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抗日文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刍议 陈乃宣 1
抗日文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刍议 陈乃宣 1
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从持久战总体战略谈起 钟兴锦 17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社会科学概观及其历史贡献 31
魏华龄 31
抗战时期的广西史学 钟文典(执笔)潘香华 56
抗战时期的广西史学 钟文典(执笔)潘香华 56
从“七·九”事件看桂系联共反共的两种二重性——兼谈应吸取什么教训 姚 蓝 71
新发现毛泽东的一篇轶文:《序〈论持久战〉的英译——释抗战与外援》 万一知 82
论桂林文化城的鲁迅杂文研究 刘泰隆 88
桂林和重庆:大后方文坛的双璧 苏光文 118
武汉桂林抗战文化运动之比较研究 徐莉君 131
论桂林文化在抗战文化城时期的演进 凌世君 141
论桂林文化在抗战文化城时期的演进 凌世君 141
穿透浓雾的阳光——谈桂林文化城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 雷 锐 149
论端木蕻良在桂林创作的风格转换 雷 锐 161
李建平 173
论抗战时期端木蕻良在桂林的文学创作及意义 173
田汉抗战时期在桂林的诗创作探微 蔡定国 184
廖沫沙在桂林的创作述评 黄高潮 203
爱国·爱民·爱真理 209
——评40年代巴金同赖贻恩神父的一场大论战 209
杨益群 209
杨益群 209
慧星早陨,壮歌永存——论严杰人和他的诗 黄泽佩 222
一组高昂的战歌一串凄婉的歌谣 257
——丁玲、萧红在桂林文化城发表小说之比较 257
苏锡新 257
桂林抗战音乐活动中的满谦子先生 王小昆 267
李桦在桂林的抗战美术活动及其贡献 杨益群 274
纪念韬奋,学习和发扬韬奋精神 魏华龄 289
杨东莼在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的办学思想 296
唐军富 罗小华 296
陈劭先先生对桂林文化城的贡献 赵晓恩 305
张锡昌为桂林抗战文化而忘我工作 植恒钦 313
杨潮在广西师专及其遇害前后 温致义何砺锋 326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及其寓居桂林诗文摭谈 李 曦 340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及其寓居桂林诗文摭谈 李 曦 340
抗战年代书作枪——桂林文化城抗战图书的出版 龙谦 347
略论桂林三家书店在抗战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58
李永刚 358
李永刚 358
论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的纪实摄影——兼谈沙飞在桂林的影响 廖国一 雷嗣炯 370
刘小林 彭 超 383
桂林文化城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及其思考 383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的报刊 钟小钰 394
团结的旗帜 抗日的号角 407
——论桂林《救亡日报》的时代特色及其编辑风格 407
张鸿慰 407
浅谈桂林抗战教育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蒋桂珍 416
桂林文化城时期的青年运动初探 刘春燕 427
桂林妇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蓝 海 444
读《桂林抗战文学史》札记 蒙树宏 456
的贡献 刘泰隆 465
略评邵荃麟等论述《阿Q正传》主题和思想意义 465
重读《阿Q的死》 刘泰隆 475
评《湘桂线上——李超剧作选》 李复兴 482
论抗战著名话剧《蜕变》 490
——兼论编写抗战文学史的一个原则问题…… 490
岳小燕 刘泰隆 490
新发现的欧阳予倩歌剧本事稿 蔡定国 505
若干问题的意见 陈大文 512
关于《桂林抗战文化研究文集》(1~3)集中 512
对《桂林抗战文化史料》的一些意见 陈大文 526
为“广西宪政协进会”正名 魏华龄 531
对《桂林文化城概况》一书的若干订正 李建平 539
关于茅盾、艾青抗战文艺活动若干史实的补正 545
李建平 545
对一部研究茅盾著作的几点意见 邓祝仁 551
《漓江感旧·王鲁彦之死》有误 邓祝仁 553
后记 编 者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