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史话》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长年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13119·931
  • 页数:225 页
图书介绍:

写在前面 1

开场白 1

漫谈我国的早期农业 1

新石器时代 1

夏·商·西周 6

春秋·战国 11

农业生产上的猛进 11

铁农具促成了小农经济 11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扩大耕地面积 14

农业生产猛进的主要表现 16

“衣食所生,水与土也” 18

“夫稼,为之者人也” 18

由相“土宜”到改良土壤 20

沟洫和农业的发展 23

“候之为宝” 30

“不违农时” 30

“天变于上,物候于下” 31

二十四节气 34

从“接绝续乏”到复种 41

小麦在张骞通西域后传入的吗? 41

“接绝续乏” 43

冬麦推进了复种 45

《吕氏春秋》中《上农》等四篇 48

《上农》等四篇的来历 48

文献中反映的农业科学技术 51

代田法和移民实边 56

“一亩三圳”的代田法 56

秦·汉·魏·晋·南北朝 56

“一亩三圳,岁代处” 57

农具改革 60

旱作地区特殊丰产技术——区田法 65

区田丰产,后人想望 65

区田法的大概 68

区田法的增产幅度 71

高梁也是我国古老作物之一 74

大豆的演变 79

大豆足迹遍天下 79

由主粮转入“蔬饵膏馔” 81

大豆在倒茬轮作中的作用 84

“春雨贵如油” 87

耕一耙一耱技术和北方旱作生产 87

“再劳地熟,旱亦保泽” 88

保墒防旱技术促使增产 94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96

《齐民要术》是怎样写作的 96

《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 99

《齐民要术》在农学上的主要成就 102

隋·唐·五代·宋 106

耕一耙一耖技术和南方水稻的发展 106

“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 106

南方水稻发展的途径 110

耕一耙一耖技术的发展 113

“与水争田”的独特创造一圩田 117

“金城”之内“有丰年” 117

“五里一纵浦,七里一横塘” 121

治水营田的历史经验 123

“与山争地”的山地利用方式一梯田 126

“梯山为田”一人间奇迹 126

畬田和梯田 127

梯田潴水,保证生产 131

水稻增产中的“再熟稻” 132

再熟稻的三种类型 132

再生稻 133

双季连作稻和双季间作稻 136

一场灭蝗和“修德”的激烈斗争 139

“修德”除蝗 139

灭蝗和“修德”的一场激战 141

人民力量控制住蝗灾 144

“地力渐减”和“地力常新壮” 146

“地力常新壮” 146

“地可使肥” 148

“地力常新壮”的思想对农业的促进 150

《陈?农书》 151

“实事多而虚论少” 151

别开生面,体出新裁 153

《陈?农书》中一些卓越论点 156

元·明·清 160

是“种艺之不谨”还是“风土不宜” 160

什么是“风土”? 160

一个“地宜”的“规划” 162

是“种艺之不谨”还是“风土不宜” 166

“不麻而布,不茧而絮” 170

轻暖的衣着原料一棉花 170

“南北混一”,“服被渐广” 171

历史上的几个棉种 177

棉区中的粮食供应问题 179

从山民喜爱发展为重要食粮之一的玉米 181

玉米引进知何日 181

由山头地角到满山遍野 183

山区种玉米的历史教训 186

“不与五谷争地”的甘薯 188

甘薯是“古已有之”的吗 188

甘薯“来之不易” 190

“红薯半年粮” 192

珍贵的《农政全书》 195

徐光启在农业上的贡献 195

扭转“南粮北调”历史现象的意图 199

热心的甘薯推广者 203

植棉技术“十四字”诀 205

巧用天时、地利,“一岁数收” 209

“一岁数收” 209

耕熟土壤和“补助肯叠施” 212

“种无虚日,收无虚月”的进一步体现 214

农场经营实录性的文献 215

从明清农书谈起 215

浅耕灭茬 217

怎样维持和提高地力 219

治虫仍是主流 222

结束语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