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什么是家庭? 4
第二节 社会学与家庭 9
功能主义 10
马克思主义 11
男女平等主义(或女权主义) 14
第二章 家庭的结构:生物的还是社会的? 16
第一节 核心家庭 17
第二节 孩子的需要 22
第三节 两性分工 27
第四节 概要 35
第三章 现代家庭的发展 37
第一节 一个功能主义者的探索:T.帕森斯的研究成果 38
帕森斯的论点 38
帕森斯受到的挑战 42
第二节 经验主义的论述 45
亲属关系正在衰落吗? 46
小结 54
变化中的家庭作用 56
概要 6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65
恩格斯 66
现代的描述 67
对马克思主义的分析 69
第四节 概念和夫妇式家庭 73
第一节 婚姻、双亲身份和两性分工的本质及其变化趋向 77
第四章 婚姻、双亲身份和两性分工 77
前工业社会时期:夫妻间的经济伙伴关系 78
工业化社会时期:家庭主妇——母亲角色的加强 8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时期:更加对称的劳动分工? 86
第二节 理论透视 104
对家庭和社会有利吗? 104
是资本主义的支柱吗? 106
是为了男人的利益吗? 111
马克思主义和女权主义的“联姻” 115
第五章 夫妇式家庭:避难所还是监狱? 121
第一节 是一个避难所? 121
第二节 是一座监狱? 126
是资本主义压迫的工具? 126
压抑人的个性吗? 129
是压迫妇女的机构? 133
第三节 既是一个避难所又是一座监狱? 138
第一节 离婚的制度化 141
第六章 重建夫妇式家庭 141
离婚法的引入及其限制的放宽 142
离婚率 145
离婚的原因 149
离婚经历 154
第二节 单亲家庭 158
结构特征 161
紧张与矛盾 172
第三节 再婚家庭 174
结构特征 176
再婚家庭的脆弱性 179
第四节 究竟有多大变化? 180
第七章 家庭替换形式的探索 182
第一节 替换的生活方式思想的发展 183
第二节 同居 186
结构特征 187
紧张的根源 193
第三节 同性夫妻 194
结构特征 195
紧张的根源 201
第四节 群居 202
结构特征 204
紧张的根源 206
第五节 家庭替换的诸形式:一个成功的史话? 208
替换的生活方式努力的失败 209
亲家庭运动 211
第八章 结束语 214
中英文作者索引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