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概论 3
引言 3
第一章 天津水旱灾害分类及其特征 4
第一节 水旱灾害的分类 4
第二节 水旱灾害发生的频次分析 8
第三节 水旱灾害的变化规律及其基本特征 11
第二章 天津水旱灾害的成因及其影响 15
第一节 地质地貌状况 15
第二节 气候与天气特征 20
第三节 水文与水资源状况 22
第四节 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31
第三章 天津抗御水旱灾害的历史成就 33
第一节 水环境 33
第二节 建国前治水简述 33
第三节 建国后水利建设的伟大成就 36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 39
第二篇 洪水灾害 43
第四章 洪水概述及河道基本情况 43
第一节 洪水概述 43
第二节 流经天津的主要河流治理概况 43
第三节 天津市境内河流的治理概况 51
第五章 降水地区特性及洪水灾害划分 55
第一节 降水地区特性 55
第二节 洪水灾害的划分 56
第三节 近代历史洪水发生年份统计 57
第四节 城市雨洪灾害成因、特点及排水工程 57
第六章 历史洪水灾害及水情综述 62
第一节 明、清以来的洪水灾害 62
第二节 典型洪水年洪灾及水情综述 65
第三节 河道洪水和洪水灾害 81
第七章 城市防洪与超标准防洪对策 98
第一节 城市防洪 98
第二节 海河干流的防洪与城市化对防洪的影响 100
第三节 超标准洪水对策 105
第八章 泥沙灾害及防治措施 109
第一节 泥沙特性及成因 109
第二节 水库泥沙 109
第三节 河道泥沙 110
第四节 泥沙灾害的防治措施 113
第九章 风暴潮灾害 115
第一节 天津市风暴潮概述 115
第二节 天津沿海风暴潮灾害的成因及防潮工程措施 115
第三节 近百年来天津沿海风暴潮灾害的统计和调查成果概述 117
第四节 近年典型风暴潮分析 120
第五节 风暴潮的防御对策 121
第三篇 涝碱灾害 125
第十章 涝碱灾害 125
第一节 一般概念 125
第二节 涝碱地分布及特征 125
第三节 涝灾统计分析 128
第四节 当代典型涝灾年概述 134
第五节 盐碱灾害 135
第十一章 涝碱成因分析 138
第一节 地势低洼平坦,积水不能自流排除 138
第二节 降雨时空分配不均匀 138
第三节 浅层地下水水位高、矿化度高和蒸发量大 139
第四节 人类活动影响 140
第十二章 除涝治碱措施 141
第一节 除涝治碱工程体系 141
第二节 科学实验 149
第三节 农业措施 151
第四节 除涝经济效益分析 152
第五节 展望 153
第四篇 干旱灾害 159
第十三章 干旱概述 159
第一节 干旱及其类型 159
第二节 干旱的特性 159
第三节 天津水资源状况 160
第四节 天津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供需矛盾 161
第十四章 天津市农村干旱 163
第一节 历代农村干旱灾害 163
第二节 农业干旱统计时段和分区 174
第三节 农作物生育需水与干旱概述 174
第四节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 185
第十五章 天津城市干旱缺水及其危害 199
第一节 城市水资源供需概况 199
第二节 城市干旱缺水分析 201
第三节 水资源建设及供水经济效益 207
第十六章 天津干旱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210
第一节 干旱缺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0
第二节 干旱缺水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12
第十七章 天津抗旱减灾主要经验和对策 213
第一节 抗旱减灾主要经验 213
第二节 抗旱减灾对策 214
第五篇 水污染灾害 221
第十八章 天津市水污染状况概述 221
第一节 水污染状况 222
第二节 水污染状况预测 235
第十九章 天津市水污染灾害及其影响 241
第一节 水污染灾害类型 241
第二节 水污染灾害及损失概况 251
第三节 水污染灾害危害及影响 262
第四节 水污染灾害成因分析 264
第二十章 天津市水污染灾害的防治 269
第一节 水污染防治规划 269
第二节 水污染灾害防治管理措施 274
第六篇 综合对策 279
第二十一章 加强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管理 279
第一节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抗灾减灾意识 279
第二节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水 279
第三节 提高对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280
第四节 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资体系,增加水利投入 283
第二十二章 提高和不断完善水旱灾害的综合治理 284
第一节 不断完善防洪体系 284
第二节 风暴潮的防御对策 285
第三节 实施防御洪、涝、旱、碱的综合治理 286
第四节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灾害的防治 289
主要参考文献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