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与临床心脏电生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道声,鲍含诚,谭允西
  • 出 版 社:青岛:青岛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43601737
  • 页数:65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心律失常的基础理论 3

第一章 心律失常的解剖基础 3

目录 3

一、窦房结系统 4

第一节 心传导系的解剖和组织 4

二、房室结系统 7

第二节 预激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11

二、与传导系不连的副束——房室副束 12

一、与传导系相连的副束 12

二、房室结系统 13

一、窦房结系统 13

第三节 心脏畸形的心传导系 13

一、房性心律失常 15

第四节 心律失常时心传导系的病理改变 15

二、房室传导阻滞 16

三、束支阻滞 19

四、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 21

一、静息膜电位 23

第一节 正常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概念 23

第二章 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基础 23

二、动作电位 24

三、不同类型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点 26

四、心肌细胞的基本电生理特性 27

第二节 产生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机制 29

一、激动产生异常(即自律性改变) 30

二、激动传导异常 31

三、激动起源和传导均异常 32

二、激动传导异常 34

一、激动起源异常 34

第三章 心律失常的分类 34

第一节 激动起源和激动传导异常 34

一、以临床上发生心律失常时的解剖部位为基础的分类法 35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分类方法 35

二、以心律失常的发病原理为基础的分类方法 36

四、以心律失常的室率快慢为基础的分类方法 37

三、以临床上电生理表现为基础的分类方法 37

一、心电图的常规分析和寻找心律失常的表现 39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分析 39

第四章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39

二、心律失常的分析方法和步骤 40

一、常用的缩写字母与符号 50

第二节 梯形图解在心律失常心电图中的应用 50

三、梯形图绘制的例图 52

二、梯形图的基本绘制的方法 52

一、干扰 57

第一节 干扰与脱节 57

第二篇 心律失常 57

第五章 心律失常有关的一些基本现象 57

二、脱节 67

第二节 折返现象 72

一、折返现象发生的机理 73

二、折返的分类 77

三、窦房结折返 79

五、房室交界区折返(房室结折返) 80

四、心房内折返 80

六、心室内的折返 86

八、折返现象的临床意义 88

七、经附加旁路束的折返 88

一、概述 89

第三节 隐匿性传导 89

三、隐匿性传导的发生机理 90

二、隐匿性传导的心电图表现及发生部位 90

四、房室交界区内的隐匿性传导 91

五、束支内的隐匿性传导 101

八、隐匿性传导的临床意义 103

七、其他部位的隐匿性传导 103

六、房室通道中的隐匿性传导 103

一、概述 104

第四节 3相和4相传导阻滞(位相型或心率依赖型传导阻滞) 104

二、位相型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及其产生原理 105

三、临床意义 115

二、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发生机理 116

一、概述 116

第五节 差异性传导 116

三、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表现 121

四、引发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常见心律失常 124

七、房内差异性传导 130

六、室内差异性传导的临床意义 130

五、Ashman现象 130

二、魏登斯基现象 132

一、超常传导 132

第六节 超常传导和魏登斯基现象 132

二、空隙现象的产生机理 136

一、概述 136

第七节 房室传导的空隙现象 136

三、空隙现象的分型 138

第八节 外出阻滞与单向阻滞 147

四、临床意义 147

一、外出阻滞 148

二、单向阻滞 153

二、文氏现象的基本规律 155

一、文氏现象发生的机理 155

第九节 文氏现象 155

三、文氏现象的心电图表现 156

四、临床意义 167

第十节 并行心律 168

一、并行心律的发生机理 169

二、并行心律的心电图表现 171

三、室性并行心律 176

四、房室交界性并行心律 179

五、房性并行心律 180

六、窦性并行心律 182

七、双重性并行心律 183

八、并行心律的临床意义 184

二、心脏电交替的分类及其心电图表现 185

一、概述 185

第十一节 心脏电交替现象 185

三、产生机理 187

四、临床意义 188

一、窦性静止 190

第一节 窦性静止和窦房传导阻滞 190

第六章 缓慢型心律失常 190

二、窦房传导阻滞 191

一、一般概念 194

第二节 房室传导阻滞 194

二、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195

三、完全性(第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205

二、束支传导阻滞的解剖生理基础 208

一、概述 208

第三节 束支传导阻滞 208

四、分类 209

三、病因 209

五、临床意义 223

一、房性逸搏和房性逸搏心律 224

第四节 逸搏和逸搏性心律 224

二、房性交界性逸搏及其逸搏性心律 225

三、室性逸搏和室性逸搏心律 226

一、早搏产生的原因 230

第一节 过早搏动 230

第七章 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 230

二、早搏发生的机理 231

三、窦性早搏 232

四、房性早搏 233

三、运动试验 235

五、房室交界性早搏 236

第二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 239

二、阵发性与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40

一、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理 240

三、室上性心动过速新分型 243

四、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其他心动过速的鉴别 253

一、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发病机理 254

五、临床意义 254

第三节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254

二、心房扑动 257

三、心房颤动 262

一、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 270

第八章 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 270

第一节 室性过早搏动 270

二、室性早搏的分类 273

三、伴有或不伴有心肌损害时室性早搏的形态特征 279

五、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 281

四、功能性与病理性室早的鉴别 281

一、心电图表现 282

第二节 室性心动过速 282

二、室速的类型 284

三、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286

一、心室扑动 288

四、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 288

第三节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288

二、心室颤动 289

第一节 长Q—T间期综合征 291

第九章 长Q—T间期综合征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291

二、长Q—T间期综合征的病因分类 293

一、Q—T间期延长及其心电图特征 293

三、长Q—T间期综合征产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机理 297

第二节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299

四、长Q—T综合征的治疗 299

二、心电图特征 300

一、病因及发病原理 300

三、临床表现 302

四、治疗 303

第二节 预激综合征的解剖基础和发病原理 306

第十章 预激综合征 306

第一节 概述 306

一、预激综合征附加传导束的解剖分类 307

二、发病机理 308

一、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 309

第三节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和鉴别诊断 309

二、鉴别诊断 315

一、临床意义 316

第四节 临床意义和治疗 316

二、治疗 317

第一节 概述 322

第十一章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22

三、心电图特征 323

第二节 病理、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 323

一、病理改变 323

二、临床表现 323

一、阿托品试验 324

第三节 窦房结功能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评价 324

二、异丙肾上腺素试验 325

四、内源性固有心率测定 326

五、动态心电图检查 326

七、窦房传导时间的测定 327

六、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纠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测定 327

一、诊断 329

第四节 诊断、治疗种预后 329

二、治疗 330

三、预后 331

第一节 概论 333

第十二章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的心律失常 333

一、缺血对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直接影响 334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病原理 334

一、缓慢型心律失常 335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335

二、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 335

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335

二、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 337

三、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 338

二、心电图变化的电生理基础 341

一、心电图改变的特点 341

第十三章 心脏大血管疾患围术期中的心电图改变及其处理 341

第一节 心脏手术过程中的心电图改变及其电生理基础 341

第二节 心脏手术过程中各阶段的心电图改变 343

二、麻醉时的心电图变化 344

三、针刺麻醉时的心电图改变 345

第三节 各种心脏疾患手术矫治过程中的心电图改变 347

一、常温下心脏手术(二尖瓣分离术) 347

二、低温麻醉阻断循环进行心内直视手术 349

三、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 350

一、窦性心动过速 354

二、窦性心动过缓 354

第四节 心脏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处理 354

六、室上性心动过速 355

七、心房颤动 355

五、过早搏动 355

三、房室交界性节律 355

四、房室传导阻滞 355

九、室性心动过速 356

十、心室颤动 356

八、心房扑动 356

第一节 常用心脏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 358

一、洋地黄类药物 358

第十四章 常用心脏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 358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 364

三、三环类(Tricycle)抗抑郁药物 365

七、氨茶碱 366

八、细胞毒药物 366

六、甲氰咪胍 366

四、吩噻嗪类药物 366

五、锂化合物 366

第一节 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 367

一、乌头类药物 367

第二节 中草药诱发的心律失常 367

八、麻黄 368

七、搏落回 368

二、杜鹃类 368

三、万年青 368

四、夹竹桃 368

五、蟾酥 368

六、苦楝 368

十三、附子Ⅰ号 369

十二、新福甙 369

九、雷公藤 369

十、黄连素 369

十一、延胡索 369

一、血钾过低 371

第一节 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 371

第十五章 电解质和内分泌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 371

二、血钾过高 372

三、血钙过低 373

一、甲状腺机能亢进 377

第二节 内分泌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 377

四、血钙过高 377

五、血镁过高或过低 377

六、血钠过高或过低 377

二、甲状腺机能减低 378

四、嗜铬细胞瘤 379

三、肢端肥大症 379

五、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阿狄森病) 380

二、不同部位起搏的心电图特征 381

一、脉冲信号 381

第十六章 心脏起搏时的心电图表现 381

第一节 心脏起搏的心电图特征 381

三、不同类型起搏器的心电图表现 383

一、竞争心律 393

第二节 心脏起搏时引起的心律失常 393

三、逸搏—夺获二联律 395

二、并行心律 395

四、融合波和手风琴样作用 396

第三节 起搏器故障时的心电图表现 398

八、心室起搏的相性窦性心律不齐 398

五、魏登斯基现象 398

六、逆行传导和反复心律 398

七、早搏后的起搏逸搏 398

一、感知功能故障 399

二、起搏功能故障 400

第一节 心脏电生理检查的简史 407

第十七章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概论 407

第三篇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 407

二、多导电生理测录仪 408

一、电极导管 408

第二节 心脏电生理检查的仪器设备 408

二、导管电极插入的部位 409

一、经皮穿刺插入电极导管的方法 409

三、程控刺激器 409

四、急救设备 409

第三节 安放心内电极导管的操作技术 409

二、在快速型心律失常中进行检查 410

一、在缓慢型心律失常中进行检查 410

第四节 心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意义 410

三、心律失常 411

二、静脉炎及血栓栓塞 411

三、为房室顺序及可程控起搏器的应用提供参数 411

第五节 心电生理检查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411

一、严重出血 411

一、心房电图(A波) 413

第一节 心房(A)和心室(V)电图的记录 413

第十八章 希氏束电图 413

一、希氏束电图的记录方法 415

第二节 希氏束电图(HBE) 415

二、心室电图(V波) 415

二、典型的希氏束波 416

三、希氏束电图的测量 417

二、常用的几种程控刺激形式 421

一、程控刺激的基本程序 421

第十九章 程控刺激在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的应用 421

第一节 程控刺激的方法 421

四、刺激的脉宽和强度 422

三、刺激的部位 422

一、测定心脏各部位的不应期 423

第二节 程控刺激的临床应用 423

五、程控刺激的安全性 423

二、测定室房传导功能 431

一、低温时的心电图变化 433

四、测定房室传导系统的潜在功能状况 438

三、协助诊断空隙现象 438

五、其他 441

一、测定方法 443

第二十章 窦房结功能的电生理评价 443

第一节 概况 443

第二节 窦房结恢复时间 443

三、影响因素 444

二、测定原理 444

四、临床意义 446

一、测定原理 447

第三节 窦房传导时间 447

二、测定方法 449

三、临床意义 453

一、折返的概念 457

第二十一章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观点 457

第一节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产生机理 457

二、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58

三、自律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59

一、检查方法 460

四、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分类 460

第二节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检查 460

二、不同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 461

第一节 检查方法和目的 467

第二十二章 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检查 467

第二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诊断 468

第三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 470

一、心内膜导管标测 474

第四节 室性心动过速发源的解剖定位 474

二、调搏标测 475

第一节 概述 478

第二十三章 预激综合征的电生理检查及评价 478

第二节 预激综合征的电生理诊断 479

一、旁路有效不应期的测量 484

第三节 预激综合征的旁路有效不应期 484

二、临床意义 486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87

第四节 旁路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 487

二、心房颤动 488

一、比较不同心房部位的调搏结果 489

第五节 预激综合征旁路的心内电生理定位诊断 489

三、观察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右室调搏时逆行传导至心房的兴奋顺序 490

二、观察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对旁路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影响 490

第一节 引言 494

第二十四章 房室传导阻滞的电生理定位诊断 494

第二节 房内传导阻滞 496

第三节 房室结传导阻滞 497

第四节 希氏束下传导阻滞 500

第五节 希氏束内传导阻滞 503

第六节 室内(束支)传导阻滞 508

第七节 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的预后及起搏治疗 509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人类心脏传导系统的作用 514

第二十五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评价 514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临床电生理作用 514

一、研究方法 514

二、方法 516

三、临床意义 516

第二节 药物电生理试验 516

一、概述 516

三、结果判断 517

四、临床意义 520

二、标测设备 521

第二十六章 心外膜标测 521

第一节 心外膜标测技术 521

一、概述 521

三、标测方法 522

一、标测方法 523

第二节 预激综合征的心外膜标测 523

三、预激综合征旁路的解剖定位 524

二、正常人心外膜的兴奋顺序 524

二、起源部位的判断 527

第三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外膜定位诊断 527

一、标测方法 527

二、起搏阈值 530

第二十七章 无创伤性电生理检查法——经食管心房调搏及其临床应用 530

第一节 基本方法学 530

一、操作方法 530

三、副作用 533

一、在诊断上的应用 534

第二节 经食管心房调搏的临床应用 534

二、在治疗上的应用 547

三、药物电生理试验 550

四、其他应用 551

第一节 仪器组成 555

第四篇 动态心电图 555

第二十八章 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 555

一、使用方法 556

第二节 使用方法及应注意事项 556

二、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557

二、协助判断晕厥的病因是否为心源性 559

第三节 临床意义 559

一、监测健康人群的心律情况 559

三、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及病情的监测 563

四、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及病情监测 564

五、对原发性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 566

六、对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 567

七、对人工心脏起搏病人的监测 568

十、监测慢性肺部阻塞性疾患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 571

八、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应 571

九、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心律失常的监测 571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主要电生理作用 577

第五篇 心律失常的治疗 577

第二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分类和临床应用 577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和分类 577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579

二、普鲁卡因酰胺 581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581

一、奎尼丁 581

三、双异丙吡胺 582

六、慢心律 583

四、缓脉灵 583

五、利多卡因 583

八、安室律定 584

七、苯妥英钠 584

十二、氯卡因 585

九、妥卡因 585

十、因卡因 585

十一、心律平 585

十四、心得安 586

十三、氟卡因 586

十五、其他β—受体阻滞剂 587

十七、溴苄胺 588

十六、乙胺碘呋酮 588

二十、常咯啉 589

十八、异搏定 589

十九、硫氮?酮 589

一、黄连素 590

二十一、心律宁 590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中草药物的临床应用 590

四、延胡索 591

二、新福甙 591

三、苦参 591

七、蟾酥 592

五、槲寄生 592

六、万年青 592

一、吸收 593

八、桑寄生 593

九、八厘麻黄素 593

十、珍合灵 593

十一、附子Ⅰ号 593

十二、建参片 594

十三、复方茶树根 594

十四、青皮 594

十五、蝙蝠葛碱 594

十六、其他 595

第三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动力学 598

第一节 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598

七、药物动力学的房室概念 599

二、药物制剂的利用程度 599

三、首次通过效应 599

四、分布 599

五、代谢 599

六、排泄 599

九、血液浓度 601

八、药物半衰期 601

第二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物动力学 602

二、分类 608

第三十一章 心脏电复律 608

第一节 概述 608

第二节 心脏电复律的作用原理和分类 608

一、作用原理 608

一、适应症 609

第三节 心脏电复律的临床应用 609

三、并发症 611

二、电复律的禁忌症 611

一、起搏脉冲 614

第三十二章 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 614

第一节 概述 614

第二节 心脏起搏的电生理概念 614

六、能量补偿 616

二、起搏阈值 616

三、心肌阻抗 616

四、感度 616

五、反拗期 616

四、房室同步型按需式起搏器 617

第三节 心脏起搏器的类型及其工作方式 617

一、固定频率型 617

二、R波抑制型 617

三、R波触发型 617

第四节 心脏起搏器的安置方法 618

五、抗心动过速起搏器 618

一、临时性心脏起搏 623

第五节 心脏起搏的适应症 623

二、永久性心脏起搏 625

一、手术期间的并发症 629

第六节 心脏起搏的并发症 629

二、手术后并发症 630

一、指导病人应用起搏器 631

第七节 心脏起搏病人的随访 631

二、定期随访 632

三、磁铁试验 633

四、胸壁刺激试验 634

六、监护工作 635

五、及时检查 635

一、早搏 637

第三十三章 心律失常的内科处理 637

二、心动过速 638

三、扑动与颤动 641

第二节 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 642

一、通过手术消除产生心律失常的基础病因 644

第二节 手术治疗心律失常的原理 644

第三十四章 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 644

第一节 概述 644

一、预激综合症 646

第三节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方法 646

二、用手术直接破坏产生心律失常的基本条件 646

三、室性心动过速 648

二、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648

一、心搏骤停 651

第一节 猝死的原因及其发病机理 651

第三十五章 猝死和心脏复苏术 651

二、心脏性猝死 652

二、复苏的目标和处理方法 653

一、进行复苏术的组织和应有的设备 653

第二节 心肺复苏术 653

三、复苏时常用的药物 655

第三节 复苏后的治疗 656

第四节 猝死的预测和预防 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