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及其临床应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槐卿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40811188
  • 页数:31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引言 1

目 录 1

一、流变学 2

二、生物流变学 3

三、血液流变学 4

1.宏观血液流变学 5

2.细胞血液流变学 5

3.分子血液流变学 6

4.普通血液流变学 6

四、临床血液流变学 6

一、固体、液体在切应力作用下的应变 8

第二章流变学的基本概念 8

二、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10

(一)时间无关性非牛顿流体 11

1.Bingham流体 11

2.拟塑性流体 12

3.触稠流体 12

(二)时间依赖性非牛顿流体 12

1.触变流体 12

2.震凝流体 13

(一)层流 14

3.粘弹流体 14

三、层流和湍流 14

(二)湍流 18

(三)层流和湍流之间的相互转化 19

第三章血液的流变特性 21

一、血液是一种非牛顿流体 23

二、影响血液粘度的主要因素 26

(一)血细胞压积 26

(二)血浆粘度 27

(四)红细胞聚集 30

(三)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30

(五)温度的影响 31

(六)血管口径对血液粘度的影响 32

(七)壁面效应的影响 37

三、血液流变特性的定量描述—本构方程 39

(一)幂律方程 40

(二)Herschel—Bulkley方程 40

(三)Cas son方程 41

(四)描述血液触变性的Huang方程 43

第四章血液流变特性的测定 48

(一)毛细管粘度计 49

一、血液粘度的测定 49

(二)旋转型粘度计 54

1.共轴圆筒粘度计 54

2.锥-板粘度计 56

(三)血液粘度的正常值范围 58

二、血液粘弹性的测定 64

(一)原理 65

(二)测定方法 71

三、血液触变性的测定 76

第五章红细胞的流变特性 85

一、红细胞沉降率 86

二、红细胞变形性 90

(一)红细胞形态学 90

(二)红细胞膜的结构及物理特性 91

1.红细胞膜的结构 91

2.红细胞膜的流动性 94

3.红细胞膜的弹性 94

4.红细胞膜的粘性 96

决定因素: 98

1.红细胞膜的可曲性 98

(三)红细胞变形性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 98

2.红细胞的几何形状 99

3.红细胞的内粘度 100

影响因素: 101

1.血浆蛋白 101

2.血浆渗透压 101

3.温度 102

4.pH 102

6.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 103

7.ATP的作用 103

5.电解质 103

8.氧化剂的影响 104

(四)红细胞变形性的测定 105

1.粘度测定法 105

2.反向旋转流变镜测定法 106

3.激光衍射法 107

4.底面附着法 110

5.微吸管法 112

6.微孔筛滤法 112

7.电子自旋共振法 119

三、红细胞聚集 121

(一)红细胞聚集时细胞表面能量分析 122

(二)聚集形成与切变率的关系 129

(三)红细胞聚集的超显微研究 130

(四)红细胞聚集的测定 131

1.红细胞聚集指数 131

2.血液复粘度的弹性分量η” 132

3.触变参数A值 132

4.直接观察 132

5.动态光学法 133

(五)红细胞聚集与红细胞变形性的关系 134

(六)红细胞聚集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135

第六章白细胞的流变特性 143

一、白细胞形态学 144

1.血涂片 144

2.光学显微镜研究 144

3.扫描电镜研究 145

4.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 146

二、白细胞胞浆的生物化学 147

三、单个白细胞的流变特性 148

1.被动状态 148

2.主动状态 150

四、白细胞悬液的流变学 152

五、微循环中的白细胞 153

1.在毛细血管中单个白细胞的运动 153

2.在毛细血管中白细胞和红细胞之间相互作用 154

3.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中白细胞运动 155

4.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 155

5.白细胞趋边和血管阻抗 158

6.白细胞使毛细血管堵塞 158

7.白细胞粘附的生化机制 161

(一)血小板的超显微结构 166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生理功能 166

第七章血小板的流变特性 166

(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69

(三)血小板生理功能的调节 170

二、血小板的活化反应 173

(一)粘附反应 173

(二)血小板聚集 175

(三)血小板释放反应 177

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流变因素 178

(一)血流速度的影响 178

(二)切变率的影响 178

(三)剪切时间 180

(四)不同抗凝剂的影响 181

(五)血液其他成分对血小板生理活性的影响 181

四、血液流变学因素对血小板血栓形成的影响 182

第八章微循环血液流变学 189

一、微循环结构和功能的流变学特征 190

二、微循环血管中血液流动特点 197

(一)血液在小管中的流动特点—血浆层的形成和红细胞径向迁移 197

(二)在毛细血管中血液流动特点—团流 201

三、动态红细胞压积 204

四、血细胞在毛细血管网中的分布 209

五、通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交换 211

第九章分子血液流变学展望 216

一、有关红细胞膜骨架蛋白4.1的分子水平的研究工作 217

二、抗血小板抗体的研究工作 221

三、关于凝溶蛋白的研究 226

四、钙离子与剪切引起肿瘤细胞破坏的关系 229

第十章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的应用 232

一、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233

(一)高血压病 233

(二)动脉硬化 238

(三)心肌梗塞 241

(四)脑血管意外 244

(五)肺心病 255

(六)外周血管病 259

二、血液系统疾病 261

(一)镰形细胞贫血 261

(二)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264

(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65

三、代谢性疾病 267

四、正常妊娠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72

五、肿瘤及其转移 274

六、血液流变学在外科的应用 278

七、血液流变学疗法 280

(一)非药物治疗 280

1.长期作用的非药物治疗 281

2.短期作用的非药物治疗 283

(二)药物治疗 286

1.降低纤维蛋白原的药物 286

2.改善红细胞变形性的药物 288

3.降低血液粘度的药物 289

(三)血液浓缩—超滤的应用 289

英中名称对照表索引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