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固体的性质 1
§1-1固体的受力变形 2
一应力与应变 2
二弹性与塑性 7
三压缩与剪切 9
四弹塑性模型 13
五粘性与内耗 16
§1-2固体的受力破坏 18
一应力分析与应变分析 18
二体变比能与形变比能 26
三破坏类型与强度理论 28
四裂纹扩展与断裂韧度 32
五疲劳破坏与耐劳极限 35
§1-3固体的微观结构 42
一固体材料 42
二结合力与聚集态 46
三晶体的结构 49
四晶格的缺陷 60
五晶格缺陷与晶体性能 69
六玻璃态与高弹态 73
七能弹性与熵弹性 84
§1-4固体的表层性能 92
一内聚功与粘着功 93
二吸附膜 100
三反应膜 105
四表层结构 107
§1-5固体的表面形貌 109
一二维轮廓线 109
二轮廓参量 112
三高度分布函数 115
复习题 118
§2-1接触力学 121
第二章固体的接触 121
一线载荷下的应力分布 122
二赫兹接触 125
三屈服压力 130
四压痕硬度 132
五塑性指数 134
§2-2界面粘着 135
一粘着实验 136
二粘着机理 138
三影响粘着的因素 139
四粘着面积与切向力 141
五预位移与剪切预应力 144
§2-3接触面积 145
一表观值与真实值 145
二真实值的估算 147
三真实值的测定 151
§2-4界面升温 154
一热—电类比 155
二静热源 158
三动热源 160
四界面温升的测定 162
§2-5量纲分析 166
一物理量的单位 167
二物理量的量纲 168
三物理关系的推导 170
四无量纲方程的确定 173
五模拟实验的设计 176
复习题 178
第三章摩擦 181
§3-1流体的内摩擦 182
一层流与湍流 182
二粘性流体 183
三塑性流体 186
§3-2固体的内摩擦 187
一机理 188
二模型与规律 189
三粘滞回线 191
四时—温等效变换 193
五检测方法 196
§3-3固体的外摩擦 198
一古典摩擦定律 198
二机理 200
三边界摩擦 208
四滚动摩擦 210
五摩擦的热效应 215
六影响摩擦的因素 219
§ 3-4摩擦与振动 224
一力学系统的振动 224
二振动对摩擦的影响 226
三切向自激振动 227
四摩擦系数的测定 236
§3-5非金属固体的摩擦 239
一层状结构的固体 239
二脆性固体 242
三粘弹性固体 245
§3-6摩擦副的选材 248
一概述 249
二工作状况 250
三失效形式 251
四低摩材料 252
五高摩材料 253
复习题 255
第四章磨损 258
§4-1概述 258
一磨损的类型 259
二磨损的计量 260
三磨损与摩擦 262
四磨损的过程 263
五磨损的分析 265
§4-2疲劳磨损 267
一分类 267
二机理 268
三经验公式 271
四影响因素 273
§4-3磨料磨损 275
一分类 275
三估算公式 276
二机理 276
四影响因素 278
§4-4粘着磨损 283
一分类 283
二机理 284
三估算公式 286
四影响因素 287
§4-5腐蚀磨损 289
一化学腐蚀磨损 289
二电化学腐蚀磨损 293
一微动磨损 296
§4-6磨损的复合与派生 296
二气蚀磨损 300
三冲蚀磨损 304
§4-7失效分析与检测技术 306
一树图分析 307
二实物检验 309
三监测技术 311
§4-8耐磨措施 313
一材料的选择 313
二表层的处理 314
三结构的设计 318
四保养的要求 319
复习题 320
第五章润滑 323
§5-1流体力学基础 323
一流动的分类 323
二流动的描述 326
三基本的规律 327
§5-2流体动压润滑 331
一雷诺方程 332
二挤压效应 337
三楔入效应 339
四疏密效应 351
五伸缩效应 357
六流变动压润滑 359
§5-3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364
一基本方程组 365
二膜厚公式 370
三影响因素 377
四监测方法 380
五粘弹性液体动压润滑 383
§5-4润滑的动态分析 385
一润滑的转化 385
二润滑的失效 389
三润滑的失稳 392
§5-5液态润滑剂 396
一润滑油 396
二润滑脂 398
三添加剂 400
§5-6固态润滑剂 403
一特性 403
二品种 404
三选用 407
四自润滑复合材料 408
复习题 409
代总结—摩擦学的系统分析 412
§1 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 412
一现实世界的三要素 412
二系统的描述 413
三系统的共性 414
四系统的控制 415
§2 摩擦学系统的分析 416
一结构参量 416
二功能参量 417
三反馈作用 417
《中文参考书目》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