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共政策概述 3
第一章 公共政策概述 3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界定 3
一、公共政策的涵义 3
第一篇 理解公共政策 3
第一篇 理解公共政策 3
二、公共政策的特点 5
三、公共政策的内容和分类 6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过程 7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 8
二、公共政策的制定 10
三、公共政策执行 11
四、政策评估 13
五、政策调整 15
六、政策终结 15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主体和客体 16
一、公共政策主体 17
二、公共政策客体 22
第二篇 经济政策 27
第二章 财政政策 27
一、财政政策的内涵 27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27
第二篇 经济政策 27
第二章 财政政策 27
二、财政政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 29
三、财政政策的类型 33
一、财政政策的目标体系 40
第二节 财政政策目标 40
二、财政政策各目标之间的冲突和协调 50
第三节 财政政策的工具 53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 53
二、财政政策乘数效应 59
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 63
第四节 现阶段我国启动经济的积极财政政策 63
二、“积极财政”的政策措施 66
三、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有配套措施来落实 69
第一节 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 71
一、货币制度 71
第三章 货币政策 71
第三章 货币政策 71
二、中国的货币政策 72
三、货币政策决策机构 75
四、货币政策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 76
第二节 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 78
一、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 78
二、通货紧缩及其治理措施 80
三、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84
一、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 86
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86
二、供给型货币政策向双向型货币政策的调整 88
三、货币政策的透明化 89
四、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92
第四章 产业政策 98
第四章 产业政策 98
第一节 产业政策的基本原理和体系 98
一、产业政策的含义 98
二、实施产业政策的作用 100
三、产业政策的体系 102
四、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104
第二节 我国产业政策现状 106
一、我国产业政策的简要历史回顾 106
二、当前产业政策支持的投资领域和制定的原则 108
三、我国产业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与矛盾 109
第三节 我国新时期的产业政策 114
一、积极应对入世的挑战 114
二、知识经济与我国的产业政策 115
三、西部大开发与产业政策的调整 118
第五章 外资政策 121
第一节 外商投资与外资政策 121
一、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121
第五章 外资政策 121
二、中国吸收外资的基本政策 125
三、当前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 128
四、国际直接投资 131
五、外商投资企业管理程序 133
一、中国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的选择 134
二、中国引资经济效果的评述 134
第二节 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分析 134
三、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经验和不足 140
第三节 新形势下我国外资政策的完善与发展 143
一、中国入世后开放领域内外无别 143
二、西部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 144
三、西部开发呼唤外资政策的重大调整 146
四、加快西部开发的外资政策选择 148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和外贸政策 153
一、自由贸易理论综述 153
第六章 外贸政策 153
第六章 外贸政策 153
二、保护贸易理论综述 157
三、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161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外贸政策 162
一、两种发展战略下的外贸政策的差异 163
二、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原因 164
三、对东亚奇迹的反思 165
第三节 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 167
一、外贸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67
二、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的内容 170
第四节 新时期我国外贸政策的调整 174
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需进行的外贸政策调整 174
二、加强中国的反倾销工作 176
第七章 经济特区政策 180
一、经济特区概述 180
第一节 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180
第七章 经济特区政策 180
二、中国经济特区的目标设计 181
三、特区作用的基本方式 184
第二节 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 186
一、世界经济特区的形成发展概况 186
二、世界经济特区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因 188
三、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 190
第三节 经济特区政策的重新调整 192
一、特区的现实困境 193
二、特区还要继续“特”下去 195
三、经济特区政策的调整与发展 197
第八章 农业经济政策 200
第八章 农业经济政策 200
第一节 农业基本经营制度 201
一、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 201
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内容 204
第二节 农村土地政策 206
一、农村土地所有政策 206
二、农村土地利用政策 208
三、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 211
第三节 乡镇企业发展政策 213
一、乡镇企业发展政策的演变 213
二、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 216
第四节 农业财政政策 221
一、农业财政政策 221
二、农业信贷政策 223
第五节 农业产业化政策 227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227
二、农业产业化的过程 228
三、农业产业化政策的内容 230
第六节 农业流通政策 234
一、农业生产资料供销政策 234
二、农产品流通政策 237
三、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 239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政策 242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概述 242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242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政策 242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背景 245
第二节 国外可持续发展政策 248
一、世界可持续发展政策概述 248
二、一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250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 252
一、人口压力 253
二、资源压力 253
四、产业压力 254
五、政治社会压力 254
三、生态环境压力 254
第四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255
一、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要求 256
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政策 258
三、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260
第五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完善 261
一、关于农业 261
二、政策上的改进 263
三、公众参与的可持续发展 265
第三篇 政治政策 271
第十章 国防政策 271
第十章 国防政策 271
第三篇 政治政策 271
一、“积极防御,防敌突袭”战略 272
第一节 我国国防战略的调整 272
二、“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275
三、“应付和打赢局部战争” 276
一、战略转变的背景 278
第二节 新时期我国的国防战略与国防政策 278
二、新时期我国的国防政策 280
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284
四、新时期我国的国防建设 287
第十一章 外交政策 292
第十一章 外交政策 292
第一节 外交政策类型 292
一、霸权主义外交政策 293
二、依附性外交政策 294
三、不结盟外交政策 295
四、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296
第二节 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298
一、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政策(1949年建国~50年代中期) 298
二、60年代的“两个拳头打人”政策(50年代后期~60年代末期) 300
三、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政策(60年代末~70年代末) 302
四、80年代以来的全方位外交政策(80年代至今) 304
第三节 新的时代特征及我国外交战略构想 308
一、明确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中心目标 311
二、构建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 312
第十二章 社会团体政策 317
第十二章 社会团体政策 317
第一节 社会团体概述 317
一、社会团体的内涵和特征 317
二、社会团体存在的原因分析 318
三、政治意义上的社会团体及其重要性 320
四、利益集团及其分类 323
第二节 美国政治中的利益集团效应 325
一、利益集团的正效应 325
二、利益集团的负效应 328
一、中国社会团体政治结构 331
第三节 中国的社会团体概况 331
二、中国的主要社会团体 334
三、中国社会团体的特点 335
第四篇 社会政策 341
第十三章 收入分配政策 341
第四篇 社会政策 341
第十三章 收入分配政策 341
第一节 收入分配政策概述 341
一、收入分配政策的含义 341
二、收入分配的原则 343
三、收入分配政策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44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政策 346
一、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发展历程 347
二、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特点 348
三、中国收入分配 差距现状 351
第三节 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与优化 355
一、采取措施,缩小地区差距 355
二、缩小城乡差距 357
三、完善收入再分配调节政策 359
四、建立经营者收入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途径和办法 361
第十四章 就业政策 362
第一节 各国就业政策概述 362
一、日本的就业政策 362
第十四章 就业政策 362
二、英国的就业政策 364
三、北欧国家的就业政策 367
四、阿根廷的就业政策 370
第二节 我国就业政策现状 371
一、我国劳动力就业现状 371
二、对城镇化道路的分析 373
三、中国就业政策的目标与基本思路 375
第三节 我国就业政策的完善与发展 379
一、经济发展是解决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根本 379
二、加快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380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381
四、转变下岗职工择业和创业观念,鼓励下岗者自谋职业,鼓励自创个体和私营企业 382
五、优化就业服务手段 383
六、规范职业教育,发展职业培训,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 384
第十五章 社会保障政策 386
第十五章 社会保障政策 386
第一节 经济社会转型对社会保障改革的要求 386
一、社会保障的作用 386
二、几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简介 388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 390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 392
第二节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 394
一、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394
二、农村建立社会保障的意义 397
三、加快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399
第三节 转型时期社会保障政策及制度的完善 402
一、市场经济的完善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402
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考察 405
三、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模式 405
四、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措施 407
第十六章 扶贫政策 411
第十六章 扶贫政策 411
第一节 我国贫困地区的分布 411
一、我国贫困地区的分布 412
二、贫困地区分布的主要特征 413
第二节 贫困的原因分析 416
一、自然条件恶劣 417
二、人口数量庞大,人的素质比较低 417
三、生产技术水平落后 418
四、产业结构单一 418
五、社会基础设施滞后 419
第三节 国家的扶贫政策 420
一、我国扶贫战略的三次重大变化 420
二、我国扶贫的具体政策选择 428
三、我国扶贫工作的成就 431
四、新世纪我国实施的扶贫计划 432
第十七章 人口政策 436
第十七章 人口政策 436
第一节 人口政策概述 436
一、人口政策及其特征 436
二、人口政策类型 437
第二节 国外人口政策 442
一、国外人口政策概述 442
二、一些国家的人口政策 444
第三节 中国人口政策 448
一、中国人口政策的形成和完善 448
二、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其负面效应 450
三、中国人口政策的价值取向 451
四、中国人口政策的内容 455
五、实施人口政策的条件 456
第四节 少数民族的人口政策 457
一、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特殊性和现实基础 457
二、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的具体内容 458
第十八章 环境政策 461
第一节 环境问题 461
一、世界环境问题 461
第十八章 环境政策 461
二、我国的环境问题 464
第二节 国外环境政策概述 467
一、环境保护的政策手段 467
二、各国的具体环境政策 470
第三节 我国的环境政策 474
一、我国环境政策的原则 474
二、一些重要的环境政策 476
第四节 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 479
一、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制度 479
二、“三同时”制度 481
三、许可证制度 481
四、排污收费制度 483
六、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485
五、限期治理制度 485
第五篇 科技文教政策 489
第十九章 科技政策 489
第一节 科技发展与现代科技政策 489
一、科技与科技发展 489
第五篇 科技文教政策 489
第十九章 科技政策 489
二、现代科技政策的起源与概念 493
三、现代科技政策的内容与形式 494
四、科技政策的作用与意义 495
一、英国的科技政策 497
第二节 外国主要科技政策的借鉴与我国现代科技政策 497
二、美国的科技政策 498
三、日本的科技政策 500
四、我国科技政策的制定 502
五、我国现代科技政策 504
第三节 科技体制演变与体制改革的效果评价 510
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程和主要措施 511
二、科技体制改革的成效 512
三、科技体制改革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 514
第四节 转轨时期我国科技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515
一、宏观科技管理体系的建立 516
二、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517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519
第二十章 教育政策 521
第一节 教育与发展 521
第二十章 教育政策 521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 521
二、教育与经济发展 524
三、教育与文化发展 529
第二节 国外教育政策 531
一、法国的教育政策 531
二、美国的教育政策 535
三、日本的教育政策 539
四、苏联的教育政策 544
第三节 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545
一、我国教育发展的优势 545
二、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 547
三、我国教育发展的未来 549
一、我国教育政策的作用 550
第四节 我国的教育政策 550
二、我国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 552
第一节 文化政策 560
第二十一章 文化、体育与卫生政策 560
一、文化 560
第二十一章 文化、体育与卫生政策 560
二、我国的文化政策 561
第二节 体育政策 569
一、我国的体育事业 569
二、我国的体育政策 571
第三节 公共卫生政策 573
参考文献 576
参考文献 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