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1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1
目录 1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3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7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产生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1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7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18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19
四、股份公司的利益分配 19
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19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20
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22
一、公有制的基本形式 25
第二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25
第一节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25
二、公有制的其他形式 34
第二节生产资料的非公有制形式 37
一、个体经济 37
二、私营经济 39
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3
第三节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 44
一、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44
形式 44
二、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7
三、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特点 49
四、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 50
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1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 51
一、市场经济的性质 51
二、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5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56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原因 58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 6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60
二、市场与计划 62
三、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64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67
一、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67
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69
三、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 71
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中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73
第四章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 76
第一节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物质利益关系 76
一、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76
二、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加过程 79
三、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关系 80
第二节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 83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及其实现形式 83
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87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88
第三节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完善 92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92
二、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 95
第五章社会主义企业 98
第一节企业的地位和任务 98
一、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98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特征和企业素质 100
三、企业的基本任务 103
第二节企业管理 104
一、企业管理的两重性和职能 104
二、企业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105
三、社会主义企业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 107
四、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 109
第三节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核算 111
一、企业的经济效益 111
二、企业的产品成本和盈利 114
三、企业的经济核算 117
一、企业生产的分工协作与互利关系 119
第四节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关系 119
二、企业之间的竞争 120
三、企业之间的联合与企业集团 122
第六章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 124
第一节商品流通 124
一、商品流通的特点 124
二、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 126
三、商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 128
四、建立开放式的商品流通体制 131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货币及其形式 133
第二节货币流通 133
二、货币流通的特点和形式 134
三、货币流通的渠道 135
四、货币流通规律 136
五、我国的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 138
一、信用及其形式和作用 140
第三节信用和银行 140
二、银行与银行体系 146
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与价格 151
第一节市场 151
一、市场的性质和特点 151
二、市场的地位和作用 154
三、市场运行中的各种规律 157
四、市场机制 159
第二节市场体系 160
一、市场体系及其构成 160
二、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的必要性 164
三、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的主要途径 165
第三节价格与价格体系 169
一、价格构成及其与价值构成的关系 169
二、决定和影响价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170
三、价格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73
四、价格体系 175
五、价格管理体制与价格政策 177
第八章社会主义股份经济 180
第一节股份经济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和基本原则 180
一、股份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180
二、股份经济的作用 184
三、发展社会主义股份经济的基本原则 187
第二节股份公司 189
一、股份公司及其形式 189
二、股份公司的设立及一般特征 191
三、股份公司的组织与管理 195
第三节股票及其交易 200
一、股票及其种类 200
二、股票价格及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 202
三、股票市场 206
第九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209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增长 209
一、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特征 209
二、衡量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指标体系 211
三、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13
四、社会主义经济增长速度 214
第二节经济运动的周期及其阶段 216
一、经济运动的周期 216
二、经济运动周期的阶段 217
三、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经济危机的关系 220
四、我国的经济周期及其特点与规律 222
第三节经济周期的根源及产生机制 226
一、经济周期的根源 226
二、经济周期的产生机制 228
三、我国经济周期的成因 229
一、经济周期的性质 234
二、经济周期的发展 234
第四节经济周期的发展 234
三、弱化我国经济周期的对策 237
第十章社会主义分配 239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239
一、社会总产品与国民收入 239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242
三、积累资金与消费基金 246
四、财政与税收 247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 252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252
二、按劳分配的历史地位 255
三、按劳分配的特点和形式 257
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264
必然性 269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按劳分配 26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 269
二、非按劳分配的方式 271
三、非按劳分配的作用 277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再生产和社会主义消费 280
第一节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和形式 280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和实质 280
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形式 282
第二节社会主义再生产的运动 286
一、两大部类的平衡增长 286
二、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288
三、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比例关系 290
第三节社会主义消费 294
一、消费的性质和作用 294
二、消费需要与消费结构 296
三、消费方式与消费水平 299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302
第一节产业结构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302
一、产业结构的划分 302
二、产业结构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306
三、影响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 308
第二节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10
一、社会主义农业 310
二、社会主义工业 312
三、社会主义第三产业 314
第三节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315
一、产业结构的演进 315
二、产业结构的格局 319
三、合理产业结构的主要标志 320
四、建立合理产业结构的措施 321
第四节产业政策 324
一、产业政策的地位和作用 324
二、产业政策的内容 326
三、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327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330
第一节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然性 330
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依据 330
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意义 334
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 336
第二节对外贸易与关贸总协定 338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点 338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作用 340
三、关贸总协定的一般理论 343
四、我国“复关”后的经济发展对策 350
第三节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其他形式 357
一、资金交流 357
二、技术交流 360
三、劳务合作 362
四、对外经济援助 363
第四节经济特区与我国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364
一、设置经济特区的理论依据 364
二、经济特区的性质和特点 365
三、经济特区的作用和意义 367
四、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368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370
一、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70
控制 370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节和宏观 370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372
第二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376
一、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376
二、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失衡 380
三、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384
第三节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389
一、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 389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391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393
四、宏观调控的政策 395
后记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