时批改作业 340
第四节 辅导 341
第五节 考核 344
一、遵循依纲靠本的原则 344
二、注重平时的考查 344
三、安排好期末考试 345
第六节 课外活动 347
一、要有组织 348
二、课外阅读及其指导 349
三、课外写作及其指导 351
四、课外听说及其指导 352
五、语文游艺及其指导 354
六、语文竞赛活动 356
第七节 教学工作总结 360
一、教学工作总结的内容和写法 360
二、教学工作总结和教学经验总结 363
第十五章 语文教师修养 364
第一节 语文教师素质的构成 368
一、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368
二、语文教师应该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具有广博的知识 368
三、语文教师要研究教学语言 369
四、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 370
第二节 语文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372
一、素质与效果成正比 372
二、教师的素质对形成教学具有一定的作用 372
三、教师素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 373
第三节 语文教师工作的评估 374
一、语文教师工作评估的内容 374
二、语文教师工作评估的途径 376
三、语文教师工作评估的程序 377
第四节 语文教师的心理角色 385
一、语文教学的主导者 385
二、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386
三、民族语文的示范者 387
四、为人师表的教育者 387
第五节 语文教师的心理品质 387
一、语文教师的情趣品质 387
二、语文教师的意志品质 388
三、语文教师的智力品质 389
第六节 语文教师的职业能力 390
一、语文能力 390
二、教学能力 391
三、自学和科研能力 392
第七节 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 395
一、科学用脑,张驰有致 395
二、加强社交,乐业合群 396
三、舒展胸怀,达观上进 396
四、正视困苦,增强耐力 396
第十六章 语文教学新视野 398
一、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学之路 398
二、语文教学应重在创建与发展 408
三、把握语文学科的实质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