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通论 1
(一)农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
(二)农史研究与农业现代化 3
(三)农史目录、索引、年表 5
二 农业史综述 7
(一)农业起源 7
(二)农业考古 10
(三)农业史总论 12
1 通论 12
2 地区农业史 18
(1)华北地区 20
(2)东北地区 22
(3)西北地区 23
(4)华东地区 27
(5)中南地区 31
(6)西南地区 33
3 民族农业史 35
4 历代农业史 38
(1)先秦 38
(2)秦、汉 43
(4)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45
(3)三国、晋、南北朝 45
(5)近、现代 49
(四)农业政策与措施 52
(五)农民生活状况 55
(六)农业风俗 59
(七)农业机构与农业教育 59
(八)其他 61
三 农业经济思想 62
(一)通论 62
(二)本末论 63
(三)其他 70
四 农业人物与农书研究 72
(一)农业人物 72
(二)农书研究 74
1 通论 74
2 先秦 77
3 秦、汉 78
4 三国、晋、南北朝 80
5 隋、唐、五代 85
6 宋、辽、金、元 86
7 明 89
8 清 96
9 其他 99
五 土地制度 100
(一)通论 100
1 土地制度 100
2 土地问题 102
(二)历代土地制度 104
1 原始社会 104
2 奴隶社会 104
(1)三代 105
附:井田制 107
(2)春秋 110
3 封建社会 112
(1)战国 117
(2)秦 119
(3)汉 120
(4)三国 124
(5)晋 124
(6)十六国 125
(7)南北朝 125
(8)隋 128
(9)唐 128
附:均田制 132
附:日本学者对隋唐土地制度的研究 134
(10)五代十国 137
(11)宋 137
(12)辽、金 139
(13)元 140
(14)明 140
(15)清 144
4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 163
(三)土地经营形式 164
1 综述 164
2 地主庄园经营形态 165
3 小农经营 173
附:农业合作化 175
(四)租佃关系与雇佣劳动 179
1 租佃制度 179
2 地租 188
3 雇佣关系 192
(五)屯垦 194
1 地区屯垦史 194
(1)华北地区 195
(2)东北地区 196
(3)西北地区 198
附:大生产运动 200
(4)华东地区 202
(5)中南、西南地区 203
2 历代屯垦史 204
六 赋役制度 212
(一)综述 212
(二)赋役制度 216
1 综述 216
2 赋税 218
3 徭役 229
5 租庸调 234
4 初税亩 234
6 两税法 236
7 一条鞭法 238
8 摊丁入地 240
9 其他 240
七 人口与户籍制度 242
(一)人口 242
1 综述 242
2 人口理论、思想、政策 249
3 人口迁移 251
4 人口统计 257
(二)户籍制度 260
1 历代 260
2 其他 268
八 农业贸易 269
(一)综述 269
1 商业史 269
2 民族贸易 277
(1)历代 278
(2)茶马互市 279
1 农产品的商品化 282
(二)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 282
2 农产品价格 284
3 其他 285
(三)贸易市场 285
1 综述 285
2 墟集、草市 288
3 市场管理 290
4 牙行 291
5 其他 292
九 中外农业文化交流 293
(一)综述 293
1 通论 298
(二)丝绸之路 298
2 海上丝绸之路 300
3 其他 301
(三)农业文化交流 302
1 中外交流 302
2 海外贸易 304
十 度量衡 308
(一)综述 308
(二)度 310
(三)量 311
(四)权 313
(五)农业计量 314
十一 农业金融 315
(一)综述 315
(二)借贷 315
附:青苗法 316
(三)高利贷 317
(四)其他 318
十二 市镇经济 318
(一)综述 318
(二)地区市镇经济 320
(三)历代市镇经济 321
(一)漕运 326
十三 漕运、运河 326
(二)运河 330
十四 粮食与仓储 333
(一)粮食 333
1 综述 333
2 历代粮食 334
(二)仓储 339
1 综述 339
2 历代仓储 340
1 综述 342
十五 自然灾害与荒政 342
(一)自然灾害 342
2 旱灾 344
3 水旱灾 344
4 水灾 345
5 其他 347
(二)荒政 347
十六 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349
十七 农业地理 351
(一)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 352
十八 农业经济史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352
(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355
(三)亚细亚生产方式 356
十九 土壤改良与土地利用 357
(一)土地利用 357
1 综述 357
2 梯田 358
3 其他 358
(二)土壤史 358
1 综述 358
3 土壤改良 360
2 土壤分类 360
4 水土保持 361
二十 肥料 362
二十一 农业气象 363
(一)综述 363
(二)历法 364
(三)物候、农时、农谚 365
二十二 农业生物 367
二十三 农具与农业动力 368
(一)农业动力 368
1 综述 369
(二)农具 369
2 青铜农具 372
3 铁农具 373
4 收割农具 374
5 播种、移栽农具 374
6 中耕、除草农具 375
7 耕作农具 375
(1)耒耜 375
(2)耕犁 376
(3)耕作工具 377
8 灌溉农具 378
9 加工工具 379
10 运输工具 380
二十四 农田水利 381
(一)综述 381
1 通论 381
2 地区水利史 383
3 历代农田水利 389
4 水政史 392
(二)农田水利工程与水利设施 393
1 综述 393
2 地区农业水利工程 394
3 历代农业水利工程 398
4 河湖水网化及综合治理 405
(三)江河湖泊治理 406
1 综述 406
2 黄河 407
(1)历代变迁 408
(2)历代治理 409
3 长江 412
4 淮河 414
5 其他河流 415
6 湖泊 416
(四)水利人物与水利著作 417
1 水利人物 417
(1)先秦 417
(2)秦、汉、三国、晋、南北朝 421
(3)隋、唐、宋、元、明、清 422
(4)民国以后(含民国) 425
2 水利著作研究 426
二十五 农艺 428
(一)综述 428
(二)品种选育 429
1 综述 430
(三)农作制度 430
2 耕作方法 431
3 历代农作制度 434
4 牛耕 435
(四)栽培 田间管理 收获 加工 贮藏 植保 436
二十六 病虫害防治 437
二十七 农作物 439
(一)综述 439
(二)粮食作物 440
1 综述 440
2 水稻 442
(1)起源、产区及种稻史 443
(2)品种演变 447
(3)栽培技术 448
(4)耕作制度 449
3 麦 449
4 玉米 451
5 杂粮 452
6 薯类 453
(三)经济作物 455
1 大豆 455
2 花生 456
3 其他油料作物 457
4 棉花 458
(1)综述 458
(2)木棉 463
(3)棉花贸易 464
附:棉纺织 464
5 麻类 470
6 糖料作物 472
7 烟草 472
8 其他作物 474
二十八 园艺 476
(一)蔬菜 477
(二)果 481
(三)果树 481
(四)园林 489
1 花卉 489
2 盆景 492
二十九 林业 493
(一)综述 493
(二)森林资源与保护 495
(三)植树造林 499
三十 畜牧业 501
(一)综述 501
1 马政 505
2 畜牧兽医文献研究 507
(二)家畜 509
1 马 509
2 牛、猪、羊 511
3 其他家畜 514
(三)家禽 515
(四)兽医 517
(五)狩猎、野生动物驯养 519
三十一 蚕业 520
(一)蚕的起源 520
(二)蚕业发展史 521
1 蚕丝业 521
2 蚕业 523
(三)蚕的饲养 525
(四)桑树栽培 526
(五)蚕桑文献研究与中外交流 526
(六)其他蚕类 528
(七)蚕丝贸易 528
附一:丝绸 530
附二:养蜂、益虫饲养 534
三十二 渔业 535
(一)综述 535
(二)水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538
(三)水产养殖 539
(四)捕捞、贸易、加工 541
三十三 茶文化 542
(一)综述 542
1 饮茶文化 543
2 茶与文学、艺术、名人 544
3 其他 546
(二)茶书研究 547
(三)茶的起源与传播 549
(四)茶业史 550
1 综述 550
2 地区茶业史 552
3 历代茶业史 554
(五)茶政与茶法 555
(六)茶树栽培 556
(七)制茶与名茶 557
1 综述 557
2 绿茶 558
3 黑茶、白茶 560
4 乌龙茶、红茶 560
5 再加工茶 561
(八)茶叶贸易 561
三十四 饮食文化 564
(一)综述 564
(二)食品 566
(三)农产品加工 567
1 酿造 567
2 制糖 570
3 粮油加工 571
附:豆制品 572
附:外国农业史 572
(一)世界农业史 572
(二)各国农业史 574
1 亚洲 574
2 非洲 578
3 欧洲 578
(1)东欧、中欧 579
(2)北欧、南欧、西欧 582
4 美洲 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