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病名概念 1
第二节 学术源流 2
一、先秦时期 2
二、秦汉时期 3
三、晋唐时期 4
四、宋元时期 5
五、明清时期 6
[附]历代记载惊悸、怔忡医著书目 7
第三节 现代研究 12
一、辨证论治应用研究 12
二、益气养阴法应用研究 12
三、温阳法应用研究 12
四、单味药及其制剂应用研究 13
[附]主要参考文献 14
第一节 病因病机 15
第二章 病因病机及转归预后 15
一、心虚胆怯 16
二、心血亏虚 17
三、心气不足 17
四、肝肾阴虚 18
五、心肾不交 19
六、脾失健运 19
七、痰饮内停 20
第二节 转归预后 21
八、血脉瘀阻 21
第三章 诊断与鉴别诊断 23
第一节 诊断 23
一、诊断要点 23
(一)心悸特征 23
(二)伴见症状及脉象 23
(三)其它 24
二、惊悸、怔忡常见舌脉 24
(一)常见舌象 24
(二)常见脉象 25
第二节 鉴别诊断 30
[附]惊悸、怔忡表现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的脉象 30
第四章 辨证论治 33
第一节 证治纲要 33
一、辨证要点 33
(一)辨惊悸与怔忡 33
(二)辨虚实兼夹 34
(三)辨脏腑虚损程度 34
二、治疗原则 35
(四)辨脉象 35
第二节 分型证治 36
一、心虚惊悸怔忡辨治 37
(一)心气不足 37
(二)心阳不足 37
(三)心血亏虚 38
(四)心阴亏虚 39
(一)心虚胆怯 40
二、脏腑兼虚惊悸怔忡辨治 40
(五)心阴心阳两虚(心脏气血阴阳亏虚) 40
(二)心脾两虚 42
(三)心肾不交 44
(四)肝肾阴虚 44
(五)脾肾阳虚 46
(六)心肾阳虚 47
三、气血阴阳亏虚惊悸怔忡中辨治 47
(一)气虚 47
(二)阳虚 48
(三)血虚 49
(四)阴虚 50
四、痰饮气血瘀阻惊悸怔忡辨治 51
(一)水气凌心 51
(二)痰饮内停 52
(三)痰浊阻滞 53
[附]痰迷心窍 55
(四)心气郁滞 55
[附]气滞(肝郁气滞) 56
(五)血脉瘀阻(心血瘀阻、心脉痹阻) 57
五、妇人惊悸怔忡辨治 59
(一)妇科出血性疾病与惊悸怔忡辨治 59
(二)带下与惊悸怔忡辨治 60
第五章 单方验方治疗 66
第一节 复方应用 66
第二节 单方应用 68
(一)气虚 74
(三)阴虚火旺 74
(二)血虚 74
第一节 针灸疗法 74
一、体针 74
第六章 其它疗法 74
(四)痰火扰心 75
(五)水饮内停 75
(六)血脉瘀阻 75
二、耳针 75
[附]针灸疗法文献摘要 76
三、穴位注射 76
第二节 食治及外治疗法 78
一、食治 79
二、外治法 81
第七章 历代应用方剂简介 82
第一节 汉唐方 82
桂枝甘草汤 82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82
真武汤 83
小建中汤 83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83
灸甘草汤 84
小柴胡汤 84
四逆散 85
茯苓甘草汤 85
理中丸(汤) 85
桂枝加桂汤 86
奔豚汤 86
小半大夏加茯苓汤 87
五苓散 87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87
半夏麻黄丸 88
磁朱丸(神曲丸) 88
人参丸(方一) 88
大远志丸 89
紫石英柏子仁丸 89
道人深师增损肾沥汤 90
石膏汤(方一) 90
排风汤 91
荆历汤 91
大补心汤 92
补虚调中防风丸 92
薯蓣丸 92
半夏补心汤 92
竹沥汤 92
茯神汤(方一) 94
远志汤(方一) 94
茯神汤(方二) 94
补心汤(方一) 95
补心汤(方二) 95
小定心汤 95
大镇心散 96
荆沥方 96
大定心汤 96
天镇心散 97
镇心丸 97
紫石酒 98
枣仁汤 98
乐令黄芪汤 99
肾沥汤 99
远志汤(方二) 100
古今录验五噎丸 100
五石镇心丸 101
七气汤方 101
深师大定心汤 102
犀角丸(方一) 102
必效钩藤汤 103
第二节 宋元方 103
泻肝防风散 103
附子散 104
人参散(方一) 104
甘菊花散 105
人参散(方二) 105
紫石英散(方一) 106
沙参散 106
远志散(方一) 107
人参丸(方二) 107
麻黄散 107
羚羊角散 108
葳蕤散 108
犀角丸(方二) 109
防风丸(方一) 109
茯神散(方一) 110
茯神丸 110
镇心熟干地黄丸 111
大柴胡汤 111
白茯苓散(方一) 112
人参散(方三) 112
桂心散 112
甘草散 113
芎散 113
人参散(方四) 114
龙齿散 114
茯神散(方二) 114
防风丸(方二) 115
酸枣仁丸 115
紫石英散(方二) 116
犀角散 116
牛黄丸 117
麦门冬散 117
人参散(方正) 118
酸枣仁散 118
白羊心汤 118
琥珀散(方一) 119
韭子丸 119
人参丹砂丸 120
定心龙胆丸 120
桂心汤 121
前胡汤 121
麦门冬汤 122
石膏汤(方二) 122
丹砂茯神丸 122
沉香散 123
木香丸 123
羌活汤 124
柴胡汤 124
蕊珠丸 125
人参汤 125
羊心汤 126
辰砂远志丸 126
珍珠母丸(真珠丸) 127
山药地黄丸 127
定志丸 127
龙齿镇心丹 128
泽兰丸 128
温胆汤 129
定心汤(方一) 129
小定志丸 130
远志散(方二) 130
当归龙胆丸 130
远志丸(方一) 131
益荣汤 131
龙齿丹 132
茯苓饮子 132
宁志丸 133
养心汤 133
朱砂安神丸 134
黄连安神丸 134
姜术汤 134
十味温胆汤 135
第三节 明清方 135
归脾汤 135
镇心爽神丸 136
天地煎 136
镇心丹 137
二宜丹 137
秘传酸枣仁汤 137
远志丸(方二) 138
状元丸 138
养血安神汤 139
安神镇惊丸 139
加味四物汤 139
朱砂消痰饮 140
白茯苓散(方二) 140
琥珀散(方二) 140
十四友丸 141
天王补心丹 141
止惊补心丹 141
定惊补肾汤 142
血府逐淤汤 142
川连安魂汤 143
牛黄豁痰丸 143
惊悸养心汤 143
加味温胆汤 144
大安汤 144
定心汤(方二) 144
安魂汤 145
加味状元丸 145
人参归脾丸(黑归脾丸) 146
一、调摄精神 147
第一节 预防护理要点 147
第八章 预防与护理 147
二、注意饮食起居 148
三、适度锻炼 148
四、防止病邪侵害 149
五、坚持治疗 149
第二节 养生概要 149
一、养生法于阴阳和于阴阳 150
二、辨体质阴阳改善禀赋不足 151
三、调摄精神舒畅情志 152
四、服天气顺四时 153
五、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154
六、劳逸结合锻炼身体 155
第九章 验案举例 158
第一节 心虚惊悸怔忡辨治案 159
一、心气心阳虚案(三案) 159
二、心血心阴虚案(三案) 162
一、心胆两虚案(六案) 166
第二节 脏腑兼虚惊悸怔忡辨治案 166
二、心脾两虚案(八案) 172
三、心肾两虚案(七案) 181
四、肝肾阴虚案(三案) 188
第三节 气血阴阳亏虚惊悸怔忡辨治案 191
一、气血亏虚案(二案) 191
二、阴阳虚损案(三案) 193
一、水气凌心案(一案) 196
第四节 痰饮气血瘀阻惊悸怔忡辨治案 196
二、痰浊阻滞案(兼心气郁滞,八案) 197
三、肝郁气滞案(七案) 206
四、心血瘀阻案(一案) 214
第五节 妇人惊悸怔忡辨治案 215
一、妇科出血性疾病与惊悸怔忡辨治案(七案) 215
二、带下与惊悸怔忡辨治案(二案) 222
第六节 脑外伤后遗惊悸怔忡辨治案 224
一、气血上逆脑窍瘀阻案(3案) 224
二、气血损伤脑海空虚案(2案)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