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南 清代京师士人聚居区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岳升阳,黄宗汉,魏泉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40227821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清代京师士人聚居区的文化地理研究。关于宣南地区的研究,在文物史迹、历史民俗、商业街区等方面几十年来已有不少成果,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地域文化的研究形成热潮,但专门研究宣南士人文化的论着还不多,如何从历史学、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对当地曾经存在过的士人文化进行研究,尤其是将这种士人文化放在中国文化的大区域中加以考察,仍是有一个有益的尝试。京师文化的特殊性使“宣南文化”的概念超出了狭小的地域范围,使其在全国文化中占有了重要地位,成为今天清代学术文化研究中不可忽略的方面。本书试图通过对宣南这个具体地区的研究,探讨清代士人在京师文化空间中的文化运作,考察士人文化与京师文化的关系,论述京师士人文化与其他区域士人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研究京师文化在清代文化史中的作用。

第一章 北京“宣南”区域的形成 1

第一节 城市区域的出现与早期变迁 3

一、宣南为北京城肇始之地 3

二、宣南为北京始建都地 6

三、元大都的兴建与南北二城格局的形成 8

四、大都南城的衰落 12

第二节 明代城南关厢的发展与外城的兴建 15

一、明初北京的城市改造 15

二、南城的废弃与关厢的形成 19

1.南城的废弃 19

2.城南关厢的形成与发展 21

三、北京的外城建设 22

四、明代内、外城的商业布局 24

第二章 清代旗、民分置与宣南士人聚居区的形成 31

第一节 旗、民分置对城市结构的影响 33

一、清初旗、民分治政策的确立 33

二、城市商业、娱乐中心的外移 35

三、宣南士人聚居区的形成 40

1.外城的城市结构 40

2.士人在宣南的聚集 41

第二节 宣南士人聚居区的景观特征 44

一、宣南地区的街道布局 44

二、宣南士人寓所的分布特点 46

1.丞相胡同与南、北半截胡同核心居住区 49

2.上、下斜街为中心的街区 54

3.以琉璃厂、后孙公园为中心的地区 58

4.其他重要居所 64

三、宣南士人居所的变化及其原因 67

四、宣南士人经常拜访的寺庙和祠堂 69

五、宣南书市景观的变迁 75

第三节 宣南士人群体的结构与活动特征 82

一、宣南士人群体的构成与地域来源 82

1.宣南士人群体的构成 82

2.宣南士人的地域来源 84

二、宣南士人活动路径的基本特征 89

1.宏观活动路径 89

2.微观活动路径 92

三、宣南士人的生活 94

1.士人的生计 94

2.士人的娱乐生活 99

第三章 会馆与宣南士人文化 103

第一节 京师会馆的形成、演变与特征 108

一、会馆的起源 108

二、北京会馆的出现和发展 110

三、清代北京会馆发展的高潮 113

第二节 北京会馆的分布特征 114

一、明代北京会馆的分布特征 114

二、清代北京会馆的分布特征 115

三、北京会馆的地域来源 116

四、会馆与士人交往 119

第三节 清代士人会馆的组织与管理 122

一、士人会馆与商业会馆的分离 122

二、应试者优先的原则 123

三、会馆的经费 125

四、会馆的组织与管理 126

五、会馆中的祭祀活动 129

第四章 宣南士人的学术成就 133

第一节 清代学术的地域特征和宣南学术 135

一、清代的南北文化格局与学术环境 135

二、清初南北学人的分布 137

三、京师汉族士人的精神压力 141

第二节 清初宣南士人的学术活动与趋向 145

一、清初学术的地域背景 145

二、清初的京师学术 148

三、学人会聚的宣南幕府 151

四、学术交流的场所 160

第三节 清中、后期的宣南学人与京师学术 163

一、第二次学术高潮的来临 163

二、乾嘉时期宣南的主要学者 167

三、嘉道间今文经学的兴起与宣南士人 171

四、嘉道咸之际宣南士人的西北研究 174

第五章 宣南士人的文学活动 183

第一节 宣南士人文学活动的时代背景 185

一、清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185

二、宣南文学的人文环境 188

三、“诗可以群”的士人文学纽带 191

第二节 顺治康熙年间宣南的诗人群体和著名诗人 196

一、宣南诗文创作的基本特征 196

二、主要的诗歌群体和诗人 198

1.“燕台七子” 198

2.海内八家 200

3.王士禛 200

4.龚鼎孳 202

5.辇下十子 203

6.朱彝尊 204

三、清初文学交游的重要场所 208

1.寺庙寻幽觅古赋诗 208

2.登高远望,临水郊游 209

3.名士寓所诗歌宴集 210

四、康乾时期的宣南士人与戏曲 215

第三节 清朝中叶的宣南文学 219

一、“南王北朱”的文学活动 219

1.王昶和他的蒲褐山房 219

2.朱筠及其椒花吟舫 221

二、乾嘉时期的消寒雅集 223

1.消寒吟会 223

2.翁方纲和“都门诗社” 223

3.嘉庆年间的消寒会 225

三、桐城古文派与宣南 226

第四节 宣南诗社 238

一、诗社的萌发 238

二、由消寒雅集到宣南诗社 240

三、宣南诗社后期的“江亭雅集” 244

第五节 道光咸丰年间的“顾祠修禊” 249

一、顾祠修禊的缘起 249

二、顾祠修禊的鼎盛时期 252

三、后期“顾祠修禊” 255

第六章 近代宣南士人文化区域的嬗变 257

第一节 经世思潮的兴起 259

一、经世思潮兴起的历史环境 259

二、晚清经世思潮及代表人物 260

三、新文化中心的出现 262

第二节 戊戌维新与宣南士人 268

一、宣南士人的维新运动 268

二、宣南的戊戌维新史迹 276

1.上斜街康有为、徐致靖故居 277

2.四川会馆蜀学会旧址 278

3.储库营林旭故居 278

4.崧云草堂强学会、保国会旧址 278

5.松筠庵及谏草堂 279

6.闻喜会馆杨深秀故居 279

7.福建会馆闽学会旧址 279

8.菜市口六君子遇难处 280

9.南海会馆康有为、康广仁故居 280

10.浏阳会馆谭嗣同故居 280

11.粤东新馆保国会旧址 281

12.绳匠胡同杨锐故居 281

13.绳匠胡同刘光第故居 281

14.云南会馆保滇会、滇学会旧址 281

15.贾家胡同夏曾佑故居 282

16.新会会馆梁启超故居 282

17.琉璃厂通艺学堂旧址 282

18.琉璃厂土地祠《时务报》等北京发行处 283

19.安徽会馆强学会及《中外纪闻》旧址 283

20.贵州会馆保国会活动场所 283

21.莲花庵 284

22.赣宁会馆《时务报》京师派报处 284

23.陶然亭 284

24.地址不详者 284

第三节 清末民初的宣南报刊 286

一、辛亥前后中国近代报刊中心的变动 286

二、宣南士人文化的区域特点与报刊发行 288

三、宣南近代报刊的发展特征 292

第四节 宣南近代学校的建立 296

一、高等学校的建立 296

二、中等学校的建立 296

三、初等学校的建立 298

第五节 清末民初宣南的士人状况 299

一、新政对宣南士人的影响 299

二、士风日变下的宣南士人 300

三、会馆功能的延续与变化 302

第六节 近代士大夫的实业活动与宣南城市景观的变迁 305

一、士大夫与宣南近代工商业 305

二、模仿西方的规划与建筑 306

三、人口分布与功能分区的变化 312

结语 314

参考及引用书目 325

后记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