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简明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新,杨鹤皋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6099·39
  • 页数:44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9

第一节 夏商时期的神权法思想 11

第二节 周公对夏商神权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3

一、“明德慎罚”思想 13

二、“礼治”思想 22

三、周公“明德慎罚”与“礼治”思想的影响 26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法律思想 30

第一节 管仲 32

一、发展生产是立国与立法的根本 32

二、“修旧法”的社会改革思想 33

第二节 子产 35

一、铸刑书,公布成文法 36

二、“宽猛相济”思想 38

第三节 老子 39

一、崇尚自然的法律观 39

二、反对礼法的法律虚无主义 41

第四节 孔子 44

一、“礼”与“仁”相结合的思想 45

二、“德主刑辅”思想 49

三、“人治”思想 53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59

第一节 墨子 60

一、“兼相爱、交相利”的法律观 61

二、法律起源与法制统一论 64

三、刑赏论 65

四、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经济立法思想 67

五、“尚贤”思想 68

第二节 孟子 70

一、王道教化论 71

二、“暴君放伐”论 73

三、“取于民有制”的经济立法思想 74

四、“省刑罚”的刑事立法思想 75

五、“尊贤使能”的人治论 76

第三节 荀子 78

一、“明分使群”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 79

二、“隆礼”说 80

三、重法思想 84

四、贤人治国论 85

第四节 庄子 88

一、绝对无为论 88

二、崇尚自然法,反对人为法 90

三、废弃圣智、仁义论 91

第五节 李悝 93

一、“王法之政莫急于盗贼” 93

二、“尽地力”与“平籴法” 94

三、“赏必行,罚必当”的赏罚论 95

第六节 商鞅 96

一、“定分”、“立禁”的法律起源论 97

二、“不法古,不修(循)今”的变法论 98

三、“任法面治”的法治论 100

四、“禁邪”、“助禁”的赏刑论 106

五、文化专制思想 108

第七节 慎到 109

一、君道“无为”说 110

二、“事断于法”的尚法论 111

三、维护君权的“势治”论 113

第八节 申不害 115

一、尊君与法治论 116

二、驾驭群臣的“术治”论 117

第九节 韩非 118

一、实行法治的理论根据——进化的历史观与性恶论 119

二、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论 122

三、“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论 130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 135

第一节 嬴政(秦始皇) 136

一、“天下为一统”与法自君出 136

二、“事皆决于法”的法治论 139

三、严刑峻法 141

四、反对仁义礼乐,实行文化专制 143

第二节 贾谊 145

一、“民为国本”和“攻守异势”说 146

二、礼法结合,以礼为主 149

三、“黥劓之罪不及大夫”的特权思想 151

一、奖励农耕,轻徭薄赋 154

第三节 刘恒(汉文帝) 154

二、约法省刑,去严除苛 156

三、严于律己,虚怀纳谏 160

第四节 刘安 163

一、“以道统法”、“无为而治”的法律观 165

二、“发于人间”、生于“仁义”的法律起源论 168

三、“应时而变”的立法观点 171

四、“精诚”、“无私”的执法主张 174

第五节 董仲舒 176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一统纪”、“明法度”的主张 177

二、董仲舒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天人感应论 179

三、三纲五常说 181

四、德主刑辅说 183

五、《春秋》决狱和“原心定罪” 187

第六节 王充 190

一、批判君权神授和天罚论 191

二、主张德刑并用,反对专任刑罚 194

三、法律思想上的命定论 196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 200

第一节 曹操和诸葛亮 201

一、曹操以刑治乱和严明赏罚的思想 201

二、诸葛亮审势定法和科教严明的思想 206

第二节 王弼和嵇康 210

一、王弼的“名教出于自然”说 213

二、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说 215

第三节 杜预和张斐 219

一、杜预的立法思想 221

二、张斐的立法理论和司法主张 224

第四节 刘颂 228

一、重刑思想 228

二、法令统一,“简而不漏” 232

三、严格依法判案的“罪刑法定”思想 234

第五节 拓跋宏(魏孝文帝) 236

一、“劝课农桑”,实行均田制 238

二、运用法律手段推行汉化措施 239

三、“法为治要”,省刑宽禁 241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 245

第一节 李世民(唐太宗) 246

一、安人宁国——李世民法律思想的宗旨 246

二、法务宽简的立法思想 247

四、任贤纳谏、赏功惩贪的吏治思想 249

第二节 长孙无忌 252

一、封建纲常的法律化 252

二、维护等级特权的立法思想 258

三、罚当其罪的执法思想 260

四、严于责吏的行政法思想 262

第三节 柳宗元 263

一、重“势”的历史观与国家和法律起源论 264

二、对“天罚论”和“时令说”的批判 265

三、原情定罪,礼法统一 267

四、任人唯贤的吏治思想 268

第四节 刘禹锡 269

一、“人能胜乎天者,法也” 269

二、“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法大弛则是非易位” 271

第五节 白居易 273

一、礼刑迭用,法有弛张 273

二、贫困产生犯罪说 275

三、肉刑可废而不可复 276

四、慎选法吏,重视法学 277

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法律思想 279

一、“利国恤民”——包拯法律思想的出发点 280

二、执法严明,不畏权贵 282

第二节 王安石 284

一、“三不足”的变法改革精神 284

二、扭转“积贫积弱”局面的经济立法思想 286

三、设明法新科,重视培养司法官吏 287

第三节 司马光 288

一、明道循法的保守思想 289

第一节 包拯 290

二、赏罚明当、严于执法的思想 290

三、严刑以除盗贼的刑罚观 292

第四节 朱熹 293

一、“法者,天下之理” 293

二、“深于用法而果于杀人”的重刑思想 295

三、“明谨用刑而不留狱” 297

一、陈亮的功利主义法律观 298

第五节 陈亮与叶适 298

二、叶适的反重刑主义思想 302

第六节 耶律楚材 304

一、崇尚儒学,标榜文治 304

二、立法定制,宽刑慎杀 306

三、赏罚必信,不徇私情,不畏权贵 308

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 311

第—节 丘濬 312

一、丘濬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总结 313

二、丘濬法律思想的时代特点 322

第二节 黄宗羲 327

一、对封建君主及其法制的批判 328

二、民生主义的“法治”理论 332

第三节 王夫之 339

一、“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观点 340

二、“—代之治”,各有体系 344

三、具有民主因索的立法思想 346

三、依律定罪和恤刑慎杀的执法思想 348

四、任法与任人结合、宽与严结合的司法主张 350

第四节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 352

一、废除圈地令,减省租赋 353

二、“以刑弼教”,慎刑慎杀 354

三、“有治人,无治法”的人治思想 357

第九章 近代的法律思想 361

第一节 龚自珍 363

一、“更法”、“改图”的改革思想 364

二、法的概念 365

三、法律起源论 367

四、经济立法思想 368

第二节 魏源 370

一、“善治民者不泥古”的改革思想 371

二、变法必须“便民” 372

三、“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373

第三节 洪秀全与洪仁玕 375

一、洪秀全反对封建,主张平等的法律思想 375

二、洪仁玕的具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思想 382

第四节 康有为 389

一、“公羊三世说”与变法思想 391

二、鼓吹君主立宪 395

三、《大同书》中的“治至刑措”论 398

第五节 梁启超 400

一、救亡图存的变法维新思想 401

二、提倡民权和君主立宪 403

三、法治与人治相结合的思想 407

第六节 沈家本 410

一、重视法理学研究 410

二、中西结合的修律思想 418

第七节 孙中山 426

一、法治与民主相结合的思想 427

二、五权宪法思想 430

三、锐意改革法律制度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