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中医起源 3
第一章 中医基础 3
第一节 源头探寻 3
一 三种观点 3
二 “与巫共舞”的启发 8
三 第三源头 11
第二节 《黄帝内经》 18
一 医学模式 19
二 理论与哲学 26
三 技术方法—合参 29
四 《内经》的历史局限性 34
第三节 《伤寒杂病论》 37
一 医圣 37
二 诊断—从现象到病机 40
三 论治—法、方、药 47
第四节 早期本草学 53
一 本草书籍 53
二 本草学者 55
三 药理—调和之路 60
第二编 今解基础—科学与哲学 75
第二章 系统科学 75
第一节 系统论与自组织 76
一 系统论 76
二 非生命系统自组织 79
三 生命系统自组织 85
第二节 耗散与混沌 90
一 耗散结构理论 90
二 混沌 93
第三节 中医与系统科学 97
一 相通之处 97
二 系统科学的局限性 101
三 中医学的超越 104
第三章 实体论和关系论 106
第一节 实体论 106
一 实体论曾经辉煌 106
二 实体论遭遇冲击 108
第二节 关系论 112
一 罗嘉昌的关系实在论 112
二 几点认识 115
第四章 另类哲学理论 120
第一节 另类素描 120
一 何谓另类 120
二 另类代表 122
三 单轨说与分岔说 126
第二节 天人合一论 129
一 天是生成的 130
二 天与人 131
三 不同于主流 133
第三节 元气论 135
一 元气是什么 135
二 元气与万物的关系 137
三 元气论不同于原子论 139
第四节 阴阳论 140
一 一般阴阳论 140
二 《周易》阴阳论 142
三 阴阳兼体说 146
第五节 五行论 147
一 起源 147
二 与阴阳论结合 150
三 相生相克 153
四 五行论小议 156
第五章 另类实践与意象思维 160
第一节 另类实践 160
一 多样化的实践 160
二 修道与悟性 167
第二节 意象思维 169
一 原逻辑思维 169
二 合一之法 172
三 不同之法 176
第三编 关系医学 185
第六章 中医理论今解 185
第一节 中医元气论 185
一 元气与人 185
二 元气与几种气 191
第二节 中医阴阳论 195
一 阴阳气论 196
二 阴阳关系论 198
三 阴阳和谐论 204
四 阴阳论与矛盾论 208
第三节 中医五行论 210
一 五行论 210
二 五行论与藏象论 221
三 历代名医与五行论 227
四 五行论在现代 237
五 五行模型解 246
第四节 经络学说 252
一 点线先后之争 252
二 弃线说 254
三 存线说 256
四 线气合一说 259
五 气与线放谈 262
六 经脉解 266
跋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