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1
概述 1
大事记述 9
卷 二 建置沿革 59
第一章 建置 59
第一节 置县沿革 59
第二节 境域演变 63
第二章 行政区划 64
第一节 政区 64
一、明置五里 64
二、清置二里 64
三、民国“三制 65
四、建国后的行政区划 66
第二节 瓦寺土司辖地政区 69
第三节 卧龙自然保护特别行政区 70
第三章 乡镇 70
第一节 镇 70
一、威州镇 70
二、漩口镇 72
三、映秀镇 73
第二节…乡 74
一、克枯乡 74
二、龙溪乡 75
三、雁门乡 75
四、威州乡 76
五、绵虒乡 77
六、玉龙乡 78
七、草坡乡 78
八、银杏乡 79
九、白花乡 79
十、水磨乡 80
十一、白石乡 81
十二、三江乡 81
十三、卧龙乡 82
十四、耿达乡 82
卷 三 自然地理 83
第一章地质 83
第一节地质构造 88
一、九顶山华夏系构造 88
二、薛城~卧龙“S型构造 90
三、白水河经向构造 93
第二节 地层 97
一、中元古界黄水河群 97
二、震旦系 97
三、寒武系 98
四、奥陶系一志留系 98
五、泥盆系 98
六、石炭系 99
七、二迭系 99
八、三迭系 99
九、侏罗系 100
第三节 岩浆岩 102
第四节 矿藏 102
一、煤 103
二、石灰岩 103
三、白云岩 103
四、方解石 103
五、石墨 103
六、石棉 104
七、石榴子石 104
八、油石 104
九、大理石 104
十、重晶石 104
十一、石膏 105
十二、矿泉 105
十三、水晶一硅石 105
十四、黄铁矿一硫铁矿 105
十五、磷块岩…………………………一 106
十六、金 106
十七、银 106
十八、铅锌 106
十九、铜 107
二十、铁 107
二十一、宝石 玉石 108
二十二、白云母 108
二十三、砂金 108
第五节 地震 109
第二章 地貌 119
第一节 地貌类型 119
第二节 山脉 122
一、茶坪山脉 122
二、邛崃山脉 122
第三节 灾害地貌 124
第三章 气候 126
第一节 气候特点 126
第二节 气象要素 129
一、气温 129
二、积温 129
三、降水 130
四、日照 130
五、蒸发量 130
六、湿度与干燥度 131
七、气压和风 131
第三节 气象灾害 135
一、涝灾 135
二、旱灾 136
兰、风灾 136
四、冰雹 136
五、低温冷害 137
第四节 物候 137
第四章 水文 139
第一节 水系 139
一、河流 139
二、地下水 141
三、高山湖泊 141
第二节 径流 142
第三节 水灾 143
第五章 土壤 146
第一节 土壤类型 146
一、土壤垂直带谱 146
二、土壤分布 147
第二节 土地利用 148
第六章 生物 150
第一节 植物 150
一、植物门属 150
二、植物分布 151
三、植物资源 153
第二节 动物 155
一、养殖动物 155
二、野生动物 155
卷 四人口 157
第一章 人口状况 157
第一节 发展 157
第二节 分布 158
一、人口密度 158
二、城乡分布 158
三、民族分布 159
第三节 结构 159
一、民族构成 159
二、性别比 159
三、年龄构成 160
四、行业构成 160
五、文化程度构成 160
第二章 人口管理 167
第一节 户政 167
第二节 人口普查 167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68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168
一、机构 168
二、队伍 168
第二节 措施 169
一、宣传教育 169
二、奖惩政策 170
三、节育手术 170
四、避孕药具发放 171
第三节 成效 171
卷 五 党派群团 17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173
第一节 建国前党的活动 173
一、红军长征时期 173
二、地下活动时期 17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汶川县委员会 175
一、组织沿革 175
二、党员代表大会 175
三、基层党组织 178
第三节 党务工作 181
一、组织工作 181
二、宣传工作 183
三、统战工作 184
四、纪律检查 186
五、信访工作 188
六、党史征篇 188
七、保密工作 189
八、档案工作 189
九、政法工作 189
十、政策研究 189
十一、党校 190
第二章 其它党派 190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190
第二节 中国青年党 191
第三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191
第三章 群众团体 192
第一节 总工会 192
一、工人代表大会 193
二、工会工作 193
三、工会财务 195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 195
第三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
一、团代会 196
二、主要工作 196
三、中国少年先锋队 197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198
一、妇女代表大会 198
二、妇女基层组织 199
三、妇女工作 199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 201
卷 六政权 203
第一章 民国代议制机构 203
第一节 县临时参议会 203
第二节 县参议会 203
第三节 选举 203
第二章 人民政权权力机构 204
第一节 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204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207
一、第一届 207
二、第二届 207
三、第三届 207
四、第四届 207
五、第五届 208
六、第六届 208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210
一、机构设置 210
二、主要工作 210
第四节 人民代表 211
第三章 行政机构 213
第一节 县署 县政府 213
第二节 县苏维埃 215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216
第四节 基层行政组织 219
第四章 政事纪要 223
卷 七 政协 239
第一章 机构组织 239
第一节 汶川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 239
第二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泣川县委员会 239
第二章 政协会议 241
第一节 历次常委会概况 241
第二节 全委会 243
第三章 政协工作 245
第一节 各专门委员会(组)工作 245
一、学习委员会工作 245
二、提案委员会工作 245
三、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 245
四、海外联谊及祖国统一委员会工作 246
五、政治经济组工作 246
六、文卫科技组工作 246
第二节 协商监督活动 247
一、召开例会咨政议政 247
二、列席县人民代表大会 247
三、视察及调查研究 247
四、召开各种座谈会 247
第三节 其它工作 248
一、来信来访 248
二、落实政策 248
三、咨询服务 248
卷 八 政法 249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司法 249
第一节 警政 249
一、机构设置 249
二、清匪 249
第二节 审判 250
第二章 人民公安 250
第一节 清匪 251
第二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251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252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 252
第五节 治安管理 253
一、特种行业管理 253
二、危险物品管理 253
三、维护公共秩序 254
第六节 户政管理 254
第七节 消防 255
第八节 罪犯改造 255
第三章 人民检察 255
第一节 刑事检察 256
第二节 法纪检察 256
第三节 经济检察 257
第四节 监所检察 257
第四章 人民审判 258
第一节 刑事审判 258
第二节 民事案件 259
第三节 经济审判 262
第四节 案件复查 262
第五章 司法行政 263
第一节 法制宣传 263
第二节 法律顾问 263
第三节 公证事务 264
第四节 人民调解 264
卷 九 军事 267
第一章 军事机构 267
第一节 团防局 267
第二节 国民兵团 267
第三节 抗日后援会 268
第四节 抗日防空组织 268
第五节 人民武装部 268
第六节 人民武装委员会 270
第二章 地方武装 271
第一节 瓦寺土兵 271
第二节 垦殖自卫队 271
第三节 民众自卫队 271
第三章 驻军 272
第一节 红军 272
第二节 人民解放军 272
第三节 武警中队 273
第四节 其它驻军 273
第四章 民兵 274
第一节 组织 274
第二节 训练 275
第三节 活动 276
一、清匪平叛 276
二、维护治安 277
三、参加建设 277
第五章 兵役 278
第一节 征兵 278
第二节 志愿兵 义务兵 279
第三节 预备役登记 281
第六章 战事 281
第一节 瓦寺土兵抗击英军 281
第二节 反清起义 282
第三节 红军长征在汶川的战斗 283
一、雁门关战斗 283
二、巧夺岭岗 284
三、两架索桥渡岷江 284
四、相持板桥关 285
五、马岭山阻击战 285
第四节 屯汉冲突 286
卷 十 民政 287
第一章 社会福利 287
第一节 慈善机构 287
第二节 敬老院 287
第二章 救济 288
第一节 社会救济 288
一、贫困救济 288
二、孤老病残救济 288
三、定期定量补助 289
第二节 灾害救济 290
第三章 优抚 293
第一节 烈士褒扬 293
一、篇印烈士英名录 293
二、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 293
三、修建红军烈士纪念馆 294
四、召开烈士追悼会 294
第二节 抚恤 294
一、牺牲病故抚恤 294
二、残废抚恤 295
第三节 拥军优属 295
一、拥军 295
二、优属 296
三、优待留落红军人员 297
第四章 安置 297
第一节 复退军人 297
第二节 收容遣送 299
第五章 扶贫 300
第一节 生产生活扶持 300
第二节 扶贫企业 300
一、水磨扶贫砖厂 300
二、映秀扶贫茶厂 301
三、玉龙沙石生产组 301
第六章 婚葬管理 301
第一节 婚姻管理 301
第二节 殡葬管理 302
卷 十一 劳动人事 303
第一章 劳动 303
第一节 劳动就业 303
一、招工 303
二、就业前培训 304
第二节 劳动工资 305
第三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306
第二章 人事 306
第一节 干部队伍 306
第二节 干部来源 308
一、招干 308
二、大、中专毕业生安置 308
三、安置军队转业干部 309
第三节 干部管理 309
一、任免 309
二、调配 310
三、奖惩 310
四、培训 311
第四节 落实政策 311
第五节 离休 退休 退职 311
一、离休 311
二、退休 312
三、退职 312
第六节 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 312
一、安全生产 312
二、劳动保护 313
第七节 职工福利 314
卷 十二 综合经济 315
第一章 经济发展 315
第一节 工农业生产 316
第二节 其它行业 318
第二章 经济结构 320
第一节 生产关系结构 320
第二节 社会产值结构 324
第三节 国民收入结构 324
第三章 建设投资 325
第一节 工业 326
第二节 农业 326
第三节 林业 326
第四节 水利 327
第五节 交通 327
第六节 教育 328
第七节 文化 328
第八节 卫生 329
第九节 商业服务 329
第四章 人民生活 330
第一节 城镇 330
一、收入水平 330
二、生活消费 331
三、居住水平 332
第二节 农村 333
一、收入水平 333
二、生活消费 334
三、居住水平 335
第五章 经济管理 335
第一节 计划 335
第二节 工商行政 337
一、集市贸易 337
二、工商业登记 338
三、商标 338
四、经济合同 339
五、个体工商户 339
六、打击投机倒把 339
第三节 物价 340
第四节 标准计量 342
第五节 物资 343
第六节 审计 346
第七节 统计监督 347
第八节 地政 348
卷 十三 农牧业 349
第一章 农业 349
第一节 农作物结构 349
一、粮食作物 349
二、经济作物 354
三、饲料 绿肥 355
第二节 耕作制度 356
一、水田改制 356
二、旱地改制 356
第三节 农业技术 357
一、推广良种 357
二、施肥 358
三、作物栽培 359
四、植物保护 361
五、农田建设 362
六、农业机械 363
七、农技机构 364
第四节 农村经营管理 365
一、计划管理 365
二、劳动管理 366
三、财务管理 366
四、物资管理 367
五、收益分配 368
第二章 牧业 371
第一节 养殖 371
一、家畜 371
二、家禽 374
三、兔蜂 375
第二节 饲料 376
一、草场 376
二、饲草 376
三、饲料 376
第三节 畜牧兽医 377
一、机构人员 377
二、检疫 378
三、疫病防治 378
第三章 乡镇企业 380
第一节 企业门类 381
一、工业 381
二、建筑业 382
三、商业 服务业 383
四、运输业 383
五、农业企业 384
第二节 经营管理 385
一、经营体制 385
二、人事、劳动管理 386
三、计划管理 386
四、生产责任制 387
五、财务管理 387
卷 十四 林业 389
第一章 林业资源 389
第一节 森林资源 389
第二节 动植物资源 390
第三节 风景林 珍稀古树 391
第二章 植树造林 392
第一节 采种 392
第二节 育苗 395
第三节 造林 396
第四节 抚育 400
第三章 森林保护 401
第一节 封山育林 401
第二节 护林 402
第三节 森林防火 403
第四节 防治病虫 404
第五节 保护珍稀动物 405
第四章 森林利用 406
第一节 森林采伐 406
一、计划采伐 406
二、零星采伐 407
三、过度采伐 408
第二节 林产品经营 409
一、木材收购 409
二、林产品 410
第五章 林业管理 415
第一节 林权 415
第二节 责任制 416
第三节 木材管理 417
第四节 林业经费 418
一、林业基金 418
二、育林基金 418
三、其它收入 419
四、林业事业及行政经费 419
卷 十五 水利电力 421
第一章 水利资源 421
第一节 水量 421
第二节 水能 422
第二章 水利建设 423
第一节 引水工程 423
第二节 蓄水工程 425
第三节 提灌工程 425
一、电力提灌工程 425
二、喷灌建设 426
第四节 农村人畜饮水工程 426
第五节 防洪工程 427
第三章 水电建设 428
第一节 电站 428
一、映秀湾电站 430
二、渔子溪一级电站 430
三、渔子溪二级电站 430
四、下庄电站 430
五、草坡电站 431
六、县属各级电站 431
第二节 电力网络 434
第四章 供电 用电 434
第一节 生产生活供电 434
一、工业用电 435
二、农业用电 435
三、生活用电 435
第二节 农村初级电气化 435
第五章 管理 437
第一节 电力管理 437
一、小水电经营管理 437
二、农电安全管理 437
三、电力经费 437
第二节 水利管理 438
卷 十六 工业 440
第一章 工业门类 440
第一节 采矿业 440
一、铁矿 440
二、金钢砂矿 440
三、大理石矿 441
四、云母矿 441
第二节 冶金业 442
第三节 机械工业 442
一、农机修造 442
二、通用机械 443
第四节 化肥工业 443
第五节 煤炭工业 444
第六节 建材工业 448
一、水泥 448
二、砖瓦 449
三、石膏制品 450
四、方解石 450
五、预制构件 452
六、胶合板构件 452
七、木材加工 452
八、砂石 453
第七节 加工业 454
一、酿造 454
二、罐头制造 455
三、制茶 455
第八节 造纸 印刷工业 455
一、造纸 455
二、印刷 456
第九节 建筑业 458
第十节 手工业 458
一、小农具 458
二、小五金 459
三、缝纫 459
四、篇织 460
五、修配 460
第二章 管理 460
第一节 地方国营企业 461
第二节 二轻工业 462
第三节 乡镇企业 462
第四节 个体工业 463
卷 十七 交通 465
第一章 道路 465
第一节 古道 465
第二节 公路 466
一、国道(成阿公路) 466
二、省道 466
三、县道 467
四、乡村道 467
五、专用道 467
六、机耕道 468
第二章 桥梁 渡口 469
第一节 桥梁 469
一、索桥 469
二、木桥 470
三、石桥 471
四、钢绳吊桥 471
五、钢筋混凝土桥 474
第二节 渡口 475
一、威州渡口 475
二、七盘沟渡口 475
三、漩口渡口 475
四、映秀中滩堡渡口 475
第三章 运输 475
第一节 陆路运输 475
一、运输工具 475
二、运输机构 476
三、客货运量 478
第二节 水上运输 479
第四章 交通管理 480
第一节 公路养护 480
一、省道养护 480
二、县道养护 480
三、乡村道养护 481
四、专用道养护 481
第二节 交通安全 481
一、交通安全宣传 481
二、安全检查 482
卷 十八 邮电 485
第一章 机构 485
第一节 邮电局 485
第二节 邮区 485
一、威州邮区 485
二、绵虒邮区 486
三、映秀邮区 486
四、漩口邮区 486
第二章 邮政 486
第一节 业务 486
一、函件 486
二、包裹 487
三、汇兑 488
四、报刊发行 489
五、机要通信 491
六、代理业务 491
第二节 邮路 492
一、驿站 492
二、干线邮路 492
三、区乡邮路 493
四、委办邮路 493
五、社下邮路 493
第三节 投递 494
一、县城投递 494
二、乡、镇邮件投递 494
三、农村邮件投递 495
四、机要邮件投递 495
第三章 电信 495
第一节 电话 495
一、长途电话 495
二、市内电话 497
三、农村电话 498
四、会议电话 499
第二节 电报 500
一、有线电报 500
二、无线电报 500
三、电报种类 500
四、电报投递 501
卷 十九 商业 503
第一章 商业体制 503
第一节 私营商业 503
第二节 集体商业 504
一、供销合作社 504
二、合作企业 506
三、乡镇商贸 508
第三节 公私合营商业 509
第四节 国营商业 509
一、地方国营 509
二、单位自营 512
第二章 商业网点 集市贸易 513
第一节 商业网点 513
一、农村 513
二、县城 513
三、工矿区 514
第二节 集市贸易 515
第三章 商品经营 517
第一节 农副土特产品购销 517
第二节 副食品供应 520
一、糖、烟、酒 520
二、肉食、蔬菜 521
三、食盐 522
第三节 地方产品购销 523
一、工业品 523
二、建筑材料 523
第四节 百货 日杂 其它 523
一、百、文、针、纺 523
二、五交、化工 524
三、农资 525
四、日杂 527
五、中西药品 528
六、石油燃料 528
第五节 废旧品收购 529
第四章 饮食服务 530
第一节 饮食业 530
第二节 服务业 531
第五章 商业管理 533
第一节 业务管理 533
一、购进和调入 533
二、扶持农村商品生产 534
三、销售和调出 534
四、储运 535
五、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535
第二节 财务管理 536
卷 二十 粮油 539
第一章 征购 539
第一节 征粮 539
第二节 收购 542
一、粮食 542
二、油料 545
第二章 销售 546
第一节 城镇 546
一、供粮数量 546
二、供粮品种 547
第二节 农村 547
第三节 议价销售 548
第四节 集市贸易 550
第三章 储运 550
第一节 储存 550
一、仓储设备 550
二、保管 551
第二节 调运 551
第四章 加工 553
第一节 磨坊油碾 553
第二节 机械加工 553
第五章 管理 554
第一节 计划 554
第二节 财务 554
第三节 票证 555
卷 二十一 财税 557
第一章 财政 557
第一节 财政收入 557
一、税收收入 557
二、企业利润收入 558
三、预算外收入 558
四、上级补助 559
第二节 财政支出 561
一、行政、事业费支出 561
二、基本建设投资支出 562
三、农业投资支出 563
四、预算外支出 565
第三节 财政管理 565
一、预算决算管理 565
二、行政、事业经费财务管理 567
三、企业财务管理 567
四、农业财务管理 568
五、财政监督 569
六、债券发行、管理 570
第二章 税务 571
第一节 税制 税种 571
一、税制 571
二、税种 575
第二节 税收 575
一国家税 575
二、地方税收 580
第三节 稽收管理 582
一、税收管理 582
二、利润监交 583
三、税务监察 583
卷 二十二 金融 585
第一章 金融管理 585
第一节 金融管理机构 585
一、合作金库 585
二、银行 保险公司 585
三 信用合作社 586
第二节 信贷资金管理 587
第三节 现金管理 588
第四节 结算管理 591
一、异地结算 592
二、同城结算 592
三、联行结算 592
第二章 存款 592
第一节 银行存款 592
第二节 储蓄 593
一、城镇储蓄 593
二、农村存款 594
第三章 信贷 596
第一节 农业贷款 596
第二节 工业贷款 598
第三节 商业贷款 601
第四节 固定资产贷款 604
第四章 国家基本建设投资 605
第一节 投资规模 605
第二节 基本建设拨贷款 606
第三节 施工企业管理 608
第五章 保险业务 608
第一节 财产保险 609
一、企业财产保险 609
二、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保险 609
三、家庭财产保险 609
第二节 人身保险 610
一、团体人身保险 610
二、简易人身保险 610
第三节 安全防灾 610
卷 二十三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614
第一章 县城建设 614
第一节 街道 614
第二节 房屋 615
第三节 公共设施 616
第二章 村镇建设 618
第一节 集镇 619
第二节 农村 620
第三章 建筑 623
第一节 建筑队伍 623
第二节 设计施工 624
第三节 建筑资金 624
第四节 建筑材料 624
第四章 环境保护 625
第一节 水源污染及治理 625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防治 626
第三节 噪声污染及防治 626
卷 二十四 教育 627
第一章 学堂 627
第一节 学宫 书院 627
一、学宫 627
二、书院 627
第二节 义学 私塾 628
一、义学 628
二、私塾 628
第二章 学校 629
第一节 学前教育 629
一、沿革 629
二、教学 630
三、威州幼儿园 630
四、威州镇托儿所 630
第二节 初等教育 631
一、沿革 631
二、私立广益学校 萝卜寨边民小学 633
三、民族预备班 寄宿班 634
四、中心完小 634
第三节 中等教育 643
一、中学 644
二、初、高中民族重点班 646
三、职工子弟中学 646
第四节 高等教育 650
第五节 专业教育 650
一、中专 650
二、技工校 651
三、农牧中学 652
第三章 管理 653
第一节 行政 653
一、行政组织 653
二、党群组织 653
第二节 思想教育 654
第三节 教学 656
一、学制 656
二、课程 656
三、教学方法 657
第四章 成人教育 658
第一节 农民教育 658
第二节 职工教育 659
一、干部职工业余学校 659
二、干部职工学校 659
三、电视广播教育 660
第五章 教职工队伍 660
第一节 来源 660
第二节 培训 662
一、政治理论学习 662
二、业务培训 662
第三节 待遇 663
一、社会地位 663
二、工资待遇 664
第六章 经费 设施 666
第一节 经费 666
第二节 设施 671
一、校舍 671
二、设备 671
卷 二十五 科技 637
第一章 科研单位 673
第一节 科研所(站) 673
第二节 四级农科网 674
第三节 地震测报办公室 675
第四节 学术团休 677
第二章 科技活动 679
第一节 科普宣传 679
第二节 科技情报 679
第三节 咨询服务 680
第四节 技术培训 681
一、讲座与进修 681
二、专业培训 681
第三章 科技队伍 682
第一节 专业人员 682
第二节 农村科技人员 685
第四章 科学研究 685
第一节 专业科研 685
一、农业 685
二、牧业 686
三、林业 687
四、农机水电 687
五、工业 地震 687
六、医药 卫生 688
第二节 群众科研 689
卷 二十六 文化 693
第一章 群众文化 693
第一节 文艺演出 694
第二节 展览 幻灯 696
一、展览 696
二、幻灯 696
第三节 书画 摄影 696
一、书画 696
二、摄影 697
第二章 民间文艺 698
第一节 音乐 歌舞 698
一、音乐 698
二、民歌 698
三、乐器 699
四、舞蹈 699
第二节 文学 701
一、神话 702
二、传说 702
三、民间故事 702
四、民谣 703
第三节 戏剧 曲艺 704
一、羌戏 704
二、川剧 705
三、皮影戏 705
四、评书 705
第四节 羌族民间工艺 706
第三章 图书 706
第一节 阅览 706
第二节 发行 707
第四章 电影 710
第一节 机构 710
第二节 发行与放映 710
第三节 技术培训及考核 711
第四节 影剧院 712
第五章 广播电视 714
第一节 广播 714
一、机构 714
二、设施 715
三、广播技术 716
四、广播节目 716
第二节 电视 718
第六章 书刊 通讯 720
第一节 书刊 720
第二节 通讯 720
第七章 名胜古迹 文物 722
第一节 名胜古迹 722
一、古遗址 722
二、古墓葬 724
三、古建筑 724
四、石碑 726
第二节 馆藏文物 728
一、古钱币 728
二、古砖瓦 729
三、石 陶 铜铁器 729
四、近现代革命文物 730
五、民俗文物 731
卷 二十七 体育 733
第一章 体育设施 733
第一节 公共体育场 733
第二节 学校运动场 733
第三节 职工运动场 734
第二章 体育活动 735
第一节 学校体育 735
第二节 职工体育 736
第三节 农村体育 737
第三章 人材培训 738
第一节 业余体校 738
第二节 运动员 裁判员 739
一、运动员 739
二、裁判员 739
第四章 比赛 739
第一节 比赛活动 739
第二节 比赛成绩 740
卷 二十八 医药卫生 745
第一章 医药卫生机构 745
第一节 医院 745
一、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部威州医院 745
二、县级医院 745
三、区卫生院 746
四、乡卫生院 747
五、农村合作医疗站 747
六、职工医院 747
第二节 县卫生防疫站 748
第三节 县妇幼保健站 748
第四节 县医药公司 748
第二章 医疗 749
第一节 中医 749
一、中医队伍 749
二、中医业务 749
第二节 西医 751
一、人员及设备 751
二、医疗技术 751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753
第三章 卫生防疫 754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574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755
一、肺结核 756
二、性病 756
三、麻风病 756
四、疟疾 757
五、头癣病 757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757
一、黑热病 757
二、克山病 757
三、大骨节病 758
四、地方性甲状腺肿 758
五、布氏杆菌病 758
第四节 预防接种 758
第五节 卫生监测 759
一、劳动卫生 759
二、食品卫生 759
三、饮水卫生 760
四、放射卫生 760
五、学校卫生 760
第四章 妇幼保健 761
第一节 新法接生 761
第二节 妇女病防治 762
第三节 妇女保健 763
第四节 儿童保健 763
第五章 药品 764
第一节 药品生产 764
一、中草药 764
二、中药炮制 765
三、西药制剂 765
第二节 药政管理 766
一、毒、麻药品管理 766
二、市场药品管理 766
卷 二十九 社会风土 769
第一章 社会组织 769
第一节 家族 769
第二节 帮会 771
一、袍哥 771
二、青年帮 772
三、青帮 772
第三节 会道门 772
一、一贯道 772
二、归根道 773
第四节 慈善会 773
第五节 红灯教 773
第六节 行会 774
第二章 宗教信仰 775
第一节 宗教 775
一、佛教 775
二、道教 776
三、伊斯兰教 777
四、基督教 777
第二节 羌族多神信仰 777
第三节 羌族“三坛经” 779
一、龙溪乡羌族“三坛经” 779
二、绵虒乡羌族“三坛经” 780
三、雁门乡羌族“三坛经” 782
第三章 风俗习惯 783
第一节 住宅 783
一、房屋 783
二、碉楼 784
第二节 服饰 785
第三节 饮食 787
第四节 婚姻 788
第五节 丧葬 790
第六节 礼俗 792
一、生子 792
二、满岁 792
三、祝寿 793
四、建房 793
五、其它 793
第七节 节日 庙会 794
一、年节 794
二、月节 795
三、其他节日 796
四、庙会 796
五、羌族祭山会 797
六、羌寨议话坪 798
第八节 禁忌 799
一、羌族 799
二、藏族 799
三、回族 800
第四章 语言 800
第一节 羌语 800
一、语音 800
二、语法 808
三、词汇 819
第二节 嘉戎藏语 827
卷 三十 人物 829
第一章 传略 829
第二章 名表 841
一、红军长征烈士 841
二、黑水战役以及平叛牺牲的烈士 845
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因公牺牲的烈士 851
四、抗日战争时期出征人员 854
五、对越自卫反击战立功受奖人员 854
六、荣获省以上表彰的模范、先进个人 857
卷 三十一 附录 859
一、文告 859
泣川县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 859
汶川县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抢救大熊猫安全度荒措施的安排意见 863
议川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布告 865
汶川县人民政府关于保护风景名胜和古树名木的通知 867
中共泣川县委员会、汶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方志篇纂工作的几项决定 868
汶川县人民政府关于新修《汶川县志》征集资料的通告 869
泣川县县志篇纂委员会关于对部门志、乡(镇)志验收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872
二、禹生汶川石纽补证 873
三、碑文 877
克枯乡小寺寨护林碑文 877
非土著人民不得应试章程碑文 877
四、艺文 879
五、旧县志序(节录) 886
六、汶川县乡镇志、部门志、专业志一览 888
七、新修《汶川县志》各卷责任篇辑名单 891
后记 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