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古代的几种物质观 1
二、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 8
一、“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自然界是不停地运动变化的 15
二、“有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19
三、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0
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8
二、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5
三、注意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74
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82
二、“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学习方法是量变到质变的要求和体现 89
三、“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对错误倾向、祸乱的萌芽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95
四、“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量变质变中要把握事物的“度” 103
一、“事有是非,义难隐讳”——“是”“非”即肯定与否定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普遍现象 108
二、“万物之数括于三:初异中,中异终,终不异初”——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110
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义事业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114
一、“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事物的现象与本质 119
二、“积爱成福,积怨成祸”——有其因必有其果 130
三、“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必然性与偶然性 139
四、“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可能性与现实性 144
五、“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个别与一般 149
六“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犬”——形式与内容 153
一、“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人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和要求 165
二、“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看书学习是获得间接知识的重要途径 181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93
四、认识和实践应注意的方法 207
一、认识真理、坚持真理、献身真理 243
二、反对泥古守旧 270
三、发展真理,改革创新 282
一、无神论 292
二、“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注意养生之道,可以益寿延年 317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38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