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中国保险理论的形成 1
一、保险发展史追述 1
(一)封建保险思想萌芽 1
(二)西方保险涌入 4
(三)民族保险业兴起 7
二、近代保险理论传入 9
(一)引入西方保险思想 10
(二)国人的学习研究 11
三、探索现代保险理论 12
(一)计划经济的实践 13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 20
四、保险理论的“树论”构思 23
附录一:中国最早草拟的保险法规 25
附录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报告(1949年) 29
第二章 现代保险功能理论 31
一、保险功能的形成 31
(一)功能概念 31
(二)历史演进 34
二、现代保险基本功能 38
(一)经济补偿功能 38
(二)资金融通功能 42
(三)社会管理功能 46
三、现代保险派生功能 55
(一)防灾防损功能 55
(二)改革开放功能 56
(三)科技创新功能 57
(四)精神文明功能 58
附录三:各种保险功能观点讨论 60
第三章 现代保险发展理论 71
一、发展观的变化 71
(一)新的发展观 72
(二)中国现代化发展观 73
(三)现代保险业发展观 74
二、发展理念 75
(一)中国现代保险发展理念 75
(二)基本内容 75
三、发展要义 78
(一)中国现代保险发展要义 78
(二)基本内容 79
四、发展动力 81
(一)中国现代保险发展动力 82
(二)基本内容 82
五、发展路径 85
(一)中国现代保险发展路径 85
(二)基本内容 86
六、发展成果 88
(一)中国现代保险发展成果 88
(二)基本内容 88
附录四:全面发展的现代经营理念 94
附录五:中国寿险市场未来10年发展预测 100
附录六:发展老年保险事业 109
附录七:发展西部保险事业 119
第四章 现代保险市场理论 127
一、保险市场形成的简述 127
(一)保险市场实践活动 127
(二)保险市场理论研究 131
二、保险市场理论概要 133
(一)市场供求观点 133
(二)市场成长观点 136
(三)市场营销观点 138
(四)市场竞争观点 141
(五)市场效率观点 144
附录八:“三农保险”市场开发 148
附录九:企业年金市场开发 156
附录十:健康保险市场开发 164
第五章 现代保险管理理论 173
一、管理理论主要内容 173
(一)管理理论学派 174
(二)管理原理和原则 177
二、保险管理理论要点 179
三、中国保险管理理论特色 181
(一)以人为本 182
(二)制度为本 186
(三)技术为本 190
(四)诚信为本 194
附录十一:集团公司管理事权 197
附录十二:营销管理体系升级 215
第六章 现代保险风险理论 229
一、保险风险定义 229
(一)什么是风险 230
(二)风险的分类 232
二、风险控制制度安排 233
(一)风险控制要义 233
(二)风险控制制度 235
三、风险控制管理手段 237
(一)存在的主要风险 237
(二)风险控制方法 239
四、风险控制理论的完善 241
(一)一致的看法 241
(二)新的风险控制模式 241
(三)保险风险度量尺度 242
五、保险业风险控制要点 243
(一)老的风险 244
(二)新的风险 244
(三)资产负债匹配风险 245
附录十三:公共风险控制应急对策 246
附录十四:巨灾风险保险制度探讨 254
附录十五:存款风险保险制度探索 266
第七章 现代保险监管理论 273
一、监管历史回顾 273
(一)清末法律监管构想 273
(二)计划经济体制监管 274
(三)市场经济体制监管 275
二、保险监管目标 276
(一)全面发展目标 277
(二)协调发展目标 278
(三)可持续发展目标 278
三、偿付能力监管 279
(一)信息披露和数据库制度 281
(二)认可审计师和认可精算师责任制 281
(三)偿付能力边际标准 282
(四)偿付能力监管辅助制度 282
四、市场秩序监管 283
(一)监管理念 284
(二)监管重点 285
(三)诚信体系 285
五、保险监管法规 286
(一)法规体系 287
(二)协调机制 288
六、监管者的职责 289
(一)监管前提 289
(二)监管基础 290
(三)传导机制 291
七、美国监管经验 291
(一)监管准则 292
(二)市场监管 293
(三)产品准入 293
(四)经营许可 294
(五)偿付能力 295
第八章 现代保险人本理论 297
一、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概念 297
(一)人力资源特征 298
(二)人力资本特征 300
二、人力资源管理 302
(一)古代社会做法 302
(二)现代社会做法 304
三、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意义 310
(一)两种开发思路 311
(二)人才兴业方略 312
四、人本思想要点 318
(一)现代人才理念 318
(二)人才成长环境 322
(三)综合性用人导向 326
(四)造就新型企业家 331
参考书目和文献 335