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论点要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谢佑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360994X
  • 页数:616 页
图书介绍:

一、刑事诉讼概念与基本范畴 1

(一)刑事诉讼 1

(二)刑事诉讼法 7

(三)刑事诉讼法学 10

(四)刑事诉讼的目的 11

(五)犯罪控制 15

(六)人权保障 16

(七)刑事诉权 19

(八)刑事诉讼结构(含三角形结构、线型结构) 22

(九)刑事诉讼职能(含功能区分) 40

(十)刑事诉讼的价值 49

(十一)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58

(十二)刑事诉讼主体(含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 63

(十三)刑事诉讼客体(含刑事诉讼法律关系客体) 75

(十四)弹劾式诉讼 81

(十五)纠问式诉讼(含纠问主义) 91

(十六)职权主义诉讼 101

(十七)当事人主义诉讼 105

二、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111

(一)程序法制原理 111

(二)司法独立原则 111

(三)不告不理原则 113

(四)无罪推定原则 115

(五)诉讼及时原则 119

(六)平衡对抗原则 121

(七)禁止重复追究原则 122

(八)辩护原则 124

(九)中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131

(十)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135

(十一)依靠群众原则 139

(十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142

(十三)对一切公民适用法律平等的原则 149

(十四) 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原则 152

(十五)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 158

(十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 165

(十七)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 171

三、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 190

(一)司法机关 190

(二)审判组织 194

(三)审判委员会 197

(四)合议庭 203

(五)当事人 208

(六)被害人 213

(七)自诉人 216

(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20

(九)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225

(十)辩护人 231

四、证据制度 237

(一)神示证据制度 237

(二)法定证据制度 239

(三)自由心证制度 248

(四)中国的证据制度 254

(五)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本质(含证据资料) 258

(六)证据特征 269

(七)非法证据 281

(八)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286

(九)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293

(十)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 298

(十一)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303

(十二)物征 308

(十三)书证 311

(十四)证人证言 315

(十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318

(十六)视听资料 322

(十七)证明的概念 328

(十八)证明对象 331

(十九)证明要求 343

(二十)证明责任 354

(二十一)举证责任 367

(二十二)证据规则 371

(二十三)同案被告口供可否互为证人证言 381

(二十四)沉默权 383

(二十五)刑讯逼供 386

(二十六)疑案处理 389

五、辩护制度 395

(一)辩护制度 395

(二)辩护权 400

(三)律师 406

(四)指定辩护 416

(五)拒绝辩护 425

六、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430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 430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条件 431

(三)附带民事诉讼原告的范围 433

(四)附带民事诉讼被告的范围 435

(一)强制措施的性质 439

七、强制措施 439

(二)强制措施的功用 442

(三)扭送的法律性质 446

(四)逮捕的条件 448

八、立案、侦查 451

(一)立案的概念 451

(二)立案的条件 453

(三)立案监督 455

(四)侦查监督的内容范围 456

(五)侦查监督的对象范围 458

(六)侦查工作的原则 459

(七)自侦案件侦查监督的完善 461

(八)“提前介入”的概念 463

(九)“提前介入”肯定说与否定说 464

(十)侦查终结的条件 465

九、起诉制度 467

(一)起诉法定主义和起诉便宜主义 467

(二)不起诉的分类 472

(三)法定不起诉的适用 474

(四)酌定不起诉的适用 476

(五)证据不足不起诉的适用 477

十、审判原则和制度 479

(一)参审原则和陪审原则 479

(二)辩论原则 480

(三)直接言词原则 483

(四)集中审理原则 493

(五)公开审判制度 494

(六)两审终审制度 510

十一、审判程序 516

(一)证据开示 516

(二)延期审理 517

(三)中止审理 522

(四)简易程序 526

(五)上诉人及其范围 532

(六)全面审查原则 538

(七)二审审理方式 542

(八)上诉不加刑 548

(九)死刑核准权 553

(十)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复核程序 559

(十一)审判监督程序 566

(十二)申诉 571

(十三)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579

(十四)审判责任制 583

(十五)刑事赔偿 584

十二、其他 588

(一)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特有原则 588

(二)刑事司法协助 594

(三)刑事诉讼国际标准的概念和内容 600

(四)刑事诉讼的中止 604

(五)刑事诉讼的终止 605

(六)监外执行 606

后记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