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 2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5
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6
四、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 9
五、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1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本质特征 14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14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 16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方法及态度 19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19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22
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4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28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8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 28
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32
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5
第二节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 41
一、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41
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48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52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52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52
二、物质世界的运动发展 56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60
一、物质运动发展的规律性 60
二、对立统一规律 62
三、质量互变规律 71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74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80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80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80
二、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科学规定 84
第二节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86
一、实践决定认识 86
二、认识指导实践 91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92
一、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飞跃 92
二、认识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96
三、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97
第四节 认识的真理性 99
一、真理的客观和具体性 99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01
三、真理标准 103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本质 106
一、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106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106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08
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110
四、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114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发展动力 117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7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27
三、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130
一、人的本质 133
第三节 人的本质、价值和作用 133
二、人的价值 137
三、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40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145
第一节 商品经济概述 145
一、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146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49
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 152
一、商品的二因素 154
第二节 商品价值的质和量 154
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157
三、商品的价值量 158
第三节 商品的价值形式 162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162
二、货币的职能 164
三、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 167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69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69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71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实质的理论 175
第一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175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175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177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79
一、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二重性 179
二、资本的本质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82
三、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184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186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186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88
三、机器人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191
第四节 剩余价值规律 193
一、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93
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196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的理论 198
第一节 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198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198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204
第二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比例关系和经济危机 212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两大部类及其比例关系 212
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 214
一、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223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经济特征 223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 223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 225
第二节 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32
一、垄断资本主义在经济特征上的新变化 232
二、垄断资本主义在剥削形式上的新变化 238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趋势 243
一、发展和停滞并存是垄断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反映 243
二、各种“救世良方”改变不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246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250
第一节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50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了过渡的必然性 251
二、资本主义的自身发展为过渡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253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255
第二节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由之路 258
一、无产阶级革命 258
二、无产阶级专政 263
三、无产阶级政党 268
第三节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客观现实 271
一、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的突破 272
二、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275
三、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带来的新课题 278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和未来发展的理论 28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81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 282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特征 287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文化特征 2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发展 289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90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2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前途 300
一、社会主义必将发展成为共产主义 301
二、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303
后记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