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哲学解读 1
第一节 毛泽东对公平与效率的超经济探索 1
毛泽东对公平与效率的诗意探索 1
毛泽东对公平与效率的哲学探索 4
毛泽东对公平与效率的伦理探索 3
第二节 毛泽东公平与效率观的伦理特征 12
公平主体的道德化 12
效率价值的伦理化 14
公平与效率目标的非功利化 16
第三节 实践教育观:毛泽东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内核 18
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批评 19
毛泽东实践教育观的基本内容 21
毛泽东实践教育观的误区 25
第四节 毛泽东晚年阶级斗争理论与实践的哲学思想溯源 28
适用划分阶级标准的失度 28
确定阶级斗争对象的失准 31
理解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关系的失误 34
选择解决社会矛盾的手段失范 37
第五节 毛泽东妙喻的哲学意蕴 39
毛泽东妙喻中的唯物论 39
毛泽东妙喻中的辩证法 41
毛泽东妙喻中的认识论 44
毛泽东妙喻中的群众史观 45
第六节 “我注六经”:毛泽东对诸葛亮的科学评价 47
诸葛亮与毛泽东:两个深受中国人民景仰的民族伟人 47
毛泽东对诸葛亮的肯定 49
毛泽东对诸葛亮的批评 53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渊源 58
第一节 列宁“讲求实际”与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8
列宁“讲求实际”的方法 59
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 64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列宁“讲求实际”的发展 66
第二节 毛泽东与邓小平在思维方法上的差异 68
毛泽东与邓小平在哲学思想方法上的差异 69
毛泽东与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的认识上的差异 72
毛泽东与邓小平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途径和方法上的差异 76
第三节 周恩来与邓小平思维特征之异同 79
周恩来与邓小平思维特征的共同性 79
周恩来与邓小平思维特征的差异性 86
第三章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93
第一节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试验纠错法” 93
实验:“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93
纠错:“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97
辩证:“发展才是硬道理” 101
第二节 邓小平真理观的主体分析方法 103
“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真理之于主体的价值性 103
“走一步,看一步”:探索真理的主体操作方法 106
“不争论”:对探求真理的主体素质的分析 108
第三节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哲学方法 114
实事求是方法 114
矛盾分析方法 117
群众路线方法 120
第四章 邓小平理论与唯物辩证法 125
第一节 邓小平对矛盾分析法的创造性运用 125
邓小平对矛盾分析法的准确理解 125
邓小平坚持从对立中把握统一 127
邓小平坚持从统一中把握对立 132
第二节 破解跨越“卡夫丁峡谷”难题的辩证之路 135
肯定:“跨越”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 136
否定:落后的现实使“跨越”留下了明显的后遗症 138
否定之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跨越”后现代化难题的解答 141
第三节 邓小平权衡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辩证方法特色 144
以发展观权衡公平与效率的缓急 145
以矛盾分析法权衡公平与效率的轻重 148
以重点论与两点论的辩证统一权衡公平与效率的地位 152
第四节 “一与多”的哲学:邓小平创新思维的哲学奥秘 156
理论创新思维中的“一与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156
经济创新思维中的“一与多”:市场经济、新的所有制理论与分配理论的提出 159
政治创新思维中的“一与多”:建设民主政治的哲学之道 164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历史哲学、科学哲学 168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领域的公正问题 168
解决社会公正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68
实现我国社会领域的高度公正的必要性 171
当代我国社会领域的公正问题现状 173
造成当今中国社会领域不公正现象严重的原因分析 179
实现社会领域内高度公正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181
第二节 邓小平改革思想对社会主义动力论的发展 18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探索及其局限 18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科学论述 187
邓小平改革思想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上的贡献 190
第三节 邓小平的国际化视角 194
邓小平形成国际化视角的前提条件 194
国际化视角是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 197
邓小平国际化视角是中国经济应对全球化的战略决策的依据 200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哲学 204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提出 204
我国的生态危机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206
生态哲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资源 209
第五节 科教兴国战略的科学哲学解读 215
科学哲学可以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215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 217
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 222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解读 225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丰富与发展 22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特质 22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实践主体论的继承与发展 22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实践形式论的丰富与发展 229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理论对公平与效率难题的破解 233
公平的最大化取向:代表最大多数的根本利益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33
效率的最大化取向: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36
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取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38
第三节 全球化视野与“三个代表” 240
全球化政治背景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前进方向” 240
全球化经济背景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44
全球化文化背景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46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专业社会工作 24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专业社会工作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24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专业社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组织条件 25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专业社会工作强有力的社会功能 254
参考文献 257
后记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