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大豆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
第二节 我国栽培大豆起源和演变 3
第三节 我国大豆向外传播及对世界大豆生产发展的贡献 7
第四节 我国大豆栽培历史 9
第五节 建国以来我国大豆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成就 15
第二章 大豆的化学成分和用途 21
第一节 大豆的化学成分 21
第二节 大豆在食用上的用途 26
第三节 大豆在饲料上的用途 31
第四节 大豆在工业上的用途 35
第三章 我国大豆栽培区域 45
第一节 我国大豆的分布 45
第二节 我国大豆栽培区域划分的依据 47
第三节 我国大豆栽培区域 51
第四章 大豆的形态结构 59
第一节 根 59
第二节 茎 65
第三节 叶 69
第四节 花 74
第五节 荚 78
第六节 种子 81
第一节 大豆有机物质的代谢 87
第五章 大豆的生理 87
第二节 营养生理 100
第三节 大豆的生长发育 115
第四节 大豆的群体生理 138
第六章 大豆的生态类型 155
第一节 大豆的生态环境因素 155
第二节 大豆生育期生态类型的地理分布 159
第三节 大豆种粒大小生态类型的地理分布 162
第四节 大豆结荚习性生态类型的地理分布 164
第五节 大豆化学品质的生态地理分布 165
第七节 不同地区的大豆适应生态类型 167
第六节 种皮色与茸毛色的生态地理分布 167
第八节 大豆的生态类型与大豆的栽培和育种 168
第七章 大豆的分类 173
第一节 大豆的属和种 173
第二节 栽培种大豆品种分类的研究 175
第三节 我国栽培种大豆分类的原则、系统、性状依据及其标准 177
第四节 我国栽培种大豆的分类 180
第八章 大豆的遗传 215
第一节 大豆的植物学分类与细胞学 215
第二节 大豆质量性状的遗传 217
第三节 大豆数量性状的遗传 228
第一节 我国大豆育种的进展 257
第九章 大豆育种 257
第二节 我国大豆育种区和大豆育种任务 259
第三节 大豆品种资源研究 264
第四节 大豆引种 272
第五节 大豆的混合选种与系统选种 276
第六节 大豆杂交育种 279
第七节 大豆人工诱变育种 306
第八节 大豆抗病虫育种 314
第九节 大豆其它育种方法 321
第十节 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325
第一节 大豆优良品种 333
第十章 我国的大豆优良品种和良种繁育 333
第二节 大豆的良种繁育 349
第十一章 我国的栽培制度 357
第一节 轮作 357
第二节 间作、套作和混作 365
第十二章 大豆的土壤耕作 373
第一节 大豆的生长发育与土壤环境 373
第二节 大豆的翻地 375
第三节 大豆的整地 378
第四节 我国各大豆产区的土壤耕作制 380
第十三章 大豆的施肥 385
第一节 大豆需肥规律 385
第二节 施肥的增产效果及作用 390
第三节 大豆的施肥技术 399
第十四章 播种 407
第一节 播种前的种子准备 407
第二节 播种期 409
第三节 播种方法和技术 418
第十五章 大豆的密度和种植方式 425
第一节 产量构成因素 425
第二节 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 428
第三节 合理密植的原则 431
第四节 密植幅度 436
第五节 种植方式 437
第一节 补苗与间苗 441
第十六章 田间管理 441
第二节 杂草与防除 442
第三节 中耕与培土 446
第四节 灌溉与排水 453
第五节 生长发育调节技术在大豆上的应用 462
第十七章 大豆病虫害及其防治 467
第一节 大豆病害 467
第二节 大豆害虫 486
第十八章 收获、脱粒和贮藏 513
第一节 收获 513
第二节 脱粒和干燥 519
第三节 贮藏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