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篇 自然环境 96
第一章 都江堰区域 96
第一节 水源区域 102
第二节 灌溉区域 105
第二章 地质地貌 111
第一节 地质 113
第二节 地貌 117
第三节 地震 121
第三章 气候 122
第一节 气温 123
第二节 降水 126
第三节 其他要素 128
第四章 水文 131
第一节 岷江上游水源 132
第二节 周边山溪水源 135
第三节 地下水 149
第四节 水温 159
第五节 泥沙 163
第六节 水质 164
第五章 土壤植被 166
第一节 水源区 166
第二节 灌溉区 168
第二篇 渠首工程 174
第一章 主体工程 174
第一节 鱼嘴分水堤 176
第二节 飞沙堰坝 183
第三节 宝瓶口 185
第四节 外江闸 187
第五节 工业引水挡水闸 188
第二章 辅助工程 190
第一节 百丈堤 190
第三节 人字堤 191
第二节 二王庙顺水堤 191
第四节 平水槽 192
第三章 内江闸群 193
第一节 仰天窝闸 193
第二节 蒲柏闸 194
第三节 走江闸 194
第四章 外江闸群 196
第一节 沙黑总河闸 196
第三节 漏沙堰闸 197
第二节 小罗堰闸 197
第五章 工业引水工程 198
第一节 进出水闸群 199
第二节 引水暗渠 200
第三篇 灌区工程 206
第一章 灌排河系 206
第一节 内外江 206
第二节 蒲阳河 208
第三节 柏条河 209
第四节 走马河 211
第五节 江安河 212
第六节 沙沟河 214
第七节 黑石河 215
第二章 扩改建设 222
第一节 人民渠一至七期 222
第二节 东风渠一至六期 227
第三节 三合堰 230
第四节 通济堰 231
第五节 牧马山灌渠 233
第三章 灌排河渠调整 235
第一节 沙黑羊河进口合并 235
第二节 江安河杨柳河调整 236
第三节 平原渠系改造 237
第四章 蓄水工程 240
第一节 大型水库 241
第二节 中型水库 244
第三节 其他蓄水工程 247
第五章 成都工业用水工程 248
第一节 沙河 249
第二节 马棚堰 250
第四篇 管理 257
第一章 管理机构 257
第一节 历代渠首与地方管水机构 257
第二节 灌区统一专管机构 261
第三节 灌区水行政机构 265
第四节 基层管水组织 266
第二章 工程管理 268
第一节 岁修工程 268
第二节 抢修都江堰 284
第三节 闸坝管理 284
第四节 输水河渠管理 288
第五节 水库管理 289
第六节 洪涝灾情 293
第七节 防洪抢险 298
第三章 用水管理 302
第一节 计划用水 302
第二节 调配输水 306
第三节 节约用水 309
第四节 用水管理法规 310
第五篇 效益 321
第一章 农业水费 321
第一节 收费标准 321
第二节 划缴办法 335
第三节 使用管理 339
第二章 工业、生活水费 344
第一节 收费标准 344
第二节 划缴办法 352
第三节 使用管理 354
第三章 综合经营 355
第一节 水电站 356
第二节 渔业养殖 361
第三节 工程绿化 365
第四节 旅游开发 367
第四章 社会效益 371
第一节 水源综合利用 371
第二节 综合社会效益 381
第六篇 科学技术 404
第一章 传统工程技术 404
第一节 杩槎 404
第二节 竹笼 410
第三节 干砌卵石 414
第四节 桩工与羊圈 416
第五节 河方 417
第二章 原型观测与模型试验 419
第一节 渠首鱼嘴分流分析 420
第二节 宝瓶口河段推移质分析 422
第三节 沙黑河挑沙坎导沙分析 424
第四节 金马河河床质分布 427
第五节 渠首模型试验 429
第三章 灌溉试验 434
第一节 土壤水分测报 434
第二节 中稻灌排技术 438
第三节 土壤湿度、水分生理指标 441
第四节 泡田水量研究 444
第五节 灌溉效益试验 449
第四章 电子技术应用 453
第一节 集中调度系统 453
第二节 水位巡测系统 457
第三节 闸门自控器 459
第五章 规划 461
第一节 工程改造规划 461
第二节 平原渠系电站规划 464
第三节 灌区总体规划 466
堰功人物 473
题词 497
附录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