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理论研究 3
第一章 概述 3
第一节 四逆散的来源 3
第二节 四逆散的组成及用法 3
第三节 四逆散的功效和主治 4
一、方中药物的功效和主治 4
二、四逆散全方的功效和主治 9
第四节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 10
第二章 古今医家论述 12
中篇 临床研究 21
第一章 内科病证 21
第一节 消化系统疾病 21
一、胆囊炎 21
二、肠易激综合征 23
三、胃脘痛 25
四、病毒性乙型肝炎 26
五、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7
六、慢性功能性便秘 29
七、胆汁反流性胃炎 30
八、脂肪肝 32
九、呃逆 34
十、慢性胃炎 36
十一、反流性食管炎 37
十二、功能性消化不良 39
十三、肝脾曲结肠综合征 41
十四、慢性萎缩性胃炎 43
十五、酒精性肝病 44
第二节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47
一、躯体形式障碍 47
二、郁病 49
三、失眠 50
四、偏头痛 52
五、末梢神经炎 53
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 55
一、难治性早搏 55
二、心脏神经官能症 56
三、低血压 58
四、心律失常 59
五、胆心综合征 60
六、心绞痛 61
七、心肌劳损 62
八、心动过缓 62
九、心动过速 63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 64
一、咳嗽 64
二、顽固性咳嗽 67
三、咳嗽变异性哮喘 68
四、肺结核化疗肝功能损害 70
第五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71
一、糖尿病 71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73
第二章 外科病证 76
一、胆囊术后综合征 76
二、颈痈背痈 77
三、胆道蛔虫症 79
四、乳腺增生病 81
五、胸胁外伤顽固性疼痛 83
六、胆石症 84
七、胃黏膜脱垂 86
八、阑尾炎 87
九、慢性乳腺炎 89
十、急腹症 90
十一、术后腹胀 93
十二、痔病 94
十三、癌性疼痛 95
十四、胆囊摘除术后黄疸 96
第三章 妇科病证 99
一、妇女更年期慢性胃炎 99
二、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101
三、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 102
四、慢性盆腔炎 104
五、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107
六、原发性痛经 108
七、子宫内膜异位症 110
八、经前期综合征 110
九、少女月经不调 111
十、妇科疑难杂症 113
十一、痛经 114
十二、不孕症 115
十三、妊娠恶阻 117
十四、盆腔炎 118
十五、慢性附件炎 120
十六、围绝经期水肿 121
十七、妇科痛症 123
十八、黄体功能不健不孕症 125
第四章 儿科病证 129
一、小儿腹痛型癫痫 129
二、小儿屏气综合征 131
三、小儿再发性腹痛 132
四、小儿粘连性肠梗阻 136
五、小儿夏季热 137
六、儿科其他疾病 138
七、小儿热厥 142
八、过敏性咳嗽 144
第五章 骨伤科病证 147
一、椎动脉型颈椎病 147
二、慢性布鲁菌病骨关节疼痛 148
三、腰腿痛 149
第六章 皮肤科病证 152
一、带状疱疹 152
二、带状疱疹后遗疼痛 154
三、手足紫组症 155
第七章 五官科病证 157
一、耳聋 157
二、神经性耳鸣耳聋 158
三、急性视神经炎 159
四、磊疮 161
六、失音 163
七、原发性眶上神经痛 164
第八章 泌尿男科病证 166
一、阳痿 166
二、不射精性不育症 169
三、精液不液化 170
四、泌尿系统结石 171
五、尿道综合征 173
六、肾系疾病 174
七、淋病后及非淋菌性尿道炎后综合征 178
八、肾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 180
下篇 实验研究 185
第一章 四逆散制剂研究 185
第二章 药理研究 188
第一节 四逆散组成中药的药理研究 188
一、甘草 188
二、柴胡 190
三、枳实 191
四、芍药 192
第二节 四逆散全方药理研究 193
一、四逆散抗实验性胃溃疡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193
二、四逆散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193
三、四逆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胃肠组织细胞形态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194
四、四逆散不同配伍对柴胡皂苷a、b2及柴胡总皂苷煎出量的影响 194
五、四逆散不同配伍对甘草素和异甘草素煎出量的影响 195
六、四逆散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 195
七、四逆散煎液及醇提液对四氯化碳致小白鼠肝损害的影响 195
八、四逆散药对及全方对刀豆蛋白A活化的小鼠脾细胞移动和黏附能力的影响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