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信息技术与网络 1
1.1.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 1
1.1.2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结构 5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5
1.2.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6
1.2.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7
1.2.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9
1.2.5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 10
1.2.6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2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14
1.3.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4
1.3.2 计算机网络在制造与服务业中的应用 15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17
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17
2.1.1 信息、数据和信号 17
2.1.2 数据通信系统结构 17
2.1.3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 20
2.1.4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21
2.1.5 数据通信技术基本内容与相关术语 22
2.1.6 同步技术 23
2.1.7 多路复用 25
2.2 数据传输介质 26
2.2.1 数据传输介质的特性 26
2.2.2 数据传输介质的选择 30
2.3 数据通信技术 30
2.3.1 模拟数据通信和数字数据通信 30
2.3.2 数据编码技术 32
2.4 数据交换技术 34
2.4.1 线路交换 34
2.4.2 报文交换 35
2.4.3 分组交换 36
2.4.4 各种交换技术的比较 37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40
3.1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40
3.1.1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产生 40
3.1.2 OSI模型的信息流动 41
3.1.3 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的划分 42
3.1.4 网络协议 43
3.1.5 服务原语 43
3.1.6 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服务 44
3.1.7 服务与协议的关系 44
3.2 TCP/IP参考模型 45
3.2.1 TCP/IP参考模型概述 45
3.2.2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47
3.3 集成自动化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48
3.3.1 分布控制系统中的网络 49
3.3.2 办公及自动化——制造自动化协议TOP/MAP 49
3.3.3 以现场总线与企业内部网为基础的工业企业网络结构 52
3.4 物理层 53
3.4.1 物理层的作用及特性 53
3.4.2 物理层的标准 54
3.4.3 X.21建议书 57
3.5 数据链路层 58
3.5.1 数据链路层的概念与作用 58
3.5.2 数据传输控制规程 59
3.5.3 面向字符的传输控制规程 60
3.5.4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61
3.5.5 流量控制 62
3.6 网络层 63
3.6.1 网络层的概念与作用 63
3.6.2 路由选择 64
3.6.3 拥塞控制 65
3.7 传输层与高层协议 66
3.7.1 传输层 66
3.7.2 高层协议 68
第4章 局域网络技术 71
4.1 局域网络的特点与基本组成 71
4.2 局域网络协议 72
4.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75
4.3.1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 77
4.3.2 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IEEE802.5 80
4.3.3 令牌总线(Token Bas)访问控制,IEEE802.4 81
4.4 局域网组网方法 81
4.4.1 IEEE802.3物理层标准类型 82
4.4.2 以太网络接口适配器 84
4.4.3 同轴电缆以太网组网方法 85
4.4.4 双绞线以太网组网方法 87
4.5 局网互连技术 89
4.5.1 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 89
4.5.2 网络互连设备分类 90
4.6 高速局域网技术 91
4.6.1 高速局域网技术的发展 91
4.6.2 交换式局域网 91
4.6.3 ATM(异步传输模式)技术 92
4.6.4 虚拟局域网技术 93
4.6.5 高速局域网 93
4.7 局域网结构化布线技术 95
4.7.1 智能大厦与结构化布线的基本概念 95
4.7.2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 96
4.8 网络规划 96
第5章 局域网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99
5.1 局域网操作系统概述 99
5.1.1 操作系统的三个发展阶段 99
5.1.2 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100
5.1.3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100
5.1.4 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功能 101
5.2 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 103
5.2.1 NetWare简介 103
5.2.2 NetWare系统结构与特点 103
5.2.3 NetWare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 105
5.2.4 NetWare的文件系统结构 106
5.2.5 NetWare的网络服务 107
5.3 Windows NT网络操作系统 108
5.3.1 Windows NT简介 108
5.3.2 Windows NT的特点 108
5.3.3 Windows NT系统结构 110
5.3.4 Windows NT的网络结构 112
5.3.5 Windows NT的网络功能 114
5.4 其它局域网操作系统 115
5.4.1 LAN Manager系列 115
5.4.2 UNIX操作系统 116
5.4.3 Linux操作系统 118
5.4.4 OS/2 120
5.4.5 Banyan Vines 120
5.5 建立网络开发与应用的环境 121
5.5.1 网络开发与应用环境的构成 121
5.5.2 网络通信编程技术 122
第6章 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技术 124
6.1 控制系统与控制网络 124
6.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124
6.1.2 控制系统的网络化发展背景 125
6.2 现场总线技术 128
6.2.1 现场总线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28
6.2.2 现场总线技术产生的意义 130
6.2.3 现场总线国际标准化近况 131
6.2.4 现场总线的通信协议 133
6.2.5 现场总线的拓扑结构 135
6.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135
6.3.1 系统组成 135
6.3.2 系统结构 136
6.3.3 技术特点 136
6.4 几种典型的现场总线简介 137
6.4.1 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AN 137
6.4.2 Lon Works(LON) 139
6.4.3 过程现场总线Profibus 141
6.4.4 基金会现场总线FF(Foundation Fieldbus) 146
6.4.5 HART通信协议 150
第7章 因特网与内联网 154
7.1 因特网的形成与发展 154
7.1.1 什么是因特网 154
7.1.2 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154
7.2 TCP/IP协议 155
7.2.1 TCP/IP协议分层模型 155
7.2.2 IP 地址 157
7.2.3 域名和域名系统 159
7.3 Internet上的应用与服务 159
7.3.1 电子邮件 160
7.3.2 远程登录 161
7.3.3 文件传输 161
7.3.4 信息检索 162
7.3.5 HTML与HTTP 164
7.4 如何连入Internet 165
7.4.1 拨号入网 165
7.4.2 局域网入网 165
7.4.3 专线入网 166
7.4.4 移动入网 166
7.5 内联网 166
7.5.1 内联网(企业内部网)的基本概念 166
7.5.2 Intranet的形成与发展 167
7.5.3 Intranet的优势 169
7.5.4 Intranet的结构组成 169
7.5.5 Intranet的安全措施 170
7.5.6 如何创建自己的Intranet 171
7.6 基于Intranet的企业应用 172
7.6.1 概述 172
7.6.2 基于Intranet的企业信息发布 173
7.6.3 浏览器/服务器(B/S)计算模式 174
7.6.4 基于We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及其实现 175
7.6.5 基于Intranet的新一代信息管理系统 178
第8章 企业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180
8.1 企业网控制与管理策略 180
8.2 网络管理基本内容 181
8.2.1 网络管理系统特点 181
8.2.2 OSI网络管理 182
8.3 网络管理模型与体系结构 184
8.3.1 网络管理模型 184
8.3.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186
8.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188
8.4.1 基本概念 188
8.4.2 SNMP协议 189
8.5 网络管理平台实例 198
8.6 网络安全 200
8.6.1 系统安全管理 201
8.6.2 安全服务管理 202
8.6.3 安全机制与安全机构管理 202
8.6.4 OSI管理安全 203
8.7 防火墙技术 204
8.7.1 防火墙概念 204
8.7.2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205
8.7.3 防火墙的类型 206
第9章 宽带网及其信息编码 210
9.1 ATM网络及其拥塞控制 210
9.1.1 ATM协议及其结构 210
9.1.2 ATM的逻辑连接 211
9.1.3 ATM信元 215
9.1.4 ATM的服务类别的差错 216
9.1.5 ATM通信量控制 217
9.1.6 ABR通信量管理 220
9.2 互联网络及IP协议 220
9.2.1 IPv4概述 220
9.2.2 IPv4编址结构 222
9.2.3 IPv6 228
9.3 无线网络技术 233
9.3.1 蜂窝无线系统 234
9.3.2 无线通信多址技术 235
9.3.3 宽带无线网络 237
9.3.4 无线局域网络 242
9.4 宽带视频编码 245
9.4.1 MPEG的发展历程 245
9.4.2 MPEG-1简介 246
9.4.3 MPEG-2简介 246
9.4.4 MPEG-4简介 249
9.4.5 MPEG-7简介 252
9.4.6 MPEG-21简介 253
第10章 网络集成相关技术 255
10.1 网络集成概念与框架 255
10.1.1 系统集成的含意 255
10.1.2 网络系统集成框架 255
10.1.3 企业网络系统集成框架 256
10.1.4 交换式控制网络技术 259
10.1.5 嵌入式控制网络技术 260
10.2 以太网交换技术 262
10.2.1 共享型以太网系统向交换型以太网系统发展 262
10.2.2 以太网交换器的交换方式 264
10.2.3 以太网交换器产品分类与特性 265
10.3 路由器技术 266
10.3.1 路由器工作原理与体系结构 266
10.3.2 路由器工作流程 267
10.3.3 路由器组网 269
10.4 广域网基本技术 271
10.4.1 点到点通信 271
10.4.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273
10.4.3 分组交换网 276
10.4.4 帧中继网 277
10.4.5 异步转移模式 278
10.5 虚拟局域网VLAN 282
10.5.1 虚拟局域网的产生及其特点 282
10.5.2 虚拟局域网的类型 283
10.5.3 虚拟局域网标准及协议 284
第11章 企业网的应用与系统集成 285
11.1 企业应用系统模型 285
11.2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288
11.2.1 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288
11.2.2 CIMS参考体系结构 289
11.2.3 CIMS网络结构 289
11.2.4 关于制造企业应用的近期发展 290
11.2.5 如何设计与实施CIMS 293
11.3 电子商务 295
11.3.1 电子商务概述 295
11.3.2 电子商务的功能与应用特性 296
11.3.3 电子商务的类别 296
11.3.4 电子商务的安全机制 297
11.3.5 安全电子交易的保障体系和防范机制 297
11.3.6 如何创建一个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 299
11.3.7 企业电子商务实例 302
11.4 智能大厦 302
11.4.1 智能大厦概述 302
11.4.2 智能大厦构成 303
11.4.3 智能大厦计算机网络的总体结构和组成 306
11.4.4 智能大厦系统的集成 308
11.4.5 智能大厦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309
11.5 系统集成与集成自动化系统 310
11.5.1 概述 310
11.5.2 集成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311
11.5.3 系统集成的各个方面 313
11.5.4 我国系统集成的实践 315
11.5.5 系统集成的进展 316
附录A 计算机网络实验 317
A.1 概述 317
A.2 实验内容 319
A.3 选做内容 323
附录B 325
B.1 Windows NT文件系统 325
B.2 内置和预定义组 325
B.3 Active Directory管理工具 327
B.4 Microsoft TCP/IP工具 327
B.5 Windows 2000 Server安装 328
参考文献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